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体外模拟,探究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胃肠消化过程中的活性成分及抗氧化作用变化规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口腔消化液、胃消化液、肠消化液、肠透析液以及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溶液5 种样品中总黄酮、多酚、花青素、原花青素含量变化;同时,检测5 种样品对羟基自由基、DPPH 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中原花青素含量最高,为(333.86±3.46)mg/g,其次是多酚,花青素含量最少。在模拟消化过程中活性成分变化趋势存在差异,花青素含量在口腔消化液中最多,肠消化液次之,胃消化液和肠透析液中较少;原花青素在口腔消化液中最多,胃消化液中减少,肠消化液和肠透析液中消失。多酚在肠消化液中含量最高,口腔和胃消化液中差距不大,肠透析液中明显减少。模拟消化液清除羟基自由基、DPPH 自由基的变化趋势相似,其中口腔消化液抗氧化能力最强(清除羟基自由基IC50值为71 μL,强于维生素C,清除DPPH 自由基IC50 值为13.7 μL,弱于维生素C),肠消化液抗氧化能力最弱,而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的结果略有不同,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消化产物具有潜在的抗氧化活性,并与相关活性成分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富含3类代表性酚类化合物(黄烷醇、黄烷酮和异黄酮)的3种食物(绿茶、橘皮、大豆)作为原料,模拟其在人体口胃肠中的体外消化过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检测器(HPLC-DAD/ESI-Q-TOF-MS)检测体外消化前后酚类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变化,同时测定不同消化阶段总酚含量(TPC)、总黄酮含量(TFC)以及抗氧化活性(DPPH、ABTS、FRAP、ORAC)的变化。结果表明,绿茶提取物中检测出4种酚类化合物(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大豆提取物中检测出4种酚类化合物(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橘皮提取物中检测出2种酚类化合物(柚皮苷和橙皮苷);三种食物提取物中,经过体外消化后,绿茶提取物中的酚类化合物最不稳定,除(+)-儿茶素外,其余3种酚类物质几乎降解完全,损失率均达95%以上。绿茶、橘皮、大豆提取物的TPC在胃消化阶段显著升高(P<0.05),在肠消化阶段显著降低(P<0.05)。绿茶提取物TFC在口腔和胃消化阶段显著升高(P<0.05),在肠消化阶段显著降低(P<0.05)。橘皮、大豆提取物TFC与TPC变化趋势一致。绿茶提取物的四种抗氧化活性经胃肠消化后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大豆提取液体外消化前后ABTS、FRAP抗氧化活性在口腔阶段显著降低(P<0.05),DPPH、ORAC抗氧化活性在口腔、胃消化阶段显著升高(P<0.05),在肠消化阶段显著降低(P<0.05)。橘皮提取液ORAC抗氧化活性在肠消化阶段显著升高(P<0.05),ABTS、FRAP抗氧化活性在体外消化阶段均表现出和总酚含量变化一致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研究胃肠消化对苹果多酚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总酚及主要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来评价胃肠消化对苹果多酚的影响,以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为指标,评价苹果多酚提取物在胃肠消化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在胃消化过程中总酚含量随着消化时间延长而增加,在肠消化过程中总酚含量随着消化时间延长先增加后减少,但均低于消化前样品中的含量;在胃消化液中可检测到的主要酚类物质按照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绿原酸、表儿茶素、咖啡酸、儿茶素;在肠消化液中可检测到的主要酚类物质仅有绿原酸;胃肠消化使主要酚类物质发生降解或转化;胃肠消化显著提高苹果多酚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及氧自由基吸收能力;胃肠消化过程中总酚含量与以DPPH、ABTS、ORAC法测定的抗氧化活性高度相关,与FRAP法测定的抗氧化活性相关性不高。胃肠消化导致酚类物质降解或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抗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云南大叶种茶树花的生化成分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对13个云南大叶种茶树花的主要生化指标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C)、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5种体外抗氧化指标进行测定,主要生化成分和体外抗氧化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茶树花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含量范围分别为41.22%~63.73%、7.74%~13.56%、1.61%~5.91%;咖啡碱、黄酮含量分别为4.98~8.46、4.21~8.63 mg/g,样品间生化含量及组成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不同茶树花样品体外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地界古茶树花、布朗山古茶树花、冰岛古茶树花抗氧化活性表现良好,而秧塔大白茶古茶树花最弱。茶树花体外抗氧化活性与生化指标呈现相关性,茶多酚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极显著相关(P<0.01),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显著相关(P<0.05),结果可作为预测茶树花抗氧化活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小扁豆中活性物质在消化过程的变化规律,以白、红、黑、绿4种颜色小扁豆为原料,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研究口腔、胃和肠消化过程中多酚、黄酮和花青素等活性物质释放和抗氧化能力变化。结果表明:4种颜色小扁豆多酚在消化过程中逐渐释放,肠消化阶段释放量最大,模拟消化结束时,白、红、黑、绿小扁豆多酚释放量分别为1.76、1.91、1.94和2.56 mg GAE/g;黄酮和花青素在胃消化阶段释放量最大,模拟消化结束时,黄酮释放量分别为0.82、1.75、4.15和3.92 mg R/g,花青素释放量分别为0.06、0.15、0.19和0.20 mg/g;黑、绿小扁豆活性物质释放量高于红、白小扁豆。