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一般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产量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研究了FeSO4和MnSO4对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sp.)发酵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考察在30 ℃、160 r/min摇床发酵过程中细胞浓度、pH值、糖浓度以及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等重要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蔗糖10 g/L、磷酸氢钾3.4 g/L、磷酸氢钠1.5 g/L、硝酸钠4.0 g/L和酵母浸粉0.2 g/L的培养基中,添加0.4 mmol/L FeSO4可提高谷草转氨酶活性并加快生物表面活性剂积累,产量(1.75 mg/L)提高了7.5倍;添加0.3 mmol/L MnSO4可提高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使生物表面活性剂产量(2.21 mg/L)提高8.6倍。  相似文献   

2.
该实验研究了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sp.)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提取方法。对比了调pH法、溶剂萃取法和溶剂沉淀法的提取效果,并将调pH法与乙醇沉淀法相结合用来提取生物表面活性剂。结果表明,调pH法、溶剂萃取法不能将该生物表面化活性剂提取出来,而乙醇沉淀法可得到高乳化活性的产物。将发酵液的pH调至13除去沉淀后加入3倍体积冷乙醇进行提取,生物表面活性剂产量(6.69 g/L)是直接向原始发酵液加入3倍体积冷乙醇进行提取的1.45倍,该法可提取得到分子质量较大的含有少量糖、蛋白、脂及较多磷酸盐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3.
海藻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碳源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Dietzia cinnamea.7517d产海藻糖脂摇瓶发酵培养基的碳源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g/L):食用油10.0,麦芽糖4.0,酵母膏6.0,K2HPO4·3H2O1.0,KH2PO41.0,MgSO4·7H2O0.5,CaCl20.02,FeCl30.02,pH7.2~7.4。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表面活性剂的产量为756.4mg/L,较原来提高了9.4倍,且降低了成本。添加疏水(食用油)碳源较亲水(麦芽糖)碳源更利于海藻糖脂的发酵。   相似文献   

4.
煮糖用糖助剂中的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了煮糖用糖助剂在国内的研究开发历史。介绍了各种糖助剂中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如 :α-甲基葡萄糖苷脂肪酸酯、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丙二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乙酰甘油脂肪酸酯、聚醚。说明了根据煮糖工艺目的选择表面活性剂的理论和原则 ,应针对消泡 ,降粘 ,提高糖膏流动性 ,提高蒸发速率等不同工艺目的 ,选择不同表面活性和 HL B值的表面活性剂。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 ,以及煮糖过程的复杂性 ,复配是糖助剂开发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长链脂肪胺和丙烯酸甲酯反应、经皂化、中和制得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用红外光谱进行了确认,概述了它的性能和用途。  相似文献   

6.
对生物表面活性剂产量相对较高的3只菌株的生长和发酵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摇床温度35 ℃,转速150 r/min,菌龄32 h,V(发酵液):V(种子液)=100,装液量60 mL,初始pH=7.5,w(氯化钠)=2%的培养条件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变化,ZZ-1菌在菌体生长、生物量增加、总糖产生和发酵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等方面均优于其他2只菌株.  相似文献   

7.
从土样和水样中,经富集培养、血平板筛选、摇瓶培养和表面张力测定等方法筛选出一株能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细菌,该细菌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为糖脂,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并具有良好的乳化效果,在轻工、制药和微生物三次采油等工业中应用前景广阔。初步研究了糖脂的化学组成,确定为十八碳烯酸葡萄糖酯。  相似文献   

8.
发酵性丝孢酵母发酵产油脂的碳源和氮源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发酵性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fermentans)为实验菌株,通过液体摇瓶发酵研究了碳源和氮源种类对其生长及细胞积累油脂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性丝孢酵母以葡萄糖、乳糖、蔗糖及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以牛肉膏、蛋白胨作为氮源发酵时,菌体生物量和细胞油脂含量均在发酵72 h时达到最大值,继续延长发酵时间不利于油脂积累。以硫酸铵为氮源,木糖为碳源时,菌体最大生长和细胞油脂最大积累不同步。发酵性丝孢酵母发酵产油脂宜选择硫酸铵作为氮源,葡萄糖作为碳源。  相似文献   

