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共炮记录叠前偏移对输入的速度非常敏感,要求偏移中所使用的延拓公式能较为精确地适应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因此,本文在推导共炮记录偏移公式时,特别把相位移加有限差分混合法引入,使整个延拓过程既适应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同时也能够得到陡倾地层的精确归位,从而较好地实现共炮记录叠前偏移。正因为共炮记录叠前偏移对偏移速度非常敏感,故本文提出的方法又可用作速度分析。任何形式的叠前偏移都需大量机时,特别是对于迭代的叠前偏移速度分析,计算量更大,为此,本文针对混合法共炮记录偏移的特点,从两个方面讨论提高计算效率的方法。首先针对在频率、波数域中运算的相移法,引入F-K滤波,在波场延拓中,仅就有关的频率、波数进行运算,大大地减少了计算次数.同时又通过滤波提高了偏移的精度;然后针对整个混合法在频率域中的运算,讨论了减少频率循环次数来提高计算效率的方法;最后,作为一个特例,把共炮记录叠前偏移稍作简化,得到精确、高效的叠后混合偏移方法。总之,本文提出的基于共炮记录的算法不仅成为较为精确的、高效实用的波动方程叠前偏移方法,而且还可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手段,用于偏移速度的分析之中。数值试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各种方法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
快速面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提出了一种允许部分相位值依赖频率,部分相位值不依赖频率的混合相位编码技术。将这一新的相位编码技术应用到目标照明的面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上,即可使面炮记录偏移效率成倍提高,又可降低因相位编码产生的人为误差,从而得到了一种新的快速面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该方法基于递归波场延拓,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由于既使用了比单炮记录偏移高效的面炮技术,又使用了相位编码技术,用相当于一个平面波震源的面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的计算量,近似地得到多个面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叠加结果,因此具有高效的特点。Marmousi模型数据和实际墨西歌湾海底电缆纵波数据试算结果表明了本方法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波动方程共炮检距道集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前所用的几种波场外推算法(分步傅里叶、傅里叶有限差分、广义屏和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可以在共炮道集上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在上述算法中,共炮道集为了兼顾各种波传播角,每炮偏移都要考虑相当多的边道,并且炮点和检波点要分别向下外推,因而计算量很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双平方根算子的波动方程共炮检距道集的深度偏移方法,它适用于二维和三维叠前深度成像,其步骤为:①在高频假设条件下,把共炮检距道集波场延拓公式中的积分运算进行稳相近似,得到波场延拓的相移公式;②把速度场分裂为层内常速背景和变速扰动,可求得整个均匀层波场深度延拓的偏移时移量、各层的偏移时移量及振幅校正系数,进而可得到最终波场延拓值。脉冲响应测试和理论模型试算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成像精度,可适用于复杂地质体成像。 相似文献
4.
基于起伏地表的混合法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于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叠前深度偏移,克希霍夫积分法可以灵活地处理起伏的地表条件,但是对于复杂构造成像的精度较低;而波动方程混合法偏移对复杂构造的成像精度很高,但是不易处理起伏的地表条件。本文实现了起伏地表条件下的波动方程混合法叠前深度偏移,从而达到既能使复杂构造精确成像,又能处理任意起伏地表的目的。从起伏地表开始的叠前深度偏移,将地表的高程校正隐含在了偏移本身的过程中,且比常规的高程校正更精确,因为常规的高程校正仅仅是垂向的静态时移,忽略了水平分量,而偏移过程中的高程校正则是按照波的实际传播路径来校正的。 相似文献
5.
平俊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42(B08):46-50
委内瑞拉探区为盐丘、刺穿、逆冲构造发育的复杂构造区,共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被认为是复杂构造区地震偏移成像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工具,该技术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利用单程波波动方程,分别从炮点和检波点对波场进行向下延拓;第二步为成像调整,即在每一个成像点上,对延拓得到的连续的检波点和炮点波场进行相关处理。共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不足之处是高频成分损失较多,造成剖面的相干性较强。偏移背景较差。本文分析了共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参数试验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强相干背景、CPU计算能力、对地震资料的振幅补偿精度要求更高等因素影响该技术的推广使用。文中认为可在偏移耗时可以接受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选择较大输入频率范围,能够改善偏移背景。实例分析表明,在构造复杂地区。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要好于叠前时间偏移,共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要好于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 相似文献
6.
