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实验旨在研究沙葱及其提取物对肉羊体脂4-烷基支链脂肪酸沉积与分布的影响。选取3 月龄体质量((23.67±3.43)kg)相近、体况良好的健康小尾寒羊公羊60 只,随机分为4 组,每组3 个重复,每个重复5 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实验组以每只羊计,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沙葱粉10 g/d、沙葱水提物3.4 g/d和沙葱醇提物2.8 g/d 。实验持续7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饲喂结束后,分别采集背部皮下脂肪、尾部脂肪、肾周脂肪和大网膜脂肪用于检测4-烷基支链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沙葱粉、沙葱水提物和醇提物均能显著降低肉羊背部皮下脂肪、肾周脂肪和大网膜脂肪中4-甲基辛酸(4-methyloctanoic acid,MOA)的沉积量(P<0.000 1);日粮添加沙葱粉、沙葱水提物和醇提物能够显著降低背部皮下脂肪和肾周脂肪中4-乙基辛酸(4-ethyloctanoic acid,EOA)的沉积量(P<0.000 1);与对照组相比,3 组实验组大网膜脂肪中EOA的沉积量均有降低趋势(P=0.062 0);日粮添加沙葱粉、沙葱水提物和醇提物均能显著降低肾周脂肪中4-甲基壬酸(4-methylnonanoic acid,MNA)的沉积量(P=0.044 0);各实验组大网膜脂肪中MNA的沉积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降低趋势(P=0.066 0)。3 种支链脂肪酸在肉羊不同部位体脂的沉积量均呈尾部脂肪>背部皮下脂肪>大网膜脂肪>肾周脂肪的规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背部皮下脂肪中MOA与EOA具有显著相关性([ρ]=0.610,P=0.001);肾周脂肪中MOA分别与EOA([ρ]=0.700,P=0.001)和MNA([ρ]=0.660,P=0.001)具有显著相关性,EOA与MNA间的相关性较弱([ρ]=0.570,P=0.004)。由此可见,沙葱及其提取物能够有效降低小尾寒羊背部皮下脂肪、肾周脂肪和大网膜脂肪中4-烷基支链脂肪酸的沉积,从而改善肉羊体脂风味。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添加不同糖对牡蛎酶解液(OEH)发酵产物风味及品质的影响,通过考察理化指标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进行鉴定,通过计算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气味活性值(OAV)比较3种糖处理效果。结果表明,3种糖类处理的发酵液苹果酸和乳酸差异显著(P<0.05),添加不同糖发酵液的氨基酸含量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精氨酸含量最为丰富。经发酵处理,牡蛎风味得到改善,醛类物质含量减少,总体呈现以辛酸及辛酸乙酯、癸酸乙酯为主的花香、果香风味,不同糖处理的发酵液在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OAV>1),尤其是己酸乙酯含量上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发酵极大地改善了牡蛎的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3.
王善宇  赵玲  孙慧慧  刘淇  曹荣  薛勇 《食品科学》2023,44(6):344-350
为探究风味差异的形成机制,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研究蒸制和微波加热2种烹饪方式对脂质组成、脂质氧化水解程度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在烹饪后总脂和脂质组成(磷脂、甘油三脂及游离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蒸制和微波加热的对虾,其脂质组成也有所差别,与蒸制相比,微波加热虾肉中的磷脂含量偏高,而游离脂肪酸含量偏低。鲜虾烹饪后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上升(P<0.05),可能与磷脂的水解有关。蒸制和微波加热加速了脂质的氧化水解,酸价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均显著升高(P<0.05)。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鲜虾、蒸制和微波加热虾肉的气味特征有明显不同,且微波加热气味变化更大。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从虾肉中分离鉴定出2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2,3-戊二酮、2-丁酮、2-甲基丁醛、己醛、1-辛烯-3-酮和戊醛等是熟虾肉主要的风味物质,且在微波加热的样品中含量更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脂质的氧化水解对风味形成有重要贡献,游离脂肪酸中的C14:0、C15:0、C16:1  相似文献   

4.
