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皖南丘陵地区主栽的8个品种蓝莓为原料,通过测定各品种果实品质性状和分布,分析其差异显著性,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蓝莓品质性状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蓝莓品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单果质量、体积、果汁p H值、糖酸比与果实籽、总酸、果胶、总酚、黄酮和花色苷含量变异系数大于10%,品种间差异显著;硬度、果形指数、出汁率与水分、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VC和单宁含量变异系数小于10%,品种间变异较小。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2.261%。根据蓝莓主要品质指标,对8个蓝莓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得出,圆蓝和粉蓝两个蓝莓品种综合品质高,可作为蓝莓育种、品种改良和加工利用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陕西省中华和美味2种猕猴桃中主栽品种和新品种猕猴桃的鲜食品质,以红阳、脐红、金艳、翠香、徐香、海沃德6个主栽品种及农大金猕、农大郁香2个新品种为原料,对其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可溶性糖、可滴定酸、蛋白质、氨基酸、VC、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及果肉硬度、色泽等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8个品种猕猴桃品质进行鲜食品质评价。结果表明:主栽品种脐红、翠香、红阳和新品种农大金猕果实中各营养成分物质含量相对较高,挥发性物质种类多、含量高,果香浓郁,品质较好。综合品质主成分分析提取的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5.916%。8个品种猕猴桃的鲜食品质差异明显,按照品种聚类可分为5类,综合品质优劣排序为农大金猕、脐红、翠香、红阳、农大郁香、海沃德、徐香、金艳。脐红、翠香、红阳是主栽品种中品质较优良的品种,而新品种农大金猕综合品质优于现有主栽品种。该研究为猕猴桃种植、贮藏、消费过程中优良品种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的果实品种和发酵时间对猕猴桃发酵酒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金艳"、"红阳"和"米良一号"三种猕猴桃发酵酒在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三种猕猴桃酒的主要香气成分包括17种酯类、5种醇类和2种酸类物质,对24种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包括绝大部分酯类物质,体现猕猴桃酒的花香和果香气息。红阳和米良一号的花香和果香形成于发酵12 d内,金艳的花香和果香形成于发酵5 d内,随后逐渐减弱;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金艳的酯类物质总含量高于红阳和米良一号。在第二主成分中主要组分苯乙醇赋予猕猴桃酒玫瑰花香,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米良一号的苯乙醇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具有更为突出的玫瑰花香;红阳、金艳和米良一号的苯乙醇含量分别在发酵5、19和12 d时达到最高。第三主成分反映的是异丁醇和异戊醇,前发酵结束时高级醇含量达到最高,后发酵阶段高级醇含量不断降低;米良一号和红阳的高级醇含量明显高于金艳。第四主成分中乙醇是主要贡献组分,其构成猕猴桃酒的酒香,三种猕猴桃酒在发酵5 d时乙醇含量达到较高水平,12 d时含量略有降低,19 d时含量回升至之前的水平。结论:猕猴桃酒的主体香气成分形成于前发酵阶段,各种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含量在后发酵阶段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金艳猕猴桃酒的酯类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具有更明显的花香和果香,米良一号猕猴桃酒的苯乙醇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具有更为突出的玫瑰花香。  相似文献   

4.
我国多产区干红葡萄酒颜色相关指标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我国多个产区不同年份的21款干红葡萄酒产品,分析总酚、单宁、颜色参数等感官理化指标,采用相关分析(RA)和主成分分析(PCA)寻找多个感官理化指标之间的联系,挖掘对葡萄酒产品差异贡献显著的重要理化指标。结果表明:供试酒样的颜色深度与总酚、酒石酸酯、黄烷醇和总花色苷的含量显著相关,而与Lab色彩空间(CIELab)参数中的a*负相关;CIELab颜色参数中,L*、b*与花色苷含量显著相关,而花色苷与颜色色调显著负相关;不同品种和不同年份的葡萄酒样品在颜色相关指标的主成分图上分布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
以3种(红阳、徐香、金艳)猕猴桃为原料,分别接种EC1118单菌株,EC1118与FLAVIA双菌株进行发酵,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陈酿3个月的酒样进行测定,分析酵母和原料品种对猕猴桃酒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猕猴桃酒共鉴定出88种挥发性成分,这些物质主要是醇类、酯类以及酸类。其中,EC1118单菌株发酵制得的红阳、金艳、徐香猕猴桃酒分别检测出62种、52种、44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32种;EC1118与FLAVIA双菌株发酵制得的红阳、金艳、徐香猕猴桃酒分别检测出66种、61种、53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35种。双菌株产生的挥发性成分总量更高,红阳、金艳、徐香3种酒样挥发性成分总量分别为412.22、301.53、336.77 μg/L。红阳猕猴桃酒检出的挥发性成分种类高于金艳猕猴桃酒,而徐香猕猴桃酒的种类最少。因此,红阳及双菌种发酵制得的猕猴桃酒的风味更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不同品种猕猴桃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差异,并对不同猕猴桃品种进行有效区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猕猴桃进行指纹分析,分析测定了脐红、金艳等8个品种猕猴桃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多酚组成及FT-IR光谱,并对其进行了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及系统聚类分析(CA)。结果表明:华优的抗坏血酸及总酚含量比其他品种高约2倍,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显著强于其他品种。对抗氧化指标、酚类含量及FT-IR数据的主成分分析中前两个主成分累积解释率分别达到63.49%、55.91%、84.96%。三种聚类分析均可将不同品种猕猴桃进行较好区分,尤其对金艳、华优、海沃德区分效果最好。基于FT-IR数据的品种区分效果优于基于抗氧化指标、酚类含量的区分,同植物学分类最为一致。基于抗氧化指标的聚类分析对脐红、晚红、徐香的区分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7.
以植物乳杆菌L1和发酵乳杆菌L2为发酵菌株,对接骨木果汁进行发酵,测定果汁发酵过程中pH值、总酸、色差值、花色苷含量、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超氧阴离子清除率、总还原力的变化,并测定发酵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期间,接骨木果汁pH值显著降低,总酸大量增加,L*值和a*值先上升后下降,b*值较为稳定,花色苷含量下降,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提高,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和总还原力较发酵前分别提高了82.07%和55.27%。从未接种以及接种发酵前、后的各样品中共检测出挥发性风味物质99种,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3个样品特征风味差异显著。结论:接骨木果汁经乳酸菌发酵可提高营养价值、抗氧化能力和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8.
热烫处理对黑莓果汁营养成分和多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黑莓榨汁前采用蒸汽热烫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果汁中功能性成分———花色苷和总酚的含量,并且可以使导致果汁褐变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内源酶多酚氧化酶失活,热烫3min,压榨得到果汁的花色苷和总酚含量达到最高值,当热烫时间2min,黑莓中的多酚氧化酶已完全失活。随着热烫时间延长,果汁出汁率有所下降。添加0.05%Vc进行护色处理,不能促进花色苷和总酚的溶出。黑莓榨汁前最佳的蒸汽热烫处理时间为3min。  相似文献   

