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分离自西藏灵菇的益生性植物乳杆菌1-2通过在杀菌乳中添加活菌数8.0、9.0(lg(CFU/mL))和在排乳清后添加于凝乳块8.0(lg(CFU/g))的方式分别加入到切达干酪中,考察植物乳杆菌活菌数量、添加方式和成熟时间对干酪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利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出对照组干酪的风味物质26种,益生菌干酪组风味物质30种,添加植物乳杆菌1-2可产生乙苯、十二烷、己醇和丙酮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成熟时间对干酪风味的影响最大,随成熟时间的延长,益生菌干酪组中苯含量显著增加,而对照组干酪在成熟12周时才检测到苯。益生菌添加量和添加方式对干酪挥发性风味的影响相似,丁酸受益生菌活菌数和添加方式的影响最大,益生菌干酪组成熟12周时,丁酸含量最高达对照组的3.96倍(P<0.05)。在杀菌乳中添加益生菌活菌数8.0(lg(CFU/mL))组和9.0(lg(CFU/mL))组干酪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有显著差异,但在杀菌乳中添加高活菌数9.0(lg(CFU/mL))和在排乳清后添加低活菌数8.0(lg(CFU/g))于凝乳块中对干酪挥发性风味的形成具有相似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为改进益生菌干酪的加工工艺和风味品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从内蒙古奶豆腐及新生儿肠道中分离的5株植物乳杆菌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将保存的5株植物乳杆菌用MRS液体培养基活化培养后,对其耐酸特性、耐胆盐特性、疏水性和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株植物乳杆菌均具有一定的耐酸和耐胆盐特性,其中植物乳杆菌MGSHC4302能够耐受pH=2.0的酸性环境,植物乳杆菌CRFA4608、MGSHC4301和MGSHC4302能够耐受1.0%的胆盐:5株植物乳杆对二甲苯和三氯甲烷的疏水性明显好于LGG,表明这些菌株具有较好的黏附性.实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CRFA4608和MGSHC4302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高于对照菌株鼠李糖乳杆菌LGG,除植物乳杆菌MGSHC4303外其他4株茵对DPPH的清除能力均高于鼠李糖乳杆菌LGG或与之相近,而植物乳杆菌MGSHC4302、MGSHC4303具有较高的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MGSHC4302可以作为今后开发具有益生性产品的潜在菌株.  相似文献   

3.
1株产乳酸菌素植物乳杆菌的鉴定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菌素是一种天然生物防腐剂。本试验鉴定了1株产乳酸菌素的植物乳杆菌并研究其所产乳酸菌素的理化性质。采用16S r RNA序列分析法鉴定菌株LD-1为植物乳杆菌,其发酵上清液具有抑菌活性。采用吸附法粗提所产乳酸菌素,经Tricine-SDS-PAGE分析其分子质量在4.6~6.5 ku之间。由乳酸菌素产量与乳酸菌生长的关系试验得出乳酸菌素的最佳收获时间为发酵培养14 h。管碟法抑菌试验表明,该乳酸菌素抑菌活性的最适p H范围为2~8;100℃处理90 min后抑菌活性仍很明显;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蛋白酶K敏感,在人体内可被消化吸收;对单核增生李斯特细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都柏林沙门氏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该乳酸菌素为开发抑菌谱广的天然生物防腐剂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通过牛津杯双层平板法,从分离自四川泡菜的114株植物乳杆菌中筛选对大肠杆菌O157:H7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并对其所产抑菌物质的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114株植物乳杆菌的上清液均可抑制大肠杆菌,其中16株菌的上清液经排酸后仍有抑菌作用,并且抑菌作用不受过氧化氢酶影响,经蛋白酶处理后大幅降低甚至消失;在进一步筛选中发现植物乳杆菌IMAU80122所产抑菌物质具有耐酸(pH 3)、耐弱碱(pH 8)的特性,在80℃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金属离子、盐浓度、紫外照射时间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对G-菌株的抑菌活性强于G+菌株,但对供试的乳酸菌没有作用。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IMAU80122所产抑菌物质具有蛋白性质,不仅抑菌活性强,而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广谱抑菌效果,在食品加工和医药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具有抗氧化和抑菌能力的益生性乳酸菌菌株,对本实验室保存的18株乳酸菌进行耐酸耐胆盐、疏水性、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抑菌能力分析,利用16S rDNA和管家基因pheS和rpo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A1、A7、A13、A14、A15在pH 3.0时的存活率均大于70%,在牛胆盐质量分数为03%时的存活率均大于40%。菌株A15的产酸能力最强,24 h时的pH值为3.68。菌株A1、A7、A14、A15均具有高疏水性。菌株A15完整细胞悬液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39%)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51%)最强,菌株A14次之。