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农田灌溉渠系方面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更充分合理地管理利用水资源。 在农田灌溉渠系中,水资源从源头(渠首)引入灌溉区,沿着各干渠、支渠等渠系网灌溉农田。在渠系的源头及各干渠和支渠的节点上设立闸门,并按照配水计划,通过对闸门的控制实现水量合理分配。农田灌溉渠系计算机集中调度系统(简称集调系统)就是实现上述配水过程的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系统。现安装在  相似文献   

2.
对长距离输水渠系控制蓄量运行的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个包含倒虹吸、渡槽、取水口等建筑物在内的长距离输水渠道控制蓄量运行仿真模型。选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应急渠段作为典型渠系进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控制蓄量运行方式可通过对整个输水渠系的水量进行合理调控满足渠系下游流量需求,适用于具有复杂运行要求而又缺少在线调节水库的长距离输水渠道系统。  相似文献   

3.
基于控制蓄量的渠系运行控制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基于蓄量控制的渠系运行规则,采用流量前馈和水位反馈的闸门组合控制,建立多渠段串联控制运行模型.应用该模型在ASCE推荐的缓坡测试渠道上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渠道系统能通过对渠池内的水量的调节进行合理调控以满足下游需水流量,不要求渠池水深保持不变,使渠系具有良好的响应和恢复特性.该渠道运行控制模型可用于具有复杂运行要求且缺少调节水库的大型渠道输水系统.  相似文献   

4.
所谓末级渠系泛指灌溉水利工程体系中的斗渠、农渠和毛渠,是整个灌溉系统中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末级渠系的改造和建设直接关系到提高农田水灌溉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从而实现高效节水,也是反映灌溉工程设计质量、灌溉技术水平和灌溉用水管理的一项综合指标。在末级渠系的设计、改造和维护方面主要实施硬化防渗处理。本文结合都江堰灌区体系中人民渠第二管理处罗江县新盛镇末级渠系改造展开研究,分析末级典型渠系选定原则与区域,并针对设计要点给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作为"开下游引黄灌溉先河、创综合利用伟业"的人民胜利渠,是新中国引黄灌溉第一渠。从 1952 年 4 月 12 日正式启闸引黄至2012 年,已经走过了整整六十年风雨历程,其中既有开灌初期,灌溉、济卫效益突显、运行管理蒸蒸日上的成功,也有"井渠结合、控制地下水水位"的创举,更有采取各种工程技术措施减少渠系输水损失的成功经验,它的建成,结束了"黄河百害,惟富一套"的历史,揭开了开发利用黄河水沙资源的序幕,为黄河  相似文献   

6.
农业灌溉末级渠系是灌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灌区发挥效益的终端网络,搞好末级渠系建设管理,对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灌溉效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章根据工作实践经验,探讨水利工程末级渠系建设管理的技术与措施,为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者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农业节水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控利用,最大限度地把天然降雨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渠系输水损失,搞好渠道防渗,发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提高渠系有效利用系数;改进地面灌水技术,因地制宜地开展喷灌及微灌技术,利用薄膜、秸杆覆盖农田,提高田间用水效率;加强管理,实行节水灌溉制度,使全灌区的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8.
在以渠灌为主的灌区,设计合理的渠系工作制度,将水资源在渠系间进行高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灌溉中,同级渠道的灌水时间往往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在灌区渠系建立0-1线性整数规划优化配水模型,并考虑了此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将模型运用到汾东灌区,进行求解。首先将支渠划分为两个灌溉组同时进行灌水,然后对每个灌溉组内的斗渠划分轮灌组,最后再将斗渠下的农渠划分为若干个轮灌组,实现在某次灌溉过程中的轮流输水。这样就缩短了各条渠道的输水时间,有利于提高灌水效率,且因不确定性信息的加入,结果更符合实际。通过上述优化过程,可以得到整个灌区的渠系工作制度,为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渠系配套建设中,经常采取对渠道进行衬砌,达到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充分利用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工程设施灌溉效益的目的,并起到防冲刷等作用。泰安市大汶河管理处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采取六条线控制放样法对渠道进行衬砌的施工方案,对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分析桑干河灌区末级渠系配套工程现状基础上,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根据当地不同作物,结合水资源和灌溉定额,制定了合理的灌溉制度,从水资源平衡分析、灌溉制度确定,进行了渠道设计,以保证灌溉用水的高效利用。该方案实施后,为当地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为末级渠系配套工程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余琳  唐德善  吴娟  王鸽 《人民黄河》2007,29(9):61-62
黑河中游张掖地区节水灌溉工程措施主要有渠系及田间工程、机井工程、管道灌溉、滴灌和喷灌等。2001~2005年各项工程节水量为1.27亿m3,为改善和保护黑河下游的生态环境创造了条件。针对节水灌溉工程实施中推广高新节水技术、资金投入、灌溉设备管理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河流下游坡度较小地带的现有灌既渠道,其淤积程度通常是相当厉害的,为了恢复其进水能力,往往在一个季节里需要进行二次渠道清理。渠岸上历年堆积成的大土堆妨碍了灌溉渠系的运用,并占据了许多有用的面积,若不预先考虑灌溉区域中土堆的分布位置,是很不好的。因此,调节随水进入渠道的泥沙,乃是设计河流下游灌溉系统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所设计的灌既系统中,应该考虑到将水所夹带的大量泥沙带到灌溉地上并将多余泥沙合理排走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3.
1996年8月5日,黄河花园口出现了7600m^3/s的中常洪水,造成了黄河下游滩区大部分漫滩过水,滩区水利工程受到了一个定的影响,洪水过后,通过对依托工程“建闸引水,提水灌溉”模式的灌区调查,渠道闸及渠系骨干工程基本完好无损,这说明该模式设计合理,适应黄河下游滩区特点。  相似文献   

