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母乳中母乳低聚糖(HMOs)含量丰富且独特,在已知的200种成分中,有157种结构被阐明。HMOs不仅具有"双歧因子"效果,还具有抗黏附、抗菌、调节肠道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减少过度的黏膜白细胞浸润和活化,降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功效,并为婴幼儿大脑发育和认知提供唾液酸作为潜在的必要营养素。由于HMOs大规模生产受限,因此化学和生物模拟的HMOs代替品不断出现。虽然经典的代替品,如低聚半乳糖和低聚果糖具有HMOs部分功效,但是其结构组成差异明显,部分国家批准上市的2'-岩藻糖基乳糖(2'-FL)和乳糖-N-新四糖(LNnT)只是模拟了HMOs中一种或几种分子结构。富集牛乳低聚糖作为HMOs替代品具有明显优势。本文综述母乳低聚糖不同泌乳期含量、分型、结构特征、分析方法、生理功能、消化吸收和模拟,介绍牛乳低聚糖产业化模拟母乳低聚糖的可能性,旨在为HMOs替代品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人乳中常见的低聚糖包括3-岩藻糖基乳糖(3FL)(0.07~0.86 g/L)、乳糖-N-四糖(LNT)(0.18~1.18 g/L)、乳糖-N-新四糖(LNn T)(0.10~2.04 g/L)、2'-岩藻糖基乳糖(2'FL)(0.45~4.04 g/L)、乳酰-N-岩藻五糖I~III(LNFP I~III)、乳糖-N-二岩藻糖基-六糖I~II(LNDFH I~II)等,它们在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方面有重要意义。目前分析人乳中低聚糖常用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电化学检测法(HPAEC-PED)。本文综述了人乳中主要低聚糖的含量及常用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密集收取22位中国母亲共163个母乳样品,采用高效阴离子色谱法监测在不同泌乳期中22种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的组成和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5种中性低聚糖含量在泌乳初期(初乳)达到最高值后逐渐减少(成熟乳),但是3-岩藻糖乳糖的含量在整个取样阶段均在持续增加。6种酸性低聚糖在泌乳初期稳定但后期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其中唾液酸化-乳糖-N-四糖a只在部分样本中检出。基于Lewis血型类型,可将母亲分为分泌型组和非分泌型组。分泌型母亲的母乳中富含α-1-2-L-岩藻糖基化低聚糖(如2’-岩藻糖乳糖、乳酰-N-岩藻五糖Ⅰ、二岩藻糖基乳糖、乳酰-N-二岩藻六糖Ⅰ)。在分泌型与非分泌型母乳中,α-1-2-L-岩藻糖基化低聚糖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 211~7 272 mg/L和100~920 mg/L;然而α-1-3/4-L-岩藻糖基化低聚糖(如乳酰-N-二岩藻六糖Ⅱ、乳糖-N-二岩藻糖基-八糖、3-岩藻糖乳糖、乳酰-N-岩藻五糖Ⅱ)的质量浓度范围则分别为181~2 722 mg/L和476~4 931 mg/L。总体表明,分泌型和非分泌型母亲在泌乳期内的HMOs的组成和含量均在不断变化且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母乳源乳酸菌对不同低聚糖的利用特性,比较了8株不同种属的乳酸菌在6种低聚糖及复配低聚糖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结果表明,低聚果糖和菊粉对4株副干酪乳杆菌均具有促生长作用(生长量大于葡萄糖);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能明显促进植物乳杆菌M113的增长;鼠李糖乳杆菌M53对低聚半乳糖的利用情况优于其他低聚糖;2株双歧杆菌对低聚半乳糖和水苏糖的利用较强。所测母乳源乳酸菌均不能较好利用低聚木糖人乳中常见的2′-岩藻糖基乳糖。8株母乳来源的乳酸菌对低聚糖的利用具有菌株特异性。菌株在混合低聚糖中的生长能力取决于其偏爱低聚糖的含量。该实验结果能够为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益生菌和低聚糖的筛选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人乳低聚糖的基本组成结构与牛乳低聚糖的区别,并综述了人乳低聚糖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B族链球菌,双歧杆菌和腹泻4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荧光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fluorescence detector,HPLC-FLD)检测婴幼儿配方食品配方奶粉中7种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的分析方法。方 法婴幼儿配方食品复溶后,首先通过酶解处理(β-半乳糖苷酶和淀粉葡萄糖苷酶)去除婴幼儿配方食品基质中存在的HMOs干扰物,例如麦芽糖糊精和低聚半乳糖,酶解后向样品溶液中添加内标物质,后使用衍生化方法使得目标HMOs和内标物质均标记荧光基团(2-氨基苯甲酰胺),即可运用HPLC-FLD对其进行检测。该方法使用HMOs外标法进行目标物的定量分析,且标准物质信号均亦通过内标物矫正。结果 婴幼儿配方食品中7种HMOs可通过酶解、衍生及HPLC-FLD检测,使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内标物质可矫正信号,减少实验偏差。7种HMOs[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3-岩藻糖基乳糖(3-fucosyllactose,3-FL)、双岩藻糖基乳糖(difucosyl...  相似文献   

7.
