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电化学氧化沉积纳米氧化镍(Nio)于丝网印刷电极(SPE),使用壳聚糖包埋法将脂肪酶固定在NiO-SPE上构建一种新的脂肪酶生物传感器用于测定二油酸甘油酯。以铁氰化钾作为电子媒介体,在1%Triton-X100,PBS(0.1mol/L,pn7.0)体系中,用循环伏安法(CV)表征了二油酸甘油酯在Lipase-NiO.SPE上的伏安行为,并用CV检测二油酸甘油酯。在0.04-180μ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3),检出限为0.01μmol/L。该方法简单、快速、准备、稳定,可用于二油酸甘油酯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薛也  王艳  赵宁  窦博鑫  辛嘉英  韩烨 《食品科学》2021,42(14):328-332
利用甲烷氧化菌素能捕捉环境中Cu2+的特性,以及纳米金放大电信号的作用,制备甲烷氧化菌素功能化纳米金,通过将其修饰金电极的溶出伏安法对Cu2+进行特异性检测。在优化条件下,峰电流与Cu2+浓度的对数在10 nmol/L~100 μ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60 09,检出限为1.15 nmol/L(信噪比3)。结果证明,本研究所建立的电化学新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稳定性,可以为未来食品中Cu2+的检测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CdT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定量检测皮蛋中微量铜(Cu2+)的荧光分析法。采用巯基乙酸和1-硫丙三醇作为稳定剂,水相中快速制得荧光性好、稳定性好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并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和荧光光谱法研究CdTe量子点的发光特性。实验探究了Cu2+对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的机理,并根据Cu2+浓度和荧光强度下降量之间的关系,在Cu2+浓度范围为10~200 nmol/L时建立定量检测微量Cu2+的线性方程,相关系数高达0.997,检出限低至0.96 nmol/L。本实验方法已经初步应用于皮蛋样品中Cu2+的检测,结果显示相对标准偏差在1.47%~3.01%之间,回收率为104%~108%,说明了此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该文构建一种基于靶标诱导滚环扩增(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RCA)的无标记适配体快速检测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生物传感器。该生物传感器探针由RCA 引物与OTA 适配体两部分组成,在OTA 存在的环境中,OTA 适配体特异性识别靶标,探针结构被打开,RCA 引物与环状DNA 模板(circular DNA template,CT)结合开启RCA 反应,加入核酸染料SYBR Gold 产生荧光信号。此生物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检测限为6.6×10-2 nmol/L,线性检测范围为6.6×10-2~660 nmol/L,可用于具体的分析检测。此生物传感器无需复杂化学修饰且操作简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改进铅电化学传感器的敏感性、稳定性、准确性和安全性,用碳酸羟基磷灰石高效富集Pb2+,用离子液体([BMIM]PF6)增加其导电性,加覆Nafion膜增加其敏感性与稳定性,共同修饰丝网印刷碳电极,构建一种多重增敏环保型快速检测痕量铅电化学传感器;优化检测条件后用方波溶出伏安法进行测定的结果为:
Pb2+质量浓度在3~600 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37 μg/L(RSN=3),连续8 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4%。茶叶样品检测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研制出一种环保、敏感、准确、经济、简便且可用于茶叶中痕量铅检测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  相似文献   

6.
利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HAuCl4)制备具有较高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活性的金纳米(gold nanoparticles,AuNPs)溶胶作为基底,结合适配体与靶向物质特异性结合的性质,建立一个稳定性和重现性好的检测靶物质多菌灵(carbendazim,CBZ)的SERS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AuNPs浓度为6 mmol/L、NaCl浓度为15 mmol/L、维多利亚蓝B(Victoria blue B,VBB)浓度为0.25 mmol/L以及适配体溶液浓度为27 nmol/L的条件下,该法检出限为4.13 nmol/L,线性范围6.5 nmol/L~520 nmol/L,相关系数为0.998 8。  相似文献   

7.
