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利用冷轧堆工艺对纯棉单面卡其织物进行处理,半成品质量达到或超过规定标准,再辅以柔软,磨毛等后整理工序,可生产出风格独特的纯棉休闲面料。  相似文献   

2.
纯棉色织物生物酶整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的特性 ,探讨酶工艺在纺织工艺中的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并主要讨论纯棉色织物的生物整理技术 ,分析用于纤维素纤维织物的纤维素酶的特性、作用方式 ,以及酶处理原理和影响因素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着“多产多销纯棉织物,多吃棉花”的原则,纺织行业的广大科技人员和工人广开门路,发掘纯棉新产品,以致近年来市场上不断地出现了形形色色,风格新颖的纯棉新品种。深受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喜爱,销售量与日俱增。这里介绍一种特殊的纯棉平绒织物——纯棉价平绒。纯棉仿平绒,顾名思义它是一种经纬为纯棉单纱结构的织物。这种织物的底和绒的组织类似灯芯绒,加工制作的工艺流程也和灯芯绒相似,但其绒面没有明显的条纹,手感柔软,有仿毛织物的感觉;它的印花系列  相似文献   

4.
结合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的特性,探讨酶工艺在纺织工艺中的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并主要讨论纯棉色织物的生物整理技术,分析用于纤维素纤维织物的纤维素酶的特性、作用方式,以及酶处理原理和影响因素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机械柔软整理机理及柔软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爱乐松式特种柔软机(AIRO-1000)对纯棉色织物进行超柔软整理,探讨机械柔软整理的机理及工艺,并借助KES织物风格仪,测试经机械柔软整理后纯棉色织物的弯曲性能、压缩性能、表面特性、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等指标。结果表明:纯棉色织物经爱乐机械整理后,除断裂强力稍有下降外,织物的其他物理性能指标均得到一定提高,尤其是织物柔软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探讨5种整理方式对纯棉织物风格的影响。对5种不同组织规格的纯棉机织物分别进行柔软、免烫、液氨柔软、液氨免烫、液氨潮交联整理,然后采用PhabrOmeter织物风格仪测试各面料褶皱恢复性、悬垂性、挠度、软度和滑度。结果表明:5种整理方式均提高了织物的柔软性、悬垂性和抗皱性,液氨和潮交联能显著提升整理效果,而液氨潮交联整理可获得柔软抗皱性能最佳的纯棉面料。认为:PhabrOmeter织物风格仪用于织物风格相关研究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选取11种经不同后整理的纯棉面料,使用PhabrOmeter织物手感评价系统进行风格测试,评价不同整理方式对织物风格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氨-丝光-潮交联是达到柔软免烫效果的最佳处理工艺,潮交联整理对手感的提升效果非常明显。PhabrOmeter织物手感评价系统用于织物风格评价具有分析快捷高效,且结果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邹清云  王素玲 《染整技术》2006,28(6):23-24,37
论述了纯棉提花织物的纱线染色及织物后整理的工艺实践,针对产品的风格要求及织物表面浮线较长的特点采用了特别的纱线准备及后整理工艺。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酸性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织物的生物减量作用的3种观点,分析了纤维素酶与pH值、温度之间的关系,分别探讨了酶用量、作用时间、浴比等对纯棉、苎麻、棉麻混纺等3种织物生物减量率的影响,评定了生物整理后织物外观和内在质量的变化,还初步比较了浸渍法和机械法的减量效果。试验结果表明:①织物减量率随酶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棉织物的酶用量超过5%时变化不明显;②织物减量率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时间超过1h后,棉减量率的变化不明显;③纤维素酶对3种织物的减量率不同,其中苎麻织物减量率较高;④织物减量率随浴比的增加而下降;⑤生物整理后,织物外观及内在质量均有明显改善,但强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苎麻织物下降明显;⑥用机械法整理后的织物减量率大于用浸渍法。  相似文献   

10.
液氨整理织物风格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涛  王革辉  宋心远 《印染》2000,26(4):36-38
引用KES系统,对经过树脂整理,液氨与树脂整理相结合及常规整理的纯棉及涤棉混纺织物的风格进行了客观测试与评定,运用试验数据和有关理论分析了液氨整理后织物手感等风格改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用高压喷水清洗成形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克复 《中国造纸》1995,14(5):57-60
根据高压喷水装置特性参数的变化对成形网的清洗效果及损伤程度的影响,论述了正确选择特性参数的方法,特别论述了正确选择适用于低速纸机高压喷水装置的特性参数,以达到改进高压喷水装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soft handle of woven silk fabrics, their basic tensile, bending, shearing, compressional, and surface properties were measured on the KESF system. Fabric shear, compressional, and tensile properties distinguish continuous-filament silk fabrics from fabrics of other fibres. Shear stiffness and hysteresis in shear force are very small, and these fabrics are very deformable in their compressional and tensile properties at small strain levels.

