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雅,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城市生活文明的刻度。上海的老白领、老资产、老精英,坊间俚称为“老克勒”的优雅生活方式,不管你承认也好,不屑也好,无形中成为上海生活的一个样板、一种模式,是上海城市文化一道重要的风景线。咖啡香(包括雪茄香),则是这道风景线中很感性的一个符号。  相似文献   

2.
再筑中华珠宝文化殿堂──珠玉汇市的延续与发展上海地处东海岸,是我国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特别是南市老城隍庙地区,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上海开埠之后,江浙一带的珠宝商和手工艺人纷纷迁徙上海,逐渐在老城隍庙一带聚集,形成了上海最早期的珠宝玉器市场——珠玉汇...  相似文献   

3.
上海色拉     
上海色拉是海派色拉.正如老上海的番菜,是一种源自西餐却是根据上海人的习惯口味改良的海派西餐。  相似文献   

4.
上海的素菜馆创始于清末,位于老城隍庙附近的六露轩、乐意楼、隆顺馆、春风松月楼等,也许是上海素食馆的鼻祖了。但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只剩下了“春风松月楼”一家。后来,上海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素菜馆,如瑞记素菜馆、五观堂素食、满堂福净素馆、三宝田素食坊等,但对于一些喜欢吃素食的老上海来说,松月楼和功德林仍然是他们的偏爱。  相似文献   

5.
在上海老城隍庙九曲桥的荷花池畔,有一座青瓦朱栏、飞檐翘角、古朴典雅的三层仿明清建筑,它就是上海著名的本帮菜馆“绿波廊酒楼”。由于上海老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  相似文献   

6.
金月梅 《食品与生活》2005,(7):i001-i001
1933——大上海(原名:“郭纯享家庭集报馆”)是多伦路上颇受青睐的商铺之一,该馆的引人之处便是店堂内展出的近千件“老上海”文物和用品。进入其中就会发现,报纸收藏只占了其中很小的一个部分,而更多的是在那个年代的各种照片、书刊、实物等,一个老上海的小世界浓缩于眼前。  相似文献   

7.
提起上海本帮菜的历史,人们往往会提起上海东南郊的三林塘镇,其实,上海本帮菜的源头有三个,那就是三林、宝山和川沙。而提起宝山,就不得不提吴淞老镇和老镇上“合兴馆”的红烧(鱼回)鱼。  相似文献   

8.
王瑾 《食品与生活》2008,(11):29-29
有人说,上海是小笼和生煎的城市。过去上海的大街小巷,每一条马路上都可闻到生煎包子的味道,因为生煎与豆浆、油条是共生的,小笼包则是茶点而不算早点。所以在老上海人的心目中,小笼的档次和品位是要高于生煎的。  相似文献   

9.
创建于1897年的上海德大西菜社,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西餐厅,与1815年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共同跨越三个世纪。这两条看似没有交点的平行线终于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相交,德大西菜社进驻世博轴区,以休闲快餐形式体现百年德大的特色,展示老上海风情。这是德大的荣耀,也是上海的骄傲。  相似文献   

10.
上海珠玉汇市始创于清朝同治年间的上海珠玉汇市,在中断数十年之后,重新出现在上海老城隍庙的旧校场路上。上海珠王汇市的兴衰,是旧上海珠宝玉器业发展的见证和缩影。1843年,上海辟为华洋通商口岸,农民、小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他们涌入上海,逐渐形成行帮组织,如...  相似文献   

11.
作为描写老上海的著名海派作家,程乃珊一直以饱含情致的笔触对老上海的“吃”细写深描,即便是平常的一碗米饭、一碗粥甚至一杯茶,也能感受到她文字中始终舞动着的欢快旋律。这源于程乃珊夫妇从小家里人就很讲究吃,并能从吃中享受到无尽的生活乐趣。  相似文献   

