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洁 《长江建设》2004,(2):45-45
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里弄,都已成为这些城市独特的文化景观。武汉也有风格独特的市民聚居的建筑“里分”。武汉近代里分住宅,主要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在武汉较普遍建造的一种多栋联排式住宅,它较集中分布在汉口的江汉区、江岸区以及武昌沿江工业区地段,是近代武汉的一种主要居住建筑类型。  相似文献   

2.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居住人口与建筑密度也逐渐增大,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源——河流,被逐渐遗忘,凌河河岸失去了往日碧草青青的优美景致。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使河岸周围土地使用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水岸景观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正高校教学楼开放性学习交往空间是学生自主学习交往的重要场所。本文总结归纳了高校教学楼开放性交往空间设计原则,分别从水平方向、垂直方向、整体空间提出了空间序列、视线渗透、立体化三种开放性学习交往空间组合设计,并针对建筑入口门厅、庭院和通高、开放平台、屋顶花园四大主要开放性学习交往空间提出营造方法。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许多高校新建及扩建来满足授课所需。传统高校教学楼主要是教室、办公室及交通等组成,虽然满足教学需求,但是空间形式非常单一。根据著名的“二八法则”,课堂授予的知识占  相似文献   

4.
1.概述 1.1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可供全体市民免费使用的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空间,是相对于私密空间而言的、为人们提供交流与交往的场所,用于休闲、集会、娱乐等活动。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游泥沙输移规律及对防洪影响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本文对长江中游近期泥沙输移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建立了螺山至汉口河段和洞庭湖区泥沙淤积比λV与三口分沙比λS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分析得到洞庭湖区和螺山至汉口段各时期多年平均泥沙淤积总量基本保持在180×106t,分沙比的减少调整了螺山至汉口河段与洞庭湖区之间的淤积关系,使得洞庭湖区少淤积的泥沙转移到螺山汉口河段淤积,抬高了长江中游地区的水位。因此,长江中游防洪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宜昌每年多来的180×106t泥沙淤积问题。  相似文献   

6.
尹杰 《中华建设》2011,(1):92-93
1.前言自1960年汉口开埠后,汉口地区被迫划定为英、俄、法、德、日等租界区,设立租界区后,外国资本纷纷涌进汉口,汉口的经济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对武  相似文献   

7.
一、聚焦“里分” 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里弄,都已成为这些城市独特的文化景观。武汉也有风格独特的市民聚居的建筑“里分”。武汉近代里分住宅,主要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在武汉较普遍建造的一种多栋联排式住宅,它较集中分布在汉口的江汉区、江岸区以及武昌沿江工业区地段,是近代武汉的一种主要居住建筑类型。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南港及南北槽分汊口河床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1958~2005年不同时期长江口南港及南北槽分汉口的河床形态特征,以及河床U形断面与W形断面的相互转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南港自身治理工程改善南港河道稳定性的建议.并认为,南北槽分汉口的治理经验可为南北港分汉口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城市的主体是"人",一切的城市建设活动均应以市民为根本出发点。然而在工业革命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城市生产生活的发展颠覆性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方式。城市广场和街道空间不断被侵蚀,原本舒适宜人的步行空间被取代,人群作为街道主体被不断边缘化,街道上安全隐患加剧,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等诸多问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面对各类城市问题的侵袭和困扰,人们开始反思过去。俞孔坚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呼唤人性场所》一书  相似文献   

10.
<正>在水乡周庄古镇里游览,自己也成了风景,被贴在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画框里。想财主沈万三因富可敌国被流放到云南,朝廷仍不肯罢手一路讨罚,心境就有些纠结。好在双脚踏在早已告别了专制的石板路上,胜似闲庭信步,心境又有了些坦然。看眼前的石拱小桥,石拱是块石砌的,拱桥如半弯月亮,倒景在水中晃动。望远处的平板石桥,那平板是条石搭的,桥墩如扎在水中的栅栏,  相似文献   

11.
    
<正>在我内心的深处,有着一座桥,她承载了我的成长与信仰。从这座1957年就开始通车的桥开始。正是由于她的存在,让昔年生在武昌的我感觉到汉口这么一个洋气的地方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存在。以这座桥为中心辐射开来,南边是武昌,北面被分为汉口和汉阳,武汉三镇就这样神奇被连接到了一起。幼年的我坐公交车通过这座桥的时候总是无比的兴奋,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层感知机MLP(Multi-layers Perceptrons)方法建立了长江和洞庭湖水沙交换关键节点间的回归关系,计算并分析江湖水沙交换各节点的联动变化。研究结果如下:(1)城汉河段(城陵矶-汉口)的河床冲淤及水情变化是江湖水沙通量演变的重要环节,分析下荆江裁弯后三口和干流水沙通量的变化可知,城汉河段淤积严重导致荆江水沙下泄受阻;(2)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河段上下游间、主支汊间的水沙联系减弱明显;(3)当汉口水位高于26 m时,汉口水位每抬升1 m对应的螺山流量增量基本稳定,该值在调弦口建闸前后、裁弯后、葛洲坝截流后和三峡水库运用后分别为4 400,4 300,4 500~4 700 和4 000 m3/s;(4)荆江三口水沙分泄能力对宜昌站来水量的响应程度逐渐减弱,在三峡水库运用前各时段内,三口水沙分泄能力对来水量的响应程度在汛期宜昌站流量站流量为35 000 m3/s时最强,三峡水库运用后,则是在汛前和汛后宜昌站流量为25 000 m3/s时最强。  相似文献   

