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低气压棒-板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及电压校正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研究高海拔地区空气间隙的操作冲击特性,在大型人工气候室内对0.25~2m的棒-板间隙的操作冲击50%放电电压与气压p、间隙距离d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操作冲击50%放电电压U50随着气压p的下降呈幂指数关系下降,间隙长度不同,气压影响指数n不同;通过分析得到了不同间隙长度下的U50气压校正公式;U50与不同间隙距离d之间的关系与电压极性有关:正极性时U50与间隙距离d的线性关系较好,负极性时有明显的饱和性,且U50的气压影响特征指数n与电压极性有关。试验结果显示操作冲击50%放电击穿时间与电压极性和间隙距离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低气压条件下棒—板空气间隙放电特性,利用低气压放电试验平台针对100~600 mm棒—板空气间隙在交流电压下的放电电压U_(50)与气压P、间隙距离d的关系进行了试验,分析了2~60 kPa气压范围内P与d对U_(50)的影响,得到了U_(50)与P,d之间的关系曲线并提出了2~60 kPa气压范围内的放电电压校正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在2~60 kPa气压范围内不同棒—板间隙的U_(50)-P曲线均存在明显饱和区,随间隙距离减小饱和区向高气压方向移动,根据试验数据所得放电电压校正公式具有较高的精确度。该研究结果可为低气压下棒-板间隙放电特性研究以及更系统的开展低气压下长间隙特性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棒-板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海拔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有越来越多的输电工程都途经高海拔地区,如何对间隙放电进行海拔校正是工程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因素。为了更深入研究海拔高度对棒-板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的影响,在北京、贵阳、西宁和羊八井进行了棒-板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对目前常用海拔校正方法的校正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也利用其它校正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校正,包括3种插值方法以及校正参数随间隙距离变化的2种校正方法。可以得出,现有海拔校正方法不适用于0~4300m海拔高度范围棒-板间隙的海拔校正,线性插值方法和校正参数随间隙距离变化的海拔校正方法误差较小,工程设计中推荐采用这2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5.
国内的运行经验和研究表明,强降雨条件下输电线路绝缘性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而实际工程在对外绝缘进行设计时很少考虑降雨的影响;同时,在目前的IEC标准中,对降雨条件下空气间隙放电电压的校正也没有做出相关规定。为此,选择0.2~0.6m的棒-板空气间隙,在人工气候室和雪峰山自然试验站分别进行了模拟和自然条件下的淋雨交流放电试验,分析了淋雨强度对棒-板间隙交流放电电压的影响,提出了淋雨条件下棒-板空气间隙交流放电电压的校正公式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棒-板空气间隙交流击穿电压将随淋雨强度的增加而降低,最大降低幅度为10.32%;根据试验数据提出的校正方法不仅适用于0.2~0.6m的间隙,而且还适用于0.7m的空气间隙。 相似文献
6.
1m棒-板空气间隙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及电压校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海拔下操作冲击放电特性是超特高压外绝缘设计的基础之一,也是国内外尚未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IEC60-1—1989和GB/T16927.1—1997推荐的g参数法适用范围受到限制,该文选择1m棒-板空气间隙,在人工气候室以及3个不同海拔高度的现场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棒-板空气间隙正极性操作冲击50%放电电压U50与大气参数的关系,提出了基于g参数和基于相对气压的2个新的校正方法,并用试验数据对其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U50是考虑绝对湿度附加影响后相对气压和空气相对密度的幂函数;IEC标准和国家标准的g参数法不适用于海拔2000m以上和h/δ>15g/m3条件下的校正;提出的基于相对气压的校正方法比基于g参数法的校正方法适用范围更广,引起的误差更小。分析计算还表明,湿度增加1g/m3,引起的U50的变化在1.0%~1.15%之间。 相似文献
7.
模拟与自然环境下0.5~1.5 m空气间隙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电压校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我国电网发展要求,我国正在建设多个大型多功能人工气候室,但人工气候室模拟环境与自然环境是否具有等价性是外绝缘设计关心的基础问题。在人工气候室模拟环境和高海拔自然环境条件下对0.5~1.5 m的棒-板空气间隙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根据1.0 m间隙的人工模拟试验结果提出的基于气压和基于g参数法的放电电压校正方法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根据1.0 m间隙的人工模拟试验结果提出的2种新的校正方法不仅适用于1m的间隙,而且适用于0.5~1.5 m空气间隙,但基于气压的校正方法更准确;在人工气候室自然湿度条件下进行高海拔低气压的试验得到的结果与高海拔自然环境下得到的结果一致;0.5~1.5 m空气间隙放电电压与间隙距离的非线性关系指数为0.84。 相似文献
8.