此外,菌株A1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16S rDNA和管家基因pheS和rpo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A1为乳肠球菌、A7为副干酪乳杆菌、A14为副植物乳杆菌、A15为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为开发新型营养健康乳酸菌发酵食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植物乳杆菌B-28的代谢产物中分离纯化植物乳杆菌素,以蜡样芽胞杆菌为指示菌,通过测定指示菌细胞结构和细胞中APT、离子量的变化,分析探讨植物乳杆菌素的抑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植物乳杆菌素作用于蜡样芽胞杆菌时,胞内ATP呈现迅速下降趋势;并迅速释放出K+和Na+,而且植物乳杆菌素的质量分数与K+和Na+释放量基本呈现线性正相关。随着植物乳杆菌素添加量的增加,蜡样芽胞杆菌细胞裂解率在逐渐提高。而且电镜观察发现:植物乳杆菌素作用的蜡样芽胞杆菌的细胞壁边缘模糊,菌体细胞变形,部分细胞壁缺失,可看到胞内物质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以9种常见病原菌和非病原菌作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对植物乳杆菌NCU116发酵液、菌体及代谢产物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NCU116对其中3株乳酸菌无抑制作用,对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的抑制作用最强。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浓度样品、不同有机酸、排除有机酸及过氧化氢干扰以及经pH调节、热处理、酶处理后对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的抑菌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样品浓度对抑菌效果无明显影响;产生的抑菌物质中除有机酸外还有其他活性物质,如小分子多肽类细菌素、H2O2等;低pH是产生抑菌效果的一个必要条件。综合表明,植物乳杆菌NCU116主要起抑菌作用的是菌体及其代谢产物中的各种有机酸和小分子多肽类细菌素等。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高抑菌性能的乳酸菌,以植物乳杆菌DY6为出发菌株,首先对其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和亚硝基胍(nitrosoguanidine,NTG)的复合诱变,获得了抑菌活性较强的诱变菌株AN-55、AN-58及AN-68,其抑菌活性分别提高了19.83%、21.91%和18.40%。随后,经遗传稳定性实验发现菌株AN-55的抑菌性能更加稳定,8次传代后其抑菌活性较野生型菌株仍能提高20.51%。与此同时,菌株AN-55的基因组重测序结果表明plnK、cps4G、pts9D等基因序列的改变可能对提高菌株抑菌活性有重要影响,为植物乳杆菌在天然防腐剂和抗生素替代物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抑菌活性,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W5产细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研究了培养时间、温度、接种量、培养基起始pH、培养基碳源、氮源等因素对细菌素产生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水平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产细菌素的最佳培养基组合和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3%,胰蛋白胨1.5%,蛋白胨1.5%,酵母膏1%,硫酸镁0.058%,吐温80 0.2%,30℃培养24 h,培养基起始pH为6.5,接种量2%。CW5在优化前效价为367.82 IU/mL,优化后效价为1619.85 IU/mL,提高了340.39%。  相似文献   

10.
不同植物乳杆菌发酵液抑菌活性及其主要有机酸组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自云南传统发酵食品的18 株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的主要有机酸成分及对病原菌抑菌活性进行分析。采用Spot-on-lawn及琼脂扩散法研究不同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抑菌活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主要有机酸的种类和产量;选取其中3 株植物乳杆菌对其进行包括生长曲线、pH值、抑菌活性在内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抑菌活性取决于不同的植物乳杆菌菌株、病原菌及发酵碳源。当大肠杆菌O157:H7作为病原菌、葡萄糖作为碳源时,植物乳杆菌YmL-4-5具有最高的抑菌活性;当沙门氏菌ATCC 6538作为病原菌、果糖作为碳源时,植物乳杆菌S5抑菌作用最强。数据证明植物乳杆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受上清液低pH值的影响,且主要抑菌物质为有机酸。有机酸的主要成分是乳酸(930.9~3 008.7 μg/mL),其次为苹果酸和乙酸。其中乳酸和乙酸的产量与其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抑菌活性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4、0.488,P<0.05)。本研究为研发新的生物防腐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结构和性质,采用乙醇沉淀、DEAE- 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和 Sepharose CL-6B凝胶过滤层析方法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21 SDM 液体培养基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均一组分的胞外多糖,命名为PCPc。采用离子色谱和红外光谱法对其单糖组成和结构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PCPc 主要由半乳糖和葡萄糖两种单糖组成,其物质的量比为1:2。并对PCPc 多糖进行化学修饰,获得了其硫酸化和磷酸化衍生物。  相似文献   

12.
13.
