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该研究采用湖南南山高山牧场的鲜牛奶为原料,李斯特菌为指示菌,抑菌圈直径为评价指标,从中筛选抑菌特性较高的乳酸 菌,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技术对其进行鉴定。 同时,对菌株所产的抑菌物质的成分进行初步分析,并研究pH、温度及NaCl对其抑 菌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从湖南南山高山牧场的鲜牛奶中共分离出28株乳酸菌,其中7株对李斯特菌具有抑菌活性,且菌株C15的 抑菌能力最强,抑菌圈直径为6.17 mm。 菌株C15被鉴定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al lactis),初步判定其所产的抑菌物质成分为蛋白类 或多肽类物质,该抑菌物质在酸性及中性条件下稳定,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盐性,经80 ℃处理20 min后,抑菌活性保留54.35%; 经10%NaC(l 1 mol/L)处理2 h后,抑菌活性保留86.76%。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并分析其抑菌的物质基础,利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分析了19株从牧区风干肉制品中分离得到的肉源乳酸菌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同时从中分别选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能力有显著差异的乳酸菌各3株,对其上清液中的抑菌物质基础和抑菌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株乳酸菌中菌株F19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5.07±0.55) mm,而F11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完全没有抑制效果,菌株F1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4.47±0.38) mm,而F6、F2发酵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完全没有抑制效果;抑菌的物质基础分析表明,酸性环境在抑菌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细菌素与过氧化氢发挥协同作用;对其发酵上清液进行不同pH以及不同温度处理后发现,其抑菌活性在pH<5.0时随pH的降低而显著增强(P<0.05),当pH分别升高至5.0、6.0、7.0时试验乳酸菌发酵上清液均不具有抑菌能力,F18发酵上清液分别在60、80、100、121 ℃热处理一定时间后其抑菌能力与对照组相比仍然无明显差异(P>0.05),F11发酵上清液在100 ℃热处理30 min后抑菌能力显著减弱(P<0.05),其余实验菌株发酵上清液温度达到60 ℃以上,抑菌能力随热处理温度提高而显著(P<0.05)下降。本研究发现了乳酸菌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效果具有特异性,抑菌物质主要是酸性物质,其次是细菌素和过氧化氢;抑菌能力受pH和温度影响,同时具有特异性。研究结果可为优质菌种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西藏雪莲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西藏雪莲发酵乳液中分离得到的细菌,经过生理生化鉴定确定为短乳杆菌. 以MRS为培养基,探讨短乳杆菌发酵液及其上清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腊样芽孢杆菌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五株指示菌的抑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分别17. 8~23. 3和13. 0~15. 6 mm;发酵液中抑菌物质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加热处理后,其抑菌效果有所降低;经不同pH处理后,短乳杆菌分泌的抑菌物质的抑菌活性随pH值的升高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芽孢杆菌ZYCHH-01发酵条件优化及其抑菌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芽孢杆菌ZYCHH-01发酵生产抑菌物质,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指示菌株,通过牛津杯法测定其抑菌圈的大小判断其抑菌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研究培养基pH值、发酵温度、接种量以及发酵时间对芽孢杆菌ZYCHH-01浓度和抑菌物质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发酵温度36 ℃,培养基pH值7.8,发酵时间27.5 h。在此优化条件下,抑菌圈最大直径为21.12 mm。最小抑菌浓度为上清液稀释1∶64。生化试验结果表明,芽孢杆菌ZYCHH-01产抑菌物质对蛋白酶敏感,较耐储存,对有机溶剂和部分表面活性剂稳定,抑菌活性pH范围较大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食源性病菌抑菌活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从黄海海域沉积物中筛选一株能高效抑制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的海洋放线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 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以抑菌圈直径为响应值,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其产抑菌活性 物质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筛选获得一株对黄曲霉抑制活性较高的菌株B11,并鉴定其为锈赤蜡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rubiginosohelvolus);菌株B11产抑菌活性物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及接种量,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9 ℃、发 酵时间11 d、接种量5%。 在此最优发酵条件下,抑菌圈直径达到(2.9±0.15)cm,抑菌圈直径比优化前(1.4±0.15)cm增大51.72%。  相似文献   

