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互联网+”环境下,政务大数据关联公共服务和社会传感数据,使城市管理模式从单一走向立体、城市服务系统从孤立走向共享、城市决策模式从机械走向智能,已成为当前政务服务发展趋势。为解决政务数据、公共服务数据和社会传感数据融合不足、共享不充分、利用效能不高及技术平台缺乏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互联网+”政务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总体框架,首先对平台建设理论进行阐述,其次对系统架构、技术架构、关键技术和服务应用等进行设计,最后实现“互联网+”政务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透明访问、城市信息单元建模、透明智能体协同、透明管理和微服务等功能。同时,该平台关键技术在数字广东和辽宁丹东社会保障等平台进行探索性应用,结果显示该平台能有效支持政务数据、公共服务数据和社会传感数据高效共享、管理和利用,提升部门服务效能。该文提出的平台总体设计方案可为省市级政府进行“互联网+”政务大数据智能服务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SOA的数据交换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中异构环境下的数据集成共享问题,提出了按照SOA思想建立的数据交换平台的总体架构,该平台由数据适配器、数据交换引擎和服务管理模块等组成,并详细介绍了平台的功能模块及数据交换的流程,最后设计实现了平台中的数据适配和数据转换两个关键模块.  相似文献   

3.
笔者介绍了一种大数据技术在机场中的应用方法。详细阐述了面对越来越快的业务增长速度和越来越大的数据处理压力,机场如何搭建一个符合机场需求和特点的大数据平台,在功能架构上和技术架构上分别提出了设计方法。大数据平台将会成为机场实现内外部信息共享交换的统一信息交换平台和融合机场生产、管理、服务各业务的数据核心。  相似文献   

4.
结合政务网站集约化建设要求,针对网站规模不断扩大提出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一体化信息传播及管理解决方案,以统一组织机构、共享稿件、资源标识、系统接口为平台公共基础服务,以数据资源全集为平台公共数据服务,实现信息从生产、编辑加工到网络传播、绩效统计的全流程管理,形成以组织机构为基本管理单元的一体化政务信息传播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5.
针对广东省"互联网+现代水利"行动计划,提出由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支撑等构成的现代水利的基础框架,针对资源整合与服务共享的重点领域,提出建立云平台服务体系的关键内容,包括计算存储资源动态分配的云平台物理环境、分布式云平台数据资源目录体系、统一架构的云平台应用支撑服务,以此支撑业务应用协同智能、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基础设施集约完善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在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中的应用,提出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解决方案。通过对各类区域医疗服务系统的分析,研究数据交换与共享的工作流程,设计出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技术架构。  相似文献   

7.
天气雷达数据量大,共享程度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天气雷达数据跨部门、系统、平台应用,为此研究基于水利云存储技术的天气雷达数据共享服务。从数据层、服务层、表现层3个分层介绍水利云共享存储平台的技术架构,以及在数据安全性、跨平台传输及用户权限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特点,从结构、功能、数据维护等方面阐述天气雷达数据共享系统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天气雷达应用系统中的应用,实现水利部与各流域之间天气雷达数据的共享与交换。  相似文献   

8.
实现松耦合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实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共享是提高电子政务系统应用效能的核心,也是目前电子政务应用推广的瓶颈和难题。文章以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简称金宏工程)中建设的信息共享平台为实例,研究共享数据的组织模式,分析信息共享平台的架构方式,最终实现以数据共享为基础的服务共享。  相似文献   