电压等级较高的系统中,由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引起的气体绝缘组合电器设备(GIS)绝缘事故日益严重。为给GIS绝缘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研制了陡前沿冲击实验装置,并利用其研究了SF6棒–板间隙在VFTO和雷电冲击(LI)作用下的绝缘特性。结果表明稍不均匀和极不均匀电场下,SF6间隙放电均存在极性效应。稍不均匀电场下,正极性VFTO与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均高于负极性。极不均匀电场中,随着气压增加雷电冲击下SF6放电出现了极性反转现象:气压较低时,负极性雷电冲击放电电压高于正极性;当气压高于某临界气压时,正极性雷电冲击放电电压高于负极性。出现极性反转的临界气压值与间隙电场不均匀系数相关,随电场不均匀度增加而减小。极不均匀场中,VFTO作用下,负极性50%放电电压较正极性高,但在较低气压时,会出现负极性VFTO放电电压低于正极性的现象。分析表明,极性效应反转是由不同极性电压下SF6间隙中空间电荷迁移和扩散的差异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长空气间隙在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下具有非线性放电特性。为了研究典型长空气间隙的负极性放电特性,利用7 500 kV冲击电压发生器产生20/2 500μs和80/2 500μs两种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开展了间隙距离为1~10 m的棒–棒间隙、棒–板间隙和棒–线间隙的负极性放电特性试验研究,并与其他学者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间隙长度的增加,棒–棒间隙、棒–板间隙、棒–线间隙的50%放电电压都趋于饱和,但棒–板间隙的饱和趋势最为明显;当间隙长度为4 m时,棒–板间隙与棒–棒间隙的50%放电电压大小关系发生翻转;间隙的平均击穿场强随着间隙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该研究揭示了1~10 m长空气间隙的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加深了对长空气间隙放电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海拔4000m以上短间隙交流放电特性及电压校正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该文根据在多功能人工气候室内完成的气压对短空气间隙交流放电特性影响的大量试验研究结果,系统地分析了气压对100~310mm短空气间隙交流放电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海拔4000m以上地区的短空气间隙交流放电电压的校正公式。 相似文献
11.
覆冰绝缘子长串交流闪络特性和放电过程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文中人工气候室模拟覆冰和低气压条件对XP-70、XWP2—160绝缘子(长)串和FXBW4-110/100合成绝缘子的交流闪络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覆冰绝缘子长串的电位分布和闪络前的泄漏电流;根据高速摄像机拍摄的照片,分析了覆冰绝缘子长串的闪络过程。结果表明,气压对覆冰绝缘子长串的闪络电压影响的特征指数与污秽绝缘子一致,覆冰是一种特殊的污秽形式;在试验研究的串长范围内,闪络电压与串长成线性关系;绝缘子串覆冰后电位分布的变化是覆冰绝缘子串闪络电压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其局部电弧发展成完全闪络所需的时间比污闪过程长,且受冰层的融化和冰凌状态的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自编程序结合典型工程进行雷电冲击过电压计算,对影响过电压的各种因素进行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总结出长电缆线路行波保护的一些特点,为电力部门提供绝缘配合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低气压下三种直流绝缘子覆冰闪络特性及其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2,他引:11
根据人工气候室模拟覆冰条件所进行的直流闪络试验结果,分析了气压和覆冰水电导率对三种超高压直流绝缘子(XZP-160、LXZP.210、XZWP-160)覆冰负极性闪络电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直流绝缘子覆冰负极性闪络电压与气压、覆冰水电导率等呈非线性关系;覆冰水电导率对负极性闪络电压的影响在覆冰期比在融冰期更严重;不同结构绝缘子的冰闪电压有着明显的差异,三伞型XZWP-160绝缘子受气压和污秽的影响比钟罩型XZP-160和LXZP-210绝缘子严重。由此,建议在高海拔覆冰地区要慎重选择直流绝缘子。同时对三种不同类型的绝缘子在覆冰期的闪络电压进行校正,这对我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直流输电外绝缘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海拔下不同伞形结构750kV合成绝缘子短样交流污秽闪络特性及其比较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为适应高海拔污秽地区750kV线路外绝缘选择的要求,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高海拔气压条件对三伞五组合伞形和大小伞形结构的二种750kV合成绝缘子短样的污秽闪络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试品污闪电压和污闪梯度与伞裙结构的关系以及海拔高度或气压对污闪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绝缘子的污闪电压与伞裙结构有密切关系;在同样的最短干弧距离下,简单伞形结构的合成绝缘子具有更高的污闪电压和污闪梯度,对于伞形结构复杂的合成绝缘子,虽然其爬电距离提高了,但其污闪电压没有明显提高;高海拔下合成绝缘子的气压影响特征指数n大于瓷和玻璃绝缘子,并受伞裙结构形式、污秽程度的影响,且随着污秽程度增加,n逐渐减小,此外,染污方法和方式对n也有一定影响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超/特高压输电线路雷电绕击防护性能研究 总被引:77,自引:4,他引:77
