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提高葡糖醋杆菌生产细菌纤维素的产量,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和Box-Benhnken Design相结合,对红薯酶解液、起始pH值、装液量等因素进行了研究,优化了产细菌纤维素的发酵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产细菌纤维素的最佳工艺为:红薯酶解液质量浓度50 g/L、起始pH值6.0、装液量50 mL/(250mL).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细菌纤维素绝干质量(折算成质量浓度)达到4.80g/L,比优化前产量2.20 g/L提高了118%.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LPC002发酵产苯乳酸,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菌株BLPC002发酵产苯乳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BLPC002产苯乳酸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摇床接种量2.5%、转速200 r/min、装液量170 mL/500 mL和发酵温度33 ℃。在该优化条件下,苯乳酸产量为2.66 g/L,是优化前的1.6倍。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传统固态发酵食醋醋醅中分离出5株产细菌纤维素(BC)的菌株,经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它们均属于中间葡糖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intermedius),其中编号为1-17的菌株初始产量较高。应用扫描电镜技术(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分析了BC结构特征。采用单因素研究了温度、培养时间、碳源、初始pH对BC合成的影响。确定菌株1-17最适温度为35℃,发酵时间为7d,甘油和葡萄糖为最适碳源,最适初始pH为6.0,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能够促进BC的合成。通过培养条件优化使得细菌纤维素产量从初始的(3.90±0.08)g/L增加到(7.90±0.19)g/L。  相似文献   

4.
以实验室复合诱变的植物乳杆菌UN-30为出发菌株,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植物乳杆菌UN-30产苯乳酸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4因素4水平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接种量、发酵温度、摇床转速及装液量,建立发酵条件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预测得出在接种量5.03%,发酵温度32.19℃,摇床转速160.41 r/min及装液量40.57%时,苯乳酸产量最高。经试验验证,预测值与验证试验平均值接近,在最优条件下,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植物乳杆菌UN-30菌株的苯乳酸含量,测得其苯乳酸产量达到2930 mg/L,与未优化前的712 mg/L相比,产量提高了4.12倍。表明在优化植物乳杆菌UN-30菌株的发酵条件后,使该菌株产苯乳酸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为苯乳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优良菌种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植物乳杆菌BLPC002产苯乳酸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苯丙氨酸为底物,对植物乳杆菌BLPC002产苯乳酸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碳源及其他因素对苯乳酸产量的影响,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法,从7个影响因素中筛选出苯丙氨酸、葡萄糖和牛肉浸粉3个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法(RSM)优化了培养基的配方。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苯丙氨酸8.3 g/L、葡萄糖30.0 g/L、牛肉浸粉1.8 g/L,优化后植物乳杆菌BLPC002产苯乳酸产量达到1.67 g/L,是优化前(0.36 g/L)的4.6倍。  相似文献   

6.
采用葡糖醋杆菌(Komagataeibacter nataicola)RSZ01进行细菌纤维素发酵试验,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并研究了菌株保藏时间、接种量和培养基初始pH对BC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藏期限在30 d以内的菌种可基本保证BC产量;在接种量为8%、初始pH值为5.2时,最优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50%,蔗糖3.00%,玉米浆2.2%,磷酸二氢钾0.35%,硫酸铵0.125%。在此条件下,葡糖醋杆菌RSZ01发酵产细菌纤维素的产量为12.05 g/L。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现有纳豆激酶产量,促进其工业化生产与应用,本文从不同产地的鲜纳豆中分离出枯草芽孢杆菌,先后通过菌落形态初筛与酪蛋白平板复筛,选出水解圈与菌落比值较大的菌株,测定其发酵液中纳豆激酶酶活,选定一株酶活相对较高的菌株X3.通过系统16S rDNA测序鉴定和系统发育树对比,确定X3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淀粉产乳酸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地衣芽孢杆菌转化淀粉生产乳酸的发酵条件。从北京郊区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可发酵淀粉等糖质原料生产乳酸的地衣芽孢杆菌WX51,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可溶性淀粉40 g/L,硫酸铵0.5 g/L,KH2PO4 1.36 g/L,MgSO4.7H2O 0.2g/L,FeSO4.7H2O 0.01g/L,NaCl 2g/L,玉米浆0.5g/L,CaCO3 20g/L;最佳培养条件为:250mL摇瓶装液10%,50℃、200 r/min培养40h、接种量2%。经优化后,该菌乳酸产量由28.4g/L提高为36.5g/L,淀粉的转化率由71.0%提高为91.2%,产酸速率由0.6g/(L.h)提高为0.9g/(L.h)。  相似文献   