9.
松香酰基复合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菜籽粕和松香为原料,经菜籽粕的水解,松香酰氯化和缩合反应等合成了N-松香酰复合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实验结果表明,松香与三氯化磷反应制取松香酰氯的收率在85%以上,菜籽粕用60mol/L的盐酸在105℃-110℃下水解18h制得复合氨基酸溶液,氨基酸得率为89%,松香酰氯与复合氨基酸进行缩合反应合成了松香酰基复合氨基酸,通过正交回归试验确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松香酰氯与氨基酸摩尔配比为1.38:1,反应温度22℃,反应时间4.78h,pH7-8,以丙酮/水(v/v)1:1为混合溶剂,转化率达到85.3%,合成产品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利用柞蚕茧壳资源,采用化学高温碱溶法水解柞蚕茧壳蛋白,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生物基表面活性剂,通过重量分析、沉降法、白金板法表征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含固量、渗透性和表面张力性能,研究在柞丝脱胶和染色中使用该合成表面活性剂对脱胶率和上染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柞茧壳在一定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能充分溶解在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混合氨基酸油酸,三氯化磷和混合氨基酸在特定的条件下可制备出氨基酸表面活性剂。氨基酸表面活性剂性能温和,可以用于柞丝脱胶和染色,能提高柞丝脱胶率,染色得色量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分别使用酵母浸粉和混合氨基酸作为模拟葡萄汁(36 °Bx)的有机氮源发酵葡萄酒,以保证葡萄酒的正常发酵和最终产品品 质。 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的二氧化碳生成量、还原糖、可同化氮、甘油和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变化,比较酵母浸粉和混合氨基酸对葡萄酒 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使用酵母浸粉耗还原糖量为295.7 g/L,生成乙醇97.20 g/L、甘油26.50 g/L、乙酸1.08 g/L和乙酸乙酯46.05 mg/L, 与使用混合氨基酸相比,多消耗还原糖130.47 g/L,多生成乙醇46.14 g/L、甘油7.95 g/L和乙酸0.54 g/L,增幅分别为78.95%、90.38%、 42.84%和99.35%。 使用酵母浸粉比混合氨基酸的发酵程度大,速度快。 因此,可用适量酵母浸粉替代混合氨基酸作为葡萄酒发酵的 氮源补充。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发酵模拟葡萄汁进入稳定期时分别补加18种氨基酸,通过分析酿酒酵母生长、发酵速率以及最终乙醇、有机酸和高级醇含量的变化,比较不同氨基酸对葡萄酒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丙氨酸(Ala)和缬氨酸(Val)能显著增加酿酒酵母的生物量和发酵速率以及最终乙醇和异丁醇含量(P<0.05),对有机酸含量影响较小。高质量浓度的半胱氨酸(Cys)(200 mg N/L)和赖氨酸(Lys)(200 mg N/L)抑制酿酒酵母生长和发酵速率,显著增加了有机酸含量(P<0.05)。蛋氨酸(Met)抑制酿酒酵母的发酵速率,产生了大量的3-甲硫基丙醇。因此,对发酵有积极影响的Ala和Val比较适合作为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补加氮源,反之,Cys、Lys和Met不适合作为补加氮源。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以不同碳氮源配制合成的液体培养基对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发酵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并对培养基的参数进行了比较,确立了最佳的培养基条件。樟芝对碳源利用较广,其中以玉米粉效果最好,而对山芋粉和乳糖的利用较差;樟芝对氮源的利用具有差异性,其中对有机氮源的利用较无机氮源好,以硫酸铵 麸皮复合培养效果最佳,而对碳酸铵几乎不利用。结果表明,采用玉米粉4%、硫酸铵 麸皮1.5%、硫酸镁0.02%、磷酸二氢钾0.2%时,菌体发酵最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异养条件下不同碳源、氮源、pH和温度等因素对一株自分离小球藻的生长及叶黄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和硝酸钾分别是支持这株小球藻持续快速生长生产叶黄素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异养培养小球藻生产叶黄素的最佳条件为:葡萄糖浓度20g·L-1、硝酸钾浓度1.25g·L-1,初始pH6.0,温度30℃,叶黄素产量为12.27mg·L-1。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江米甜酒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江米为原料,通过安琪纯种根霉酒曲和民间传统甜酒曲发酵制备江米甜酒。采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和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法测定其游离氨基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在安琪纯种根霉发酵江米甜酒中共检测出游离氨基酸15种,而在民间传统甜酒曲发酵江米甜酒中共检测出游离氨基酸16种,其中都有8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在安琪纯种根霉发酵江米甜酒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0.02%,其中赖氨酸含量最高,为24.36mg/L;而在民间传统甜酒曲发酵江米甜酒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0.03%,为安琪纯种根霉发酵江米甜酒的1.5倍,其中苯丙氨酸含量最高,为27.46mg/L。  相似文献   

