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聚偏氟乙烯/聚碳酸酯(PVDF/PC)共混物,采用X线衍射仪(XRD)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共混物的结构、熔融和结晶行为.考察不同聚碳酸酯含量对聚偏氟乙烯晶体结构、熔点以及晶体完善程度等的影响.同时通过Avram i方程和结晶速率系数的研究,探讨PC对PVDF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C的掺杂没有改变PVDF的晶体结构,但是高PC质量分数(70%以上)却不利于PVDF晶体的生成;随着PC质量分数的增加,生成的PVDF晶体完善程度逐渐降低;当PC质量分数在70%以下时,PC起到类似成核剂作用,提高PVDF结晶速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非晶态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结晶型聚偏氟乙烯(PVDF)熔融共混.制备了PVDF/PMMA复合材料。利用Hilderbrand的溶解参数原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微分热重法(DTG)分析了PVDFfPMMA共混物的相容性和热性能,并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共混片材的微观结构与形态。结果表明,PMMA与PVDF具有良好的相容性,PMMA的加入降低了PVDF的结晶能力和熔融温度;随着PMMA的含量增加,PVDF的分解温度降低;PVDF的结晶度降低,球晶尺寸增大。另外,PMMA的引入改变了PVDF的结晶结构,导致了β相形成。  相似文献   

3.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熔融共混制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合金的非等温结晶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降温速率时, 随着PTT含量的增加,PET/PTT合金结晶峰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而且当合金中PET与PTT含量接近时,合金样品出现了双重结晶峰;在降温结晶的过程中,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大,各合金样品结晶峰温度均降低,其结晶峰均宽化;采用Jeziorny法对上述非等温结晶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大,各合金样品非等温结晶速率常数增加,其Avrami指数在1~5之间,并且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PTT/PE)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通过热台偏光显微镜(POM)对共混物在等温条件下的结晶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PTT/PE共混体系各样品的结晶峰温度随着冷却速率的提高而下降,而半结晶时间t1/2随着冷却速率的提高而提高;结晶动力学常数Zc随着冷却速率的提高而下降,表明共混体系的结晶速率随着冷却速率的提高而降低;在POM观察的时间范围内各样品的球晶尺寸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PTT/PE(30/70)共混体系在190℃结晶时,球晶尺寸较大,即球晶生长较快.  相似文献   

5.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乙烯(PTT/PE)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通过热台偏光显微镜(POM)对共混物在等温条件下的结晶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PTT/PE共混体系各样品的结晶峰温度随着冷却速率的提高而下降,而半结晶时间t1/2随着冷却速率的提高而提高;结晶动力学常数Zc随着冷却速率的提高而下降,表明共混体系的结晶速率随着冷却速率的提高而降低;在POM观察的时间范围内各样品的球晶尺寸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PTT/PE(30/70)共混体系在190℃结晶时,球晶尺寸较大,即球晶生长较快。  相似文献   

6.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聚羟基脂肪酸酯/聚己内酯(PHA/PCL)复合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LM)研究了PHA/PCL共混体系的等温结晶行为及结晶形貌。结果表明:该共混体系的PHA结晶度均高于纯样,而随着体系中PCL含量的增加,PHA结晶度先增大后减小,且在PHA与PCL的质量比为60:40时达到极大值。PCL的引入可明显提高PHA的结晶能力,但不会对PHA的熔点产生影响。对于PHA/PCL(60/40)共混体系,当等温结晶温度(T_c)为70~130℃时,PHA会出现冷结晶与多重熔融转变,其相对结晶度随着T_c的升高而先增大后减小,且在120℃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流延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二氧化钛(TiO2)共混膜,利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示差扫描量热仪研究了流延膜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PVDF同时存在α、β两种晶型,PMMA、TiO2均能促使PVDF晶型从α晶向β晶转变。加入的PMMA增加了共混膜的非晶性,降低了PVDF的结晶度;TiO2亦能抑制PVDF结晶,降低体系的熔融温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滑石粉(Talc)对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LA/PBAT)共混物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alc用量的增加,结晶完成时间缩短,结晶温度向高温移动,且结晶度增大,这说明Talc可以起到异相成核剂的作用,显著提高共混物的结晶能力。此外,降温速率对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也有显著影响。较低的降温速率有利于得到结晶度更高的PLA/PBAT共混材料。利用Jeziorny法对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相同降温速率下,随着Talc含量的增加,结晶速率常数显著增大,而半结晶时间随之减小。在不同降温速率下得到的含Talc共混物的Avrami指数(n)接近3,故其成核机理是以异相成核为主,球晶生长方式为三维生长。  相似文献   

9.
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深入研究了不同配比的聚己酸戊酸共聚酯/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HBV/PEA)共混体系在不同结晶温度下的结晶形貌、结晶热力学以及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结晶温度的升高,PHBV/PEA共混物中PHBV的球晶尺寸和环带间距均有所增大;随着PEA含量的增加,PHBV球晶尺寸增大,结构更加开放,同时共混物中PEA组分受PHBV组分的影响,由原来的大球晶变成了细小的碎晶。此外,同纯PHBV和纯PEA相比,PHBV/PEA共混体系中两种组分的结晶速率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
聚乳酸/聚癸二酸丙三醇酯共混物的形态及结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EM、DSC、光学解偏振光、POM及WAXD研究聚乳酸/聚癸二酸丙三醇酯(PLA/PGS)共混物的形态和等温结晶性能.结果表明:PLA与PGS发生了相分离,PLA分子链之间存在部分PGS.当<110℃等温结晶时PLA/PGS共混物的半结晶时间(t1/2)随PGS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其晶体尺寸较纯PLA大;当≥110℃等温结晶时,PLA/PGS共混物的t1/2随PGS含量的增加而变大,共混物的晶体尺寸明显增大,形成球晶.但当PGS的含量为20%并于120℃等温结晶时,晶体产生暗斑.PLA及PLA/PGS共混物的晶形都为α形.  相似文献   

