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文研究了基于Daubechies(DB)小波无网格方法对弹塑性问题中的分析。利用DB小波尺度函数作为基函数近似未知的场函数,不必类似有限元法和传统的无网格法花很大代价去构造所谓的形函数。该文利用新方法建立了增量格式的二维弹塑性问题的求解方案。二维弹塑性问题的数值算例证明了该方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二维摩擦接触问题迭代法与非线性互补算法的等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证明了二维摩擦接触问题一种迭代法与非线性互补算法的等价性,为迭代法的收敛性找到了理论依据,并由此提出了这种迭代法的修正方法,使迭代法也能保证收敛。  相似文献   

3.
本文证明了二维摩擦接触问题一种迭代法与非线性互补算法的等价性,为迭代法的收敛性找到了理论依据,并由此提出了这种迭代法的修正方法,使迭代法也能保证收敛。  相似文献   

4.
刘晓刚  孙红  刘林聪 《材料导报》2021,35(z2):33-37,45
层状结构的二维材料具有原子级的厚度、层间超低的剪切强度、高比表面积以及表面化学稳定性.其由于独特的性能,引起了润滑领域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当二维材料应用于润滑领域时,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润滑介质的减摩性能,还可以解决传统添加剂的局限性,如分散性差、恶劣环境下失效.本文从二维材料的纳米摩擦机理出发,详细介绍了二维材料的层间摩擦机理和表面摩擦机理;另外,从实验内容、润滑性能及润滑机制等方面也详细介绍了近年来二维材料用作添加剂在油润滑和水润滑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二维EMD和小波阈值的掌纹图像去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桂平 《计量学报》2011,32(4):368-372
为有效抑制掌纹图像中含有的噪声、提高特征提取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二维经验模式分解和小波阈值去噪相结合的掌纹图像去噪新方法。首先,对含有噪声的掌纹图像进行二维EMD分解,得到不同特征尺度的本征模函数子图像;然后对中高频成分的IMF进行小波多阈值去噪;最后将去噪处理后的各IMF与残差图像通过加和进行重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单独的二维EMD滤波及小波阈值去噪相比,去噪效果更明显,提取的主线和细节特征更清晰,因而均方误差最小、峰值信噪比最高。  相似文献   

6.
基于主动Lamb波和小波变换的二维结构损伤定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基于主动监测技术,将结构健康和损伤状态下的Lamb波激励响应信号进行对比,两者的差信号实际上是激励信号通过损伤折射后被接收到的类似声发射源产生的一种信号。该信号与激励响应信号比较将有时间延迟,通过Gabor小波变换确定时间延迟,从而获取损伤位置信息。实验证实这种位置信息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从一维局部滑动模型和轨迹跟踪法出发,采用带滑动触点的并联弹簧来模拟二维平面运动时叶片-阻尼器间的干摩擦接触,提出一种二维局部滑动摩擦模型。推导了各种摩擦接触情形下的摩擦力计算公式,通过仿真深层次揭示了二维局部滑动的规律。结果表明,二维局部滑动与一维局部滑动相比既有一致又有本质不同,二维局部滑动模型可用于叶片干摩擦阻尼器耦合振动特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 JPEG2000 小波变换的数据吞吐能力,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用行列模式二维小波正/反变换 VLSI 体系。在此体系中,块存储器以对角存储的方式被划分为八块双口 SRAM,一维离散小波运算单元采用流水线技术设计。此体系可支持 JPEG2000 5/3 和 9/7 两种小波,并且可以节省熵编码所需的码块存储器。设计的一维离散小波运算单元,可以在一个周期内处理四个像素的数据。经测试,此设计工作在 20MHZ 频率下,外加数据缓存时,完成一张 512×512×8 比特的灰白图像“lenna”的三级小波分解需要 13.31ms,不加数据缓存,需要 16.6ms。  相似文献   

9.
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二维高斯粗糙面,讨论了相关长度与均方根高度对高斯粗糙面起伏的影响,为二维高斯粗糙面电磁散射的计算建立_『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逆有限元法(iFEM)与伪激励法(PE)相结合的损伤识别方法框架下,通过引入二维连续小波变换与数据融合技术,增强了iFEM-PE方法的抗噪能力及工程适用性。通过算例分析可知,iFEM能够借助有限应变测量数据实时准确地重构结构位移,进而使PE方法摆脱了对在线位移测量的依赖。另一方面,PE法对结构损伤具有高敏感性,适用于损伤的精确定位与定量。针对iFEM-PE方法对噪声的敏感性,二维连续小波变换可以在时频域实现信号联合分析,加强损伤特征并抑制噪音。另一方面,数据融合技术通过对不同工况下损伤识别结果的综合处理,有效提升了损伤识别的适用性与稳定性。结果显示,以上方法在噪音影响下可对复合材料结构的分层损伤进行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