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了以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非糊化的高交联马铃薯淀粉的方法;测定了反应的取代度和布拉班德粘度曲线,提出高交联马铃薯淀粉与原淀粉颗粒不同,在沸水中只发生轻微溶胀,呈非糊化颗粒态。  相似文献   

2.
以三氯氧磷为交联剂制备非糊化的高交联木薯淀粉,并测定了反应的取代度和布拉班德粘度曲线,研究了在沸水中受热后非糊化淀粉的颗粒形貌及粒度分布等特性.提出高交联非糊化木薯淀粉存在着不同于原淀粉颗粒的在沸水中只发生轻度有限溶胀的非糊化颗粒态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以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非糊化的高交联玉米淀粉的方法,测定了反应的取代度和布拉班德粘度曲线,提出高交联玉米淀粉与原淀粉颗粒不同,在沸水只发生轻微溶胀,呈非糊化颗粒态。  相似文献   

4.
高交联木薯淀粉非糊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非糊化的高交联木薯淀粉的方法,测定了反应的取代度和布拉班德粘度曲线,提出高交联木薯淀粉与原淀粉颗粒不同,在沸水中只发生轻微溶胀,呈非糊化颗粒态。  相似文献   

5.
三偏磷酸钠交联马铃薯淀粉颗粒膨胀历程及溶胀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淀粉与三偏磷酸钠的交联反应,通过控制交联反应程度,成功地控制了交联淀粉颗粒地膨胀并使其停留在不同的溶胀阶段,详细地研究了处在不同溶胀阶段交联淀粉颗粒的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揭示了交联淀粉颗粒由高交联非糊化到低交联溶胀糊化具体地膨胀历程及溶胀机理,即交联马铃薯淀粉是以颗粒尾端为主的不均衡膨胀。  相似文献   

6.
三氯氧磷交联马铃薯淀粉颗粒膨胀历程及溶胀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淀粉与三氯氧磷的交联反应 ,通过控制交联反应程度 ,成功地控制了交联淀粉颗粒的膨胀并使其停留在不同的溶胀阶段。本文详细地研究了处在不同溶胀阶段交联淀粉颗粒的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 ,揭示了交联淀粉颗粒由高交联非糊化到低交联溶胀糊化的膨胀历程及溶胀机理 ,即交联马铃薯淀粉是以颗粒尾端为主的不均衡膨胀。  相似文献   

7.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高交联非糊化淀粉的物态性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技术)对高交联非糊化玉米淀粉和高交联非糊化木薯淀粉,在水分散体系中随温度的升高而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氯氧磷高交联变性淀粉,尽管已经失去了糊化的性质而保持颗粒状态,但在相应的原淀粉糊化温度范围内,仍然发生了由多晶态向非晶态的相转变。  相似文献   

8.
高交联马铃薯淀粉非晶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研究了以三氯氧磷为交联剂的高交联马铃薯淀粉的制备方法,报道了高交联马铃闰随反应承代度增加而逐渐非晶化的现象,同时,采用偏光显生镜和广角X-射线衍射对其由多晶态向非晶态的渐变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主交联马铃薯淀粉存在着不同于原淀粉多晶颗粒态的只含无定形结构的非晶颗态。对非晶颗粒态高交联马铃薯淀粉颗粒的粒度分布的进一步研究还表明,此时的淀粉颗粒发生了轻度有限的膨胀。  相似文献   

9.
琥珀酸酯化低交联马铃薯淀粉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自制的琥珀酸酯化马铃薯淀粉、琥珀酸酯化低交联马铃薯淀粉和马铃薯原淀粉的RVA图谱、透明度、凝沉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显微形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同单纯酯化相比较,交联后再酯化有利于稳定其糊化温度和粘度,可提高马铃薯淀粉的透明度、凝沉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酯化反应对淀粉颗粒的损伤主要产生在淀粉表面.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交联―酯化―预糊化复合变性制备乌冬面专用改性淀粉,并与木薯原淀粉、交联淀粉及交联―酯化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交联淀粉偏光显微及颗粒形貌没发生明显变化,交联变性并未破坏淀粉结晶结构;交联―酯化淀粉颗粒出现粘连和聚集现象,部分颗粒表面出现凹陷和裂纹现象;红外光谱表明,交联―酯化―预糊化复合变性淀粉在1 728 cm–1、1 247 cm–1附近出现新的吸收峰,分子内引入乙酰基团,X–射线衍射光谱显示,交联―酯化―预糊化复合变性淀粉在5.6°和22°处衍射峰强度减弱,A型特征峰加强,结晶类型由"C"型向"A"型转变;交联―酯化淀粉经预糊化处理后,淀粉颗粒膨胀破裂,结晶结构受到彻底破坏,淀粉偏光十字消失,但预糊化处理未破坏淀粉分子化学键。  相似文献   

11.
高温水分散体系交联马铃薯淀粉的非晶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高交联马铃薯淀粉的制备方法,采用偏光显微镜和广角X-射线衍射对交联马铃薯淀粉由多晶态向非晶态的渐变过程进行了详细报道发现了随着温度的升高交联马铃薯淀粉逐渐非晶化现象,提出在高温条件下交联马铃薯淀粉存在着只含无定型结构的非晶颗粒态,并用扫描电镜对非晶颗粒态马铃薯淀粉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醚化和交联反应对玉米淀粉物理性质和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醚化明显地改善了淀粉糊的透明度和低温稳定性,降低了糊化温度;醚化淀粉再经交联后,可改善淀粉糊的粘度稳定性。醚化及交联反应主要在淀粉的非结晶区进行,反应并未破坏淀粉颗粒。醚化影响直链淀粉的构象并在颗粒表面形成空穴,交联则使淀粉颗粒在蒸煮后仍保持完整并抑制了直链淀粉的渗出。  相似文献   

