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为探究洗涤处理对高保形羊毛织物免烫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洗涤剂,在不同洗涤温度下对免烫羊毛织物洗涤不同次数。结果表明:织物在高温条件下经重复洗涤处理后,纤维表面受损严重,鳞片出现钝化或者脱落现象,部分纤维断裂;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下降约35%,断裂强力下降约20%;试样处理前后,其红外特征吸收峰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经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后试样的结晶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多元羧酸免烫棉织物在日常洗涤过程中免烫性能的保持情况,实验模拟了日常家庭洗涤的环境,对免烫棉织物在不同的洗涤助剂类型、不同洗涤温度、不同洗涤次数下进行洗涤处理。通过测试对比原免烫织物和不同方式洗涤后免烫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力和化学结构表面形貌等,对免烫棉织物的免烫性能在洗涤过程中的保持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重复洗涤,免烫棉织物的断裂强力和折皱回复角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纤维的表面形貌及微观结构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经80 ℃混合溶液重复洗涤处理50次后的断裂强力下降约26%,折皱回复角降低约50%;对免烫棉织物而言,在家庭洗涤过程中,高温复合重复洗涤对其免烫性能的破坏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棉织物的免烫效果,采用丝光、液氨、丝光—液氨以及液氨—丝光分别对漂白棉织物进行预处理,并对处理后织物进行潮交联整理,测试了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和拉伸断裂性能,研究了不同预处理工艺对棉织物免烫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氨处理可提升漂白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和强力;液氨和丝光联合处理的工艺顺序影响处理后棉织物性能,"丝光—液氨"处理对织物折皱性能和强力的提升均高于"液氨—丝光"处理;液氨联合潮交联整理后织物折皱回复角最高,可达270.67°,其强力保留率为77.42%;"丝光—液氨"联合潮交联整理后织物强力保留率最高,可达82.97%,折皱回复角为266.17°; 4种预处理联合潮交联可有效提升整理后织物强力保留率,同时达到较好免烫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纯棉织物采用柠檬酸(CA)/丁烷四羧酸(BTCA)/木糖醇免烫整理剂进行免烫整理,探讨柠檬酸质量浓度、丁烷四羧酸质量浓度、木糖醇质量浓度、焙烘时间和焙烘温度对免烫效果的影响,并测试免烫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白度和强力。结果表明:免烫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与丁烷四羧酸或柠檬酸单独作用于棉织物相当,断裂强力优于两者单独作用。优化免烫整理工艺为:柠檬酸质量浓度60 g/L、丁烷四羧酸质量浓度40 g/L、木糖醇质量浓度17.5 g/L、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3 min。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可达267°,白度为54.5,断裂强力为248 N。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日光辐照对免烫羊毛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定时间的日光辐照后,免烫羊毛织物表面纤维出现部分断裂,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力、热稳定性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但羊毛纤维的微观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一定程度的日光辐照不会对免烫羊毛纤维的分子结构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柠檬酸(CA)免烫棉织物的泛黄问题,将保险粉用于CA免烫棉织物的漂白处理,并采用单因素试验以及响应面法优化漂白工艺条件,分析保险粉浓度、漂白温度和处理时间对织物白度、折皱回复角和强力保留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漂白温度和处理时间是影响CA免烫织物白度的关键因素。最优漂白工艺为:保险粉质量分数8.6%,漂白温度90℃,漂白时间40 min。漂白处理后不仅CA免烫棉织物的白度显著升高,由45.5增至69.2,而且对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和强力保留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柠檬酸对棉织物进行免烫整理,研究柠檬酸的浓度、次亚磷酸钠的浓度、焙烘温度与焙烘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棉织物的白度、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力等性能指标的影响,并探讨活性黄B-4RFW染料上染柠檬酸免烫整理棉织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柠檬酸免烫整理对织物的性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改变免烫整理工艺的条件下,免烫织物的免烫性能发生明显变化,织物强力也明显改变,织物的白度受到影响;在不同的整理工艺下,染色织物的K/S值基本上随着整理工艺条件的加强而下降。  相似文献   

8.
赵敏  周翔 《纺织学报》2006,27(1):1-4
采用马来酸(MA)和衣康酸(IA)或单独采用MA以在位聚合交联法对棉织物进行免烫整理,并对整理品的断裂强力与折皱回复角、酯键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提出用强力损失因子BSLF这一指标来判断免烫整理品的强力损失程度。结果表明,经不同焙烘条件处理的棉织物其酯键量与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力保留率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织物的断裂强力与折皱回复角之间也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并推导出该拟合直线斜率与BSLF间的数学关系式。与拟合直线的斜率相比,BSLF计算方便,为比较不同整理体系的强力损失程度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素变量法研究常见的8种水性聚氨酯在醚化2D树脂整理体系中对棉织物免烫整理效果和强力的影响,并讨论强力保护剂在醚化2D树脂和水性聚氨酯复配整理中对棉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和强力保留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性聚氨酯加入醚化2D树脂整理体系后,棉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强力保留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水性聚氨酯3458整理棉织物折皱回复角最高可达275.00°,强力保留率提升12.35%;水性聚氨酯6222整理棉织物强力保留率高达69.52%,折皱回复角达到243.75°。强力保护剂可提高免烫整理后棉织物的强力保留率,但过量的保护剂会使织物折皱回复性能下降。在醚化2D树脂质量浓度为100 g/L,水性聚氨酯3458质量浓度为40 g/L,强力保护剂质量浓度为35 g/L时,织物免烫效果最佳,折皱回复角高达271.25°,强力保留率高达65.12%。  相似文献   