16.
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X1026为研究对象,研究大豆蛋白胨、酵母粉、玉米浆干粉和豆粕水解液4种有机氮源对 发酵法生产肌苷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以豆粕水解液为有机氮源时,肌苷产量高于其他有机氮源,其中山东1号豆粕水解液摇瓶发 酵肌苷产量最高,达到31.2 g/L。在20 L发酵罐验证实验中,肌苷产量达到51.2 g/L,发酵罐中肌苷晶体的形成过程清晰可见,进一步证 实山东1号是最适合B. subtilis HX1026发酵生产肌苷的有机氮源。 山东1号的主要技术参数如总氮含量、氨基氮含量、氨基氮/总氮比 值分别是3.22%、2.06%、0.639,可以作为肌苷发酵生产过程中选择有机氮源的标准,以确保肌苷发酵过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碳氮源对Bacillus sp.B_(53)发酵产聚谷氨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 8种不同碳源和 7种不同氮源对Bacillussp B53 发酵产聚谷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 ,柠檬酸、甘油和硫酸铵是合成聚γ 谷氨酸比较适宜的碳源和氮源 ,前体物质L 谷氨酸的存在是聚谷氨酸高产所必需的。经过正交试验和回归分析 ,确定最佳碳氮源配比为 :L Glu 2 0 g/L ,CTA 9 86 4g/L ,Glycerol 80 36 g/L ,(NH4) 2 SO47g/L ,其他培养基成分有MgSO4·7H2 O 0 5 g/L ,FeCl3 ·6H2 O 0 0 2 g/L ,K2 HPO41g/L ,CaCl2 ·2H2 O0 2 g/L ,MnSO4·H2 O 0 0 5 g/L。在既定发酵条件下 ,Bacillussp B53 在优化培养基上产生γ PGA 19 12 g/L比基础发酵培养上的 8 87g/L提高了 115 5 6 %。  相似文献   

18.
从成本控制和发酵罐扩大培养监测控制方面考虑,优化了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sp.FJU-512)产DHA发酵培养基。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发酵培养基碳氮源组分,均匀设计实验优化了无机盐组分。最佳产DHA发酵配方为葡萄糖120g/L,酵母浸膏5g/L,谷氨酸钠20g/L,硫酸铵0.25g/L,海水晶25g/L,KH2PO44.0g/L,Mg SO4·7H2O0.5g/L,Ca CO35.0g/L,Na2SO43.0g/L,Fe SO4·7H2O 20mg/L,维生素B10.005g/L,维生素B120.005g/L。优化后,裂殖壶菌DHA产量到达13.83g/L,提高了22%,且培养基成本降低4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