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粉末油脂过氧化值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建立了一种简单、重复性好的超声波破壁提油测定粉末油脂中油脂过氧化值的新方法。超声波破壁法提油其提油率可达65%左右,可满足测定要求。同时超声波破壁操作对油脂过氧化值测定没有影响。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生产企业和用户对微胶囊粉末油脂的过氧化值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测定月见草油微胶囊粉末油脂和月见草油在贮存期内POV值变化。月见草油微胶囊粉末油脂采用超声振荡提油后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月见草油微胶囊粉末油脂的POV值在6个月内变化不大,从最初的3.96mmol/kg升高到7.81 mmol/kg,呈升高的趋势;月见草油则不同,其POV值迅速增大到70.50 mmol/kg,然后下降,说明微胶囊化对油脂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条件下微拟球藻油脂提取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以动力学方程C=C_e×(1-exp~(-kt))进行数据拟合,研究了溶剂、料液比、提取温度、振荡和超声波处理对提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过程符合Fick第二定律,该方程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微拟球藻的油脂提取过程,总提油率C_e和传质系数k随着提取条件不同而表现出差异;以石油醚为溶剂,在料液比1∶5、提取温度50℃、超声波辅助条件下,微拟球藻的提油率达到24.68%,比对照组(静置处理)提高了1.44倍,最大有效扩散率D_(eff)达到1.158 6×10~(-16)m~2/s。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的油脂提取工艺对产油酵母油脂产率的影响。以高产油酵母JM-D为原料,以油脂产率为测定指标,比较了蜗牛酶法、超声波破碎法、反复冻融法、细胞匀浆机破碎法、微波破碎法、研磨法以及酸热法对酵母细胞壁的破碎效果,并对有机溶剂提取法与索氏抽提法提取细胞内油脂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蜗牛酶法的细胞破碎效果最好,油脂产率高达46.2%;其次是反复冻融(100℃水浴解冻)法,油脂产率高达43.4%;研磨法+酸热法的油脂提取效果也较好,油脂产率达到37.8%。研磨后,采用索氏抽提法的提取效果优于有机溶剂提取法的。  相似文献   

5.
微胶囊粉末油脂产品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微胶囊粉末油脂产品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主要步骤是:先用碱性乙醚法提油,再用糖化酶水解麦芽糊精,水解液经体积分数(下同)80%乙醇沉淀,沉淀经热水抽提,抽提液再用80%乙醇沉淀,所得沉淀用0.5mol/L的硫酸水解,分别测定水解液中己糖、戊糖、糖醛酸含量,从而计算出微胶囊粉末油脂产品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对糊精、酪蛋白与变性淀粉、蔗糖两组壁材组合制备的海藻油微胶囊,采用酶法破壁与超声波法破壁,然后分别用氯仿-甲醇法、碱性乙醚法和酸水解法提取油脂,甲脂化后气相色谱分析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微胶囊样品,破壁方法和油脂提取方法的不同均会对DHA的含量测定有影响.同一种破壁方法,采用碱性乙醚法提取油脂测得的DHA含量较其它方法高;同一种油脂提取方法,酶法破壁测得的DHA含量比超声波法测得的含量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溶剂提取燕麦油脂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麦中油脂含量通常7.5%~9%,经前期的研究表明燕麦油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为了解燕麦油脂的抗氧化性能,分别以乙醚、丙酮、丙酮/无水乙醇、正己烷对燕麦进行萃取,结果表明:丙酮、丙酮/无水乙醇两种溶剂浸提燕麦油脂的提取率较高,分别为7.5%和8%,通过对POV值的测定,抗氧化能力也较强,尤以溶剂丙酮-无水乙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酱油渣中油脂的提取及其质量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酱油后剩余的渣中含有30.9%~36.5%的油脂(干基计)。采用压榨法和浸出法从酱油渣中提取油脂,比较其提油效果。同时结合油脂的质量指标评价各种提油方法的优劣。分析结果显示,压榨法不能从酱油渣中提取到油脂,而应采用浸出法。压榨浸出法的提油率为33.4%,直接浸出法为26.1%,压榨浸出法提取的油脂其过氧化值比直接浸出法高26.09%。另外,从酱油渣中回收的油脂已发生酸败,不宜作为食用油,只适用于生产生物柴油或生产脂肪酸等化工产品。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7种特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对烘箱法加速氧化前后7种特种油脂的过氧化值(POV)和TBA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7种特种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黄秋葵籽油棕榈酸含量最高,为26.86%,木瓜籽油油酸含量最高,为36.80%,哈密瓜籽油亚油酸含量最高,为62.31%,牡丹籽油α-亚麻酸含量最高,为39.21%;加速氧化条件下,牡丹籽油和黄秋葵籽油的POV上升较慢,品质稳定性较好,而核桃油、小麦胚芽油、玉米胚芽油和木瓜籽油的POV上升速度较快,品质容易下降;加速氧化条件下,黄秋葵籽油、哈密瓜籽油、玉米胚芽油等的TBA值相对较低且稳定,而核桃油的TBA值最高且随温度升高增加较快。  相似文献   

10.