14.
U型渠在赣抚平原灌区末级渠系试点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长期以来出现“重骨干、轻田间”的现象,致使灌区末级渠系不配套,骨干工程缺乏合理的末级渠系做依托,从而影响了灌溉效益的充分发挥.赣抚平原灌区在末级渠系改造过程中,对农渠采用砼“U”型渠,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灌区末级渠系是指灌区斗渠及其以下的田间灌溉渠系,是灌区最基础的渠系网络,它承担着干支渠道水量向田间输送的功能,是发挥灌溉效益,联结灌区千家万户的桥梁和纽带,在农业生产灌溉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灌区末级渠系管理一直是工程管理的一个难题,近年来,民乐县在末级渠系水利工程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开展水工程管护工作,为当地水利工程管理改革提供了一定经验,也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节水灌溉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水资源贫乏、时空分布不平衡、含沙量大、水污染严重,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存在水资源浪费严重、节水意识淡薄、节水灌溉发展缓慢、缺乏针对灌区特点的节水技术研究等问题。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节水灌溉的必要性:采取井渠结合的灌溉方式和建设渠系配套工程等节水措施,可缓解灌区水资源紧缺的局面;节水灌溉可减少泥沙的引入量,从而减少泥沙对灌区生态环境、土地资源以及河流等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内蒙河套灌区是全国三大灌区之一,具有六级渠系,各级渠系上修建了许多水工建筑物,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用途的水闸.多年来,这些水闸在保证引水灌溉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海漫末端后渠床普遍有冲刷现象,不少水闸下游渠底形成很深冲坑,两岸也遭淘刷并坍塌.历年维护抛石工程量甚大,故闸下消能防冲就成为水闸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渠系工程技术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受黄河流域水沙条件变化影响,加之小浪底水库建成运行.黄河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越来越受人为控制,基本失去了自然河道的特性,引黄灌区引水条件明显改变,灌区设计流量输水概率越来越少,长时间小流量引水概率越来越大。目前灌区渠系设计改造和建设方式,仍然沿用传统的设计流量下的输水输沙设计模式,与当前的黄河下游水沙条件和灌区区域发展的需求不适应。大量的续建和配套改造工程投入后,渠系仍不能达到有效的水沙配置需要,甚至使供水保证率和经济产出率下降,沙化和环境负面影响增加,亟待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科学的渠系改造和管理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9.
泵站工程是灌溉抗旱设施的重要组成之一,承担着抽水扩灌的职能和任务。泵站改造工程设计是对其整体构成,材料元件使用,技术应用再次优化,要求对症施治,注重创新。灌区泵站改造工程一般是利用非灌溉间隙时间(3-4个月)对主副厂房、机电设备、变电站、等进行改造。位于黄河下游的北滩灌区,建成时受资金、技术等条件,灌区工程建设标准低、质量差,渠道及渠系建筑物配套程度低;因此需要对灌区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20.
吕祖云 《中国水利》2009,(10):37-38
如何发挥灌区效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一直是灌区管理部门研究的核心问题。当前水量浪费大、管理不规范的在灌区的末级渠系。灌区末级渠系是指灌区斗渠及其以下田间灌溉渠系,是灌区最基础的渠系网络.承担着干支渠道水量向田间输送的功能.是发挥灌溉效益、联结灌区千家万户的桥梁和纽带,在农业生产灌溉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江西赣抚平原灌区的有效探索,进行末级渠系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