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07年的8月30日,松下推出了其第二款4/3系统数码单反相机DMC—L10。与首款针对中高端市场的数码单反相机DMC—L1不同,松下L10是一款针对中低端的产品。因为价格偏高等因素,松下DMC—L1销售业绩’惨淡,所以L10肩负着杀出重围、图谋数码单反相机市场的重任。1000万像素、可翻转LCD液晶显示屏、Live View实时取景、高素质徕卡防抖镜头等等,都令人对这款产品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2.
张毓栋 《照相机》2006,(12):21-23
2006年,是一个丰收年,数码单反相机的发展势头超过以往任何一年,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局面,尼康、佳能、松下、索尼、富士、三星、宾得、奥林巴斯、适马等等,所有具备数码单反生产能力的厂家都在这一年推出了新款数码单反相机,其中松下、索尼、三星这三家电子厂商都是首次推出了自己品牌的数码单反相机;2006年,也是一个忧伤年,在传统相机时代非常受欢迎的光学巨头柯尼卡美能达宣布退出相机生产领域,玛米亚也将其相机部门甩卖给了日本cosmos公司……2006年,平静中有波澜,平淡中有壮阔。  相似文献   

3.
毓栋 《照相机》2009,(8):16-16
松下Lumix DMC-G1是首款微型4/3系统数码相机,集小型化的机身和先进的相机功能于一体,其操作舒适性和简易性可以与精巧型相机相媲美,从而消除了人们心目中数码单反相机庞大、笨重、不易操作的旧观念.再加上4/3型影像传感器所实现的卓越画质,更使新一代Lumix DMC-G1与所有传统的数码单反相机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相似文献   

4.
张毓栋 《照相机》2007,(6):29-32
如果说2005年是数码单反相机的普及年,那么2006年是数码单反相机全面开花、百家争鸣的一年。松下、索尼、三星这3家电子企业携带各自的首款数码单反相机杀入战团,使原本扑朔迷离的数码单反相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随着宾得K10D的热销,宾得也变得底气十足起来;尼康D40的推出,使得尼康在2006年年底在日本本土数码单反相机市场的占有率首次超过了佳能;富士S5Pro首次得到了尼康准专业级数码单反相机的机身;适马3年磨一剑的SD14问世……在数码单反相机新品层出不穷的年代里,怎样选购一款性价比高、成像出色、性能优越、具备完善的镜头群的数码单反相机,越来越成为摆在众多影友面前的一道难题。本刊选取了目前市场上部分主流的数码单反相机,给大家做一个客观的介绍与评点,希望能对广大读者选购数码单反相机时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照相机》2006,(9):29-29
尼康D80数码单反相机;尼克尔AF—S DX 18~135mm F3.5~5.6G IF ED镜头;索尼T10;松下FZ50;松下LX2;松下FX50。[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原本从事家用电器生产,如今进军专业DSLR市场的厂商来说,松下的第一款数码单反相机DMC-L1的推出自然会引起业界的关注.由于该机在兼具徕卡旁轴相机风格机身的同时全面符合4/3系统标准,无疑使这款新产品增添了许多的神秘感.  相似文献   

7.
正2008年,松下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无反数码相机Lumix G1,从此开创了数码相机的新纪元。如今,几乎所有的相机厂家都推出了无反相机产品,并与数码单反相机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作为无反相机的创立者,松下在这10年间也推出了多款产品,其GH系列已经成为视频拍摄领域最火爆的数码相机产品系列之一。不过,在照片拍摄领域,松下还缺少一款过硬的产品,Lumix G9由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王赟 《照相机》2010,(8):18-20
<正>在数码单反相机越来越受到用户认可和喜爱的同时,如何在保证相机的高画质的前提下有效缩小相机的体积和减轻其重量成了很多相机厂商的研究课题,于是,微4/3系统应运而生。从2008年的9月松下推出  相似文献   

9.
剑指苍穹 《照相机》2007,(10):20-23
影像江湖,从来都是血雨腥风。 秋季点兵,似乎已成为很多相机厂商发布新款数码单反相机的惯例。2007年8月20日,佳能发布了新一代数码单反相机EoS40D和EoS1DSMarkⅢ。仅仅3天之后,尼康就还以颜色,发布了D3、D300这两款数码单反。与此同时,松下、奥林巴斯的新款数码单反也即将揭开面纱。沙场秋点兵,这一切都意味着2007年秋季的影像江湖不再平静,新一轮的厮杀即将拉开帷幕。当然,唱主角的还是尼康和佳能。  相似文献   