13.
<正>山地建筑形态是建筑几何形态和整体存在形式在山地环境中的重要体现。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图形学关系"有效地建立了几何形态及整体存在间的秩序,因此"因坡就势"、"因地制宜"等具有山坡地形特色的描述也应运而生。另外,鉴于秩序本身就富有心理学内涵,进而有了"融合、共构、对峙"等与意境相关的描述,并形成山地建筑特质的空间及场所体验。一、拓扑演变促使内外空间协调统一近年来,拓扑学逐渐被引入建筑领域的研究,主要  相似文献   

14.
正"吉庆街是一个鬼魅,是一个感觉,是一个无拘无束的漂泊码头,是一个大自由,是一个大解放,是一个大杂烩,一个大混乱,一个可以睁着眼睛做梦的长夜,一个大家心照不宣表演的生活秀。"武汉作家池莉的小说《生活秀》里描绘的吉庆街以"包罗万象"的姿态走进公众视野,带着几分雅俗共赏的意味成为武汉的一张独特的城市文化名片。吉庆街原本是汉口闹市区华灯阴影处的一条背街,最初是在老汉口大智门城门之外,是云集贩夫走卒,荟萃城  相似文献   

15.
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以武汉天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璇 《中华建设》2011,(6):74-75
1.武汉天地开发背景武汉天地位于汉口旧城长江北岸的永清片区,原为汉口开埠后的旧日租界,是汉口旧城与新城区的过渡位置。西邻中山大道,南接卢沟桥路,东临长江,面向汉口江滩公园,尽揽长江二桥江滩美景,周边连接解放大道、沿江大道、京  相似文献   

16.
期刊览要     
技术永远是一把创造和毁灭共生的双刃剑。新技术的诞生,总会让一些颇为流行的商品的使用价值顿时化为乌有,从而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或者让曾经稀缺的商品的成本大幅降低,变得毫无进入门槛,企业只能在利润空间极为有限的红海里厮杀。这就需要企业寻找产品的新价价值转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马璎 《中华建设》2012,(8):158-159
正中庭(Atrium)是一种古老的建筑形态。在古代西方的罗马时期,中庭通常是指中心庭院或位于教堂的入口前部带顶的回廊。在我国古代,四合院的中庭,称为天井,阳光可以直接照进来,雨水亦可以洒落进来,称为"四水归堂",象征着天降甘霖,福气进入宅中。中国人大多用古建筑来表达对自然地理条件的看法以及安排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换言之,从中国古建筑里,可以让人了解到古代中国人的生活观。1967年,出现了由约翰·波特曼主持设计的亚特兰大市海特·摄政旅馆中庭,标志着现代意义的中庭的诞生。通过结合笔者对建筑设计的实践以及理解,概括地说,中庭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1800年以前,早期的古代庭院;1800年~1900年,铁和玻璃时期;1910年~1960年,中断期;1960年~1967,现代中庭诞生期;1967年至今,现代中庭的发展和成熟期。现代社会中,中庭通常是指建筑内部的庭院空间,形成具有位于建筑内部的"室外空间"是其最大的建筑结构特点,营造了一种与外部空间既融合又隔离的特有形式,或者说是建筑内部环境分享外部自然环境的一种表达方式。而从过去到现在的建筑设计发展来看,中庭设计的作用不仅仅要使人们在其中能尽情享受舒适的感觉,更重要的是使中庭更好地与我们的垂直性城市景观相结合,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空间和场所。本文将重点结合实例介绍现代中庭的设计方法,并提出了对今后中庭发展过程中几点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54年12月中旬的一天傍晚,我忽然接到电话通知,要我马上赶到汉口车站。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电话的语气,我判断可能是向毛主席或周总理汇报,我的心情立刻激动起来。当我被引进停在汉口车站的一辆专列时,毛主席、周总理和少奇同志都早已在会议室。我一上车,列车就开动了。我猜测,车是从武昌方面开来,途经汉口站专门等我的。见面之后,一一  相似文献   

19.
张维 《长江建设》2004,(4):36-37
“锦绣长江”工程是武汉市规划和建设的综合人文景观和生态滨江环境。其城市空间设计的特点:合理的规划布局;安全、通畅的交通流线;丰实的建筑空间营造;双重功能的绿化系统;立体的动态旅游观景系统;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它与武昌、汉口沿江景观形成一个“黄金十字”,完整地展示武汉市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20.
历史的脚步走过无数风雨岁月,时至今日,那些散落在苏州城乡大街小巷的巧构建筑,依然在无声地诉说着先人们往日的故事.百年前的春在楼,曾居住着一个富有的商人家族,门庭若市.而今,过往云烟.曲终人散,只有老宅里的木雕、砖雕、石雕记述着曾经的繁华和荣耀,"砖雕木刻聚一楼,浩繁精巧天下秀;蒯祥已育香山帮,览却雕花再无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