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自制恒温热重装置对14种电厂用煤粉在高温下进行燃烧实验.引入工业分析组合参数x_1、x_2和燃尽时间比值K_(T_1)~(T_2),研究工业分析参数和温度对煤粉燃尽特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煤粉燃尽时间的预测模型,对检验煤粉在不同温度下的燃尽时间进行预测并与实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组合参数x_1、x_2与煤粉燃尽时间均符合二次函数关系;当温升幅度相同时,初始温度越高,煤粉前期燃烧失重速率的增加幅度越小;相同的T_1、T_2下,不同煤粉的燃尽时间比值K_(T_1)~(T_2)基本相等;固定温度T_1,燃尽时间比值K_(T_1)~(T_2)与lgT_2符合线性关系;预测模型对煤粉燃尽时间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石门电厂燃用煤,运用热天平,采用热分析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有效地评估了该电厂燃用煤的燃尽特性,为燃煤锅炉的设计、运行及技术改造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煤种混煤燃烧时NO_x生成和燃尽特性的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一维沉降炉上对无烟煤、贫煤、烟煤及其混煤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NOx排放量的影响,并讨论了不同过量空气系数、掺混比及一、二次风比例对燃尽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烟煤的掺混比例为25%,NOx的排放量较低,混煤燃烧时沿程分析结果表明,煤种特性的不同导致NOx排放时有不同的峰值。  相似文献   

4.
利用比表面积孔径分析仪测定生物质热解焦炭的氮气等温吸附曲线并得到结构和孔径分布特性,同时对焦炭的形貌和微区化学组成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随着热解终温的升高,生物质焦炭的孔隙结构变得复杂,600℃时焦炭的孔隙结构、比表面积和吸附特性较好,1000℃时出现孔坍塌和融合现象,稻壳焦炭微区元素主要是C、O、Si和K,并在800℃时表面存在硅化物和碳化物两种不同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代纪邦  金晶  李立  李珊珊  樊俊杰 《锅炉技术》2007,38(1):25-27,73
超细煤粉作为燃料分级燃烧技术中的再燃燃料具有可行性,可有效降低NOx的排放,由于再燃区和燃尽区的反应比较复杂,存在再燃燃料燃尽效果不稳定的现象.从煤种、粒度、过量空气系数、氧浓度、炉膛温度等几个因素分析,认为针对不同的煤种,合适的空气流量和燃尽区炉膛温度是提高再燃燃料燃尽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台额定蒸发量为75 t/hπ型燃气锅炉NO_x排放量较高的问题,在过量空气系数为1.2的条件下,采用空气分级低氮燃烧方式对其进行改造,在燃气流量一定的条件下分别对原工况以及5种不同燃尽风风量改造方案下炉内温度分布、氧气及NO_x质量浓度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确定了较优的燃尽风风量占比。结果表明:在NO_x质量浓度最高的区域添加燃尽风,新鲜冷空气加入明显降低了炉膛内高温区域的平均温度,有利于降低NO_x的生成;综合考虑炉膛内温度分布及出口截面NO_x排放质量浓度,燃尽风风量占比为10%的改造方案较优。  相似文献   

7.
油页岩是一种高灰分、高挥发分、低热值的劣质燃料,不适合通常的燃烧方式,而将其作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燃料是适宜的.采用收缩核模型对油页岩燃烧过程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在自行搭建的流化床试验台上对桦句油页岩及半焦混合燃烧燃尽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床层温度、流化速度、混合比等因素对燃尽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床层温度,增大流化速度和混合比,有助于减少燃尽时间;整个燃烧过程更接近于化学动力控制.  相似文献   