毛纺行业测定羊毛含油脂率沿用传统的栗氏乙醚萃取法。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①测定时间长,一般需4~5小时,如测定洗毛车间洗净毛含油脂率,待测定数据出来,当班毛已全部洗毕,不能即时指导生产;②耗电、耗乙醚量大,成本高;③操作时尽管在通风柜中进行,但在加入乙醚、回收乙醚、试样烘干等过程中,还是吸入一定量的乙醚蒸汽,长期接触有害健康;④乙醚易挥发、易燃,不安全;⑤栗氏法本身准确度也并不高,它所测得的是醚溶性油脂,所以测定数值偏低,例如测定原毛含油脂率,栗氏法测定的数值往往比碱溶沉淀法低得多。 一、乳化快速测定法的基本原理 制备特…  相似文献   

11.
以月见草油为芯材、雪莲果汁等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微胶囊技术制备新型的雪莲果汁粉末油脂。结果表明:最佳工艺配方为月见草油30%、聚甘油酯1.7%、自制辛烯基琥珀酸糯玉米非晶化淀粉酯14%、稳定剂藻酸丙二醇酯0.5%、黄原胶0.5%、羧甲基纤维素钠0.5%、雪莲果汁(以干基计)25%、麦芽糊精27.8%。制备的雪莲果汁粉末油脂表面油含量1.20%、包埋率96.0%,富含低聚果糖,冲溶后的乳状液有雪莲果香且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刺梨种子为原料,出油率为评价指标,对刺梨种子油进行超声提取工艺研究。选择料液比、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并研究了刺梨种子油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选择石油醚为提取溶剂,刺梨种子油最优提取工艺条件确定为超声功率100 W,料液比1∶12(g∶mL),提取时间80 min,提取温度50 ℃。在此提取条件下,刺梨种子出油率为8.27%。刺梨种子油的理化性质检测结果为酸值1.25 mg KOH/g,过氧化值3.24 mmol/kg,碘值161.2 g/100 g,皂化值177.20 mg KOH/g,相对密度0.924 3,折光系数1.469 7,各项指标均符合NY/T 751—2017《绿色食品 食用植物油》中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优化葵花籽过氧化值和酸价检测的油脂制备工艺。方法 借助超声优化油脂制备工艺,以油脂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然后用优化后工艺与国标法对6种葵花籽进行油脂提取并比较分析其油脂得率、过氧化值和酸价,评价优化方法可行性。结果 优化的超声最佳提取工艺为粉碎目数70目、料液比1:4 (g:mL)、浸提时间2h、超声功率312 W、超声时间37 min,经验证此优化工艺提取的油脂得率比国标法提高19%~25%,油脂制备时间由12h以上缩短至2.5h,缩短了80%的制备时间,提取效率更高,且测得的过氧化值结果更低。结论 优化的超声工艺提取油脂更多且耗时短,不仅满足了检测用油量的需求,还降低了长时间油脂提取的氧化风险,检测结果更准确,更能真实反映葵花籽的品质,经验证此方法准确可行,可用于葵花籽过氧化值和酸价检测的油脂提取制备。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氮气脱臭效果,以脱色月见草油为原料,通过使用氮气代替常规的水蒸气进行脱臭,以过氧化值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氮气脱臭工艺的最佳脱臭温度、脱臭时间和气体流速。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脱臭温度144 ℃、脱臭时间3.5 h、气体流速2.1 mL/min,在此条件下月见草油的过氧化值平均值为0.321 mmol/kg,有效降低了月见草油的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为0.02 mg/kg,有效保留了月见草油中的亚麻酸。该方法下得到的月见草油可以通过企业质量指标,为提高月见草油稳定性提供新工艺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低温压榨、高温压榨和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3种不同制油工艺对酸木瓜籽油提取率、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木瓜籽油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schaal烘箱法加速氧化,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为指标对木瓜籽油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 