9.
响应面法对产甘露醇发酵乳杆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提高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ation)LS33发酵产甘露醇的产率,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进行试验设计,利用Design Expert 7.0软件建立果糖质量浓度、初始pH和温度的二次回归模型。确定LS33发酵产甘露醇的最佳参数为:果糖质量浓度75 g/L、初始pH 6.9、温度42℃、接种量10%、摇床转速120 r/min。此条件下甘露醇产率为53.66%,较优化前(45.12%)提高了18.93%。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利用乳酸菌静息细胞转化合成苯乳酸的条件.确定了静息细胞转化的菌龄后,用Plackett-Burman法从影响细胞转化的六因素中筛选确定菌体浓度、底物浓度和转化温度等三个主要因素,同时由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分析和岭嵴分析来确定优化组合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转化条件为菌体浓度9.9%,底物浓度3.72g/L,转化温度33.4℃时,苯乳酸得率达极大值.此条件下,苯乳酸产量预测值为2.82g/L,验证值为2.88g/L.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液体发酵生产中性蛋白酶的能力,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PB)试验筛选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最佳配比,提高米曲霉液体发酵生产中性蛋白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米曲霉液体发酵生产中性蛋白酶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玉米粉、牛肉膏和氯化钙,发酵的最优条件为玉米粉添加量17 g/L,牛肉膏添加量10 g/L,氯化钙添加量0.04 g/L,接种量5%,装液量60 mL/250 mL,于30 ℃条件下发酵84 h。在此优化条件下,产生的中性蛋白酶活性从最初的21.4 U/mL提高至110.5 U/mL。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综合利用香菇资源,该实验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为菌种,对香菇残次品进行液体发酵,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羧甲基纤维素酶活作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黑曲霉产纤维素酶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香菇与水的比例为1∶9(g∶mL),麦芽糖添加量为0.9 g/L,蛋白胨添加量为0.7 g/L,酵母膏添加量为0.5 g/L。在此优化条件下,纤维素酶活比培养基优化前提高了22.5%。  相似文献   

13.
以苯丙酮酸为底物,以植物乳杆菌静息细胞为催化剂,对苯乳酸生物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 试验首先确定了不同因素对苯 乳酸产量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最佳合成条件。 结果表明,细胞培养时间为18 h时催化活性最高,且在温度为35 ℃,pH 为6.5,静息细胞、苯丙酮酸和葡萄糖质量浓度分别为80 g/L、3.0 g/L和4.0 g/L的催化条件下,经过4 h转化,苯乳酸产量达到最高,为 1.68 g/L。 在最优条件下,静息细胞重复利用4次,苯乳酸产量没有显著降低,表现出了植物乳杆菌转化苯丙酮酸合成苯乳酸的良好稳 定性。  相似文献   

14.
絮凝法处理苯乳酸发酵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璐  杨青  缪铭  张涛  江波  沐万孟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56-258,261
对絮凝法处理苯乳酸发酵液进行了研究。以絮凝率和苯乳酸回收率为指标,研究了7种絮凝剂对苯乳酸发酵液絮凝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絮凝条件进行优化。Al2(SO4)3作为适宜的絮凝剂,其最佳絮凝条件为:pH为3.0,温度为30℃,絮凝剂用量为8g/L,以100r/min振荡35min。在此条件下发酵液脱色率达到60.88%,苯乳酸回收率达到88.13%。  相似文献   

15.
液态发酵产鸡枞菌菌丝体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液态发酵培养鸡枞菌菌丝体已有少数研究报道,但大都采用纯物质进行配方,配方复杂、要求高,而且各研究报道所得培养条件差异较大。实验采用经济易得的玉米、麸皮配制天然营养培养基,并对培养基中是否需要加入维生素和矿物质及培养过程中的主要条件作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玉米麸皮培养基较适合鸡枞菌菌丝体的生长,玉米粉和麸皮用量分别为20g/L和10g/L时菌丝体产率较高;另外在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维生素效果更好;在此培养基基础上的培养条件实验表明,pH值、温度、转速3个条件对菌丝体产率均有一定影响,在pH4.5、温度27℃、转速90r/min的条件下可得较高的菌丝体得率。  相似文献   

16.
以红色红曲菌(Monascus ruber)M-7为实验菌株,以色价和色调为评价指标,对液态发酵生产水溶性红色红曲黄色素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pH值为3~4时,红色红曲菌M-7能合成大量的水溶性红曲黄色素,发酵液呈鲜艳的黄色色调;培养基最优碳源为2%蔗糖,最优氮源为0.2%硫酸铵;水溶性红色红曲黄色素的色价和色调值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先升后降,在第8天时达到最高,色价为5.56 U/mL,OD400 nm/OD510 nm为10.29,OD400 nm/OD470 nm为3.93。  相似文献   

17.
以自主筛选出的杀线虫海洋枝顶孢霉BH0531为对象,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响应面分析和优化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影响杀线虫效果的因素为NaNO3、K2HPO4、发酵时间。通过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以上影响因素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最终得到最优发酵条件为NaNO3 3.4 g/L、K2HPO4 1.5 g/L、发酵时间130 h。在此优化条件下,经摇瓶发酵验证,优化后发酵液的杀线活性为88.00%,比优化前提高了22.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