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制备工艺对电缆用铜/铝复合带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缆用铜/铝复合带冷轧复合加工率应大于67%,合理的退火工艺为310℃×1.5h.铜/铝复合界面是通过轧制物理结合-退火冶金结合机理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异步冷轧复合工艺制备铜/铝复合带,研究轧后退火温度和拉伸应变速率对复合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界面显微组织和拉伸断口形貌,并通过线扫描分析界面元素分布,进行不同应变速率的拉伸实验研究复合带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较高的退火温度可促进界面扩散层的生长,在350℃时形成三层结构;退火温度的提高使复合带抗拉强度减小而延伸率增大,应变速率的提高使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均增大,但在退火温度超过350℃后增幅减小;退火温度和应变速率越大,复合带拉伸断口的开裂程度越大,复合界面的过渡作用越弱.  相似文献   

3.
专利信息     
一种镍铝复合带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镍铝复合带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功能材料领域,用于制作锂电池电极板,节省成本并利于轻质铝壳电池的焊接。本发明通过加工硬化铝和软态镍进行轧制复合,配合扩散退火构成镍铝复合带产品。利用这一方法可以通过铝板的预先形变量调整铝的形变抗力,并通过完全退火来软化镍带,使两者的形变抗力尽可能接近,从而良好地控制其形变行为和复合带厚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热旋锻-拉拔"方法制备了直径为φ65 μm、包覆铜层厚度较均匀、表面质量高和界面结合质量良好的铜包铝复合微丝,研究了合理热旋制度、热旋复合成形铜包铝线材的组织和界面结合状态以及中间退火和拉拔对线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旋锻制度为旋锻温度350℃,单道次变形量40%,旋锻后形成了动态再结晶组织和厚度为0.7 μm的界面扩散层.复合线材的合理退火工艺参数为350℃/30 min (退火温度350℃、退火时间30 min),该条件下退火后线材延伸率达到最高值35.7%,界面扩散层厚度约为2.1 μm,退火后铜层和铝芯发生再结晶,组织内部形成等轴晶组织.当退火温度超过350℃时,铜层和铝芯晶粒长大,界面扩散层厚度增加,从而导致线材的延伸率下降.将单道次变形量控制在15%~20%,经过粗拉,制备了φ0.96 mm的丝材;粗拉后不进行退火处理,将单道次变形量控制在8%~15%,经过细拉,制备了表面光洁、直径为φ65 μm的复合微丝.在拉拔过程中,铜层和铝芯均出现〈111〉丝织构.   相似文献   

5.
以冷轧薄包覆层(100μm)4A60铝/08Al钢复合带材的变形区为研究对象,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硬度计等实验手段,对铝/钢轧制复合变形区的金属变形行为和结合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铝/钢轧制复合过程中从入口到出口可分为3个变形区,即铝和钢变形但未复合区、铝和钢变形且复合区和钢变形而铝不变形的稳定复合区;从复合比变化的角度并参考界面结合行为确定薄包覆层4A60铝/08Al钢复合带材的临界复合压下量为15%左右,最小复合压下量为35%左右。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用高频电阻加热轧制钢 铝复合带的方法。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界面组织及扩散的影响。用线扫描等手段论证了界面处没有金属间化合物FeAl3和Fe2 Al3生成。根据研究结果制订了退火制度。通过检验钢 铝复合带性能 ,表明这种工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表面处理+冷轧复合+退火处理"三步法,即先采用钢丝刷对4 mm 08Al钢(/%:0.01C,0.018Al)和0.23 mm 4A60铝带表面进行处理,然后在前张力30 kN下利用高精度Φ420 mm四辊轧机对铝-钢进行60%的单道次冷轧复合,并于罩式退火炉进行520℃24 h的退火处理,开发出了极薄复层(80~90μm)冷轧4A60铝/08Al钢1.7 mm复合带材。复合带材中08Al钢的组织为平均晶粒尺寸15μm的等轴铁素体,抗拉强度≥320MPa,伸长率≥28%,弯曲性能也符合指标要求。复合带材在(600±10)℃钎焊后铝钢界面未发现金属间化合物,铝钢界面未发现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8.
国外铝合金轴瓦带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简要介绍了考察德国、英国、意大利、巴西等国双金属轴瓦用复合带的复合轧制工艺及设备,分析了铝基轴承合金钢带的生产现状及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热旋制备界面结合质量优异的铜/钛双金属复合管坯的基础上,对复合管进行了游动芯头拉拔加工,重点研究了复合管材游动芯头拉拔加工成形能力以及拉拔加工对复合管材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游动芯头拉拔方式,特别是减壁拉拔,对铜/钛复合管材结合界面有较大的破坏作用,且难以实现多道次连续拉拔加工,单道次拉拔加工量不宜超过30%;575℃保温70 min的道次间退火虽然对界面元素扩散情况影响不大,但能缓解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使得铜/钛复合管材的平均剥离强度由变形态的7.8 N·mm-1提高到退火态的17.1 N·mm-1,大幅度提高铜/钛复合管材的后续拉拔加工性能.通过严格控制拉拔减壁量,合理制定了铜/钛复合管材的拉拔加工工艺,成功制备了结合性能优异的毛细规格铜/钛复合管材.   相似文献   