为解析涨袋和正常生抽风味品质的差异,该研究基于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技术对涨袋和正常生抽中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与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电子鼻检测结果表明,涨袋生抽中芳香类物质的含量显著偏低(P<0.05),而有机硫化物、萜类物质和烷烃的含量显著偏高(P<0.05);通过GC-IMS在生抽样品中共检出30种挥发性化合物,对生抽总体风味具有重要贡献的关键风味化合物(ROAV≥1)10种;异戊醇、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乙酸-2-甲基丁酯、3-羟基-2-丁酮和二甲基硫共6种化合物在涨袋生抽样品中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样品(P<0.05),而乙酸甲酯、2-甲基丁醛和丙酮共3种化合物在正常生抽样品中含量显著高于涨袋样品(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生抽涨袋后风味品质变差可能与丙酮、苯甲醛和2-丁酮含量的降低有关。由此可见,生抽涨袋后风味品质会变差,且涨袋和正常生抽中风味物质的差异可能是引起产品品质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不同干燥温度对萎凋叶压制白茶饼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及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干燥温度(60、70、80、90、100℃)对萎凋叶压制白茶饼香气、糖组分、多酚类物质和氨基酸等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萎凋叶压制白茶饼感官品质得分随干燥温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80℃干燥茶饼的感官审评得分最高,为90.2分。80℃和90℃干燥的白茶饼儿茶素总含量显著低于60、70、100℃干燥的白茶饼(P<0.05);80℃干燥的白茶饼总氨基酸和鲜爽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70℃干燥的样品(P<0.05);70、80℃干燥的白茶饼糖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低温干燥(60℃)和高温干燥(90℃和100℃)(P<0.05);各干燥温度白茶饼主要挥发性物质种类总体一致,其中醇类物质所占比例较大,80℃干燥处理白茶饼的十三酸甲酯、辛酸甲酯、己酸甲酯和二氢猕猴桃内酯等酯类香气物质含量显著高于90、100℃干燥样品(P<0.05)。综上,80℃干燥能提高萎凋叶压制白茶饼的鲜爽度和甜度及愉悦香气物质的含量,更有利于品质形成,是萎凋叶压制白茶饼...  相似文献   

6.
选择5月龄苏尼特羊、小尾寒羊各10?只,测定其屠宰性能,再分别取背最长肌测肉品质、脂肪酸含量以及挥发性成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苏尼特羊的净肉率和肉骨比显著大于小尾寒羊(P<0.05)。苏尼特羊的色泽(a*、b*)、嫩度优于小尾寒羊(P<0.05),熟肉率和pH值没有显著差异;从脂肪酸含量分析发现,苏尼特羊肉中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小尾寒羊,其中C16:0和C18:0含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但含量比较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C18:1、C18:2n6c和C20:4n6)在2?种羊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羊肉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羰基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组成,不同品种对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和构成影响很大,苏尼特羊的醛类和酮类化合物含量高于小尾寒羊,但醇类化合物含量低于小尾寒羊,筛选主要风味化合物为己醛、辛醛、壬醛、1-辛烯-3-醇和2,3-辛二酮。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荷斯坦去势公牛肉及其他2种市售牛肉(安格斯牛和西门塔尔牛)营养、加工和食用品质指标,并与文献数据对比分析,挖掘荷斯坦去势公牛肉质特性。结果表明:与安格斯和西门塔尔牛肉相比,在营养品质方面,荷斯坦去势公牛肉氨基酸总量及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含量占比较高(P<0.05),尤其是色氨酸质量分数达1.16%,是其他样品的5~8倍;脂肪酸组成分布均匀,且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加工品质方面,荷斯坦去势公牛肉保水性和凝胶性较好;食用品质方面,荷斯坦去势公牛肉嫩度和肌间脂肪含量较高(P<0.05),大理石花纹丰富,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均较高(P<0.05),荷斯坦去势公牛肉含4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牛肉重要风味物质,包括壬醛、3-羟基-2-丁酮和1-辛烯-3-醇含量显著高于安格斯和西门塔尔牛肉(P<0.05)。  相似文献   

8.