从湖南自然发酵的酸豇豆中分离出一株疑似乳酸菌菌株L4,提取其16S rDNA,并经测序、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等,对其属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L4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通过耐盐、耐酸和降解亚硝酸盐实验发现,菌株L4可在10%食盐含量条件下生长,耐受pH 2.5,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高达99%。接种菌株L4发酵萝卜干,以自然发酵萝卜干为对照,对发酵萝卜干进行感官评定初步探究该菌株发酵萝卜干的特性。结果表明,菌株L4可以缩短萝卜干发酵周期,提高发酵萝卜干感官评分。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一株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辅助治疗作用的乳酸菌新菌株,本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API50 CHL糖发酵实验、16S rDNA和pheS基因序列比对,对一株分离自黄瓜表面的乳杆菌新菌株HG20进行鉴定。通过踝关节肿胀程度、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类风湿相关指标,评价菌株HG20对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HG20菌株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给药21 d后,HG20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周长由3.98 cm降低至1.31 cm(65.52%);足趾容积由6.61 mL降低至2.35 mL(61.28%)。与模型组比较,植物乳杆菌HG20可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IL-1β(38.26%)、TNF-α(52.58%)水平,提高抗炎因子IL-10表达(55.38%),减少C反应蛋白(CRP 12.89%)、免疫球蛋白IgG(46.07%)和IgM(34.29%)水平。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HG20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和调节自身免疫,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辅助治疗作用,是一株有潜在应用前景的益生菌新菌株。  相似文献   

15.
以5株乳源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GG为阳性对照菌株,通过pH和胆盐耐受性试验、胃肠液耐受性试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抑菌活性试验、黏附Caco-2细胞试验、抗氧化活性试验考察5株菌的益生特性。结果表明,5株乳杆菌对环境胁迫均具有一定的抗逆性;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抑菌圈直径均分别>10 mm、>20 mm、>13 mm;其中鼠李糖乳杆菌260益生特性较优,黏附能力较强,黏附率为4.16%,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56.36%、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23.09%、总抗氧化能力(T-AOC)为5.26 μmol/mL,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株植物乳杆菌转化生成共轭亚油酸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一株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LT2-6)发酵转化亚油酸(LA)生成共轭亚油酸(CLA)的特性研究。微氧环境有利于CLA的生成;温度为37℃、初始pH为7.0、底物LA浓度为0.075%时,菌体生长及CLA生成量较高。时间曲线结果表明,接种后8h,CLA开始生成;发酵24h时,CLA生成量达到最高(0.29g/L),LA转化率为387%。生成的CLA产物主要为cis9,trans11/trans9,cis11-CLA。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筛选具有降尿酸作用的乳酸菌新菌株,本研究以自主分离鉴定的5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为研究对象,对其体外降解嘌呤核苷能力进行了评价,获得植物乳杆菌UA149是一株降解嘌呤核苷能力较强的菌株,并通过动物体内实验评价了该菌株降尿酸作用和机制。以氧嗪酸钾联合果糖诱导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植物乳杆菌UA149菌液连续灌胃两周,测定血清中尿酸、黄嘌呤氧化酶和炎症因子水平等相关生化指标,并采用蛋白杂交技术,探讨植物乳杆菌UA149降尿酸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UA149能够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血尿酸水平(39.71%),降低血清黄嘌呤氧化酶活性(15.36%),降低白三烯(25.81%)、血栓素(38.40%)和炎症因子水平(IL-1 26.89%、IL-8 10.40%、IL-6 17.29%、IL-1β20.95%和TNF-α23.09%)。植物乳杆菌UA149可以通过调节AMPK/NF-κB/NLRP3信号通路来减缓高尿酸血症引起的肾脏炎症反应。说明植物乳杆菌UA149可作为益生菌用于高尿酸血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研究接种植物乳杆菌6003和蔗糖添加量(0.4%和1.5%)对发酵香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植物乳杆菌6003,可加速发酵过程中pH值的降低;发酵香肠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和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显著降低(P<0.05);发酵香肠菌落总数和乳酸菌数在发酵过程中迅速增加(P<0.05),在贮藏期间显著减少后趋于平稳,且菌落总数和乳酸菌数显著高于自然发酵香肠(P<0.05);此外,接种后的发酵香肠具有更高的硬度及总体可接受度评分,颜色无显著变化。发酵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各组发酵香肠的pH值和可滴定酸度无显著变化,黏聚性、亮度值、红度值和水分活度显著降低,黄度值、TBARs值、TVB-N含量、硬度、咀嚼度和胶着度显著升高;不同添加量蔗糖对发酵香肠相关参数的影响较小。因此,选择蔗糖添加量0.4%和植物乳杆菌6003接种量7(lg(CFU/g))的方法生产发酵香肠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