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松辽盆地南部正反转构造与油气成藏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松辽盆地南部正反转构造发育。农安、四家子等反转构造资料表明,松辽盆地南部的正反转构造有利油气聚集成藏:反转构造邻近生油凹陷;构造反转改良储层物性;构造反转增加油气聚集场所;构造反转促进油气运移。构造反转与油气运移时间匹配良好,则可形成有利的油气圈闭。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小合隆构造、颜家屯构造是有利的含油气构造。  相似文献   

2.
反转构造的反转程度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结合典型反转构造地震剖面,分析了断层型和褶皱型两类反转构造的反转程度,上下皆正断层型和向形褶皱型反转构造的反转程度轻微;上逆下正断层型和透镜形褶皱型反转构造的反转程度中等;上下皆逆断层型和背形褶皱型反转构造的反转程度强烈。分析了反转构造的反转程度与油气聚集的关系,处于轻微反转程度的上下皆正断层型反转和向形褶皱型反转,以及处于强烈反转程度的上下皆逆断层型反转和背形褶皱型反转不利于油气聚集;处于中等反转程度的上逆下正断层型反转和透镜形褶皱型反转类型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塔里木盆地从震旦纪至今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包括挤压逆冲运动和伸展运动,但以前者为主。这两种运动在盆地演化中至少有两次更替,前中生代的挤压逆冲运动在中生代变为伸运动,至新生代又被挤逆冲运动所代替。这两种运动的交替变化就产生了负反转构造和正反转构造。  相似文献   

4.
构造反转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一个盆地往往有复杂的历史,而这种历史或多或少的受构造反转的影响。构造反转的意义在于这种构造能控制油气藏的发育。目前,关于残留盆地的理论,预示着一种新的油气勘探思路,而反转构造首当其冲。提出了反转构造的定义,分类及反转构造与油气藏的关系。给出了若干与反转构造有关的油气盆地例证。  相似文献   

5.
西湖凹陷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凹陷内正反转构造发育。反转构造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目前西湖凹陷已发现油气储量的90%与反转构造有关。西湖凹陷油气资源丰富,储盖组合条件较好,大多数反转构造形成时间与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相匹配,中央反转构造带,西斜坡反转构造带与东斜坡反转构造带是有利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6.
西湖凹陷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 ,凹陷内正反转构造发育。反转构造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 ,目前西湖凹陷已发现油气储量的 90 %与反转构造有关。西湖凹陷油气资源丰富 ,储盖组合条件较好 ,大多数反转构造形成时间与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相匹配。中央反转构造带、西斜坡反转构造带与东斜坡反转构造带是有利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7.
台北凹陷反转构造特征与油气关系浅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分析解剖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几个典型的反转构造,结合已知油气田的分布特点,从区域构造演化的角度,探讨了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的关系。认为台北凹陷的反转构造主要发育在侏罗纪,表现为逆断层上盘的中,下侏罗统厚度明显加大,是由早期的同生正断层在晚期在逆断层方式活动形成的断层上盘的正反转构造,其发展演化与区域应力场的演变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北部断裂演化序列与反转构造带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足松辽盆地北部区域地震解释,从分析断裂几何学特征着手,以断裂形成演化过程为主线,系统剖析了盆地演化不同阶段断裂的变形机制,揭示了反转构造带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指示作用。研究表明,松辽盆地北部断裂演化经历了断陷期的持续伸展变形、拗陷期的持续张扭变形和反转期的连续挤压构造反转变形。盆地晚期构造反转变形是在基底深大断裂、断陷期北西—南东向引张应力场形成的半地堑以及拗陷期近东西向拉张应力场形成的多方位断裂密集带基础上开始演化的。反转期左旋压扭变形场与断陷半地堑、基底深大断裂共同控制了次级背斜带和反转构造带的形成,大庆长垣地区受北北东向断陷半地堑和北北东向基底深大断裂双重影响,反转程度最大,将反转期初始北东向的次级背斜带最终连成北北东向的反转构造带,同时将拗陷期形成的以近南北向为主体的断裂密集带旋转改造成以北西—北北西向为主体的断裂密集带展布格局。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十屋断陷油气聚集规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十屋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直区南部,区内断坳叠置,共经历了五次构造运行,其油气成藏规律有别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油气源岩 河子组,营城组及登娄库组,在部分断层不能成为油气垂向油气通道的条件下,油气在烃源层内以横向运移为主,形成原生油气藏,经后期强烈改造,部分原生油气藏现到破坏,形成次生油气藏,综合研究认为,勘探靶区的选择应以近源的含油气圈闭为主。  相似文献   

10.
11.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岩相与天然气成藏关系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盖层由上部坳陷层和下部断陷层组成。长岭断陷是断陷层的一部分,是受盆地早期发育的孙吴—双辽、松花江—四平2条岩石圈深断裂带控制的深大断陷。断陷内部及周边断裂深切岩石圈,造成多期火山活动,形成火山岩与巨厚湖相沉积岩共生。火山岩以酸性火山岩类为主,分爆发相和溢流相2种类型,两者在剖面上交替出现构成多个火山活动旋回。研究认为,喷溢相的上部亚相原生气孔发育,爆发相的空落亚相和热基浪亚相孔洞发育。火山岩相与天然气成藏关系主要表现为,喷溢相上部亚相、爆发相空落亚相和热基浪亚相控制了好储层发育,好储层又控制了气藏形成。  相似文献   

