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针对当前国内长途传输光缆系统在扩容过程中,因光信号色散而影响传输质量的现象,结合实际工程建设,分析了光信号色散的危害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光纤有两个重要性质 ,即损耗和色散。损耗关系到通信系统传输距离的长短和中继站间隔距离的选择 ,是首要的特性。损耗的波谱曲线关系到光波波长的选择。而色散会使输入脉冲在传输过程中展宽 ,产生码间干扰 ,增加误码率 ,从而限制通信容量。因此 ,研究光纤的色散 ,合理设计光纤的剖面结构 ,改善其传输特性 ,制造优质的、色散小的光纤 ,对增加通信系统的容量 ,加大传输距离 ,发展新型光纤通信技术都是极为重要的。为了研究如何减小色散 ,需要了解色散的概念、来源、表示方法及色散对通信系统传输信号的影响 ,以便在设计、生产及实际应用中采取…  相似文献   

3.
适用于高速长途DWDM系统的色散管理线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高速长途密集波分复用(DWDM)传输,必需采用各种各样的色散补偿、色散管理技术,其中,交替使用正负色散光纤构成色散管理线路(DML)是可行的解决方案之一,在国际上已经取得显著进展,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还少见.文章以高速长途DWDM系统对传输线路的性能要求为基础,综述了有代表性的3种不同类型的DML的特点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作者介绍了一种用循环连接常规光纤而构成的内含色散补偿光纤的环路内的10Gbit/s色散补偿长距离传输。在误码率小于10^-9时我们获得的传输距离为2245km,并因此说明了在实际光放大器间隔大于80km的情况下,采用DCF进行超过2000km常规光纤会场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省干线传输网存在传输容量问题,本文提出提高传输容量,增大中继传输距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用于高速光传输系统的色散补偿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纤色散是限制光信号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目前高速光通信系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色散补偿光纤、啁啾光栅、高阶模色散补偿器以及VIPA等四种色散补偿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国内外研究情况,现在不同的色散补偿技术正逐步成熟并走向应用,基于系统的需要,色散补偿器件在向宽带、可调谐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OptiSystem软件,对高速光纤传输系统中三阶色散(TOD)导致的脉冲失真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光脉冲信号通过光纤传输系统传输2000 km,不同的速率、占空比、脉冲形状和光纤类型对三阶色散的影响,同时比较了高斯脉冲和超高斯脉冲经过2000 km传输后的品质因数,发现高斯脉冲的品质因数优于超高斯脉冲的品质因数。通过仿真分析得出:当同时考虑群速度色散(GVD)和三阶色散的时候,标准单模光纤(SSMF)和啁啾光纤布拉格光栅(CFBG)组成的高速光纤传输系统性能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高速率、偏振复用、正交幅度调制信号的色散平坦光纤传输系统,传输速率分别为160 Gbps和256 Gbps,调制格式为PM-16QAM。实验研究了色散平坦光纤链路系统的传输特性,并分别与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和标准单模光纤链路传输特性做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较低输入光功率情况下,PM-16QAM信号在160 Gbps传输50 km时,经色散平坦光纤传输后的误差矢量幅度EVM优于经非零色散位移光纤传输情况0.5%,比特误码率BER优于非零色散位移光纤传输情况两个数量级;色散平坦光纤链路能更好地衰减旁瓣噪声;256 Gbps传输50 km和75 km时,仅在色散平坦光纤链路传输后可以较好地解调出信号;传输距离越长,保持较好特性时输入光功率范围越小。对比160 Gbps和256 Gbps情况,高速率PM-16QAM信号在色散平坦光纤链路的传输特性优于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和标准单模光纤链路的传输特性,传输速率越高、传输距离越长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光传输系统中色散补偿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光纤色散的产生及其对传输系统影响的介绍,引出了色散补偿技术.在多种色散补偿方法中,侧重探讨了应用比较普遍的色散补偿光纤(DCF)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工程,具体阐述了光纤色散补偿模块大小在工程中如何计算、如何配备、如何放置等,获得了一些对实际色散补偿系统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在793.2km G.652光纤上的10 Gbit/s传输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首次在793.2kmG.652光纤上进行的10Gbit/s系统传输实验,本次实验使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研制的10Gbit/sSDH设备,以及10只EDFA与补偿量为720km的色散补偿光纤,实验结果表明:在误码率BER=10^-12接收灵敏度可达到-18.8dBm,传输实验的通道代价为0.4dB。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介绍了DST(色散支持传输法)的基本原理。然后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分析了DST技术对光源的要求,光纤传输函数的影响以及DST对接收端频率响应要求等。最后给出了分析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给出了为消除1.3μm零色散波长传输光纤的异常色散而用大常规色散单模光纤作色散补偿光纤的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分析了超宽带(UWB)信号光纤传输的性能,分析对比了电UWBmonocycle和doublet信号经过光强度调制后光纤传输的性能,介绍了两种光生UWBmonocycle脉冲的方法,分析了这两种方法产生的信号经光纤传输后的时域波形与频谱。研究结果对实际的UWBover fiber系统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何珍宝 《通信世界》2001,(22):40-41
色散是光纤的传输特性之一。由于不同波长光脉冲在光纤中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因此,色散反应了光脉冲沿光纤传播时的展宽。光纤的色散现象对光纤通信极为不利。光纤数字通信传输的是一系列脉冲码,光纤在传输中的脉冲展宽,导致了脉冲与脉冲相重叠现象,即产生了码可干扰,从而形成传输码的失误,造成差错。为避免误码出现,就要拉长脉冲间距,导致传输速率降低,从而减少了通信容量。另一方面,光纤脉冲的展宽程度随着传输距离的增长而越来越严重。因此,为了避免误码,光纤的传输距离也要缩短。光纤的色散可分为:  相似文献   

15.
色散缓变光纤中皮秒孤子传输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变分原理推导出了色散缓变光纤中皮秒光孤子传输的动力学方程,理论 色散指数缓变光纤中光孤子的传输特性,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一致。  相似文献   

16.
对孤子在梳状色散缓变光纤链中的传输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和实验研究,数值分析结果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用色散缓变光纤链压缩脉冲是一种较有效的压缩方案。  相似文献   

17.
光纤色散和非线性对DWDM系统的影响及其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光纤色散和非线性效应对DWDM系统传输限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消除限制DWDM传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作者采用数字模拟和实验的方法对长距离色散补偿常规光纤传输中的光纤非线性,自相位调制和调制不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并将探讨结果与色散位移光纤传输的结果相比较,阐明了色散补偿传输的显著特性,即波形形变性能和不存在调制不稳定性。作者还讨论了色散补偿的最佳量,并证明,在平均正色散区域存在一可传输数千公里长的色散窗口,且发送器负α参数对DC传输有利。  相似文献   

19.
采用色散搭配技术的孤子传输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色散搭配技术进行了1Gbit/s,52.68km的孤子传输实验,实验表明采用色散搭配技术传输孤子时存在着合理地组合光纤的问题,相同的组合即使入纤方向改变,孤子传输的稳定性以及为了实现一阶孤子传输所需要的能量也是不同的,采用合理的色散搭配技术有利于孤子的稳定传输。  相似文献   

20.
色散补偿光纤传输系统的最佳补偿方案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采用色散补偿光纤传输系统的最佳补偿方案,经研究发现,混合补偿方案可以大大减小光纤非线性效应的影响,提高系统传输距离.此外,还对非归零码(NRZ)和归零码(RZ)的传输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