10.
全棉薄织物的高强力保留率免烫整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棉薄织物的基础强力绝对值低,单独使用免烫树脂对其进行抗皱整理会降低织物的强力,严重影响服用性能.将聚氨酯与免烫树脂复配,用于全棉薄织物抗皱整理.试验得到全棉薄织物免烫整理的优化工艺条件:免烫树脂整理剂LT质量浓度80 g/L,水溶性聚氨酯交联剂PU95质量浓度7.5 g/L,水溶性聚氨酯交联剂PU2F质量浓度20 g/L;焙烘温度140℃,焙烘时间2 min.整理后的织物缓弹折皱回复角190°,经纬向断裂强力保留率分别为64.46%和79.22%,经纬向撕破强力保留率分别为96.45%和91.98%.  相似文献   

11.
使用国产直接染料和低甲醛类防皱整理剂对纯棉织物进行一浴法染色整理。主要研究了防皱整理剂、催化剂、焙烘条件、直接染料以及添加剂对染色整理织物的表面深度、折皱回复角以及断裂强度等性能的影响,并且测定和评价了其染色坚牢度。  相似文献   

12.
选取了24种精纺毛织物,将织物沿0°、10°、20°、30°、40°、45°、50°、60°、70°、80°、90°方向裁剪成11个试样,然后用YG541E型全自动激光织物折皱弹性测试仪测试了24块毛织物在11个方向下的急弹性和缓弹性折皱回复角。经过数据处理得出以下结论:毛织物的平均急弹性回复角(X)和平均缓弹性回复角(Y)之间具有高度正相关关系,且Y=0.9219X+20.275,可以应用此公式由急弹性回复角计算缓弹性回复角,以减少测试工作量;建议今后对毛织物进行折皱回复性测试与评价时,为提高评价准确性,经向、纬向以及45°斜向需一起考虑。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精纺毛织物结构参数与折皱性能的关系,收集了18 种精纺毛织物,应用JN-1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动态测试仪进行折皱回复角测试,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构参数与折皱回复角间的关系。为了进一步分析各结构参数对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程度,找出对折皱回复角影响较大的结构参数,同时研究了织物结构参数与折皱回复角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精纺毛织物的折皱回复性不仅与织物原料、纱线线密度和捻度有关,还与织物经纬密、织物紧度以及面密度有关;除了纤维原料以外,纱线捻度对织物折皱回复性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毛织物纳米银抗菌整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采用纳米银作为抗菌整理剂对毛织物进行抗菌整理,分析了纳米银的浓度对抗菌效果的影响,测试了整理前后织物的断裂强度、折皱回复角、透气量、白度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且对织物本身的性能和风格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制的羊毛角蛋白溶液,并添加一定量的甘油对苎麻织物进行整理,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方案,对整理前后织物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悬垂系数及折痕回复角4个指标进行测试与评价。结果表明,羊毛角蛋白溶液整理后的苎麻织物强力及折痕回复角增大,织物抗皱性得到一定的改善,悬垂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王海英  李栋 《纺织学报》2011,32(5):91-94
 为减少棉织物传统焙烘抗皱整理中对织物断裂强力和白度造成的损伤,本文对棉织物的轧-蒸潮态抗皱整理方法进行了探索。主要讨论了棉织物潮态抗皱整理过程中的几个因素如聚马来酸浓度、催化剂用量、汽蒸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变化对折皱回复角、织物断裂强力及白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时采用潮态整理工艺同普通焙烘工艺相比,前者不仅能取得同焙烘工艺相当的抗皱性能,而且织物的其他性能指标如断裂强力等也明显优于焙烘工艺。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改性有机硅纯毛织物易护理剂,测试了其理化指标和应用性能,将其应用于纯毛织物的抗皱、防缩整理可达到“机司洗”标准.该整理剂性能稳定,整理后的织物抗皱防缩性能、手感、撕破强力及织物的风格得到明显改善.符合人们对纯毛织物服用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the anisotropic wrinkle recovery properties of plain and twill fabrics are explored by studying the variations of the wrinkle recovery angle with sample orientation angle. Orientation angle is the angle measured counterclockwise from the weft direction to the sample’s long axis, that is, the crease direction. This study focused on inspecting anisotropy in wrinkle recovery to find more effective test angles for different woven fabrics. A dynamic wrinkle recovery tester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recovery angles of specimens automatically which were cut in various directions. The trend of plain fabrics shows that its recovery angle generally increases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orientation angle. The trend of twill fabrics differs in folding way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wrinkle recovery angles of the woven fabrics had the lowest values near the orientation angles of 0° and 90°, i.e. the warp and weft directions, and therefore these two traditionally used directions in the standard test method did not best reflect the wrinkle recovery yielded from both warps and wefts. The diagonal direction (45°) was proven to be the optimal orientation angle for a balanced plain fabric, while the two orthogonal directions, i.e. the twill direction and its perpendicular direction, were found to be more relevant for a twill fabric. Optimal orientation angles used to test the wrinkle recovery angle of a woven fabric should be associated with its stru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