6.
研究牛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bovis)BD3526抑制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ATCC35668的特性,拓宽P.bovis BD3526代谢产物的抑菌用途。主要研究P.bovis BD3526在麦麸培养基中的发酵特性和发酵上清液对蛋白水解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敏感性、不同pH耐受性和热稳定性,以及对口腔中常见乳杆菌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bovis BD3526发酵12 h后进入稳定期,在36 h时活性达到4.58×108 CFU/mL、pH值5.20,对Streptococcus mutans ATCC35668抑菌圈直径为(21.27±0.71)mm。该发酵上清液对口腔中常见的有益菌(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无抑菌活性,但对链球菌属微生物抑制作用明显。目标抑菌物质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对消化系统蛋白水解酶和过氧化氢酶不敏感;经链霉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消失,表明该抑菌物质的化学结构中含有肽类成分。P.bovis BD3526代谢麦麸合成的抑菌物质对S.mutans ATCC35668具有强烈抑制且稳定的抑制效果,这为将来开发特异性功能食品配料或口腔护理产品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该实验分离得到4株产农用抗生素菌株,编号1#~4#。 以厚垣镰孢霉(Fusarium chlamydospor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作为指示菌,测定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并对抑菌 活性菌株进行诱变育种。 结果表明,菌株1#对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抑菌圈直径>10 mm,抑菌 活性较好。 采用紫外诱变、重金属激活沉默基因复活诱变两种方法诱变菌株1#后,对厚垣镰孢霉、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分别增加了25.68%、32.11%、34.85%、28.28%。 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实验结果初步鉴定菌株1#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  相似文献   

8.
为了得到可抑制口腔致病菌的乳酸菌,从四川大凉山农家泡菜中分离筛选出9株乳酸菌,使用牛津杯法,以变异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为指示菌,对筛选的菌株进行抑菌试验,随后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每隔4 h测定菌株SD26上清液的pH值及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力,并将不同pH的SD26上清液与白色念珠菌共培养,测定其对白色念珠菌生长过程的影响。将SD26上清液进行酸碱和盐析处理,测定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力。最后测定SD26上清液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谱。结果表明,初筛的9株乳酸菌中SD26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最高,抑菌圈直径为(26.63±0.30) mm。经鉴定SD26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培养20 h时,上清液pH为3.81,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大,且SD26上清液对白色念珠菌抑制作用具有低pH环境的依赖性,盐析中性沉淀复溶液无抑菌活性。SD26上清液对食源性致病菌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CMCC54002)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22.68±0.06) mm。研究表明,SD26上清液中对白色念珠菌起抑菌...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乳酸菌对牛乳房炎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降低牛乳房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本实验以大肠杆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无乳链球菌ATCC14556作为指示菌,综合抑菌试验和黏附试验从8株乳杆菌中筛选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结果表明,乳杆菌KLDS1.0344对指示菌的抑制作用比其他乳杆菌的作用更明显,最大抑菌直径为15.4 mm,经过对16S rDNA鉴定,发现KLDS1.0344为植物乳杆菌,同时,对抑菌机理的初步研究表明,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和细菌素类物质对抑制三种指示菌发挥主要作用,而且这些抑菌活性物质在酸性条件下才具有更强的抑菌活力。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拮抗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L2的发酵条件,提高其抑菌活性,以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ria)为指示菌,以抑菌圈直径为响应值,优化其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中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牛肉膏4.6 g/L,氯化钠3.0 g/L,初始pH值为7.0,葡萄糖15 g/L,接种量6%,装液量50 mL/250 mL。在此优化条件下,抗菌物质的抑菌圈直径大小从未优化前的(14.55±0.43)mm提高至(34.99±0.14)mm,抑菌圈直径增加了140.48%。  相似文献   

11.
从采集的红薯淀粉废水中分离出3株乳酸菌SPDJ3、SPEJ7 和SPEJ9。通过培养特征、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基于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的检测,菌株SPDJ3和SPEJ7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SPEJ9被鉴定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3株乳酸菌发酵上清液对供试8株食源性致病菌均有抑菌作用,菌株SPDJ3对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抑制效果较强,抑菌圈直径为(30.37±0.15) mm,菌株SPEJ7和SPEJ9对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抑制效果较强,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9.43±0.21) mm和(28.27±0.25) mm。  相似文献   

