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了解壳聚糖微花(chitosan microflower,CSMF)对原花青素(Procyanidins,PC)的吸附机理,以CSMF为吸附剂对不同吸附条件下的PC溶液进行吸附,并结合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等对载药颗粒进行表征,并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等方面对CSMF吸附PC的机理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载药颗粒的FTIR图谱在1456 cm-1处有产生一个新的特征峰,表明PC已成功负载到CSMF上。SEM和XRD分析结果表明负载后并不会改变CSMF的形貌和结晶度。吸附动力学表明,CSMF对PC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受颗粒扩散和边界层扩散相互作用的影响。吸附等温线表明,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了整个吸附过程,说明CSMF对PC的吸附过程是一种表面能不均匀性多层吸附。最后,吸附热力学表明,CSMF对PC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熵减的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壳聚糖为材料,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复合材料,利用Schiff base反应对壳聚糖的氨基进行了保护。利用乙二胺对得到的复合材料进行修饰,获得氨基化的壳聚糖材料,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通过聚乙烯硫酸钾标定氨基,考察环氧丙烷用量对材料的表面游离氨基的影响。分别探讨了致孔剂、预交连剂与交联剂的含量对花青素包封率的影响以及在模拟生理环境中评价材料的缓释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环氧丙烷的含量增加,材料出现游离的氨基减少的情况;随着致孔剂,预交连剂和交联剂的含量增加,花青素的包封率也逐渐增高,但当三者超过一定的含量时,包封率反而出现下降趋势。通过模拟人体生理环境下的花青素的缓释研究,载药颗粒在pH 1.72,温度37℃条件下,4 h内释放量达到了(81.63±1.92)%,在10 h内释放完毕,而在pH 8.25,温度37℃时4 h内释放量达到了(71.68±2.55)%,10 h内基本释放完毕。释放曲线符合正态分布模型,表明该化学修饰的壳聚糖可以作为负载材料用于花青素的缓释用途。  相似文献   

3.
制备莲房原花青素低聚体(LSOPC)微乳液,通过测定微乳液粒径,研究温度、Na Cl、糖、金属离子等对LSOPC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SOPC微乳液的粒径是(0.33±0.02)μm,在低温条件下比较稳定;低浓度Na Cl、含量低于9%的葡萄糖和蔗糖对LSOPC微乳液的稳定性无显著影响;一定浓度下,K+、Mg2+、Cu2+、Al3+对LSOPC微乳液稳定性无显著影响,Ca2+、Fe2+、Zn2+、Fe3+则显著影响其稳定性,粒径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LSOPC微乳液和LSOPC溶液清除DPPH自由基IC50值分别为(6.55±0.04)、(7.33±0.04)μg/m L,前者的还原力强于后者,表明LSOPC微乳化后其抗氧化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4.
采用壳聚糖为壁材、乳化交联法制备载亚硒酸钠微球。以微球形貌、包封率、载药量和缓释性能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条件,并用SEM扫描电镜、红外、原子荧光、TG热重等分析手段对微球粒径外观和结构性能进行表征。以自配的SBF模拟体液为体外环境,研究微球缓释硒的性能。结果显示,制备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65℃,壳聚糖浓度3%,亚硒酸钠浓度0. 8%,交联剂用量15%,该条件下的微球形貌优良,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5. 89%,5. 05%,微球平均粒径为10μm;体外缓释试验表明,通过改变相关变量因素水平,可调控球壁厚度和交联度是影响释放速率的关键因素,实现载硒微球硒的可控缓释;最佳工艺制备的微球具有较好的长效缓释能力,缓释速率在482 h后达平稳,有效缓释时间达35 d。壳聚糖载硒微球能有效避免硒的突释效应,可为缺硒群体的科学补硒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原花青素是一种具有极强抗氧化活性的天然多酚化合物,该文利用酪蛋白和麦芽糊精进行分子自组装得到一种两亲性生物聚合物,将其与原花青素结合形成纳米复合物。通过接枝度、褐变度、蛋白溶解度以及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分析酪蛋白与麦芽糊精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包埋率为指标,优化原花青素纳米复合物构建的工艺条件,对原花青素纳米复合物的粒径、电位和多分散指数进行表征,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包埋前后表观的形貌变化。结果表明,酪蛋白与麦芽糊精成功地进行自组装反应,该反应有效地提高了酪蛋白的溶解度。当原花青素/接枝物的质量比为2∶5,接枝物浓度为25 mg/mL,溶液pH值为7.0时,制备得到的原花青素纳米复合物包埋率达到93.48%,平均粒径为158.69 nm,Zeta电位为-30.58 mV,呈现一种表面光滑的紧凑球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葡萄籽中低聚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低聚原花青素及薄层分离的单体、二聚体、三聚体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测定 ,得出二聚体的抗氧化性能最强。  相似文献   

