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些年食品中重金属超标引发很多问题, 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传统重金属检测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其具有检测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检测方法成熟等优点, 但是也存在着检测仪器昂贵, 前处理复杂, 检测所需时间长, 不易携带, 不能满足快速、简单、现场测定的实际需要等不足。科研工作者一直在不断探索能够快速, 灵敏, 高效的检测重金属的技术。适配体具有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 稳定性好等优点, 已经成为一种新型识别分子, 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适配体在镉、汞、铅、砷等重金属检测领域的研究, 并对核酸技术在重金属检测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核酸适配体技术在食品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食品中重金属超标对人们健康构成了威胁,所以对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开发成为了重要研究内容。虽然传统的检测技术对重金属进行了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检测,但是仍需要一种简单、快速、有效、成本低廉的方法用于食品安全领域的快速检测。核酸适配体为一段单链DNA或者RNA序列,是经体外筛选技术筛选出的能特异结合蛋白质或其他小分子物质的寡聚核苷酸片段。核酸适配体具有靶分子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等特点,因而被广泛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本文综述近年来核酸适配体技术对食品中Hg2+、As3+、Pb2+的检测,并对核酸适体技术在食品重金属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核酸适配体技术作为成熟的检测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检测流程的简洁性。近年来,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检测机构基于食品检测的要求,尝试将核酸适配体技术融入到食品重金属的检测中,旨在通过技术资源的整合,实现食品重金属种类以及含量的科学测定,为食品安全风险的防范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是食品和环境中的一类剧毒污染物,易引起食源性疾病,对人体造成不可逆损伤。传统的检测方法耗时长、成本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食品中重金属的快速检测技术。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具有快速、高灵敏度、特异性强等优点,在重金属快速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金属纳米材料(如金纳米粒子)、金属氧化物(Fe3O4纳米颗粒)、碳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材料的性质,并对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在重金属(主要是Pb2+、Hg2+、As3+、Cd2+)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重金属检测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5.
四环素类抗生素作为一类广谱抗生素被广泛用于控制细菌感染,由于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超量使用和不当处理均会导致其在土壤、水体、食品中的残留严重,给人类公共健康带来重大威胁。检测四环素类抗生素所采用的方法通常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具有耗时长、操作步骤复杂、成本高等局限性,因而开发敏感、快捷、经济的检测方法尤为重要。核酸适配体作为一种新型生物识别分子,具有亲和力高、稳定性强、制备成本低、特异性强等明显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在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快速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综述了用于四环素类抗生素检测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主要包括荧光、比色、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适配体传感器,并阐述了适配体传感器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将纳米材料独特的光学、电子和催化性能应用于适配体传感器中可大幅提高重金属检测的灵敏度并扩大选择性,是重金属检测领域的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Pb2+、Hg2+、Cd2+等重金属离子的适配体序列,总结了多种结合纳米材料的适配体传感器在重金属检测中的技术应用及优缺点,并对适配体传感器在重金属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食品作为维持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对人们的健康有重大影响, 开发简单、快捷的检测技术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拥有独特的发光性能, 核酸适配体作为新型生物识别分子, 具有亲和力高、稳定性强以及特异性强等优势。将量子点和核酸适配体结合起来构建的传感器, 可实现高灵敏、高效率及特异性检测, 是一种新兴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本文简述了量子点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的检测机制, 重点综述了近几年来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 如抗生素、真菌霉素、致病菌、农药残留等中的应用, 并分析了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挑战和前景, 以期为今后研发更灵敏的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链霉素(Streptomycin, STR)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水产、畜牧业中治疗细菌性疾病。人类食用的动物性食品中若残留过量的STR会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生物传感器作为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实现食品中STR快速、准确检测,基于适配体的生物传感器因表现出许多独特优势而被广泛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本文综述了近五年基于适配体的光学、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检测动物性食品中STR残留的应用进展,并对这些检测技术进行对比和总结,以期为今后发展更为有效、简便、灵敏的STR生物传感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重金属污染已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为保证食品安全,构建快速、廉价和可推广的食品重金属污染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以功能核酸为基础的生物传感及分析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核酶和核酸适配体等功能核酸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识别分子,可实现对金属离子的特异性识别,在构建高灵敏、高选择性的食品重金属分析检测平台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功能核酸在重金属(铅、汞和镉)污染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由功能核酸构建的荧光传感器和比色传感器,及功能核酸与纳米粒子复合构建的核酸纳米传感器。