12.
塔东地区盆山耦合与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以大陆动力学、构造地质学和含油气系统理论做指导,以盆地构造―沉积分析技术为手段,研究了塔东地区与南天山、阿尔金山之间的耦合关系,探讨了塔东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完善了塔东地区的油气成藏模式。指出:从中新生代以来,塔东地区与南天山、阿尔金山盆山耦合关系十分密切;构造是塔东地区沉积演化史的主控因素,控制了油气的生储盖成藏组合;侏罗系煤系露头的发现,为混源油气成藏模式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断层与油气运移及成藏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经过数次构造运动改造,形成复杂的断裂系统,按照断层的性质、规模、形成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展布特征及与油气的关系,将其分为早期断层、晚期断层、晚期活动的早期断层3类.早期断层中的控盆断层控制断陷的形成、演化;控制沉积断层控制有利源岩的分布部位.断层在活动时期是油气纵向运移通道,停止活动时期则不是;油气在横向上可以穿断层运移,断层在上倾方向上有非渗透遮挡层的条件下可以形成断层油气藏.早期断层活动时期早于生烃期,不是油气垂向运移通道,因此在源岩层系内可以形成早期原生油气藏,并且保存条件好;早期断层对圈闭的支解、分割作用,导致油气分布的复杂性、不连续性.晚期活动的早期断层和晚期断层活动时是油气的纵向运移通道,同时使深层的原生油气藏遭到破环、变为残余油气藏,并在浅层形成次生油气藏.晚期断层停止活动时,亦不是油气垂向运移通道,因此能够在源岩层系内形成晚期原生高产油气藏,保存条件好.断层活动时期与源岩排烃期(油气源)的匹配关系,决定油气的分布层位及油气藏的形成与破坏.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大陆经向和纬向石油富集“黄金带”特征》一文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国内有《准噶尔盆地和松辽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异同》一文,提出质疑和批评。作者为了答复该文的批评,从论证的依据、盆地对比所持原则、文章形成的思路和发表后所引起的社会效果等方面,得出《试论中国大陆经向和纬向石油富集“黄金带”特征》一文的作用不是“误导”而是“正导”的认识,是否言之有理,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构造带成因类型及其油气聚集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区域构造演化控制,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主要发育伸展型,反转型,走滑型3种构造带。通过构造带的成因机制,展布规律和构造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油气聚集规律。指出早白垩世陷断陷期形成的中央挠曲带是寻找高丰度原生油气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与火山岩储层的关系   总被引:80,自引:8,他引:80  
根据钻井岩芯/岩屑和剖面地质研究结果,火山岩相可分为4类12型。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储层具有孔隙和缝隙相互组合的所谓“双孔介质”。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受岩相控制,不同岩相带发育的火山岩储层其孔-缝及其组合关系差异很大。喷溢相主要发育气孔、流纹理层间缝隙和节理缝;爆发相的主要空隙类型为粒间孔隙;侵出相以角砾间孔和原生裂缝为主;火山通道相主要发育节理缝和各种原生裂隙。爆发相中每个冷却单元的底部经常发育有“松散层”,它们是未熔结的碎屑砂流层或原基岩的风化壳被快速披盖保存而形成的。侵出相内带亚相经常会出现大规模的“岩穹内松散体”,它们是大的珍珠岩球体的堆积体。在中酸性火山岩储层发育区应特别注意寻找这两类储集体。松辽盆地主要的构造裂隙是一组共轭的、高角度的(断层面倾角50°~90°)、走向NNE和NNW向的、剪性或压剪性的断层缝。这组高角度构造裂缝是松辽盆地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7.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陈家庄凸起东段北斜坡带的油源主要来自沾化凹陷,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渤南、孤南、富林洼陷的沙四段、沙三段和沙一段,其中沙三段时期为典型的淡—微咸水还原的湖泊沉积环境,烃源岩有机质的母质来源主要以水生浮游动植物为主。烃源岩特征分析及油源对比结果表明,垦68、垦69井的原油主要来自于渤南洼陷的沙三段烃源岩,油气主要通过断层、砂体、不整合面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复合型运移通道运聚到盆地边缘圈闭成藏。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带高勘探程度区进一步挖潜的领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经过了40年的勘探,目前已进入了高勘探程度区.油气聚集的复杂规律表明,渤海湾盆地仍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进一步挖潜的领域非常广阔.以第三系为烃源岩的含油气层系的勘探精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必须将以古生界、中生界和中上元古界为烃源岩的含油气层系作为今后挖潜的重要领域.渤海湾盆地任何层系都可能形成和聚集油气,因此仍有多种复杂的油气藏类型尚待进一步认识和发现.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气藏可分为火山岩烃类气藏和火山岩CO2 气藏。在研究两种气藏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 ,通过气源岩排气期、断裂活动期和盖层封闭能力形成期研究 ,以及包裹体均一温度资料分析认为 ,火山岩烃类气藏主要形成时期为泉头组沉积末期—青山口组沉积期 ,火山岩CO2 气藏主要形成于青山口组沉积期 ,其次为嫩江组沉积末期。成藏模式分析认为 ,火山岩烃类气藏为源岩内天然气沿裂缝短距离运移聚集于火山岩圈闭中形成 ,火山岩CO2 气藏为幔源CO2 气沿深大断裂长距离垂向运移聚集于火山岩圈闭中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