10.
铜/钢双金属板异步轧制复合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魏伟  史庆南 《稀有金属》2001,25(4):307-311
研究了铜/钢双金属板异步轧制复合工艺对轧后界面形貌的影响,用电子探针分析了铜/钢复合板界面结合区成分的变化。轧制变形程度和退火温度是控制界面形貌的主要因素,异步轧制复合有不同于室温固相复合的结合机制。  相似文献   

11.
连续退火工艺制度是精冲钢冷连轧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其成品组织性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实验室进行轧制润滑试验研究,设计了多种连续退火工艺方案,采用CAS- 300连续退火试验机模拟连续退火试验,确定了C15/2精冲钢的再结晶温度为550℃。针对不同规格冷连轧精冲带钢,通过拉伸试验和显微组织鉴定,给出了适用于冷连轧生产实践的连续退火工艺制度。结果表明,退火后试样的屈服强度控制在(310±20)MPa,抗拉强度小于450MPa,伸长率大于30%,获得了良好综合力学性能的精冲钢组织。该研究完全满足工业生产实践的需求,对精冲钢冷连轧生产退火工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国红 《特钢技术》2006,11(2):10-13
根据内磁屏蔽用冷轧带钢对材料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及冲压性能的要求,选定了代号为BZB的低碳钢为试验对象,确定了二轧程的冷轧规程和三台阶式的退火工艺制度。从测试结果和用户试用情况分析,内磁屏蔽用冷轧钢带试轧成功,生产工艺制度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3.
不锈钢冷带在冷轧加工过程中要经过坯料酸洗和多次中间退火后酸洗。酸洗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冷带产品的表面质量。通过对连续酸洗过程中的酸液配方、酸液温度、带钢运行速度及酸洗设备等方面进行优化、改进,解决了不锈带钢酸洗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为冷轧生产的正常进行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4.
制备JCC-6M-T合金带材时,水平连铸、轧制和去应力退火工艺对该合金的铸坯、带材组织、性能和质量均产生一定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水平连铸铸造温度和拉铸速度,能改善铸坯的晶粒组织和结晶;优化轧制工艺规程,能保证该合金带材较高的性能,有利于改善带材的轧制板型;优化去应力退火工艺,制备的合金带材在后续蚀刻时不会发生翘曲。  相似文献   

15.
Effect of double cold rolling on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3.98%Si-0.71%Al non-oriented silicon Steel Sheets cast by twin-roll thin strip casting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thin strip is equiaxed crystal, the recrystallization is complete and normalizing has lesser effect on microstructure. Using both cold rolled and double cold rolled process, the microstructure is equiaxed grain after final annealing. The average grain size of annealed sheet in double cold rolled specimen was smaller than single stage cold rolled sheet. Double cold rolling process is helpful for iron loss and magnetic flux density.  相似文献   

16.
从不锈钢冷轧退火工艺开始,介绍了酒钢不锈钢冷轧连续退火炉设备特点和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7.
利用Monte Carlo方法及模型进行了冷轧薄钢板静态再结晶退火组织的模拟。通过采用Visual C 在Windows 96平台上的模拟研究,观察了退火过程中钢板组织的连续变化,包括退火时晶界迁移和晶粒相互吞并的过程。模拟了冷轧钢板退火过程晶粒尺寸,再结晶百分比的变化规律 以及冷轧压下率对再结晶的影响,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二者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验室4辊轧机和保护气氛管式退火炉,对0.04C钢CSP工艺生产的3姗热轧板进行冷轧(至0.8mm)和退火试验,并用蚀坑法对退火试样进行织构分析;同时对包钢薄板厂CSP3mm热轧板冷轧的1.2姗板卷退火试样进行了X-射线检测。结果表明,1.2mm SPCC冷轧板退火织构表层有较弱的{111}织构组分,中心层没有发现有利于提高钢的深冲性能的{111}织构。1.2mm板卷退火试样{111}/{100}取向密度比为2.0~3.0,与实验室蚀坑法的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一种罩退Ti-IF钢的生产工艺,检测了75%和80%压下率条件下的再结晶温度,得出了与压下率相关的Ti-IF钢再结晶经验公式;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不同罩退工艺条件下钢卷的冷点情况,预测了740℃保温15h是最佳罩退工艺;通过XRD检测了钢卷在不同退火工艺条件下的织构组成情况,分析了退火工艺对冲压性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检测出成品卷的析出物组成为TiN、TiS和Ti_4C_2S_2,未检测出TiC和AlN粒子,说明成品中的碳、氮在热轧加热前已经被钛完全固定,其成分、工艺设计满足IF钢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双辊薄带铸轧机制备出磷含量(质量分数,%)为0.15%的新型高磷耐候钢薄带.对比研究了常规薄带和铸轧薄带冷轧退火后的组织、深拉伸性能,并通过对常规薄带和铸轧薄带中心层织构演变规律的分析探讨了冷轧退火后的铸轧薄带深拉伸性能较好的原因.结果表明,在设定的工艺条件下冷轧退火后,铸轧薄带和常规薄带的组织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