在基于波动方程的偏移速度分析中,共偏移距道集数据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能提供地质上可解释的偏移图像(如不同偏移距的共成像点道集)。本文根据共偏多距道集数据的具体物理特性,采用Green函数法实现共偏移距道集数据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在Green函数算子的具体构造中使用了稳定的Rytov近似计算慢度横向扰动引起的散射波场。用Marmousi模型数据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共偏移距道集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Green函数法的偏移结果不仅与常规的利用双平方根算子的共偏移距道集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结果相当,而且还能为偏移速度分析提供了不同偏移距的共成像点道集,对野外各种观测系统的适应性也很强。但本文的Green函数法的计算量较常规共偏移距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法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8.
9.
10.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复杂地区地震资料成像的有效方法。应用研制的基于地表的炮域波动方程FFD混合算法对江汉平原海相、鄂西渝东山地等复杂地表和复杂构造的地震资料进行了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与常规时间偏移剖面相比,其构造层位清楚,断层、断点清晰,取得了明显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海拉尔盆地铜钵庙南地区构造破碎、断块发育、地层倾角大、速度横向变化大,导致地震成像难度大,储层纵横向变化快、油水关系复杂,在常规地震资料处理结果上难以准确识别构造.无法满足解释要求,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成为提高该地区地震资料成像精度的首选技术。分析了该区域的地质特征及勘探面临的问题及地震资料的特点和成像难点,并给出相应技术对策,即剩余静校正技术、偏移速度模型建立技术及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参数选取,展示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三维地震资料深度成像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地震成像质量,有利于构造识别。 相似文献
13.
14.
VSP的双程无反射波动方程逆时偏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SP 资料通常为共炮点道集,因所含数据量较少,采用常规偏移方法,难以获得良好的偏移结果。而用双程无反射波动方程作逆时偏移,可以剔除内部界面反射波和层间多次波,同时使用 Clayton 的吸收边界条件,还可以消除VSP 中的边界反射波。可见采用这种逆时偏移方法能够较好地改善偏移效果。其成像条件仍由Claerbout 成像原理推广,求解镜像方程得到,此法是一种适用性很强的波动方程偏移方法,既适用叠前 VSP 记录,又适用常规多偏移距的炮点道集,还可用于 VSP 和地面资料的联合偏移,并能适应各种速度的变化。此法用于实际 VSP 资料处理时,要预先切除初至波,剪接边道或设置边道阻尼,并要作空间插值补道、频率滤波等项处理,否则将影响 VSP 偏移剖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17.
复杂地形条件下波动方程叠前深度成像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复杂地形勘探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直接从起伏地表开始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是对付复杂地表和复杂地质构造成像的有效手段。“波场上延”法能实现由非水平观测界面开始的偏移过程,解决起伏地形对地下构造成像的影响,并克服基于“零速层”(Beasley 和 Lynn,1992)[1]法在计算上的不稳定因素,具体实施时更加灵活。理论模型的试算表明,“波场上延”方法较“零速层”法有着明显的优势,较好地克服了起伏地形对地下构造成像的影响,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达到了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和深度成像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垂直地震剖面法(VSP)通常采用三分量(3C)检波器记录地震波场信息,而纵、横波震源的应用使其波场进一步丰富和复杂化,开展VSP各种波场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首先对VSP记录的波场特征进行分析,进而讨论了不同类型震源和不同介质模型的复杂波场分离方法,包括光纤观测VSP波场的噪声特点及压制方法,井筒波与电缆波的产生机理、压制及应用方法,绕射波与断面波的特征及其应用方法,多次波的特征及其压制和应用方法,折射波与导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应用方法等,重点研究了上行横波和转换波的传播特征、波场分离与矢量合成及多波信息的综合应用方法等。最后,对多分量VSP波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多波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拓展VSP记录中波场传播特征的研究有益于揭示地下复杂构造与地层物性信息,VSP多波解释与反演研究、多波属性的提取与应用有助于油气储层的勘探与开发等,预期VSP多种波场的研究将具有持续攻关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VSP记录的纵,横波分离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VSP地震记录的纵、横波分离方法分为运动学和动力学两类。本文所述方法属于动力学方法。它基于纵、横波偏振特性差异,将频率波数域中用休系数表示的纵波(或用协变系数表明的横波),在排斥横波(或纵波)的情况下,用已知的位移场表示出来,从而得到分离的纵波与横波。模拟和实际资料的试算表明,该方法的处理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