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是雷击闪络,这与线路现有雷击跳闸模型与线路实际运行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有关。文中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对高杆塔下击距系数进行研究,利用自编程序仿真,结果表明击距系数随着杆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雷电流幅值对击距系数没有影响,利用线性拟合方式得击距系数β与杆塔高度日的关系式为:β=1.18—H/108.69。引入击距系数,提出利用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对超特高压线路绕击耐雷性能进行分析,并以500kV鸭福线路为例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文中仿真模型所推导的β公式计算该线路的跳闸率与实际线路运行情况比较吻合。同时,分析了杆塔高度、地面倾角、线路保护角、线路绝缘强度等对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输电线路杆塔模型与防雷性能计算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5,他引:24
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评估主要是耐雷水平和雷击跳闸率的计算.近年来随着同杆并架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双回线路的同时跳闸率也成为考核线路防雷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但目前国内对同杆并架线路的防雷性能计算方法争论较多、分歧较大.文章在传输线杆塔模型、计算基本原理、计算过程、计算准确度以及适应性几方面,对目前国内比较常用的两种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计算方法(即波阻抗模型计算方法和电感模型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电感模型计算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操作性强,且适应范围广.采用电感模型计算出的耐雷水平偏低、跳闸率偏高不是由计算方法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计算过程中引入的导线感应电压过高造成的.此外,文中还指出,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缺点是未明确给出同时跳闸率的计算. 相似文献
17.
低气压下覆冰染污10kV合成绝缘子直流电气特性 总被引:25,自引:17,他引:25
为西电东送输电线路绝缘选择提供试验依据,该文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高海拔、覆冰条件,对10kV合成绝缘子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了高海拔、覆冰条件下10kV合成绝缘子直流闪络电压与电压极性的关系:分析了三种不同覆冰状态下10kV合成绝缘子憎水性的变化及覆冰状态对覆冰闪络电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冰状态对其闪络电压的极性效应有影响,且无论在正极性还是负极性,其平均冰闪电压随着海拔升高、覆冰量的增加以及覆冰水电导率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高海拔、污秽、覆冰环境下超高压线路绝缘子交直流放电特性闪络电压校正研究 总被引:40,自引:29,他引:40
根据在人工气候室内对交流160kN级染污瓷质、玻璃及35KV合成绝缘子以及一种形式的直流绝缘子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得出了绝缘子在高海拔,污秽及覆冰条件下不同绝缘子的闪络特性,并分别分析了无覆冰时不同气压,污秽对绝缘子交,直流闪络电压的影响和高海拔污秽地区绝缘子覆冰量的变化对交直流闪络电压的影响;提出了不同海拔高度、污秽程度及覆冰量条件下试验中的各种绝缘子的交、直流闪络电压的初步校正公式及相应的特征指数,本文试验研究结果认为;绝缘子闪络电压随海拔升高,污秽加重和覆冰增加而呈幂函数或指数函数降低,而表征其下降速度的特征指数则与绝缘子型式,电压类别、污秽程度及覆冰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海拔4000m以上地区4种合成绝缘子覆冰交流闪络特性及电压校正 总被引:23,自引:16,他引:23
根据在多功能人工气候室内模拟气压、污秽和覆冰条件对4种型式的合成绝缘子进行试验研究的结果,该文分析了覆冰量、污秽程度、海拔高度(或气压)及最短放电路径长度对合成绝缘子在融冰期的最低交流闪络电压和覆冰期的闪络电压的影响,分析了闪络电压的气压影响特征指数和覆冰量影响特征指数的影响因素,根据试验结果得到了不同条件下气压影响特征指数和覆冰量影响特征指数,并提出了4种合成绝缘子在海拔4000m以上地区气压、污秽和覆冰单独及综合作用下最低交流闪络电压的校正公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