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在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中含量最高,研究证明2’-FL具备调节婴儿肠道菌群平衡、抵抗病原体的黏附、免疫调节和促进婴儿大脑神经发育等功能。合成2’-FL的方法有化学合成法、酶法合成法与全细胞合成法。2’-FL已经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其产业化受到产量、成本、品质及安全等因素的制约,需要在合成宿主、碳源的选择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2’-FL已被美国和欧洲联盟等国家批准可添加至婴幼儿配方食品及膳食补充剂中,研究证明添加了2’-FL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在营养成分和功效上更贴近母乳。本文综述了2’-FL的结构、母乳中的含量及其生理功能,总结了现阶段2’-FL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情况,展望了2’-FL未来的研究方向,为2’-FL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的开发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 HMOs)是人乳中仅次于乳糖和脂肪的第三大营养物质,是母乳的独特成分,在婴幼儿生长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每种母乳低聚糖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本文阐述了母乳低聚糖结构组成、功能作用机理以及应用现状,为婴幼儿配方食品的设计、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对比2-氨基苯甲酸、2-氨基苯甲酰胺和2-氨基吖啶酮这3种衍生剂,选择2-氨基苯甲酸作为最优衍生剂,基于此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量检测母乳中6种母乳低聚糖(HMOs)含量的方法。样品经除脂、除蛋白、衍生后,采用ACQUITY UPLC BEH Amide色谱柱分离,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定量测定HMOs含量。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各HMO在设定的浓度范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在高、中、低3个水平加标试验中,回收率在83.2%~119.9%之间,日内精密度在1.0%~7.9%之间,日间精密度在4.5%~7.4%之间。2’-岩藻糖基乳糖和3’-岩藻糖基乳糖的定量限为1.5 mg/L,3’-唾液酸乳糖、6’-唾液酸乳糖和乳-N-岩藻五糖-I的定量限为5.0 mg/L,乳-N-岩藻五糖-V的定量限为4.5 mg/L,有较好的灵敏度。方法的精密度与准确度良好,可满足母乳中6种HMO的准确定量需求。  相似文献   

10.
母乳低聚糖在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上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报道的母乳低聚糖超过200种。文章综述了母乳低聚糖的种类与结构、对婴幼儿肠道健康的影响、免疫调节作用及促进大脑发育等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母乳低聚糖的应用现状,展望了未来母乳低聚糖工业化生产及其应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上海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疾病负担进行综合评估,为管理部门制定预防和控制诺如病毒感染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结合上海市哨点医院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监测和诺如病毒感染暴发事件报告,采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发病率、就诊率和住院率等指标对上海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疾病负担进行评估。结果 2015年上海市感染性腹泻发病人数为483.05万人,其中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发病人数为123.23万人,住院病例为370人,所产生的疾病负担为2 938.98 DALYs,即0.12 DALYs/千人。结论上海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疾病负担相对较高,需要加强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2.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 Cronobacter spp. in powdered infant formula has been etiologically linked to meningitis and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in certain groups of infants. This study aimed...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信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国2010年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国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年全国共报告感染性腹泻病例746 551例,年发病率为55.93/10万,与2009年比较呈上升趋势.≤5岁儿童占报告发病数的53.57%.实验室确诊病例占病例报告总数的6.46%,其中病毒性感染占92.65%,细菌性感染占7.18%.结论≤5岁儿童是感染性腹泻的高发人群.应鼓励和促进对感染性腹泻病人进行病原学诊断,并将诊断结果报告至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有病原学诊断结果的感染性腹泻病例报告的信息可作为全国临床就诊的食源性感染腹泻病病人的参考信息源.  相似文献   

14.
