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源乳化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海藻酸盐微胶囊制备方法,在制备过程中使用的都是无毒试剂和溶剂,可在生物、食品、医药等行业中用于包埋生物活性物质。本文着重介绍了内源乳化法制备海藻酸盐微胶囊的原理,比较了内源乳化法与外源乳化法的异同,分析了制备过程中影响微胶囊性质的因素,归纳了近年来其在生物活性物质包埋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内源乳化法制备海藻酸盐微胶囊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乳化包埋法制备花椒精油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乳化包埋法制备花椒精油微胶囊,可减少花椒精油香气成分的挥发.以阿拉伯胶、大豆蛋白、麦芽糊精、可溶性淀粉、β-环状糊精为壁材,以包埋率为主要评定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5)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阿拉伯胶:麦芽糊精:大豆蛋白为3:9:4;壁材:芯材为3:1;乳化剂比例即蔗糖酯:单甘酯为1:1,其添加量为芯材的1%;固形物质量分数为26%,其包埋率可达59.76%,在模拟胃液中存在时间为1 h.  相似文献   

3.
肠溶性双歧杆菌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介绍了双歧杆菌的功能特性和应用现状,探讨了肠溶性微胶囊化双歧杆菌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以嗜酸乳杆菌为心材,海藻酸钠为壁材,内源乳化法制备益生菌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和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化的较佳工艺:搅拌速度600 r/min,乳化时间15min,碳酸钙加入量2.5%,冰醋酸加入量600μL.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制品的包封率为72.5%.  相似文献   

5.
李来酉  赵敏  张帆  鹿晓菲 《食品科学》2009,30(7):141-144
以明胶、果胶、海藻酸钠、氯化钙和壳聚糖为壁材,采用乳化法双层包埋制备双歧杆菌微胶囊。制备的微胶囊粒径在10~30μm。检测结果表明,微胶囊内活菌数可达到109 CFU/g以上,菌体包埋率可达到82.24%。经模拟胃酸、胆汁酸处理后活菌数仍在108 CFU/g以上,对酸有很高的耐受力;经人工肠液处理15min,微胶囊几乎全部崩解,肠溶释放率可达到95.81%。通过经典的加速实验证明微胶囊的活菌贮藏稳定性较好,室温下贮藏1年其活菌数仍可以保持在108CFU/g以上。  相似文献   

6.
微胶囊技术在双歧杆菌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讨论了双歧杆菌微胶囊化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针对双歧杆菌活菌不耐受强胃酸,在有氧条件下容易失活,常温下保存期短等存在问题,双歧杆菌的开发中应用了微型包囊技术,并已成功的研制出耐强酸、隔氧、保存期长的活性双歧杆菌微胶囊化产品,实践证明,效果比较理想.本文综述了双歧杆菌微胶囊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影响双歧杆菌微胶囊化产品稳定性的因素,并讨论了双歧杆菌微胶囊化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海藻酸钠为壁材,基于内源乳化法制备微胶囊化的湿态花色苷,经优化喷雾干燥条件制备花色苷微胶囊,考察花色苷微胶囊粒径和形态及微胶囊化前后花色苷的光照、温度及胃肠消化稳定性.花色苷微胶囊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热器温度120℃、进料速率12 r/min、真空压力0.03 MPa,包埋率为75.12%,平均粒径为558.2...  相似文献   

9.
微胶囊化双歧杆菌产品的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微胶囊化前后双歧杆菌耐酸性、耐热性和贮存稳定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双歧杆菌微胶囊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双歧杆菌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和保健功能,但双歧杆菌必须通过胃环境以大量的存活菌到达肠道并能定殖于肠粘膜上才能发挥益生作用,微胶囊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难题.综述了双歧杆菌微胶囊技术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双歧杆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如挤压法、喷雾干燥法、空气悬浮法、相分离凝聚法等,并展望了双歧杆菌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Capsule design for entrapping 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 and fructoligosacchardes within a pea protein isolate–alginate matrix was investigated as a function of total biopolymer concentration (2.5–6.5%), fructoligosacchardes levels (0–3.0%) and needle gauge (G; 20 vs. 27) by extrusion. Capsules were accessed based on the levels of entrapped fructoligosacchardes and protein, size, swelling and probiotic survival within simulated gastric juice (SGJ) and release properties within simulated intestinal fluids (SIF). All designs offered sufficient protection to B. adolescentis during challenge experiments and showed evidence of burst and prolonged release within SIF. Capsule size was found to depend on needle gauge, with diameter of 2.17 and 1.75 mm for those produced by the 20 and 27 G needles, respectively. All designs were found to shrink once immersed in SGJ. Encapsulation of probiotics using plant‐based materials could play a role in food applications and as a feed/pet food supplement.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青春双歧杆菌在发酵产品中活菌数低、菌种功效弱的情况,对厌氧青春双歧杆菌进行耐氧驯化,采用无氧有氧交替驯化法,在驯化过程中逐渐增加青春双歧杆菌培养液的氧分压,测定青春双歧杆菌驯化前后生理特性,并对比大豆低聚糖、低聚木糖、低聚麦芽糖对青春双歧杆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春双歧杆菌在耐氧驯化后对氧气的敏感程度下降,有氧条件下生长能力达标,产酸能力得到提升,菌体驯化前后形态基本一致,耐氧青春双歧杆菌代谢产生的乙酸与乳酸比值较厌氧青春双歧杆菌更适宜发酵,在3种低聚糖中,低聚木糖对青春双歧杆菌增殖作用明显,可作为青春双歧杆菌良好的双歧因子。耐氧驯化后的青春双歧杆菌有着优良的生理特性,能够作为潜在的益生菌菌种深入研究其功能并可应用于发酵食品中。  相似文献   