11.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ET/ PMMA)共混物的等温结晶性能 ,并进行了等温结晶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 :PMMA的加入加快了 PET的结晶速度 ;动力学计算表明 ,PET/ PMMA共混物的 Avrami指数大于纯 PET。  相似文献   

12.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不同冷却速率下聚甲醛( POM)以及POM/热塑性聚氨酷弹性体(TPU)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分别采用Jeziorny法、Ozawa法和Mo法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POM及其共混物的结晶峰都变宽,结晶峰值温度(Tc)都降低;在相同冷却速率下,POM /TPU共混物的Tc。较纯POM有所提高;Jeziorny法和Mo法处理非等温结晶过程比较理想,而由于次级结晶的存在Ozawa法并不适用;Jeziorny法和Mo法处理所得的数据表明,TPU的加人能够提高POM的结晶速率,减小半结晶时间(t1/2),并且导致POM的结晶成核和生长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3.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不同配比的聚酰胺6/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A6/ABS)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同时研究了冷却速率对PA6/ABS(80/20)共混物结晶行为的影响,对其数据分别采用Jeziorny法和Mo法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共混物中ABS含量为由0提高到30 %时,Avrami指数n从4.55增大至7.04,结晶峰温由174.2 ℃提高到183.3 ℃;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PA6/ABS(80/20)共混物结晶度降低,结晶峰值温度降低,半结晶时间减小。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改变1,4-丁二醇(BD)与1,4-环己烷二甲醇(CHDM)的配比,将其与1,4-丁二酸(SA)进行熔融缩聚合制备可生物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酯(PBS)及BD-SA-CHDM共聚物[P(BS-co-CHDM)]。表征了P(BS-coCHDM)的结构并研究了PBS及其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晶体结构、结晶形态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均可很好地描述P(BS-co-CHDM)的非等温结晶行为,与PBS相比,P(BS-co-CHDM)的结晶速率随CHDM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再减小;P(BS-co-CHDM)的晶体结构与PBS相同,仍为单斜α晶,70℃等温结晶2 h后,球晶尺寸随P(BS-co-CHDM)中CHDM含量的增加而减小;y(CHDM)为20%时,P(BS-co-CHDM)的断裂拉伸应变达208.9%。  相似文献   

15.
徐德增  程雪  苏丹  郭静 《合成纤维工业》2012,35(2):20-22,27
将聚己内酰胺(PA6)与超支化聚合物(HBP)共混造粒、纺丝,研究了PA6/HBP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及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A6/HBP共混物为非牛顿性假塑性流体,其表观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HBP含量增大,共混物非牛顿流动指数降低,剪切速率上升,加工温度降低;共混物黏流活化能随着HBP含量的增大而增大;PA6/HBP共混物较PA6结晶度提高,球晶明显细化;当w(HBP)为1.0%时,PA6/HBP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度较纯PA6纤维略有降低,随着HBP含量的增加,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熔融插层法制备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蒙脱土(MMT) 纳米复合材料,用Avrami方程和张志英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等温结晶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在PEN/MMT共混物中由于MMT的加入,降低了PEN/MMT的结晶活化能,导致共混物的结晶速率提高;MMT含量影响共混物的结晶速度,加入少量的MMT可以明显提高共混物的结晶速率;共混物的表面活化能的变化与Avrami方程得出的n值变化相似,MMT的含量影响共混物成核结晶速度.  相似文献   

17.
李皓  宗成中 《弹性体》2011,21(4):10-14
采用2种负载型催化体系在反应釜内原位合成了间同聚丁二烯(s-PB)及s-PB/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80/20)共混物。用DSC方法研究了s-PB及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结果表明:Jeziorny修正的Avrami法和Mo法对s-PB及s-PB/TPI(80/20)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有较好的适用性,Ozawa法则存在一定的缺陷。s-PB及其共混物的结晶活化能分别为-253 kJ/mol和-310 kJ/mol。TPI的加入降低了s-PB的结晶速率,使得共混物的结晶活化能绝对值增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ET/PBT)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研究了冷却速率对PET/PBT滑/石粉(Talc)成/核剂(P250)共混物结晶行为的影响。对其数据分别采用Jeziorny法、Ozawa法和Mo法进行处理。结果表明:PET/PBT共混物在加入滑石粉后相对结晶度(Xc)有所下降,但是结晶速率提高;PET/PBT/Talc体系单独引入成核剂体系效果更优;PET/PBT/Talc/P250体系随降温速率的增大,结晶度下降,结晶速率加快;Jeziorny法和Mo法处理非等温结晶过程比较理想,Ozawa法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不同二氧化钛(Ti O2)含量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非等温冷结晶和熔融结晶性能。结果表明,与纯PET相比,在二氧化钛含量小于2.4%时,消光PET的冷结晶动力学常数Zc基本不变,半结晶时间t1/2略有减小;随着二氧化钛含量的增加,熔融结晶动力学常数Zc逐渐增大、半结晶时间t1/2逐渐减小,结晶速率加快;Avrami指数n先逐渐增大,当二氧化钛含量达到2.4%后又减小。  相似文献   

20.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聚酰胺6/聚苯醚(PA6/PPO)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通过Jeziorny法、Mo法分别对非等温结晶过程进行处理。结果表明,PPO对PA6结晶起促进作用,而马来酸酐接枝聚苯醚(PPO-g-MAH)、氢化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和SEBS-g-MAH对PA6的结晶起阻碍作用;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共混物的结晶度下降,半结晶时间减小;Jeziorny和Mo法都适合分析PPO/PA6的非等温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