克罗诺杆菌是一种新兴的食源性致病菌,能对新生儿引起如脑膜炎、败血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疾病,并带来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该文对克罗诺杆菌的生理生化特点、污染来源、生物膜形成及其在食品工业的污染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5.
克罗诺杆菌作为婴儿配方粉中的A类致病菌,能引起新生儿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菌血症等,死亡率高达40%~80%,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国内外有关克罗诺杆菌的文献报道,从流行病学特征、血清学分型特点、环境抗性特征、毒力基因以及与致病相关的优势克隆群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提出通过增强临床监测体系,掌握该菌在我国的发病情况及高危食品,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6.
阪崎肠杆菌(克罗诺杆菌属)分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阪崎肠杆菌(现克罗诺杆菌属)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条件致病菌,因其能通过污染婴幼儿配方食品导致严重的新生儿脑膜炎、菌血症和小肠结肠炎等疾病,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其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克服了传统检测方法实验操作繁琐、耗时长等问题。目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有普通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环介导恒温扩增、探针方法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食源性腹泻儿童肠道菌群的变化,为儿童食源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0例食源性腹泻儿童粪便样本及10例健康儿童的粪便样本为研究对象,提取粪便总DNA,利用细菌16S rDNA V3区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后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分析,并用Quantity One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食源性腹泻组儿童和对照组健康儿童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存在显著性差异,食源性腹泻组的多样性低于对照组。食源性腹泻组儿童肠道菌群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并与对照组儿童肠道菌群能聚类到不同簇中。结论食源性腹泻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发生明显变化,说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调控可以应用于食源性腹泻的缓解或治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推动益生菌复合配方工业化生产。方法:建立小鼠便秘、肠黏膜损伤、腹泻模型,考察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小鼠的小肠墨汁推进率、排便情况、肠黏膜组织切片,并结合肠黏膜损伤评分和腹泻评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高浓度益生菌复合配方能显著提高便秘模型小鼠的黑便粒数、重量和小肠墨汁推进率,同时显著降低肠黏膜损伤模型小鼠的肠黏膜损伤评分,减轻组织病理损伤。对于腹泻模型小鼠而言,低、中、高浓度益生菌复合配方干预均可显著降低小鼠肠黏膜损伤等级。结论:中、高浓度的益生菌复合配方均具有改善小鼠便秘,减轻肠黏膜损伤,缓解腹泻症状的作用,其中高浓度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 spp.)是一种食源性条件致病菌,可以引起新生儿和婴儿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菌血症和脑膜炎,死亡率高达80%。因为克罗诺杆菌对婴幼儿、老年人等特定人群危害较大,所以对克罗诺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该文介绍一些克罗诺杆菌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植物次生代谢物类、有机酸类、益生元、纳米粒子类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2’-岩藻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对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增殖、粘附肠道细胞以及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以2’-FL和实验室的30株乳酸菌和双歧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生物量、产酸和细胞粘附倍数的变化筛选出2’-FL可以增强定殖能力的菌株,再利用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进一步筛选出其中的潜在抗炎菌株,最后探究2’-FL和潜在抗炎菌株的联合抗炎效果。结果:30株实验菌株中,2’-FL仅能促进两歧双歧杆菌FL-276.1和FL-228.1的增殖,提高乳酸菌ML-1、FN515、FN518、FN249、ML329和双歧杆菌FL-276.1粘附Caco-2细胞的能力。其中两歧双歧杆菌FL-276.1、FL-228.1和鼠李糖乳杆菌FN518可以显著(P<0.05)降低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NO、TNF-α、IL-6和IL-1β的分泌。2’-FL可以显著降低NO、IL-6和IL-1β的分泌。2’-FL与上述3株菌联用具有协同抗炎作用,但协同效果具有菌株差异性,其中FL-276.1与2’-FL协同抗炎效果最好。结论:2’-FL可以提高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定殖能力,并协同发挥抗炎功能,但效果具有菌株差异性,这一结果可以为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