模拟消化过程中,不同消化阶段小扁豆消化产物抗氧化能力具有显著差异(P<0.05),胃消化阶段4种颜色小扁豆清除DPPH·能力较强,进入肠消化后,DPPH·清除能力显著减弱(P<0.05),绿色小扁豆消化产物对DPPH·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力最强。相关性分析表明黄酮释放量和小扁豆抗氧化能力相关性更强,黄酮是小扁豆的主要抗氧化物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迷迭香提取物在模拟胃肠道消化过程中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并对其总酚含量变化与抗氧化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迷迭香提取物消化产物中总酚含量随模拟胃消化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而在模拟肠消化过程中显著降低(P<0.05)。经模拟胃消化180 min后,总酚含量显著升高了17.88%(P<0.05),而经模拟肠消化120 min后,总酚含量显著降低了19.64%(P<0.05)。经模拟胃消化180 min,消化产物对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显著提高了20.36%和22.07%(P<0.05),铁还原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显著提高了11.76%(P<0.05)。而经模拟肠消化120 min后,消化产物对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显著降低了74.08%和50.00%(P<0.05),FRAP显著降低了52.13%(P<0.05)。此外,迷迭香提取物消化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酚含量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性。以上结果表明,模拟胃肠道消化过程显著影响迷迭香多酚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封易成  牟德华 《食品科学》2018,39(7):139-145
为了研究体外模拟山楂胃肠消化过程中的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变化规律。本实验通过体外模拟山楂口腔消 化液、胃消化液、肠消化液、肠透析液以及山楂提取液5 种样品,测定其黄酮、多酚、多糖和有机酸含量变化,及 5 种样品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 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铁离 子还原能力。结果表明:5 种样品在模拟消化过程中活性成分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其中经口腔和胃消化后多糖和 有机酸比消化前含量显著增加;5 种样品清除DPPH自由基、ABTS+?及还原铁离子能力的变化趋势相似,其中口腔 和胃消化液抗氧化能力最强,肠透析液抗氧化能力最弱,而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结果略有不同。从本研究中可以看 出山楂在体内的消化产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金银花醇提物在体外仿生消化中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变化规律,通过测定模拟胃肠消化前后金银花醇提物中12种成分含量、总体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OH)清除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并进行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变化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酚酸类成分含量随模拟胃消化时间延长而降低,而在模拟肠消化过程中无显著性变化(P>0.05)。黄酮类成分含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在模拟肠消化过程中无显著性变化(P>0.05)。仿生消化过程中环烯醚萜类成分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经模拟胃肠消化后,消化产物总体抗氧化能力及对·OH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显著降低(P<0.05),并与酚酸和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胃肠道环境均能促进金银花中酚酸和黄酮类成分降解,并显著降低其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研究金银花体内胃肠消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紫薯和桑葚为主要原料,制备一款紫薯桑葚复合口服液,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法检测活性物质的释放规律及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紫薯提取液与桑葚汁以质量比4∶3复合后,按紫薯提取液与桑葚汁复合添加量95.98%、白砂糖添加量4%、柠檬酸添加量0.02%研发产品,感官评价最高分83.42。紫薯桑葚复合口服液胃消化阶段,黄酮含量、花色苷含量、抗氧化能力均显著提高(p<0.05);肠消化阶段,总酚含量上升4.06%、黄酮含量下降8.34%、花色苷含量下降22.18%,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由相关性分析可知,胃消化阶段抗氧化能力与黄酮和花色苷含量呈正相关,肠消化阶段抗氧化能力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模拟胃肠消化有利于紫薯桑葚复合口服液中活性物质释放,且消化产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以东北地区6 种不同品种的红树莓营养叶片为原料,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使用3 种方法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分析抗氧化活性与总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的相关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鉴定多酚类物质。结果表明,6 种红树莓叶片总酚含量高于总黄酮与原花青素含量。欧洲红的总酚与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5.56±0.06)mg/g和(3.77±0.06)mg/g;哈瑞泰兹的原花青素含量最高为(3.06±0.04)mg/g。3 种抗氧化能力评价方法中,红树莓叶提取物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2;红树莓叶提取物中总酚含量和对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86和0.891。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出红树莓叶提取物中的13 种多酚类物质,其中有6 种酚酸和7 种类黄酮,主要酚酸为鞣花酸、绿原酸、没食子酸等;主要类黄酮为芦丁、儿茶素、表儿茶素、金丝桃苷等。  相似文献   

11.
