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
聚乳酸的结构、性能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介了聚乳酸材料晶体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物理机械性能、红外光谱特征、流变特性、降解性的研究结果和研究概况,并从相关专利的聚焦情况对聚乳酸的应用进行展望,为聚乳酸的生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聚乳酸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乳酸是一类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医用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聚乳酸的合成主要有两种方法:丙交酯的开环聚合和乳酸直接缩聚。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聚乳酸聚合的两种高效方法——反应挤出法和直接—固相聚合法,并展望了聚乳酸合成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市场信息     
<正>聚乳酸塑料研发成热点聚乳酸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及物理性能,适用于吹塑、热塑等各种加工方法,加工方便,材料来源广泛,目前日、美、法等国家正积极开发利用农副产品为原料发酵生产聚乳酸。聚乳酸可用于加工从工业到民用的各种塑料制品,并由于聚乳酸有良好的相溶性与可降解性,在医药领域应用也非常广泛,聚乳酸属于新型聚酯材料,性能好,可完全降解。在未来将有望代替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材料用于塑料制品,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日本钟纺公司以玉米为原料发酵生产聚乳酸,利用聚乳酸制成生物降解性发泡材料,其过程是在聚乳酸中混入一种特殊添加剂,对其分子结构进行控制,使之变为易发泡的颗粒,再加  相似文献   

4.
聚乳酸是一类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医用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聚乳酸的合成主要有两种方法:丙交酯的开环聚合和乳酸直接缩聚。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聚乳酸聚合的两种高效方法——反应挤出法和直接-固相聚合法,并展望了聚乳酸合成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复合材料的电子束辐射改性方法,该方法是将聚乳酸或聚乳酸共聚物与填料、交联剂在室温混合均匀制备成复合材料,然后将所述复合材料加工成制品置于氮气氛围或真空环境中,在室温用电子束辐射,辐射剂量为10~180kGy。制备复合材料时,填料与聚乳酸或聚乳酸共聚物的质量比为5:100~60:100;交联剂与聚乳酸或聚乳酸共聚物的质量比为0.5:100~10:100。  相似文献   

6.
对叔丁基杯[8]芳烃成核剂对聚乳酸结晶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亮  辛忠  胡东康 《石油化工》2010,39(9):1001
用DSC和POM技术分析了新型成核剂对叔丁基杯[8]芳烃(TBC8-d)对聚乳酸结晶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BC8-d是一种高效的聚乳酸成核剂,与纯聚乳酸相比,加入TBC8-d的聚乳酸的结晶温度和相对结晶度分别提高了14.1℃和11.1%;且TBC8-d的成核能力优于传统成核剂滑石粉。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表明,随结晶温度的升高,TBC8-d的加入使聚乳酸的半结晶时间缩短,结晶速率常数增大;用TBC8-d成核的聚乳酸的结晶生长方式为异相成核的三维球晶生长。  相似文献   

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了聚乳酸类聚合物作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也兼备优异的机械强度和耐水解性、并且在添加了脂肪族聚酯的情况下也保持充分透明性的聚乳酸类卡片基材。本发明的聚乳酸类卡片基材的特征在于,相对于100质量份由50—90质量%聚乳酸类聚合物(a)、和50-10质量%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0℃以下的聚乳酸类聚合物以外的脂肪族聚酯(b)构成的树脂组合物,还添加了0.3—6质量份具有异氰酸酯末端的脂肪族聚碳化二亚胺化合物(c)。  相似文献   

8.
L-乳酸和聚乳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综述了乳酸发酵和提取工艺以及聚乳酸的合成进展,分析了L-乳酸及合成聚乳酸两种产品的市场前景,对进一步的技术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方法包括:一次交联步骤,其中通过将聚乳酸成形物交联而形成交联聚乳酸;浸渍步骤,其中在不低于聚乳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且不高于聚乳酸的熔点的温度下,将在一次交联步骤中获得的交联聚乳酸浸人到浸渍剂中;和冷却步骤,其中将由于浸渍剂的渗透而处于溶胀状态的交联聚乳酸冷却至等于或低于聚乳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本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在冷却步骤之后的二次交联步骤。  相似文献   

10.
丙交酯是合成聚乳酸的主要原料,其收率和纯度制约着聚乳酸的成本和质量。介绍了聚乳酸的市场概况,重点综述了两步法丙交酯合成工艺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反应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对乳酸缩聚和解聚的影响以及粗丙交酯精制方法的优劣;分析了国内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提出丙交酯合成技术发展的关键在于开发高效手性催化剂、高收率的精制技术以及连续化生产工艺等。  相似文献   

11.
实验以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钛酸四丁酯(TBOT)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偶联剂,以溶剂挥发法制备淀粉/聚乳酸共混材料。考察了材料的相容性、吸水性以及降解性,利用IR、DSC和SEM等对材料表面结构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共聚物的淀粉/聚乳酸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较好,以KH550为偶联剂的材料在酸碱缓冲液中的稳定性最好,pH值随时间变化最小,264 h后在酸液中为0.42,在碱液中的为1.10;以KH550为偶联剂的吸水率最低,为18.2%。淀粉聚乳酸接枝共聚物改善了材料的相容性,提高了共混体系的耐水性和耐酸碱性。  相似文献   