8.
燃尽风对炉内流动和燃烧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泰生  周武  叶恩清 《动力工程》2006,26(1):116-120
燃尽风作为降低锅炉NOx排放浓度的一个措施已在我国得到逐步推广应用。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1台600MW对冲燃烧煤粉锅炉,在满负荷下燃尽风对炉内流动、燃烧和传热过程的影响开展了研究工作。应用混合分数/概率密度函数法模拟湍流燃烧,用P-1辐射模型开展辐射传热模拟,利用拉格朗日/欧拉法处理气固两相间的动量、质量和能量交换,对挥发份的析出采用单步反应模型,采用动力/扩散反应速率模型模拟煤粉颗粒的表面燃烧。研究发现:一方面,燃尽风的应用改善了炉内气流的充满情况,延迟了煤粉燃烧过程氧气的供应,加强了炉内的还原性气氛,降低了炉内最高火焰温度,有利于降低NOx排放浓度;但另一方面。燃尽风的应用将导致煤粉燃烧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9.
基于实验研究,分析讨论了热力工况与颗粒细度对加福煤粉燃尽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炉内平均温度水平,扩大高温区范围,增大炉膛出口处氧气浓度均对燃尽有利。提高煤粉细度,可显著降低飞灰的含碳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优化微阵列火焰燃烧加热系统,在相同的燃料负荷和喷管物理条件下,构建了甲烷预混和微火焰阵列燃烧模型,并研究了不同喷管中心间距对温度场和燃尽率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若干微小喷管火焰优化组成的阵列可形成温度均匀的加热场;随着喷管中心间距减小,火焰间相互影响程度增加,均温加热场的温度提高;喷管中心间距继续减小,微喷管阵列火焰开始聚并、向大火焰转变,燃烧反应区间变长、均温场处的燃尽率下降,微喷管火焰丧失微火焰特性;因此确定微火焰阵列加热场喷管中心间距这一重要参数时,需综合考虑温度均匀性、热负荷、燃尽率和污染物等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一种计算在变氧浓度下炭/碳粒燃烧速率的简便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我们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变氧浓度下计算炭/碳粒燃烧速率的简便方法,它适合于工程计算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选取5种煤焦,在一个小型循环流床上进行燃烧,研究N2O的生成,并就这几种煤焦对N2O的分解特性进行了实验,用液氮吸附法对5种煤焦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就N2O在煤焦内部的扩散机理、煤焦的微观特性对煤焦燃烧生成N2O或分解N2O的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碳焦结构的电镜分析及其分形描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从沉降炉及电厂煤粉炉中获得的煤粉碳焦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发现了孔洞结构的自相似性并提出可以用分形模型来描述碳焦孔洞结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分形特征与碳焦燃烧工况有关。按分形模型计算的孔洞容积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15.
影响煤焦比表面和孔隙特性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焦比表面积和孔隙特性直接决定着煤焦的反应性和煤焦的燃尽时间。影响煤焦比表面积和孔隙特性的因素很多,其关系也相当复杂。本文对实验测得的不同煤种煤焦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发现,水分、挥发分和矿物质对煤焦的比表面积影响较大,而镜质组含量、固定碳和灰分对煤焦的孔隙特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固、液混合燃料状态及和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固体金属粉末燃料颗粒尺寸随机分布的分形表示,建立了组分比例,固体燃烧颗粒尺度的特性与固液混合燃料细胞结构的相关性,通过实验分析,论述了由固液料组分比例关系确定固液混合燃料达到饱和状态的临界条件。为揭示燃料组分比例,混合燃料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影响燃料空气炸药爆聂交条的本质特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XPS为主要分析手段,以管式炉和金属网为反应器,在300,℃不同热解时间下制备焦,利用XPS表征两种反应器制备的焦及水洗后的焦样的表面结构差异,进而分析挥发分与焦的二次反应对纤维素热解焦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在一次反应过程中生成了C=O双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水煤浆的燃烧技术,分析了燃水煤浆导热油炉的结构形式和循环供热系统,探讨了水煤浆燃烧器和水煤浆喷嘴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废次烟梗为原料,通过水/盐酸洗去除烟梗中的无机质成分,再对酸洗后烟梗浸渍添加不同浓度的Ca(NO3)2和Ca Cl2,得到存在形式和浓度不同的含Ca烟梗,在600℃下快速热解制焦,最后用HCl溶液对制取的所有烟梗焦进行酸洗。利用XRF(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N2吸附/脱附法对水/酸洗以及置Ca前后的无机质成分含量和烟梗焦酸洗前后的孔隙结构进行分析测试,研究烟梗自身钙和外加钙浓度、钙盐种类等对烟梗焦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梗自身草酸钙和果胶酸钙等非水溶性钙对烟梗焦孔隙结构的催化作用很小,并转化成碳酸盐堵塞焦表面产生的孔。外加钙对烟梗焦孔隙结构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使焦比表面积大幅度增加,平均孔径显著减小,但产生的孔被外加钙生成的碳酸盐堵塞,须酸洗才能将它们显现出。另外,外加钙浓度越大,热解时间越长,钙催化强度越明显,且Ca Cl2催化强度远高于Ca(NO3)2。  相似文献   

20.
基于江苏省水利建设1996~2010年投资分类统计数据,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了江苏省水利投资结构。结果表明,1996~2010年江苏省水利投资结构合理度变化较大,1996~2003年较低,2004~2010年较高,在时间上呈波动上升趋势,总体上水利投资结构的合理性有明显的好转趋势。表明改进的TOPSIS法所得结果合理,适用于水利投资结构合理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