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窄问共轭啃合副二次包络型而的三面共点构造法.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构造两个辅助平面同二次包络面相交产生交点构造空间共轭啮合副的二次包络型面,然后利用一次包络型面和二次包络型面设计出空间共轭啮合副.该方法设计的空间啮合副能实现高精密共轭啮合,是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能广泛适用的基础方法,对高复杂、高难度、高精密共轭啮...  相似文献   

2.
多直线包络的单螺杆压缩机啮合副型面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多直线包络的单螺杆压缩机螺杆齿面母线和星轮齿型面的设计方法。采用不同方位的多直线进刀或直线刀刃对螺杆转子的同一个齿槽母线面进行重复切削,并合理选择直线进刀或直线刀刃的方位,使不同方位的直线进刀或直线刀刃切削同一螺杆母线面上的不同区域,这些多条直线进刀或直线刀刃处在不同的方位,形成了一个分布在星轮齿面上的特征直线族;合理地确定出表征星轮齿面形状的特征线族的方位,并按这些特征线制作出的星轮齿面上的点能够与单螺杆转子齿槽母线面保持均等机会的接触摩擦,使加工出来的螺杆转子和星轮齿面符合共轭啮合的原理;从而实现磨损小,密封好,加工工艺简单,加工精度高,机床成本低的优良特性。并且预期节能显著,容积效率高,星轮寿命长。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经慎密分析和深人研究,提出四种巧妙方法可以完全避免环形蜗杆滚刀,并实现精确的点接触共轭,既可避免环面滚刀无法铲磨的困难和无法重磨所造成的浪费,及单件小批量生产的不经济,又避免线接触并轭的固有缺点,同时又能实现精确的点啮合共轭.理论上和实际上均有重要的意义,必将对蜗杆传动带来巨大变革和深远影响.蜗杆传动广地应用于传递正交轴间的运动和动力,其特点是传动比大.结构紧凑,目前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已得到广泛应用.其特点是:  相似文献   

4.
推导了锥面二次包络圆柱蜗杆传动过程中的啮合方程和主要啮合性能指标方程,以图表表示出在不同参数下其接触线、啮合界限线、根切界限线的分布图,对此种蜗杆副在砂轮的不同半径下的啮合特性进行了比较,为这类蜗杆传动中蜗轮滚刀的设计制造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内啮合齿轮油泵廓线的二次包络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逐点共轭 ,得出了求二次包络曲线的简便方法 ,并将其应用于设计内啮合齿轮油泵的廓线 ,这将会改善齿轮的密封性能  相似文献   

6.
基于接触线的二次包络TI蜗杆传动啮合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接触线和啮合界限线的角度对二次包络TI蜗杆传动进行了接触性能分析。分析表明,只有当蜗轮齿面上的啮合界限线为一条或两条且这两条线不重合时,才能在二次包络TI蜗杆传动副的蜗轮齿面上得到二次接触线;在加工允许的范围内,螺旋角取较大的数值,能够较好地改善啮合性能,从而发挥二次包络TI蜗杆传动的优势。研究对合理选择设计参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微分几何与空间啮合理论为基础,推导了锥面二次包络圆柱蜗杆传动两次包络过程中的啮合方程和主要啮合性能指标方程,以图直观的表示出其形状、位置和分布状况。研究发现蜗杆副在砂轮半径一定的变化范围之内,其接触性能和传动啮合性能变化不大,为这类蜗杆传动中蜗轮滚刀的设计制造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修正型斜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的接触线型不再是单一的Ⅰ型或Ⅱ型接触线,还会出现Ⅲ型接触线,齿面的实际结构就变得非常复杂。使用相位角分析方法,利用一类界限曲线,对3种接触型式的蜗轮齿面构造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在蜗轮齿面上划分出了工作区和非工作区域,确定了每一部分的构成。  相似文献   

9.
王闯  任科  杨东 《现代机械》2010,(6):11-12
根据空间啮合理论[1],通过理论推导及仿真计算,分析了中心距修正、蜗杆轴向修正时,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接触线型式及接触线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单螺杆压缩机的发展,对啮合副的型线及螺杆的加工精度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文中介绍在五轴机床上利用棒铣刀加工螺杆的方法,制造出单螺杆压缩机的一次包络关键螺旋零件-转子螺杆.以此螺杆生成的一次包络曲面为基础,利用一种特殊的方法二次包络成型出单螺杆压缩机的另一个关键部件-星轮.由于星轮是由螺杆挤压成型,所以在理论上星轮可以和螺杆完全啮合.  相似文献   

11.
The geometry of a spatial cam is normally generated using a form-milling cutter and a special multi-axis machine and software. The general purpose CAD/CAM software can generate the cutter location file of this class of product only by the sculpturing method. Because of the limited choice of cutting tool when using the generating method,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toolpath generating method which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generating and sculpturing methods for machining a spatial cam. In the machining process, the cutter location is derived for rough and finish machining using a cylindrical end mill. The guidelines for choosing cutter diameter for the machining process are discussed. To avoid interference, the principal curvatures and the principal induced normal curvatures are analysed. The mathematical errors including chordal deviation and scallop height are used as the basis for generating appropriate tool-paths. Cutting simulation of a solid model was performed to verify the proposed tool-path genera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