利用气质联用(GC)法测定了两株不同酸耐受表型酒酒球菌(Oenococcus oeni)突变株在酸胁迫及无酸胁迫条件下不同生长时期的细胞膜脂肪酸种类与含量,并对两株菌中引起膜脂肪酸差异关键基因fabF在酸压力响应中的功能进行异源验证。结果表明,pH 3.0条件下在培养3 h、36 h及108 h的酸耐受突变株b1和酸敏感突变株b2的2-己基环丙烷-1-癸酸(C19:1)含量均显著高于pH 4.8条件下的C19:1含量(P<0.05);培养3 h及36 h的菌株b1的2-己基-环丙烷辛酸(C17:1)、C19:1含量及总不饱和脂肪酸与总饱和脂肪酸比值均显著高于菌株b2(P<0.05)。此外,pH 3.0条件下培养36 h时,仅在突变株b1中检测到C17:1;培养108 h时,菌株b1的C17:1含量约高于菌株b2的7倍。酸胁迫条件下,过表达菌株b1、b2的fabF基因的重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1、L2的稳...  相似文献   

9.
羊肉膻味组成及脱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综述了羊肉膻味的化学成分以及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羊肉脱膻技术。羊肉膻味物质的化学组成以4-甲基辛酸、4-甲基壬酸等低级支链脂肪酸为主;去除羊肉膻味的方法主要有中国民间脱膻法、物理化学脱膻法、微生物脱膻法等,但目前还没有一种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大蒜素对小尾寒羊羊肉品质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分别用添加大蒜素和未添加大蒜素的日粮饲喂小尾寒羊,对肉的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蒜素组相较于正常饲粮组滴水损失率、剪切力、亮度差异均显著(P<0.05)。大蒜素组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蒜素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不同处理组的羊肉,得出大蒜素能显著降低羊肉己酸、十三酸、肉豆蔻酸的含量(P<0.05)。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测定,按匹配度大于90%确定物质,共鉴别出6种风味物质,两组羊肉中的挥发性物质组成与含量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内蒙古包头市草原戈壁短尾羊肉的营养品质,选取12只6月龄草原戈壁短尾羊,宰后分别取股二头肌、肱三头肌和背最长肌,进行理化指标、脂肪酸、氨基酸、矿物质元素等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草原戈壁短尾羊肉pH24h为5.66左右,水分含量达70.47%,粗脂肪含量为7.37%,粗蛋白含量达21.43%,矿物质含量为3.00...  相似文献   

12.
李文博  罗玉龙  刘畅  窦露  赵丽华  苏琳  靳烨 《食品科学》2019,40(24):207-213
选择舍饲、放牧2 种饲养方式下12 只12 月龄的苏尼特羊背最长肌为实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测定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脂肪酸成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测定脂肪代谢相关调控基因表达量,探究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肉风味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羊肉中主要挥发性化合物为己醛、壬醛、1-辛烯-3-醇和2,3-辛二酮,其中舍饲羊中壬醛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羊(P<0.05),1-辛烯-3-醇和2,3-辛二酮含量显著低于放牧羊(P<0.05);脂肪酸中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占比较大,放牧羊肉中的硬脂酸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脂肪氧合酶基因(lipoxygenase,LOX)表达量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acetyl-CoA carboxylase,ACC)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基因(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表达量高于舍饲组(P>0.05)。整体上,由于放牧羊中PPARγ和ACC基因的较高表达量,使得羊肉中合成并沉积了更多的脂肪酸,并激活了LOX基因的高表达,促使脂肪酸氧化生成大量醛、醇类挥发性物质,赋予了放牧羊肉优异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13.
以22只巴美肉羊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胴体品质、食用品质以及脂肪酸的组成,从性别角度分析巴美肉羊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公羊的胴体重、胴体长、胴体深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母羊(P<0.05)。在食用品质方面,母羊的嫩度和熟肉率显著高于公羊(P<0.05),公羊肉的L*值显著高于母羊(P<0.05)。电子舌结果显示,巴美肉羊的滋味中咸味和鲜味较为突出。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测定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显示,巴美肉羊中3-羟基-2-丁酮、2,3-辛二酮、1-辛烯-3-醇、己醛、己酸、庚酸和辛酸占主要地位。公羊的2,3-辛二酮、癸酸含量显著高于母羊(P<0.05);而母羊中的3-羟基-2-丁酮、苯甲醛含量显著高于公羊(P<0.05)。在脂肪酸中,公羊的反油酸、二十碳二烯酸含量显著高于母羊(P<0.05);母羊的棕榈酸、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公羊(P<0.05)。公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P/S)高于母羊。总体上,公羊的胴体品质和脂肪酸的营养价值优于母羊,但母羊的食用品质较公羊好。  相似文献   

14.