王艳  王悦  张帅  赵宁  辛嘉英  孙立瑞  关桦楠 《食品科学》2022,43(12):179-179
以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为主体,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为配体构建FAD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利用AuNPs颗粒较强的吸附能力,将Mb包裹于纳米颗粒上,形成稳定的Mb-AuNPs结构体。采用滴涂法将Mb-AuNPs结构体修饰于裸金电极表面,借助Mb结构中的—COOH与FAD牢固结合,将FAD引入Mb-AuNPs结构体上,提高对葡萄糖的识别能力,从而构建具备葡萄糖氧化酶活性的新型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及时间-电流曲线法探讨其应用于葡萄糖检测的可行性。在温度25 ℃、pH 7.2时,葡萄糖浓度为10~200 μmol/L,与该生物传感器的响应电流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7 91,检出限为4.22×10-8 mol/L(RSN=3)。该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具有制备简单、价格低廉、易于操作、可快速检测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冯亚净  李书国 《食品科学》2018,39(8):218-223
利用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与聚合物材料壳聚糖构建纳米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的电化学性质,并建立一种植物油中BaP的快速灵敏检测方法。BaP在该纳米电化学传感器上的循环伏安图表明在1.0?V处出现了一个形状良好的氧化峰,无还原峰,为一种不可逆的氧化还原过程;优化纳米电化学传感器法快速测定植物油中BaP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壳聚糖-石墨烯(1∶2,V/V)混合溶液作为修饰液,修饰量5?μL、电解质LiClO4浓度0.2?mol/L、硫酸浓度0.1?mol/L、富集时间15?min,在此条件下,BaP的氧化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在0~100?nmol/L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校正曲线方程为:Ip=0.116?2CBaP+22.926?2(R2=0.997?8),其检测限为0.103?nmol/L(RSN=3)。利用该法对香油样品中的BaP进行检测,其加标回收率为98.51%~100.57%,检测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一致,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样品预处理简单、检测时间短、速度快、成本低。  相似文献   

9.
在非水相反应体系中,研究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合成阿魏酸油酸甘油酯。得出酶促合成反应的最佳溶剂为甲苯,摇床转速200 r/min,脂肪酶添加量与底物质量比为10%,反应温度55℃,底物阿魏酸乙酯与三油酸甘油酯的摩尔比为1:2,反应体系初始水活度应控制为0.11,反应过程中分子筛添加量为10%。在此反应条件下,反应120 h后产物最高产率可达56.63%。经过6个批次反应后,阿魏酸油酸甘油酯的产率降至41.08%,脂肪酶相对酶活保持在50%以上。通过考察阿魏酸酯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发现产物阿魏酸单油酸甘油酯对DPPH·清除的~IC_(50)值仅为0.006 6 mg/mL,清除能力高于阿魏酸乙酯及阿魏酸双油酸甘油酯;阿魏酸双油酸甘油酯对O_2~-的清除能力与VC相当,显示了其对核黄素氧化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旗 《中国油脂》2022,47(1):75-80
以油酸和三油酸甘油酯混合物(酸值(KOH)42.52 mg/g)为原料,利用两步法生产精制生物柴油。采用Aspen Plus V10软件对整个工艺流程进行模拟,先以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酶法制备粗生物柴油,再以乙醇、甘油等为携带剂精馏分离游离脂肪酸,并对精馏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制备粗生物柴油过程中油酸和三油酸甘油酯转化率分别为88.19%与 92.71%,粗生物柴油酸值(KOH)为5.07 mg/g;最佳精馏工艺条件为压力0.9 MPa、回流比0.7、理论塔板数31、粗生物柴油进料为第14块塔板、携带剂进料为第2块塔板,在此条件下精制生物柴油酸值(KOH)降至0.36 mg/g,精馏得率为95.27%。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目的 构建一种DNAzyme生物传感器用于比色法和定量检测水源中的汞离子污染物。方法 通过设计富含鸟嘌呤的HA-PS2.M功能核酸序列和响应面法优化影响DNAzyme生物传感器响应效果的hemin浓度、K+浓度和ABTS体积的因素,借助于核酸外切酶I的酶切作用,成功的构建了可用于定性比色检测和定量检测Hg2+污染水源的DNAzyme生物传感器。结果 结果表明,当Hg2+浓度在25 nM-500 nM浓度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868,该方法的回收率在 98.96%-103.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均小于4.89,检测限为3.5 nM。 