9.
在工程招投标网络化监管系统建设中,为实现不同地域、不同部门、自成体系的数据信息共享,提出了基于WebServer的数据交换平台的信息采集方案。数据交换平台采用标准的Web Service接口,以Microsoft公司的DotNet作为开发工具,采用XML为数据交换标准,以SOAP为安全通信的基础平台,实现了良好的数据封装、交换和共享。文章从平台架构、接口服务、接收数据、共享数据、安全性和交换规则等方面对该数据交换平台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力网络的高速发展,电力数据的规模与维数急速增长。为了合理地对电网系统进行应用,需要构建共享服务管理平台。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电网共享服务管理的现状,同时阐述了基于边缘计算的电力物联网的概念。然后,重点构建流量负载分配模型。流量负载分配模型用于计算终端节点接收到数据包的工作量情况。基于流量负载分配搭建共享服务管理平台架构,并对重点功能模块进行分析和设计。创新性地采用边缘计算的方法对电力网络的业务场景进行实现,并验证其可行性。最后,通过下达遥控触发指令对其监测功能进行验证,证明该管理平台具备通信、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共享服务功能。该管理平台可统筹用电数据管理和分享功能,为异常用户检测、能效管理提供有效的应用价值。该研究对电力领域的网络共享服务提供了实际指导,并有助于进一步探索边缘计算对电力行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海洋观测数据的及时推送,设计了一种数据推送系统,目的是将各个观测船、浮标和水下观测网等采集到的海洋观测数据推送到手机客户端,并实现异常数据的报警。提出了一种基于MQTT协议的数据推送方案,在加密与验证方面对MQTT协议进行改进。此外,设计了安全认证机制与消息管理模块,保证了消息在传输中不被篡改或者丢失。测试结果证明,该方案安全性较高,服务权限设计合理,费用方面也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根据海洋信息化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网格地理信息系统的粤西数字海洋解决方案并讨论了其实现过程。首先介绍了网格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及体系结构,其次阐述了基于Grid GIS的粤西数字海洋框架,最后论述了数字海洋实现的功能。网格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与统计功能、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处理能力,还应用中间件技术解决海量数据在分布式、异构环境下的信息共享、快速存储、传输和访问的瓶颈问题,为海洋信息管理的标准化、网络化、空间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云计算环境下基于数据关联度的海洋监测大数据布局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监测数据是具有强数据关联的大数据,如何高效地进行数据布局,是制约其有效管理和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云计算环境下,针对海洋监测大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关联度的海洋监测大数据布局策略。在保证数据中心存储均衡的情况下,综合考虑了监测任务、监测点和监测数据之间的关联,建立了海洋监测点间的关联度、监测数据间的关联度和监测数据全局关联度,从三个角度对海洋监测大数据进行布局,使得同一数据中心内的数据具有较高的关联度。通过实验分析,该方法降低了用户访问海洋监测大数据的响应时间,为海洋监测大数据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布局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背景下海洋数据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天地底海洋立体观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呈指数级增长的多精度、多频度、大覆盖、多模态的海洋数据。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通用大数据,针对海洋数据的专门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海洋数据的时空性、多源多类性、海量性、敏感性等特性为其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阐述了海洋数据的特点和海洋数据管理的基本架构,探讨了海洋数据在数据存储、数据质量、数据安全等环节面临的挑战,分析了相应的对策,为海洋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5.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responsible stewardship of the ocean implies 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 A requirement then arises for ecosystem indicators that can be applied in serial fashion with a view to detection of ecosystem change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perturbations such as climate change or overfishing. The status of ecological indicators for the pelagic ecosystem is reviewed. The desirable properties of such indicators are listed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remote sensing (ocean colour, supplemented by sea-surface temperature) is an important aid to achieving them. Some ecological indicators that can be developed from remotely-sensed data on ocean colour are tabulated. They deal with the seasonal cycle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production and loss terms, annual production, new production, ratio of production to respiration, spatial variances in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produc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hytoplankton functional types, delineation of ecological provinces and phytoplankton size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海洋数值模式大规模连续性运行保障的需求,基于国产神威超级计算机设计和开发一套切实可行的海洋数值模式运行管理系统。采用B/S的结构模式,基于JeeSite框架实现系统快速开发,实现了模式流程管理、模式软件与数据管理、模式性能分析和故障快速定位等主要功能。该系统规范了海洋数值模式软件的管理和使用流程,并能够及时发现模式运行异常和运行故障,有利于保障大规模模式作业的连续性运行,提高国产超级计算机的易用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海洋环境理需求,提出并开发了基于智能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监测系统,旨在完成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实时处理、各类海洋气象与灾害的数值预报预测,各类海水指标检测控制.该系统综合运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分布式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将功能相同或不同的传感器构成智能化传感器网络,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的监测能力.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及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海洋数据分布区域广泛且数据量庞大,现有数字海洋系统相对独立,海洋数据信息共享度低,制约了大规模海洋数据的高性能计算。为"数字海洋"系统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计算服务。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云的分布式数字海洋系统,把不同的海洋数据通过高速网络连接起来建立一个存储云,使用一个专用的网络服务协议,用于高性能广域网络连接的计算机集群所进行的大型分布式数据集的高性能计算。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基于Hadoop分布式数字海洋系统相比,该系统的性能有显著提高、数据高度共享。  相似文献   

19.
机会网络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新发展,具有不要求网络全连通的特点,与海洋浮标组网特点相适应。基于机会网络的海洋浮标数据传输技术是通过机会网络使得不具备远程回传能力的小型化、低成本海洋漂流浮标所采集的海洋水文数据也有机会通过网络化的方式将数据回传。本文提出一种针对基于机会网络的海洋浮标数据分发方案并进行了仿真,并分析该方案的适用范围,最后对下一步的研究内容与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海洋涡旋识别研究已成为物理海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传统的海洋涡旋识别算法多是基于物理参数法、流场几何特征法以及两种方法的混合,通过设置统一的阈值对海洋涡旋进行识别。在特定环境的海域中,传统算法的识别效果较好。但引起海洋涡旋生成的环境复杂多变且具有快速运动的特性,导致其具有快速连续变化的特点,依赖专家经验进行单一阈值设置的方法存在显著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通常会导致海洋涡旋的漏判和错判,缺乏通用性。针对以上问题,为构建具有泛化能力的海洋涡旋自动识别方法,兼顾考虑海洋涡旋的全局和局部特征,提出一种复杂环境下海洋涡旋多特征融合识别方法。方法 首先通过数据预处理对数据集进行扩充;其次提取海洋涡旋的纹理特征(GLCM)、傅里叶描述子(FD)和Harris角点特征;接着将提取的GLCM特征进行均值化,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对FD描述子和Harris角点特征进行降维;然后将处理后的特征向量进行串行融合;最后通过分类器完成对海洋涡旋的识别。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多特征融合方法的识别率高于单一特征方法的识别率,采用DT分类算法的识别精度最高,达86.904 5%;本文方法中采用PCA降维能有效提高识别精度,FD特征经PCA降维后,识别精度从83.906 0%提高到86.904 5%,Harris特征经PCA降维后,识别精度从84.009 7%提高到85.354 7%;且对于形态多样的海洋涡旋具有良好的鲁棒性。结论 本文融合了基于SAR影像海洋涡旋的3种特征信息,包括GLCM、FD和Harris角点特征,有效克服了阈值选取以及单一特征的不足,提高了基于SAR影像海洋涡旋的识别率,本文方法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海洋涡旋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