泡酒肥肉是豉香型白酒(玉冰烧)生产过程"陈肉酝浸"工序中的关键元素,目前对泡酒肥肉在浸制过程中的变化尚不清楚。检测了泡酒肥肉浸制过程中的各阶段肥肉的脂肪氧化及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浸制过程中,泡酒肥肉的酸价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显著上升(p<0.05),总饱和脂肪酸(SFA)和总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浸制后肥肉中的棕榈酸(C16:0)、油酸(C18:1)、硬脂酸(C18:0)和亚油酸(C18:2)等脂肪酸含量较高,且变化均显著(p<0.05);总饱和脂肪酸与总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SFA/UFA)从1.83下降到1.38,变化显著(p<0.05),说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升高,有利于后续豉香型白酒的陈肉酝浸过程中风味物质的生成。结果表明了泡酒肥肉浸制过程中脂肪氧化及脂肪酸的变化,将为建立泡酒肥肉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巴美肉羊与小尾寒羊杂交羔羊生长发育及屠宰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小尾寒羊(母本)为对照,对4、6、8、12月龄的巴美肉羊(父本)和杂交后代巴寒F1美肉的生长发育和屠宰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巴美肉羊胸围、胸围指标和体躯指数极显著大于小尾寒羊(P〈0.01);巴美肉羊和巴寒F1日增质量在8月龄达到最大,12月龄开始下降。巴美肉羊和巴寒F1的屠宰性能和等级分割肉优于小尾寒羊。在6月龄巴寒F1净肉率、肉骨比和腰肉显著大于小尾寒羊(P〈0.05),说明巴寒F1具有早期生长优势。随月龄的增加,巴美肉羊净肉质量、胴体产肉率、净肉率、肉骨比、肋肉和腹下肉极显著大于小尾寒羊(P〈0.01),腰肉差异显著(P〈0.05)。在12月龄巴寒F1的屠宰率和净肉率极显著大于小尾寒羊(P〈0.05)。但各个月龄宰前活质量和胴体质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青花鸡、茶花鸡2号和白羽肉鸡3种鸡肌肉中脂肪酸含量差异,先采用氯仿-甲醇法对鸡肉粉进行脂肪提取,并对脂肪提取物进行甲酯化处理,再应用高效气相色谱仪检测3种鸡肌肉中的18种脂肪酸.结果表明:3种鸡肌肉脂肪酸均以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 n-9c)和亚油酸(C18∶2 n-6c)为...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并分析比较了5株双歧杆菌代谢产物及细胞中脂肪酸的构成。结果表明,不同双歧杆菌脂肪酸含量在代谢产物之间差异较为明显,在细胞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同种不同源的双歧杆菌菌株之间(动物双歧杆菌A6和BA-5)也存在着一定的脂肪酸差异;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二十四烷酸(C24:0)为各双歧杆菌代谢产物及细胞中的主要脂肪酸;各菌株代谢产物中,C16:0在5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C16:0与C18:0的质量浓度比(ρC16:0∶ρC18:0)为2.607~3.120,乙酸和乳酸的浓度比(C乙酸∶C乳酸)为2.085~2.295。与代谢产物相比,各菌株细胞中未检测出芥酸(C22:1n-9)、二十四碳烯酸(C24:1n-14)、二十碳五烯酸(C20:5n-3)。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分别选取放牧条件和舍饲条件下饲养12 个月的苏尼特羊各10 只(公母各5 只),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不同饲养方式下苏尼特羊股二头肌脂肪酸组成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研究不同饲养方式下脂肪代谢相关基因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组羊肉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中α-亚麻酸、共轭亚油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放牧条件下股二头肌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舍饲条件下(P<0.05);放牧条件下股二头肌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激素敏感酯酶、脂肪酸脱氢酶2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同时PPARγ基因表达量与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可见,从脂肪酸的角度来讲,放牧组肌肉营养价值更高,今后可通过调控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来改善舍饲羊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为培育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奶绵羊,本研究对戴瑞羊(DM)、小尾寒羊(STH)、戴寒杂交F1(F1)和戴寒杂交F2(F2)乳中常规成分、脂肪酸、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F1乳的脂肪含量最高,其蛋白质、酪蛋白、固形物和非乳脂固形物以及必需氨基酸含量仅次于STH乳,显著高于DM和F2乳(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