为总结茶叶中的活性成分在人体中的变化规律,选取近年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四种茶叶(紫娟、中黄一号、白叶一号和福鼎大白),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的方法,测定其多酚、黄酮、原花青素及抗氧化性变化规律。结果发现,这4种茶叶中福鼎大白的提取液的茶多酚及总黄酮含量最高,紫娟茶叶提取液中原花青素含量最高。福鼎大白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紫娟茶叶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好。通过对胃消化阶段(0~2 h)和肠消化阶段(2~4 h)的比较,发现4种茶叶提取液在胃消化阶段多酚含量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原花青素含量下降趋势不明显,福鼎大白、中黄一号、白叶一号黄酮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紫娟黄酮含量存在一定的上升趋势;在肠消化阶段,福鼎大白、紫娟、中黄一号、白叶一号多酚含量与黄酮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原花青素含量呈下降趋势。4种茶叶提取液在模拟胃肠消化前后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通过模拟消化模型分析茶多酚在胃肠消化过程中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肠道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胃部相比,茶多酚在肠部降解能力更为显著;经过模拟胃消化,茶多酚含量降低了12.00%,GCG显著降低了32.50%,EGC增加了13.80%;模拟肠消化后,茶多酚含量大幅度地降低了35.90%~46.10%,EGCG显著降低了98.40%~98.70%,GC则显著增加了97.00%~114.00%;模拟胃肠消化后,茶多酚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均大幅度降低(p0.05),除肠消化阶段清除ABTS~+·的能力外,其余消化阶段的抗氧化能力均与茶多酚含量呈正相关;此外,研究模拟消化前后茶多酚对肠道细菌生长的影响,发现消化前其具有显著抑制大肠杆菌和增殖嗜酸乳杆菌生长的作用,模拟胃肠消化后,茶多酚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增强,但对嗜酸乳杆菌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柘树的小青果、花、叶为原料,按植物酵素传统发酵工艺制得柘树小青果酵素、柘树花酵素和柘树叶酵素,研究其氨基酸种类、含量以及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三种酵素的氨基酸含量丰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2.667、2.870、1.198 mg/mL,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分别为32.8%、32.9%、40.0%,比值系数分别为54.31、31.65、46.49,柘树小青果酵素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三种酵素主要的氨基酸为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半胱氨酸和蛋氨酸含量极少。三种酵素的抗氧化能力都很强,其中柘树小青果酵素抗氧化性能均优于柘树花酵素和柘树叶酵素,且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均表现出了浓度依赖性。氨基酸含量与抗氧化性能具有正相关性,尤其是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丙氨酸(Ala)、组氨酸(His)、精氨酸(Arg)和脯氨酸(Pro)这六种主要氨基酸含量与还原力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99),可以利用还原力来评价柘树植物酵素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4.
