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一种适用于提捞井分层取样、分层测压的工艺技术,采用该技术不仅可以满足多个提捞周期条件下的连续压力测试,而且还可以实现提捞井正常生产状态下的分层流体(油、水、气)取样及分层测压。所测得的资料可为提捞井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毛军  韩传会  毛庆 《石油仪器》2011,25(6):43-46
介绍了提捞井测试理论及测试工艺技术,并通过实际测试成果研究并归纳总结出特性曲线规律,对照实际生产状况及开采经验,总结出一套提捞井开发和管理措施。通过总结,结合实际生产状况和开采历史经验,可以基本判断单井特性曲线类型,从而判断地质状况并确定开采措施,实现提捞井的科学管理和开发,提高提捞井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3.
大庆油田有2000多口提捞井没有配套的测试工艺和解释方法。经过自主开发研制后,设计出笼统测压工艺管柱和配套测试工具,采用电缆携带测压装置放在套管内的固定位置,可测得多个提捞周期的压力资料。已在大庆油田成功试验4口井,取得了测试技术重大突破,这对于国内低渗油田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采油过渡带扩边地区更加有效地开展提捞采油,分别对过渡带地区低产低效井进行了成因分析、悬挂式组合井口提捞装置的研制、合理提捞周期的确定方法研究及提捞井合理经济界限的分析,形成了一整套符合提捞采油的配套技术,对提捞采油工业化、规模化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螺杆泵井不压井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油田应用大排量螺杆泵的数量越来越多,大部分应用于聚合物驱和压裂增产的油井.这样会出现现场自喷情况和作业施工复杂.螺杆泵不压井作业工艺问题就凸现出来.目前螺杆泵井还没有成熟的不压井工具与工艺。文中提出新研制成功的工具和新的不压井工艺.通过现场试验达到了螺杆泵井不压井的目的,工具结构简单.作业工艺方便,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现场作业的施工的工作量,节省人力与物力资源。  相似文献   

6.
调整井是老油田稳产、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但长期注水导致地层压力紊乱使调整井钻井过程中井涌、溢流经常发生。以渤海某油田为例,通过建立油藏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垂向上存在渗透率差异的相邻两层进行笼统注水开发模拟,分析注水井注水和停注过程对调整井区域地层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差异地层笼统注水使两层间始终存在压差,停注后一段时间内压差不会消失且足以导致钻井期间井涌发生,这是导致调整井钻井过程中多种复杂发生的重要因素。针对研究结果,提出调整井钻井前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笼统注水开发存在层间渗透率差异区域进行压力预测的方法,并提出精细注水及调整井钻井时注水井停注时间的建议,以期对水驱老油田调整井钻井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镇原油田三叠系油藏属于超低渗透油藏,因储层物性差,具有“低渗、低压、低产”的特点,油田关井后压力恢复极为缓慢,常规的起泵测静压点和尾管测试测得径向流占井时间长,影响产量幅度大。压力检测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无法测取关井前井底流压;井筒储集效应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较大,液面恢复测试由于多相流的油气分离,造成测试结果误差较大。针对三叠系油藏测压占井时间长、影响产量幅度大的矛盾,通过对井下关井测压技术进行优化,达到以最少投资、最短时间、影响最少产量、取得最好测试资料和解释结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新型丢手封隔器及配套不压井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萨南油田在用的253—5丢手封隔器配旁通开关组成的不压井作业技术,在作业施工中存在丢手管柱下移、上滑、掉井、旁通开关失灵、作业施工成功率较低和生产井自动关井等技术问题,研发了一套新型丢手封隔器及配套不压井技术。此技术在地面试验和现场试验中取得了较好效果:(1)新型丢手封隔器的密封性能好,在/140mm和/146mm套管内壁上的锚定力大,作业施工成功率高,可确保丢手管柱在井下长期正常工作;(2)新型丢手封隔器及配套不压井技术的丢手管柱采用悬挂不支井底管柱,可避免主材浪费和节约生产成本;(3)该项技术为电潜泵井和大泵抽油机井的不压井作业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靖安油田是全国最大的整装特低渗透油田,平均空气渗透率仅1.81×10-3μm2,油井关井后压力恢复极为缓慢,常规起泵测压测得径向流段约需500h左右,且无法测取关井前井底流压;而井下关井测试不仅可以测取早期井底流压,同时径向流段出现时间缩短为100~120h,不但资料录取更完整,解释符合率得以提高,同时大大缩短测试周期,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地层压力系数求取困难,导致压稳计算难度高,增加了固井压稳准确计算的难度。同时受油基钻井液作业的影响,加剧了固井高效顶替难度。通过优化浆柱结构设计、开发高效冲洗前置液和聚合物防窜水泥浆体系,优选压稳防窜计算方法,形成了东海大位移井固井工艺配套技术,研究成果在东海进行了4井次的应用试验,固井质量优良,满足油气井后续开发需求。  相似文献   

