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家具》2021,(2)
在"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要求中国的高等教育不仅要有一流的学科,还要有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流学科建设必须反哺人才培养,这就需要高等教育更需要一流的专业和一流的课程的建设。以家具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木家具制造工艺学》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为出发点,通过"一流课程"建设的背景,结合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目标,进行课程建设思路、课程教学资源环境建设、教学实施过程和方法等的改革模式探讨,结果显示该一流课程改革成效显著,不仅能引导学生热爱家具专业、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外,而且能激发学生为家具产业服务的热情,满足制造业对卓越农林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在金课建设背景下,传统的高师声乐声乐课程的创新改革迫在眉睫。为更好满足新课改需要,提升高师声乐课程质量,文章从改革教育理念、整合教学资源、确立学生为中心、评价方式多元化等方面对高师声乐课程改革与创新的路径进行论述,以期促进高师声乐教学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纺织教育》2004,(6):11-12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服务学科需要为目标,以人才开发为核心,优化整体、区分层次、突出重点,优胜劣汰,贯彻“以学科建设带动队伍建设,以队伍建设促进学科建设”的方针,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奠定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4.
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潘进权 《酿酒》2005,32(2):17-19
根据学科建设及专业发展的需要 ,结合发酵工程课程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改革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的体量不断增加,且在逐步加强建设,作为非师范专业所属学科的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是我国新设的工科专业特色学科,在人才培养、师资配备、学科建设等方面具有更多的挑战。文章从化妆品特色学科的困境与挑战入手,结合师范院校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科建设的实践经验,从人才培养课程群设置、师资队伍补充、产教融合、学科融合等方面进行总结,为建设高等师范院校化妆品特色学科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实验室建设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基础条件与保障,标志着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学科发展高度、专业建设实力、社会认可程度和办学层次.本文通过对北京印刷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应在学科建设大局下进行教学科研实验室整合,指导学科研究实验平台的建设.同时,提出在以创新实践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整合和指导创新实验平台的建设,形成融教学实验、学科科研和创新实践于一体的高校实验平台,使高校实验室建设为学科建设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经济结构直接决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调整与改革的方向,区域经济中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是高职教育专业调整、改革、发展的主要依据。苏州机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机电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要紧跟苏州产业结构的发展步伐,如何建设特色机电专业,改进教学方法,使其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质量符合现代建设需要是建设特色机电专业并进行课程改革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路磊  徐媛媛  杨娇  任珊 《食品科学》2021,42(11):356-364
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完备的食品学科知识和大量的专业人才进行支撑。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食品安全治理工作需要复合型的食品学科人才,高校作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发挥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完善院校课程设置,加强食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本文对国内外食品学科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发展趋势进行梳理,总结具有代表性的国外高校在食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参考,助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该文针对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存在着专业优势下降、社会认可度下滑、培养目标趋同、计算机专业的特色不够明显等问题,提出想要搞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就要树立有前瞻性的特色专业建设理论,科学准确把握专业建设定位,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以优化课程体系为核心,加强学科建设为支撑,以特色文化建设为动力,凝练特色,建设特色,强化特色,走特色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产学合作教育与宝石学学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产合作教学,我系创建了宝石学学科,并取得了较大发展。基于这一实践,总结出产学歙和教育是新形势下进行新科学建设与发展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成功的产学合作教育,不但能推动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而且对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科研及转化以及对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文科"概念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应运而生,是对新时期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作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专业,也要紧跟整体学科建设发展的步伐,尤其是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综合优化,多学科融合,朝着多方位,复合型,具备艺术与技术兼具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稳步向前.  相似文献   

12.
遗传学作为生命科学本科阶段所要学习的一门基础的专业必修课程,遗传学课程建设情况、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是衡量生物学相关学科、专业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加强遗传学课程的建设与教育教学创新,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总结了我校在遗传学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建设方面的一些探索性工作,旨在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开始更加重视对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与改革,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指导思想,它的相关课程的改革也提上了议程,本篇论文主要通过介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发展、改革,找出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改革的新路径,使广大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纺织教育》2004,(6):14-14
2004年9月26日,上海市教委组织专家对东华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染整工程”二个上海市重点学科进行验收。专家组先后听取了重点学科带头人丁辛教授和周翔院士的学科建设情况汇报,实地考察了研究基地,随后进行了现场答辩。专家组对该校两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学科建设工作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已有30余所大学设立了印刷工程、数字印刷及相关本科专业,80余所院校开设了印刷与包装类高职专业(专科)。由于高校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大学办学以及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各印刷院校在加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特别是随着近几年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的增大,  相似文献   

16.
学术用途英语课程(EAP)是以专业真实语料为内容依托的语言教学,是结合语言与专业知识,在交叉学科体系下鼓励资源优化,协同创新而设定的一门新课程。一门课程的体系建设首先要有明确合理的目标定位,本文以我校专业技术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从EAP课程的指导原则和理论依据入手,顾及学生的专业学习需要,提出面向我校优势专业本科生的EAP课程目标定位,为科学建设EAP课程体系提供初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纺织材料学实训环节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纺织材料学被定位于专业基础性课程,纺织材料学实训环节担负着培养学生纺织材料实验技能、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素质的重要任务。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和经费不足的影响,该课程建设呈现出实验仪器设备相对陈旧、实验内容无法很好地与生产实际需要衔接的状况。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够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不够科学的考核方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设计性、实用性不足等,已使纺织材料实训教学环节不能适应现代纺织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我院专业课教学无障碍就业的教学改革思路的推进。  相似文献   

18.
从"纺纱工艺学"课程的发展需要出发,就教学大纲修订、课程知识模块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建设等方面,阐述了纺纱工艺学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校的学科建设带来日:益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兴学科专业犹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如何建设新专业,使新专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在建设过程中凸现专业特色”成为高校学科发展的重点之一。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自1998年起涉足电子商务学科领域,开展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培训等工作,到2002年正式设立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与IBM公司共建电子商务学科,已经初见成效,积累了良好的学科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近年来国外设计学学科建设的特征、现状、挑战、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比较分析,同时也对国外设计学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值得反思的内容进行讨论。基于国外设计学科建设的进程梳理、特征提取和问题总结,为中国设计学学科建设提出策略性建议。研究认为,国外设计学发展具有其值得参考借鉴的特色和应当顺应的趋势,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整体而言,设计学学科应基于院校的学科建设基础、地理位置特色以及相关产业的定位,进行综合设计和在地化的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