7.
α-生育酚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和营养强化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但由于其对氧气、光照、金属离子等环境敏感,易快速失活,且不溶于水,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本研究采用乳化-离子凝胶两步法制备α-生育酚壳聚糖纳米粒,将α-生育酚进行包埋。以颗粒平均粒径、多分散系数、表面电位为参考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壳聚糖(chitosan,CS)质量浓度、α-生育酚质量浓度、CS与三聚磷酸钠(sodium tripolyphosphate,TPP)质量比、p H值、搅拌速率等因素对纳米颗粒平均粒径和包封率的影响,确定最优制备工艺。采用动态光散射仪、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对纳米颗粒进一步表征,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和抗氧化效果,以期为α-生育酚在腌腊肉制品后期贮藏过中的脂质抗氧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α-生育酚壳聚糖纳米粒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CS质量浓度1 mg/mL、α-生育酚质量浓度1 mg/mL、CS与TPP质量比7∶1、CS初始p H值为4.5、搅拌速率900 r/min。所得纳米颗粒平均粒径214 nm,包封率51.65%。红外光谱表明CS与三聚磷酸钠静电吸附,生育酚被包封。扫描电镜下形态学结构大小均匀,呈规则球形。体外释放实验和抗氧化实验表明α-生育酚壳聚糖纳米粒具有缓释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葡萄皮原花青素为原料,采用溶剂沉淀法根据聚合度进行分级处理。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聚合度葡萄皮原花青素对DPPH.自由基和亚硝酸钠的清除能力,并与VC、BHT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葡萄皮原花青素对DPPH.自由基和NaNO2清除率与其浓度成正相关,其最大清除率分别为94.61%,92.56%。随着聚合度的增加,其清除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以液体石蜡作为有机分散介质,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出具有"类乒乓球"结构且粒径近单分散的壳聚糖微球.对产物的形貌及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在模拟肠液的条件下系统研究了壳聚糖微球承载和缓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情况.结果表明,药物的担载效率与初始BSA浓度没有确定的线性关系,但随着初始BSA浓度的增加,吸附量增加;且在释药过程中,不同包药效率对担载有BSA的壳聚糖微球的释放性能影响不大;在模拟肠液条件下,壳聚糖微球吸附BSA的量与BSA溶液的pH值密切相关,实验发现pH=5时,壳聚糖微球吸附BSA的量最大.  相似文献   

10.
以原花青素回收率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壳聚糖絮凝纯化的最佳条件;通过研究盐诱导(盐的种类和浓度)双水相体系对红葡萄籽中原花青素萃取效果,建立盐诱导双水相萃取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20mL原花青素提取液中,壳聚糖的加入量2 mL、絮凝温度35℃、提取液pH 4时,葡萄籽原花青素回收率为95.62%;盐诱导双水相萃取分离絮凝后原花青素提取液结果表明,加入K_2HPO_4诱导双水相萃取原花青素效果较好,在2 mL絮凝后原花青素提取液中,K_2HPO_4加入量为0.5g时,原花青素萃取率和分配系数分别为87.2%和1.97。  相似文献   