11.
国内陆上油田大多数油藏不具备自喷能力。目前 ,非自喷井地层测试试油仍然采用的是自喷井测试技术和制度 ,造成测试调查半径小、成果参数利用程度低等问题。针对非自喷井的产流特点 ,进行了试油技术优化研究 ,提高了非自喷井地层测试成果参数的精度 ,为勘探开发提供了更为丰富、可靠的油藏评价数据  相似文献   

12.
任淑霞 《测井技术》2011,35(5):479-481
针对过环空产出剖面测井仪器在定向井造斜点处经常遇阻、遇卡的问题,提出改进测井工艺的方法。包括改进加重杆结构,改进的鞭式加重杆和短加重杆的应用,增大了仪器与造斜段的夹角,使其可以变换弯曲角度,适应造斜段井眼角度的变化;将8mm电缆改为12.7 mm的电缆,增大电缆自重以使挠性增强、通过能力增强;制造减震器,将其连接在仪器与加重杆之间,保证仪器在受到较大冲击时不受损伤;仪器串各短节采用软连接,使仪器串能在下井过程中随弯就势地顺利通过造斜点。经过现场108井次测井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定向井过环空产出剖面测井仪器工艺合理可行,能解决斜度小于32°的定向井产出剖面测井施工遇到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3.
以不稳定试井理论为基础 ,运用二流量试井分析方法 ,结合在抽油井范围内的现场试验与应用情况 ,分析了运用二流量试井技术求取抽油机井地层压力资料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并对二流量试井技术的应用范围作了初步探讨。通过 37井次的二流量测试现场试验资料与压力计实测资料对比 ,证明二流量测试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高压地层测试作业时,采用经过调整的原钻井液作为压井液,容易因压井液沉淀而赞成管串卡井事故,而采用无固相压井液(尤其是澳盐溶液)成本又很高,为此,渤海油因QHD30-IN-1等高压井测试期间,用盐水或海和井液,测试结果后再使用原钻井液压井,成功地进行了负压测试,既保证了作业安全,又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水平井分段压裂生产剖面测试存在的各类问题,通过对分布式光纤、生产测井和示踪剂监测三大测试技术原理、适应性等进行分析对比,明确技术优势与不足,并对各项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进一步明确了水平井剖面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性能稳定、安装方便,但存储量大、无法完成定量解释;生产测井技术测试精度高,但适应性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示踪剂测井种类较多,各有利弊;剖面测试技术可从装备和数据解释方面进行深化研究。该研究可为现场的测试选择提供技术参考,也为后续的技术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6.
捞砂泵作业工艺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捞砂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入手,介绍了捞砂泵捞砂施工工艺特点及施工注意事项。与传统冲砂作业相比,采用捞砂泵捞砂施工工艺达到了降低砂面、恢复油井生产的目的,保护了油层,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产出剖面测试技术在涪陵地区页岩气井的应用还不成熟,面临着诸多技术难点和挑战。在分析各种技术难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涪陵地区页岩气井产出剖面测试技术难题的技术思路和方法。分别论述了仪器输送方式的选取、井控设备的优选、测试仪器的优选、测试制度的制定和资料解释方法。通过1口页岩气水平井产出剖面测试的现场试验和资料解释,表明了测试工艺的可行性和资料解释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孤东油田注水井测试工艺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孤东油田注水开发期出现的产量降低、地层压力上升、层间矛盾突出、管外串槽、地层出砂等复杂情况 ,试验、应用了一套较成熟的测试工艺 ,包括注水井分层测试、注入剖面、井间监测、配套工艺等 ,提出了目前测试技术方面需要解决的难题和发展方向 ,为进一步完善注水井测试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实际生产注汽井测试工艺改进方案,建立了一种有效的稠油注蒸汽热采焖井压力降落测试途径,并通过对热采试井技术解释方法和软件的完善,进一步提高了试井技术在注蒸汽井监测的成功率.现场生产中,通过对注蒸汽井进行焖井压降测试及资料的解释分析,可获得实际油层渗透率、表皮系数、蒸汽前缘、蒸汽带热量、热水带热量、热损失等油藏动态参数.该技术在辽河油田应用10余井次,取得了良好的现场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稳定试井解释时,通过数据预处理技术,可判断和筛选各个测试点的合理性,做指示曲线、确定指数式产能方程,计算该井潜产量和油藏各项参数。A井稳定试井不足之处在于压力计未下到油层中部,只是随泵深增加而增加,在统计流动压力时还需要折算,给试井解释带来困难。通过多次调取井的工作制度、泵挂深度取得资料,对抽油机生产井稳定试井是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