李娜  陆俊 《食品工业科技》2023,44(8):374-382
目的:为探究五种食用花卉经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五种可食用花卉(桂花、万寿菊、栀子花、紫玉兰花、木槿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消化前、体外模拟胃消化、体外模拟肠消化五种食用花卉多酚、黄酮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规律。结果:五种可食用花卉的黄酮、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在模拟胃消化阶段增长不大,而在模拟肠消化阶段呈现出较大的增长趋势。通过整个模拟胃肠消化,多酚增长了127.55%(桂花)~461.70%(万寿菊),黄酮增长幅度为46.50%(玉兰)~218.46%(万寿菊),其中以万寿菊的多酚和黄酮的含量最多,分别达到了(8.95±0.03) mg没食子酸当量(GAE)/g和(83.01±0.01) mg儿茶素当量(CE)/g。三种抗氧化活性中,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上升了77.0%(木槿)~158.05%(栀子花),铁离子还原能力上升幅度为15.30%(桂花)~163.92%(桅子花),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增长幅度为142.35%(玉兰花)~274.18%(桅子花)。结论:五种可食用花卉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潜力,有望作为天然抗氧化...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了体外胃肠道消化模拟对黑果腺肋花楸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福林酚法和硝酸铝显色法测定黑果腺肋花楸消化前后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通过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来验证胃肠消化处理对黑果腺肋花楸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体外消化过程中,黑果腺肋花楸的多酚和黄酮含量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黑果腺肋花楸多酚在胃消化模拟过程中稳定性较好,黄酮含量显著增加(p<0.05),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在模拟肠液消化过程中,多酚和黄酮含量显著增加,分别是提高了1.33、1.38倍(p<0.05),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降低了36.84%和8.55%。胃肠道中胃蛋白酶、胃酸、胰蛋白酶对黑果腺肋花楸中多酚和黄酮的释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胰蛋白酶会降低果实的抗氧化能力,这可能与有机酸的分解有关。本研究结果为黑果腺肋花楸天然产品的开发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15种非浓缩还原(NFC)苹果汁的多酚组成、抗氧化能力及二者相关性,研究多酚组成对抗氧化能力的贡献,为果汁生产企业在原料果选择方面提供借鉴。方法:制备15个品种的NFC苹果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和体外抗氧化试验分析多酚组成和抗氧化能力(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通过单因素方差和相关性分析处理试验结果。结果:NFC苹果汁中,单体酚以绿原酸含量最高,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最低;大类多酚有原花青素、酚酸和黄酮类3种,其中酚酸含量最高(102~331μg/mL),黄酮含量最低(5~30μg/mL)。不同品种苹果中,“乔纳金”苹果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为89.1%,“秋香”苹果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为92.6%。结论:原花青素大类物质是NFC苹果汁体外抗氧化能力的主要贡献者,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3种单体酚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更多地依赖于总酚含量。  相似文献   

17.
竹叶酵素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竹叶酵素发酵过程中不同发酵时间的乙醇、总酸、乳酸、醋酸、总酚的含量和pH值进行了跟踪检测,考察各代谢产物与各抗氧化指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相关性,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建立竹叶酵素发酵过程中综合指标变化评价方法。结果表明,竹叶酵素发酵过程中,乙醇含量从第10 d后的0.55%增加至180 d的2.73%,达到最高;总酸含量经发酵100 d上升至4.78 mg/mL后逐渐下降,发酵过程中pH值从4.37降至3.54后趋于稳定;乳酸和醋酸含量在前60 d快速上升,之后开始趋于平缓;总酚含量持续上升积累至0.63mg/m L,与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和还原力均分别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结论:竹叶酵素抗氧化性较好,尤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总酚含量可作为评价竹叶酵素抗氧化性的指标。综合评价指标(CEI)在第230 d时最高,可作为判定前发酵参考终点和补料发酵时间点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扁桃斑鸠菊叶为原料制备酵素,监测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通过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考察其发酵过程中抗氧化能力变化,并利用人正常肝细胞(WRL-68)模型考察其对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对比酵素第2和第55 d,pH从4.24±0.01降至3.46±0.07,可溶性蛋白质、总糖、总酚、总黄酮含量呈下降趋势,分别从0.95±0.02、244.94±4.89、6.05±0.03、0.37±0.01 mg/mL降至0.71±0.02、34.26±0.57、3.42±0.21、0.08±0.01 mg/mL。总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从0.15±0.01提高至0.95±0.01 mg/mL。在第2~28 d,抗坏血酸含量从25.36±0.52提高至28.44±0.01 μg/mL,随后呈下降趋势;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在第18 d最强,为73.72%±0.86%,第28 d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为54.14%±0.43%,且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WRL-68细胞经H2O2处理造模后,酵素处理组的胞内ROS显著降低(P<0.05),胞内抗氧化系酶SOD、CAT、GSH-Px活提高。综上,扁桃斑鸠菊叶酵素在发酵中期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且经酵素预处理后WRL-68细胞抵御氧化应激的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