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法出油率最高,其中不同溶剂提取以二氯甲烷最佳,出油率达44.21%;不同制油工艺对酸木瓜籽油脂肪酸组成影响很小,共鉴定出7种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的是油酸,其次是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比可达80.35%;在酸木瓜籽油中鉴定出47种挥发物,以烷烃类为主,溶剂法与压榨法制取的木瓜籽油挥发物组成差异较大,其中以2,4-二叔丁基苯酚和反式角鲨烯为首,溶剂法制得的油中2,4-二叔丁基苯酚占比为23.94%,反式角鲨烯占比为4.14%,而由低/高温榨取法制得的油中2,4-二叔丁基苯酚占比分别为3.20%和2.77%,反式角鲨烯占比分别为29.15%和23.38%;低温压榨制油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不同提取方法对新疆薄皮核桃油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影响。分别采用索氏抽提有机溶剂(石油醚)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冷榨法提取薄皮核桃油,用容量分析法测定油脂中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并比较三种方法提取的油脂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提取方法对核桃油脂的色泽、气味、氧化稳定性影响较大。索氏抽提法操作简便、成本低,但得到的核桃油脂有溶剂残留,需脱溶,且提取时间较长。超临界CO_2萃取精密度可靠,得到的油脂品质和纯度高,但生产成本高。结合实际生产,冷榨法更适合用于核桃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国标法测定植物油酸值、过氧化值溶剂安全性问题,以核桃油为实验材料,建立以更安全且容易获取的石油醚、二氯甲烷分别代替GB 5009.229—2016和GB 5009.227—2016中乙醚、三氯甲烷,测定植物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的方法,考察方法的精密度,采用国标法和所建立方法测定4种植物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考察方法的准确度。结果表明:所建立方法平行测定了6次核桃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055%、1.318%;国标法和本实验方法同时测定4种植物油的酸值、过氧化值p值均大于0.05,两种方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所建立的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好,并且提高了检测安全性,可用于植物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测定。  相似文献   

18.
王涛  郑联合 《中国油脂》2012,37(6):86-87
根据橡胶在碱性乙醇中不会发生皂化反应而析出,采用皂化法对不同方法提取的橡胶籽油中橡胶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分离出的橡胶做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橡胶籽油中橡胶含量与加工工艺有关,120℃炒料压榨的油中橡胶含量最低(0.20%),乙醚萃取的油中橡胶含量最高(0.83%)。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能反映橡胶籽油中橡胶含量,可用于日常橡胶籽油中橡胶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食品中油脂提取及过氧化值检测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淼  李博  钱平 《食品工业科技》2011,(12):497-500,508
以耐贮面包为原料,分别对食品中油脂提取和过氧化值检测方法进行单因素优化。实验以GB2003为基础,选取石油醚添加量,旋蒸时间,干燥时间为影响油脂提取的主要因素,选取油脂取样量,有机溶剂比例和体积,饱和碘化钾添加量,反应时间,蒸馏水添加量,淀粉指示剂浓度和滴定溶液浓度为影响过氧化值检测精度因素,依次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样品中油脂最佳提取条件为:添加石油醚体积为面包质量的1.2倍(mL/g),提取14~18h,用旋转蒸发器旋蒸15min,在50℃鼓风干燥箱中挥发石油醚1h得油脂样本;过氧化值检测的最佳条件为:取油脂3.00~5.00g,加入三氯甲烷与冰乙酸溶液(V∶V=2∶3)30mL,饱和碘化钾1.5mL,暗处反应3min,加入蒸馏水80mL,10g/L淀粉指示剂1mL,用0.002mol/L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此条件下,提取得到的油脂较纯,过氧化值检测灵敏度提高,最低检测值为0.001g/100g,精密度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