13.
14.
以发酵液的外观口感及其中的活菌数为评价产品的指标,考察青春双歧杆菌在以豆奶、胡萝卜汁为底料生产活菌饮品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底料配比为豆奶50%(v/v)、胡萝卜汁50%(v/v),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的组织为培养温度为37℃,发酵时间10h,接种量5%,蜂蜜添加量2%。  相似文献   

15.
以MRS培养基为对照,OD600及pH值为响应,研究了蒺藜提取液浓度对2株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及青春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蒺藜提取液能促进长双歧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的生长,但最适浓度因菌而已,长双歧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在MRS培养基中的最佳蒺藜提取液的加量分别为2.0%和1.5%,37℃培养18h后,培养液的OD600分别达到1.388和1.564.  相似文献   

16.
目的:后生元制品中活性物质的功能研究是解析其益生机制的关键所在,通过探究双歧杆菌菌体代谢成分及其活性功能,可以更好地表征双歧杆菌作为后生元的益生功能。方法:以高密度发酵获得的青春双歧杆菌B8589和两歧双歧杆菌B1628干燥菌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菌体功能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在青春双歧杆菌B8589中检出以黄酮类、脂类和类脂分子等为主的活性代谢物48种,例如:黄豆黄素、高良姜素,在两歧双歧杆菌B1628中检出以有机杂环化合物、脂类和类脂分子等为主的活性代谢产物35种,例如:四氢嘧啶、异甘草素。其中B8589和B1628共有活性代谢产物主要以黄酮类为主,其活性代谢物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癌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益。结论:在双歧杆菌后生元制品开发过程中,对双歧杆菌菌体中有益的活性成分鉴定,可为双歧杆菌功能性成分评价及工业化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低聚木糖对青春双歧杆菌的增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徐勇  江华  勇强  余世袁 《食品科学》2001,22(7):15-17
通过体外严格厌氧培养技术,比较葡萄糖、木糖和定向酶解植物半纤维素制备的低聚木糖三种碳源增殖青春双歧杆菌的效果,检测了该低聚木糖的以歧因子作用。研究表明,该低聚木糖对青春双歧杆菌具有良好的增殖效果,青春双歧杆菌在优先利用木二糖和木三糖的同时可能会生成胞外酶,该酶职解聚合度较高木四糖和木五糖使之转变为聚合度理、更易为双歧杆菌的吸收代谢的低聚木糖和木糖。  相似文献   

18.
长双歧杆菌BBMN68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双歧杆菌BBMN68分离自广西巴马长寿老人粪便,已证明其具有双歧杆菌普遍的生理功能。为解决其不耐酸、不耐氧的缺点,本实验采用微胶囊包埋技术,以海藻酸钠、乳清蛋白以及VE为壁材,在氮气体系中采用挤压法包埋该双歧杆菌活菌体制备湿微胶囊和冻干微胶囊。结果表明:海藻酸钠、乳清蛋白和VE质量分数分别为2%、3%和10%条件下制备的湿微胶囊在酸奶中保存21 d仍能保持106 CFU/g以上的活菌数,耐胃酸实验2.0 h时活菌数仍高达3.16×107 CFU/g,肠溶实验中微胶囊在2.0 h实现完全崩解;海藻酸钠和乳清蛋白质量分数为2%和3%,氮气环境下制备的冻干微胶囊通过恒温加速实验测定可在室温条件下贮藏长达75 d。通过微胶囊包埋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长双歧杆菌BBMN68不耐酸、不耐氧的缺点,同时也提供一种新型有效的补充肠道益生菌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以青春双歧杆菌与嗜酸乳杆菌混合培养时,两菌不同浓度配比、不同pH值、低聚果糖不同添加量对两菌生长的影响以及最适生长条件.结果表明,两菌浓度配比1:1、pH值6.5、低聚果糖的添加量1.5%时,两菌在混合培养体系中有良好的微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20.
籼米多孔淀粉制备及微藻油DHA微胶囊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水解籼米淀粉制备多孔淀粉,为优化制备条件,以吸油率为指标,对水解温度、pH、反应时间、酶配比等参数进行了研究,并将多孔淀粉吸附微藻油DHA作为芯材,以包埋率为指标,考察不同含量的多孔淀粉对包埋率的影响,并测定水分含量。结果表明:以酶配比8:1,pH4.5,温度45℃,水解12h,多孔淀粉吸油率最高为104.12%,用于微藻油DHA微胶囊化,包埋率达到92.08%,水分含量为3.78%,基本符合添加于奶粉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