12.
实验以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稀土成核剂/聚乳酸(PLA)复合材料.经光学解偏振法、X射线衍射、温度-形变曲线及热失重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和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稀土成核剂/PLA复合材料相比纯PLA,结晶速率和结晶度大幅度提高,当稀土成核剂质量分数为2%时,结晶速率为纯PLA的2.15倍,结晶度为53.74%,玻璃化温度...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克拉玛依沥青难以改性,产品稳定性差等问题,本研究采用化学改性法,对比分析了4种基质沥青在改性前后的元素组成、红外光谱、族组成、分子量的变化以及SBS改性沥青的常规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对于物理改性,化学改性不仅显著降低了SBS改性沥青的反应温度,而且还提高了SBS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14.
植物油环境友好润滑油的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恒文  刘学傧 《润滑油》2008,23(6):6-13
介绍了植物油用作环境友好润滑油基础油的优势和不足。植物油必须先进行改性处理才可用作高性能润滑油基础油,植物油改性的方法包括遗传技术改性和化学改性,如氢化、环氧化和酯交换等。文章综述了不同改性方法的效果和局限性及改性研究的进展。提出了植物油改性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植物油深度改性,如加氢甲酰化、内酯化、开环反应和引入功能元素等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对环境友好润滑油的研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Fe_3O_4颗粒,用TEM、XRD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乳化一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聚乳酸(PLA)载阿奇霉素复合微球(PIA-AZM-MS),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球配方。在此基础上,加入适量的纳米Fe_3O_4颗粒制备了聚乳酸/Fe_3O_4载阿奇霉素复合微球(PLA/Fe_3O_4-AZM-MS)。对这两种微球的形态、粒径、平均载药量、体外释药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载药微球呈规则球形,粒径分布较均匀;纳米Fe_3O_4的加入可提高载药微球的平均载药量,磁性微球的粒径更小;聚乳酸作为药物载体具有明显的药缓控释作用,而聚乳酸/Fe_3O_4载阿奇霉素微球的药物缓释性更佳。  相似文献   

16.
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MAG)为增容剂,制备了聚乳酸(PLA)/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EMAG的共混物。采用SEM,DSC,WAXD等手段对PLA/LLDPE/EMAG共混物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共混物中的EMAG起到了增容作用,使PLA/LLDPE/EMAG共混物的结晶能力减弱,分散相LLDPE在基体PLA中的粒径明显减小。Harkin’s铺展系数法计算结果表明,EMAG可在LLDPE中扩散并完全包覆LLDPE。实验结果表明,PLA/LLDPE/EMAG共混物的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均随EMAG含量的增加而提高,m(PLA)∶m(LLDPE)∶m(EMAG)=81∶9∶10时的PLA/LLDPE/EMAG共混物的伸长率可达227%,冲击强度可达32.0 kJ/m2,并能保持较高的强度和刚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柠檬酸、硫醚、苯胺、二苯胺、磷酸二氢铵及硅油作为改性试剂对二甲苯异构化专用HZSM-5分子筛进行液相浸渍改性,结合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乙苯及间二异丙苯的脉冲反应表征,对各种改性手段的效果进行评估。各种改性方法对微孔体积和比表面积的影响很小,均减弱了酸性,对L酸的影响大于B酸。5种探针反应结果表明:柠檬酸改性强化了分子筛酸性,提高了歧化/异构化活性;磷酸二氢铵改性提高了歧化和脱乙基反应活性;苯胺、二苯胺、硫醚改性手段部分钝化了分子筛酸性,降低了歧化异构化活性;随着改性剂分子尺寸的增大,钝化外表面酸性越明显,从而改变分子筛孔内外的酸位分布,产生不同程度的择形效果;硅油改性充分地钝化了外表面酸性,形成最明显的择形效应。  相似文献   

18.
实验以NH_3对USY分子筛进行改性,以X射线衍射、N_2吸附-脱附、固体核磁共振和氨程序升温脱附等方法对改性前后的USY分子筛进行表征。考察了NH_3改性对USY分子筛的孔结构、酸性以及催化二异丙苯烷基转移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H_3改性可在保持USY分子筛骨架结构的同时,有效地改善四配位骨架铝的畸变环境。改性后的USY分子筛的BET比表面积增大,介孔孔容增加。改性产生的二次介孔改善了反应物的扩散性能。催化剂性能评价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80℃,反应压力为3 MPa,质量空速为12h,n(苯):n(二异丙苯)=6:1时,经NH_3改性6 h的USY分子筛的催化性能最佳,其催化二异丙苯烷基转移反应的转化率由67.37%升至81.51%,三异丙苯含量由0.026 4%降至0.016 5%。  相似文献   

19.
二氯二甲基硅烷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纳米二氧化硅为原料,乙醇为溶剂,二甲基二氯硅烷为改性剂,水为改性助剂,采用湿法工艺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进行了改性研究,分别探讨了改性剂用量、预处理温度、预处理时间、回流温度、回流时间、改性助剂种类及用量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较佳工艺条件为:二甲基二氯硅烷用量15%,预处理温度120℃,预处理时间50 min,回流温度130℃,回流时间50 min,水用量4%。并通过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羟基数的测定验证了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