High values of FUKURAMI are a characteristic of continuous-filament woven silk fabrics.  相似文献   

13.
朱方龙 《纺织学报》2011,32(10):57-0
高温下辐射传热对织物热传递过程贡献显著,为此,介绍火灾高温环境下的耐高温防护织物的内部传热特点,进而提出高温下织物有效导热系数数值传热模型.针对火灾等高温环境下耐高温防护织物内部热辐射渗透衰减问题进行分析,应用有限差分法对隔热防护织物的有效导热系数模型进行数值分析.通过数值求解传热方程,计算出织物的稳态有效导热系数,且...  相似文献   

14.
刘金华  朱峰 《染整技术》1994,16(2):28-29
介绍了应用MBK圆网印花机进行涂层织物生产的经验,包括基布、涂层胶的优选及工艺的制定、工艺参数的确定,并进行了涂层产品的测试。  相似文献   

15.
PTT记忆面料的结构区域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市场上流行的80余种PTT记忆面料的织物规格参数为依据,绘制记忆面料的紧度结构区域图和平衡系数区域图,阐述记忆面料的结构特征,并用实例说明结构区域在记忆面料设计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酶应用于棉针织物的前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棉布酶精练机理,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在不同的条件下对针织棉布进行精练处理,测定了不同条件下处理后织物的毛效、白度、断裂强力、染色后K/S值等,并与碱精练织物的效果进行了实验对比分析.经实验证明,酶精练后的织物不仅能达到碱精练的同样效果,并且具有节能、设备简单、工艺流程短、无污水处理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生态型竹原纤维、羊毛为原料,在保证竹原纤维一定回潮率的前提下,纺成毛/竹(50/50)混纺纱线.依据2006年针织面料流行趋势、结合毛/竹混纺织物优势互补的特点,设计并开发出适合春夏季穿着的男装流行针织面料.面料色彩搭配与图案机理的设计不仅丰富了大众视觉,还打破了以往设计毛/竹混纺针织物的局限性.此外,还对毛/竹(50/50)混纺纱线的染色工艺进行了探讨,可为毛/竹混纺面料下游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盛  毛际明 《江苏印染》2014,(12):52-53
介绍了一种新型平幅气流烘燥机的设计原理,其特点是采用热气流交替喷送织物的方式,使织物在热气流的推动下在烘箱内高速翻腾并被拍打后获得手感柔软、纤维蓬松和悬垂效果。织物连续平幅进入烘箱,经机械柔软整理并烘干后连续平幅落布。织物在烘箱内始终处于无张力状态,故织物在烘箱内能充分地自然收缩,可获得柔软、丰满的手感效果,收缩率极其理想。  相似文献   

19.
从棉织物酶精练机理出发 ,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在不同条件下对棉织物进行精练处理 ,分别测定处理后织物的毛效、白度、断裂强力和染色后K/S值 ,并与碱精练织物的相应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酶精练后的织物不仅能达到碱精练的同样效果 ,并且具有节能、设备简单、工艺流程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金关秀  祝成炎 《纺织学报》2012,33(10):43-46
 针对喷水织造原料适应性较差使得增加织物花色品种比较困难的问题,运用TRIZ理论探索织物创意设计的新途径。介绍了TRIZ技术矛盾解决原理,阐述了喷水织造的技术特性和当前提升织物附加值的迫切性,并由此归结出喷水织造织物设计中的技术矛盾。利用矛盾表得出相应的创新原理,从而提出创意设计的新途经:依照非均匀化原理设计开发结构和表观非均匀化织物;按智能化理念设计开发形状记忆聚氨酯纤维织物和导电织物;由轻薄柔软化概念提倡原丝低特化和细特化,充分利用非氨纶弹性纤维并设计开发非开纤磨毛的锦涤复合丝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