此外,考虑到食品重金属离子检测所涉及的区域范围广、样品数量多等问题,本文突出了功能核酸与微流控技术及便携检测设备整合的检测平台,为临场的食品重金属污染分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具有高毒性,尽管它们在各种环境基质中以微量浓度存在,但是其引起的污染仍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开发重金属检测精确而灵敏的方法对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十分有必要。现有传统检测技术依赖昂贵的大型仪器,操作复杂并且耗时较长。生物技术和纳米材料的飞速发展为重金属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该文综合介绍重金属检测的常见方法以及近年来核酸适配体和纳米材料在食品中重金属检测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前重金属铜的检测方法普遍存在操作繁琐、样品前处理复杂、消耗时间长和检测成本高等问题,限制了食品重金属铜污染的检测.该研究合成了一种铜离子(Cu2+)特异性响应的氮掺杂荧光碳量子点,实现了铜污染的均相快速检测,该碳量子点具有优异的水溶解度和生物相容性,其荧光量子产率为33.27%.该方法可以在一个离心管内、在室温环境下...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部分市售儿童小食品重金属污染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栾娜  张莹 《食品科学》2006,27(10):473-476
为了解北京市中小学周边食品店中出售的儿童小食品中重金属污染情况,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31种儿童小食品中的Cu、Zn、Pb、Cd、Cr的含量。结果显示,儿童小食品中对人体有害的铅、镉检出率分别为95%和60%~75%,除镉、铬的合格率分别为75%~87.5%和75%~100%,其他元素合格率均为100%。其中镉污染较重,大于1/2标准值及超标的样品比例占45%~75%,儿童小食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重金属的污染,除镉元素外,大部分元素含量在国家标准值内,以低于1/2国家标准值为多。这些小食品受镉、铅、铬污染虽不严重,但普遍存在。镉污染较铅、铬污染相对严重,应给予一定重视。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核酸适体做捕获探针,纳米金-蔗糖酶-互补DNA偶合物做检测探针,构建竞争型核酸适体传感器,并结合血糖仪实现对盐酸多巴胺的检测。未加靶目标时,检测探针与核酸适体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加入靶目标后,核酸适体与靶目标强亲和力竞争结合,使检测探针脱离捕获探针并催化蔗糖转化为葡萄糖,通过血糖仪检测葡萄糖浓度间接检测盐酸多巴胺浓度。结果表明,在靶目标孵育时间和蔗糖酶催化时间分别为30?min和120?min时,盐酸多巴胺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45~10?mmol/L,相关系数为0.997。对8.0、3.0、0.8?mmol/L盐酸多巴胺标准液进行多次测量,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9%、1.4%、4.8%。所制备传感器具有操作简单、稳定性好、选择性高的特点,不仅拓宽了血糖仪对其他非糖标志物的检测,而且在医疗卫生和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15.
路念  马骥  成军虎  孙大文 《食品科学》2023,44(4):313-320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原理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用于检测小麦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通过掺入Fe3+提高传感器中聚多巴胺纳米球(polydopamine nanospheres,PDANS)对6-羧基荧光素(6-carboxyuorescein,FAM)的猝灭能力。方法:标记有FAM的DON核酸适配体(PDON)通过π-π堆积的非共价作用吸附到Fe3+掺杂聚多巴胺纳米球(Fe-PDANS)上,由于FRET,FAM的荧光被Fe-PDANS猝灭。在DON存在的情况下,PDON可以和DON特异性结合,改变PDON的构象,使其难以吸附到Fe-PDANS上,从而增强传感器的荧光信号,实现对DON的检测。结果:该传感器在DON质量浓度0.266 7~133.3 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0.118 2 ng/mL;同时,对阳性小麦中...  相似文献   

16.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日益受关注的问题,开展与食品加工相关的风险分析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风险评估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主要是针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不良影响做出的科学评估。本文将介绍风险评估,并对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Silver ion migration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PLA (polylactic acid-polylactide)/silver zeolite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Films prepared by solution-casting/solvent evaporation, or by melt-mixing/compression molding were compared. Silver migration to food simulants and TSB (tryptone soy broth) was quantifi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Escherichia coli was measured following the 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 JIS Z 2801. All types of PLA/silver zeolite composites released Ag+ ions. A more intense ionic exchange with the zeolites and a significant, but low, antimicrobial activity in solution were found in cast films. To attain antimicrobial effects, however, migrated ions ought to be in the range of the legal limit of 0.05 mg Ag+/kg food stated by the European Food Safety Agency (EFSA). Silver migration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were sensitive to the methodology chosen to process the PLA films, the ionic strength of the medium, and the ion motility in the polymer matrix. Practical Application: Silver exchanged zeolites incorporated in food contact polymers are gaining importance as antimicrobial agents. Migration of silver ions from polymer matrices, however, is legally restricted. Therefore a compromise between silver migration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needs to be critically analyzed to validate novel materials in food packaging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