12.
芝麻核桃仁阿胶,是每到冬天,老上海人家里的母亲为女儿炖的一道简单的冬令补品。  相似文献   

13.
张金桥 《食品与生活》2010,(2):I0001-I0001
创建于1897年的上海德大西菜社,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西餐厅,与1815年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共同跨越三个世纪。这两条看似没有交点的平行线终于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相交,德大西菜社进驻世博轴区,以休闲快餐形式体现百年德大的特色,展示老上海风情。  相似文献   

14.
从粤香村到老四川 粤香村是重庆著名的老餐馆,从它当初命名到改名为老四川大酒楼,前后共41年。无论粤香村和老四川,所制作的清炖牛肉汤和灯影牛肉(麻辣丝子),都是重庆的名、特、优菜品。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有三个从上海逃难来到重庆的上海人,为谋生计,合伙在市区的白龙池(今大阳沟地区的老四川大酒楼处),开了个类似今天的饭摊摊,主要菜肴就是炖牛肉汤和红烧牛肉。做了两年以后,生意做不走了,就把饭摊转让给了在长江跑船的骆云亭。骆老板祖籍虽是广东,但在重庆多年,有些门路,生意便渐有起色。到1939年“…  相似文献   

15.
途经硅谷时,朋友们请我吃上海菜,因为我是老上海。记得刚来美国时,听到哪里有上海餐馆,总是激动得要命,削尖了脑袋,想方设法去解馋。有个朋友在上海考了厨师证书,在旧金山东湾开了餐馆,据说生意兴隆,中文英文报纸都登了照片。我们老远开车去,吃得失望而归。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去年到纽约开会,  相似文献   

16.
红房子是很多老上海人结识西餐的发源地,也是上海最有"法兰西血统"的餐厅。作为上海滩第一家法式西菜馆,红房子西菜馆1 935年先在法租界淮海中路上开门迎客,然后又搬到了陕西南路,近十几年才又搬回到淮海中路。"红房子"在老上海人心目中是很有地位的,一度成为张爱玲笔下老上海的代名词。如今,法国米其林三星级厨师双  相似文献   

17.
老上海欢喜吃油爆虾,新上海人欢喜咂盐水虾。 老上海,弄堂间,人们互相招呼:“今儿去哪吃?”“老饭店呗。”新上海人“差头”来去,往返于城市中“名字新奇”的新生馆子间。 而当怀旧由一种情绪变为整个社会婉转的低唱,成为生活称之为时尚绑带的主要元素时,许多逐渐被人淡忘的上海老物又被珍爱起来。当然,有些一直以来就没有随日月更替而消逝,而且永远不会。这一切联想源于一副扑克牌。  相似文献   

18.
Autumn 《美食》2023,(2):20-23
<正>许多人都有难忘的儿时美食,相伴成长,温暖四季。上海吴兴路上的面馆一面春风的创始人,人称“鹤老板”,他回想起小时候,对吃面有着深深的记忆。上海的那些老面馆,他几乎都吃过。辣肉面、焖肉面、大肠面……都是年少时光里的难忘味道。2014年,朋友说想和他一起开面馆,他想都没想就直接答应了。在他看来,老上海的那些面,虽然味道也不差,  相似文献   

19.
正上海城隍庙旧校场路69号有家"睦邻阁",是上海"老邻居饭香"的旗舰店。它家的葱油蚕豆、老上海熏鱼都是上海老味道。土灶烧甲鱼,有点农家菜味道,由于是在土灶上慢慢收汁而成,非常入味。茶香凤尾虾,基围虾开片而留尾,下油锅炸熟后,赋以基本咸鲜味,并有铁观音茶汁留其中,故鲜香去腻,创意不错。至于外婆红烧肉更是耳熟  相似文献   

20.
胡伟通 《中国制笔》2008,(2):19-20,25
上海是一个老工业基地,特别是上海轻工系统的工厂企业都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但是,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不少企业效益滑坡,步履维艰,面临关停并转的局面。就拿我们上海圆珠笔厂有限公司为例,本企业座落浦东新区南浦大桥桥堍,交通便捷,厂房建筑面积近3万m2,现有职工150人。近年来,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加上沉重的债务包袱,企业运营陷入恶性循环的地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