13.
荸荠淀粉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荸荠淀粉是从荸荠中提取的,本文通过与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相比较,用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凝胶色谱等方法,研究了荸荠淀粉的颗粒形状和大小以及它的化学组成和淀粉分子分子量的分布,并测定了荸荠淀粉的糊化温度和成糊后的透明度和凝沉性。结果表明:荸荠淀粉的特性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的特性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荞麦淀粉糊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麦、玉米和马铃薯三种淀粉为参照,研究了荞麦淀粉糊性质,结果表明:荞麦淀粉糊化温度与小麦淀粉糊化温度相当,但比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难糊化;其粘度热稳定性显著高于小麦、玉米和马铃薯淀粉;冷粘度稳定性大于小麦、玉米和马铃薯淀粉;凝胶性和凝沉性均高于马铃薯淀粉;透明度低于小麦、玉米和马铃薯淀粉;冻融稳定性强于小麦和玉米淀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湿热处理对马铃薯淀粉超高压糊化的影响。方法 将经过不同时间湿热处理的样品进行不同压力的超高压处理, 采用偏光显微、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快速粘度分析等技术对马铃薯淀粉样品颗粒形貌、结晶结构、糊化特性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湿热处理增加了马铃薯淀粉的相对结晶度及糊化焓值, 提升了糊化温度。同时通过改变淀粉颗粒内部结构, 引起淀粉分子吸水性降低, 进而导致淀粉膨胀性变差, 粘度降低, 粘度曲线由A型向D型转变。无论湿热与否, 淀粉在400~600 MPa超高压处理过程中, 其相对结晶度、糊化焓值均降低, 但与原淀粉相比, 湿热处理后淀粉在超高压处理过程中相对结晶度和糊化焓值降低程度减小。结论 马铃薯淀粉水分含量为30%(m:m)时, 90 ℃湿热处理5~15 h导致淀粉颗粒内部结构更为致密, 增加其压力抵抗性, 延缓了超高压糊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马铃薯淀粉(PS)及其7种变性淀粉(醋酸酯淀粉、羟丙基淀粉、磷酸酯双淀粉、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氧化淀粉、氧化羟丙基淀粉)在糊化温度、峰值黏度、热稳定性、凝胶性、抗剪切、耐酸性、冻融稳定性和透明度等性能差异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改性方式对马铃薯淀粉糊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⑴羟丙基和醋酸酯改性均可降低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温度,提高淀粉峰值黏度,增加糊液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但淀粉糊的热稳定性和凝胶性差;⑵交联改性提高了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温度和凝胶性,增强了糊液热稳定性和耐酸性,但透明度降低;⑶氧化处理降低了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温度和峰值黏度,提高淀粉糊透明度;(4)双重改性处理的复合变性淀粉同时兼有二种单一变性淀粉的共同特性,其中:氧化羟丙基淀粉的透明度最好,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的冻融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聚焦光束反射分析仪(FBRM)分析了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和木薯淀粉在糊化过程中颗粒总数的变化,实现了淀粉颗粒变化的"动态"监测,并提出用颗粒总数的变化量/颗粒的初始总数来表示糊化度,简化了以往测量糊化度的方法。结果表明:FBRM测得的玉米淀粉颗粒总数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70℃时下降幅度最大;马铃薯淀粉颗粒总数一直减小,在70℃时下降幅度最大;木薯淀粉颗粒总数也一直减小,但在65℃时下降幅度最大。FBRM测得玉米淀粉在70℃糊化度达到最大值60.05%,马铃薯淀粉在70℃糊化度达到最大值38.83%,木薯淀粉在65℃糊化度达到最大值54.66%;当温度达到75℃时,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和木薯淀粉总的糊化度分别为93.55%、90.19%和85.85%,它们都没有达到100%。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水分散体系高温溶胀、常温碱分散体系强碱溶胀作用非晶颗粒态马铃薯淀粉的制备方法 ,采用偏光显微镜对多晶态向非晶态的变化进行了确认 ,提出在一定条件下 ,高交联马铃薯淀粉 ,可以由原淀粉多晶颗粒态制备成只含无定形结构的非晶颗粒态淀粉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羧甲基淀粉的理化性质及结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马铃薯羧甲基淀粉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包括水分,糊化温度,粘度,取代度,pH值,透明度,氯化钠,析水率及色度的测定,用红外光谱对马铃薯羧甲基淀粉的分子结构给以表征。结果表明,马铃薯羧甲基淀粉具有低温易糊化,冻融稳定性好,粘度高及透明度高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20.
豌豆淀粉与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理化性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豌豆淀粉、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的基本组成、颗粒形态、凝沉性、糊化特性、透明度及抗性淀粉含量的测定与比较表明:豌豆淀粉中直链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较高,但其颗粒直径小于马铃薯淀粉;与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相比,豌豆淀粉易于回生,但糊稳定性较好;豌豆淀粉糊的透明度低于马铃薯淀粉,但其淀粉组成中慢消化淀粉含量高于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