12.
不同植物乳杆菌发酵液抑菌活性及其主要有机酸组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自云南传统发酵食品的18 株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的主要有机酸成分及对病原菌抑菌活性进行分析。采用Spot-on-lawn及琼脂扩散法研究不同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抑菌活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主要有机酸的种类和产量;选取其中3 株植物乳杆菌对其进行包括生长曲线、pH值、抑菌活性在内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抑菌活性取决于不同的植物乳杆菌菌株、病原菌及发酵碳源。当大肠杆菌O157:H7作为病原菌、葡萄糖作为碳源时,植物乳杆菌YmL-4-5具有最高的抑菌活性;当沙门氏菌ATCC 6538作为病原菌、果糖作为碳源时,植物乳杆菌S5抑菌作用最强。数据证明植物乳杆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受上清液低pH值的影响,且主要抑菌物质为有机酸。有机酸的主要成分是乳酸(930.9~3 008.7 μg/mL),其次为苹果酸和乙酸。其中乳酸和乙酸的产量与其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抑菌活性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4、0.488,P<0.05)。本研究为研发新的生物防腐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渤海锦州海岸湿地植物根系中筛选对腐败希瓦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副溶血弧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乳酸菌,为研发一种海产品防腐保鲜生物制剂奠定基础。应用牛津杯打孔法从碱蓬草、芦苇根部筛选拮抗性乳酸菌菌株,应用生长曲线分析菌株拮抗作用变化,通过pH、蛋白酶、温度、NaCl浓度等因素,分析乳酸菌无细胞上清液(CFS)的拮抗性能。从碱蓬草根部获得1株拮抗能力较强的乳酸菌株JP-12,初步判定其抑菌活性物质存在于CFS中,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其抑菌活性在培养28 h时达到峰值。CFS经不同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均有所下降。对胃蛋白酶最为敏感,活性丧失率为24.21%;CFS经40~121 ℃等不同温度处理30 min,其抑菌活性基本不变;在pH3.0~4.5范围内抑菌活性保持稳定;3.0%~3.5% NaCl条件下其抑菌活性较强,抑菌直径达到18.46、18.15 mm。经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菌株JP-12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本文为挖掘拮抗性乳酸菌的资源及在水产品防腐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A13抑菌物质适宜提取方法,分别采用硫酸铵盐析法、酸沉淀法、甲醇抽提法、乙酸乙酯萃取法进行抑菌粗提液的制备,并通过SuperdexTM75凝胶层析柱分离纯化。结果表明,以80%饱和硫酸铵法制备粗提液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为23.67 mm,蛋白质量浓度最高,为582.50 μg/mL,其回收率为17.8%;以甲醇抽提法制备粗提液的抑菌圈直径为25.17 mm,其回收率最高,为32.1%,蛋白质量浓度为505.00 μg/mL;以酸沉淀法制备粗提液的抑菌圈直径为22.67 mm,其回收率与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13.7%与273.75 μg/mL;以乙酸乙酯法制备粗提液时,乙酸乙酯与发酵液为3∶1(V/V)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为25.5 mm,并且其回收率和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23.6%和255.20 μg/mL。因此,硫酸铵盐析法为粗提解淀粉芽孢杆菌A13抑菌物质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从酱油渣中分离的16株乳酸菌ZW1~ZW16为出发菌株,拟筛选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较强的菌株,并对菌株产生的抑菌物质、生长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乳酸菌ZW2、ZW9、ZW14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其中ZW9抑菌效果最好,排除有机酸和H2O2影响后,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酶K、α-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均显著性降低(P<0.05),初步推断抑菌物质是一种具有蛋白质属性的细菌素。抑菌动力学曲线显示,菌株培养至20 h抑菌活性趋于稳定。抑菌稳定性显示,抑菌物质在40~100 ℃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紫外线照射、表面活性剂处理下均保持较高的抑菌活性;在pH2.0~6.0抑菌活性无明显变化,pH10.0抑菌能力完全丧失。酱油渣中筛选的3株乳酸菌具有抑菌功能且产生的抑菌物质稳定,对开发成新型生物抑菌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A total of 139 lactic acid bacterium (LAB) strains isolated from Romanian traditionally fermented vegetables were screened for the ability to produce exopolysaccharides and for their antagonistic activity against a set of nine LAB strains, three Bacillus strains, and four Gram-negative bacteria. Eighty-five of the tested strains showed a variabl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Listeria monocytogenes ATCC 1911, 35 of the strains showed a limited inhibition zone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ATCC25922, and 26 strains against Salmonella enterica ATCC 14024, while 19 strains showed inhibition against one or all three Bacillus strains used as indicators. None of the tested strains showed an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25923. Several strains show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more than one indicator strain. For instance,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307, Lactobacillus brevis 308, and Lactobacillus plantarum/pentosus 358 were active against five of the indicator strains used, while other 23 LAB were active against three indicator strains. In the case of two strains, namely Leuconostoc citreum 344 and Lactobacillus brevis 183, the activity was maintained after neutralizing the pH of the cell-free supernatant likely due to the production of bacteriocins. The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based screening revealed seven EPS-producing LAB strains. Two of the positive strains, namely Leuconostoc citreum 177 and Leuconostoc citreum 52, have been shown to produce large amounts of EPS, of about 20 g/L. All isolated EPS have a high molecular mass, of above 1400 KDa, and a monomer composition dominated by the presence of glucose.  相似文献   

17.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不同产地腌渍萝卜的化学成分,使用牛津杯法对腌渍萝卜提取物进行了抑菌实验,并采用 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提取物对人正常肝细胞(LO2)和肝脏肿瘤细胞(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甲醇、乙醇、乙醚、丙 酮及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别有5种、6种、12种、11种、12种抑菌活性成分,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强。 30种提取物中,6个对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有抑制效果(抑菌圈直径9.11~12.76 mm);16个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有抑制效果(抑菌 圈直径10.84~31.92 mm);24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抑制效果(抑菌圈直径11.11~32.23 mm)。 在提取物的质 量浓度为50 μg/mL的条件下,22种提取物对LO2细胞无毒,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在22.60%~63.63%,表明腌渍萝卜提取物中可能 存在抗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