结论 该DNAzyme生物传感器无需修饰,合成简单,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稳定性,适用于水源中汞离子污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基于Apt@AuNCs/GO的高灵敏复合荧光纳米传感器检测水产品中汞离子(Hg2+)的方法。方法 以寡核苷酸序列为模板通过一步法快速合成具有直接特异性识别Hg2+能力的金纳米团簇(Apt@AuNCs); Apt@AuNCs作为荧光能量供体, 与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 GO)纳米片结合, 形成Apt@AuNCs/GO复合荧光纳米体系, 此时, Apt@AuNCs荧光被GO猝灭; Hg2+以T-Hg2+-T结构与Apt@AuNCs结合, 使得Apt@AuNCs脱离GO表面, 体系荧光得到恢复, 从而实现Hg2+的快速荧光法检测。结果 最佳检测条件为: 选择适配体序列为C12T2CT3CT2C4T2GT3GT2、GO质量浓度为0.30 mg/mL、激发波长为345 nm、GO与Apt@AuNCs孵育时间为35 min。该方法的Hg2+检出限约为0.189 nmol/L, 定量限约为0.63 nmol/L, 线性范围为0.5~10.0 nmol/L。选择小龙虾和鲢鱼作为实际检测样品, 通过标准加入法进行测试, 其加标回收率为87.18%~109.90%。结论 该复合荧光纳米体系无需复杂预处理, 实现了对实际样品中Hg2+的现场、简单快速且高灵敏的测定, 为水产品中Hg2+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寻求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食品中碘的测定方法,利用循环伏安法(CV)构建金纳米粒子修饰电极检测碘离子(I-)体系。利用甲烷氧化菌素(Mb)原位还原纳米金(Mb@AuNPs),电沉积法制备自组装修饰电极。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Mb@AuNPs表征,CV考察碘离子的电化学行为。确定碘离子检测的优化条件为:电沉积扫描速率0.11 V/s、扫描圈数30圈、缓冲溶液浓度0.05 mol/L、缓冲溶液pH6.5。氧化峰电流与I-浓度在0.01~10.00 μ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92,检出限为2.88 nmol/L(S/N),定量限为9.60 nmol/L,该方法检测不同食品中碘含量的加标回收率为96.22%~103.57%。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I-的测定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以及较好的抗干扰能力,符合测定方法要求,可用于实际样品中碘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从JH菌体中提取脂肪酶,并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该脂肪酶最佳反应温度和缓冲液pH制分别为40℃和7.0。该酶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经过30℃、40℃处理60rain仍然保持90%以上的酶活;用pH3.5~9缓冲液处珲该酶,仍然保持80%以上的酶活。Ca2+、Mg2+对该脂肪酶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尤其是Mg2+作用最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38.8%,Zn2+、Fe2+对该脂肪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Cu2+对脂肪酶的影响不显著。用双倒数法作图得到Vmax=2.13×10^-2mol/L,Km=0.639(mmol/mL)min-1。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脂肪酶有促进作用。该菌株产生的脂肪酶町以往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磁性淀粉微球固定化脂肪酶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磁性淀粉微球为载体,采用戊二醛交联法固定化脂肪酶。磁性淀粉微球的主要组成是淀粉和磁粉。结果得到,磁性固定化脂肪酶的总活力、蛋白载量、比活、活性回收率、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4897.15U/g、50.59mg/g、98.58U/mg、72.73%、45℃和8.0。Ca2+、Na+和Mg2+对固定化脂肪酶和自由酶有激活作用,作用大小顺序为Ca2+>Mg2+>Na+。Cu2+和Fe2+对固定化脂肪酶和自由酶有抑制作用,Cu2+的作用尤其明显。脂肪酶被固定化后其热稳定性(在水介质和正己烷中)、操作稳定性、pH稳定性均比自由酶明显提高。固定化脂肪酶和自由酶在4℃下,pH8的PBS和正己烷中保存34d后,其相对活力分别是78.3%和98.8%。  相似文献   

16.
实验用CaCl2溶液从脱脂米糠中提取解脂酶,经(NH4)2SO4沉淀后,获得粗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6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01mol/L时,Zn2+、Fe2+、Mg2+等金属离子对米糠解脂酶起激活作用,Ca2+、Ba2+、Cu2+等离子对酶活性起抑制作用。当离子浓度在0.001mol/L到0.1mol/L之间变化时,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Ca2+、Ba2+、Cu2+3种金属离子会使酶的活性逐渐降低;而Zn2+、Fe2+、Mg2+3种金属离子浓度在0.001~0.02mol/L的变化范围内,酶活性随着离子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在0.02~0.1mol/L的变化范围内,酶活性随着离子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