11.
在1%的柠檬酸存在条件下,将一定量的壳聚糖和琼脂糖通过加热-冷却操作,本文成功制备了一类新型壳聚糖/琼脂糖双组份水凝胶。之后对该凝胶进行包括相变温度、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流变学测试等一系列详细表征。研究表明壳聚糖比例越低、凝胶剂浓度越大,所制备的双组份水凝胶相变温度越高、稳定性越好。电镜结果表明该双组分凝胶材料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随后将水凝胶冷冻干燥后制成干凝胶粉末,通过制粒技术将干凝胶粉末制备成干凝胶颗粒。在高温干燥环境下,干凝胶颗粒所吸附的水分可以逐步释放到环境中,从而起到持续、缓释保湿效果,在包装食品保湿、改善食品口味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结合干凝胶颗粒水汽吸附实验和热重分析,本文提出了相应干凝胶颗粒的保湿机理。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为壁材,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C)为芯材,利用KGM在乙醇体系下吸水微溶胀的特性制备载PC的KGM微粒,为PC结肠靶向递送提供新的技术思路.实验利用KGM吸附溶于乙醇水溶液中的PC这一方法来制备KGM/PC微粒,采用单因素实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单硝酸异山梨酯微丸缓释片,考察体外释放度。方法制备单硝酸异山梨酯微丸,包衣后压制缓释片,通过考察不同包衣材料、丸芯大小、压片压力及包衣增重对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筛选并确定最佳处方。结果按优化处方制备的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体外释放度与市售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体外释放度一致。结论制备的制剂处方合理,工艺可行,体外释放度与市售片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2,4-二硝基苯酚(DNP)的毒副作用,延长药效时间,本文以α-淀粉酶催化水解玉米淀粉制备的微孔淀粉作为载体,负载DNP制成缓释制剂,并考察了其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微孔淀粉对DNP的吸附平衡时间为1 h,增加DNP的初始浓度及降低负载过程温度有利于增加吸附量。在DNP初始浓度为500 mg/L、吸附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1 h时,微孔淀粉对DNP吸附量可达3.4369 mg/g。动力学及热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微孔淀粉对DNP的吸附是范德华力和氢键共同作用的表面物理吸附,为可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释放介质的体外释放实验中,0.50 g的DNP-微孔淀粉缓释制剂(载药量为3.3085 mg/g)的释放时间可达12 h,释药量分别为91.18%和89.29%;而原料药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完全释放时间分别为4、3 h,DNP累积释放量分别为91.01%、92.23%。DNP-微孔淀粉缓释剂的释放动力学分析表明,DNP-微孔淀粉在模拟胃液中为扩散和溶蚀协同作用释药,符合Peppas动力学方程;在肠液中遵循Fickian的扩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因此,微孔淀粉对DNP具有良好的吸附和缓释性能,本研究可为DNP缓释制剂开发与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荞麦糖肽(buckwheat glycopeptide,BG)的生物利用率,本研究首先对制备所得的BG进行稳定性分析,随后利用反向蒸发法制备荞麦糖肽脂质体(buckwheat glycopeptide liposomes,BGL),经响应面试验对包埋工艺进行优化,并探究其稳定性、体外缓释特性、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AGase)抑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温度(20~80 ℃)对BG的活性影响较小,碱性条件下BG极易失活。从五种磷脂中筛选出蛋黄卵磷脂制备BGL,响应面优化工艺条件为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4.2:1,脂药比为7.5:1,水相体积为1 mL,此条件下,BGL包埋率为72.64%。BGL对高温(100 ℃)环境不耐受,在短时间(1 h)内具有广谱pH(2~10)稳定性,反复冻融5次对其渗漏率无显著影响(P>0.05)。BGL在体外模拟胃、肠体系中表现出良好的缓释特性,24 h累计释放速率分别为(84.50±2.30)%和(60.17±1.42)%。脂质体包埋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BG的稳定性,并对其AGase抑制和抗氧化活性表现出良好的保护作用,为荞麦糖肽脂质体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山楂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山楂果实中的原花青素在溶液体系和脂质体体系中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在所用的实验模型中,山楂原花青素表现出较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能力。对.OH,山楂原花青素和Vc的IC50分别约为0.053mg/mL和0.11mg/mL;对O2-.,山楂原花青素和VC的IC50分别约为0.05mg/mL和0.17mg/mL。在脂质体体系中,山楂原花青素抑制脂质过氧化的能力远大于VE。  相似文献   

17.
为开发新型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包装材料,以壳聚糖、鱼皮明胶为复合膜基质材料,研究添加迷迭香提取物对复合膜物理性质、微观结构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1%迷迭香提取物显著(p<0.05)提高了复合膜的抗氧化性能,将膜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由15%以下提高到60%以上。迷迭香提取物的添加影响了膜的结构与理化性质。其中,膜的热变性温度由130.97 ℃升至167.52 ℃,同时水溶解性下降了12.62%,但对膜的力学性质没有显著影响。红外光谱显示添加迷迭香提取物影响了O-H键的弯曲和伸缩振动,干扰了复合膜体间的氢键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添加0.1%迷迭香提取物既能提高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抗氧化能力,又可使复合膜的热稳定性提高,明胶/壳聚糖/迷迭香复合膜活性包装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对合成的羧甲基硫脲壳聚糖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羧甲基硫脲壳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硫脲壳聚糖中羟基发生了羧甲基化反应,与壳聚糖相比热稳定性降低;羧甲基硫脲壳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较壳聚糖本身增强,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均为0.20mg/mL。  相似文献   

19.
以黑芝麻黑色素为模板剂和还原剂制备黑色素-纳米硒,对黑色素-纳米硒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表征其结构和形貌,之后进一步探讨其缓释特性、体外抗氧化能力,评价其对红细胞和内皮细胞EAhy926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肺癌细胞A549模型和海虾致死实验探讨其抑癌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黑色素-纳米硒合成的最适条件为:0.3 mg/mL黑色素溶液与0.555 mg/mL二氧化硒溶液体积比为9∶5,反应pH 7,40℃避光磁力搅拌(400 r/min)反应5 h。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Se4+可被全部还原。红外结果表明黑色素结构中羧基及共轭结构可能参与了反应。同步光散射仪表征黑色素-纳米硒粒径约为200 nm,性质稳定,能较好地分布于水分散体系中。黑色素-纳米硒在人工模拟胃液环境中可稳定存在2 h,具有一定的pH值稳定性,在人工模拟肠液环境中可缓慢释放,能实现在肠液中的长效缓释。体外抗氧化结果表明黑色素-纳米硒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显著优于二氧化硒。黑色素-纳米硒能显著抑制H2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