10.
剑指苍穹 《照相机》2007,(6):18-21,32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在过去的2006年里,奥林巴斯和它的4/3系统就给人这样的感觉。尽管奥林巴斯发布了E-330和E-400这两款新机,盟友松下也发布了其首款数码单反相机DMC-L1,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不是属于奥林巴斯和4/3系统的2006年,无论是E-330、E-400还是DMC-L1都没有取得足够好的市场业绩,奥林巴斯数码单反相机市场老三的位置也不得不拱手让给索尼,甚至宾得也走在了奥林巴斯的前面,松下DMC-L1更是因为高高在上的定价策略而少有人问津,几乎颗粒无收。是选择沉默,还是选择爆发,奥林巴斯和松下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1.
蚂蚁 《照相机》2007,(8):20-23
相比专业数码单反相机,准专业数码单反相机的机身和手柄往往分开设计,重量上要比专业数码单反相机轻很多;而比起入门级数码单反相机来,准专业数码单反相机无论是在做工、操作手感还是在机身性能、成像质量等方面都要胜出一筹.  相似文献   

12.
就在尼康、佳能、索尼纷纷推出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的时候, 4/3阵营的老大奥林巴斯也没闲着.先是和松下宣布推出Micro 4/3系统,紧接着在Photokina 2008上展出了其Micro 4/3系统概念机AE-1.当然,对于经营了5年之久的4/3系统,奥林巴斯也不希望就此放弃.于是,2008年11月5日,奥林巴斯推出了其新款4/3系统数码单反相机E-30.从外形和参数看,奥林巴斯E-30都像是E-3的精简版,除了1230万像素要高于E-3的1010万像素.  相似文献   

13.
王林  张毓栋 《照相机》2006,(9):34-36
从2004年开始,尼康、佳能两大数码相机巨头先后推出了万元以下的普及型数码单镜头反光相机,到了2005年,尼康、佳能、奥林巴斯、柯尼卡美能达、宾得等五大厂商也加入了竞争的行列;进入2006年,普及型数码单反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松下、三星、索尼等电子厂商亦前赴后继加入数码单反领域。  相似文献   

14.
吴双桐 《照相机》2006,(10):31-33
作为一个原本从事家用电器生产,如今进军专业DSLR市场的厂商来说,松下的第一款数码单反相机DMC—L1的推出自然会引起业界的关注。由于该机在兼具徕卡旁轴相机风格机身的同时全面符合4/3系统标准,无疑使这款新产品增添了许多的神秘感。  相似文献   

15.
赵刚 《照相机》2005,(1):22-24
随着2004年下半年佳能EOS20D、EOS1Ds MARKⅡ等一系列数码单反相机的相继推出,数码单反相机领域呈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许多发烧友都非常关心未来的数码单反相机究竟该往那里去,技术发展趋势如何?我们注意到数码单反相机发展到目前阶段,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下面我们就不妨从佳能的数码单反相机EOS1Ds MARKⅡ、EOS1D MARKⅡ、EOS20D、EOS300D来分析一下,或许能够看出一些端倪来.  相似文献   

16.
2008年8月,奥林巴斯和松下宣布推出Micro4/3系统,从此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历史。在桥式相机和4/3系统数码单反相机之后,奥林巴斯重新回到了"小即是美"的道路上,PEN系列半幅相机和OM系列单反那经典的外形和小巧的体积在数码时代得到了重生,PEN"以镜代笔"的影像理念也得以继续发扬  相似文献   

17.
<正>2009年最风光的机型无疑是以奥林巴斯E-P1、E-P2和松下GF1为代表的电子取景可换镜头数码相机(EVIL),它们一经问世就好评如潮,甚至从数码单反相机市场切走了很大一块蛋糕,令很多当初  相似文献   

18.
海盗 《照相机》2021,(4):20-29
早几年前,很多人对无反相机能否取代数码单反相机还存有疑问.现在,随着各大厂商都将重心转移到无反相机,几乎再没有人质疑无反时代的到来.统计一下近两年推出的无反相机和数码单反相机的数量对比就知道,近两年新发布的数码单反相机只有寥寥几款,而无反相机的数量则出现了井喷,镜头更是呈现出无反镜头一边倒的态势. 随着尼康和佳能这两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码单反相机价格的一路走低,各品牌入门级数码单反相机之间的火拼在所难免,这一市场将成为各大相机厂家厮杀的主战场.3000元,早已不是入门级数码单反相机价格的底线.低价、便携、防抖、时尚化、娱乐化等等,将成为厂家新的卖点和杀手锏.  相似文献   

20.
赵刚 《照相机》2004,(12):26-28
2004年9月16日是尼康迷的节日,这一天尼康公司发布了数款数码相机,包括CP8800、CP8400、CP4800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数码单反相机旗舰D2X.D2X作为尼康最高端的D2系列数码单反相机,丰富的功能以及舒适的操作手感等等,给了尼康相机发烧友许多惊喜,成为尼康新一代数码单反相机的旗舰机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