9.
辽宁主栽蓝莓品种加工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 种蓝莓品种果实为实验材料,对其理化和营养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蓝莓品种间的单果质量、密度、硬度等物理指标有一定差异;不同蓝莓品种间的出汁率、总酸、糖酸比、VC、粗蛋白和花色苷的差异较大。伯克利的出汁率最大(78.47%),杜克的出汁率最小(44.75%)。不同蓝莓品种间糖酸比范围为11.01~51.75,可溶性固形物、电导率、pH值和总酚含量差别较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范围为8.9%~13.3%。不同蓝莓品种间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有较大差异。通过聚类分析以及感官评定初步评价,杜克、日出为鲜食的优良品种;伯克利、北陆1和北青为适宜果汁果酒加工的优良品种;圣云、北陆3为适合加工果酱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0.
选取陕西周至和眉县的7个品种猕猴桃为原料,对其果浆色泽L*、a*值、Vc、总糖、总酸、叶绿素含量、硬度、咀嚼性、制干率9个指标进行差异比较,利用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筛选出猕猴桃品质评价核心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猕猴桃品种品质指标差异显著,华优猕猴桃L*值高于其他品种,Vc和叶绿素含量也最高;而红阳猕猴桃制干率、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居首位;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3项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84.991%;聚类分析筛选出3个核心指标,分别为制干率、叶绿素含量和硬度。  相似文献   

11.
陈思睿  唐莹  董丹  蒋莹  何红英  王金玲 《食品科学》2021,42(10):241-248
为研究陆生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WJL-G4对红树莓果汁降酸发酵过程中活性成分的影响,以接种红树莓果汁为处理组,以未接种的红树莓果汁作为对照组,测定总酚、总黄酮和花色苷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发酵过程与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总酚和花色苷含量均减少,降酸发酵5 d后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降酸发酵8 d的果汁中检测出10 种酚酸、7 种类黄酮和1 种芳香类化合物,其中隐绿原酸、对香豆酸、树莓酮、芦丁和槲皮素含量显著增加,显著降低的9 种成分中,熊果苷、没食子酸、新绿原酸和咖啡酸含量比对照组高;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中,得到的3 个PC累计贡献率达到93.098%,可以很好地描述原有活性成分指标的信息。分布在PC1正向区间的1~4 d活性成分得分较高,因此选择1~4 d作为降酸发酵的最佳时间。本研究结果为陆生伊萨酵母WJL-G4降酸特性的研究和菌株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该实验对四川地区8种不同品种桑椹的出汁率、pH值、可滴定酸、可溶性总糖、还原糖、糖酸比、密度及原花青素等多种指标 进行分析,并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系统聚类分析(CA)。结果显示,8个品种的品质指标差异较大,桑椹品种无核大十的 出汁率最高(75.25%),且原花青素含量最高(0.674 g/100 g)。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桑椹加工品质影响最大的是糖酸比、可溶性总糖 及密度,方差累计贡献率为92.58%。 桑椹品种无核大十最适宜深加工,德果1号、台湾四季桑及嘉陵30号等桑椹品种次之。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桃果实品种和成熟度对出汁率和桃汁品质的影响,选择适宜的制汁品种,对15?个中、早熟桃品种3?个成熟度(I、II、III)果实的出汁率以及桃汁的糖、酸组分及质量浓度、总酚质量浓度、褐变度等15?个指标进行测定,运用描述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桃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成熟度桃果实制备的桃汁品质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一共提取了5?个主成分,反映了原变量80.333%的信息。第一、第二主成分主要综合了糖、酸质量浓度的信息;第三、第四主成分主要综合了出汁率和色泽的信息;第五主成分主要综合了总酚质量浓度和褐变度的信息。在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得分图上,综合得分排名较高和较低的品种可以明显区分;通过第一主成分和第三主成分得分图可以将3?个成熟度很好地区分。聚类分析将45?个样品聚为6?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在所有样品中,综合得分排名第一的是‘中油桃12号’-III,排名最后的是‘中桃1号’-I。整体而言,黄肉品种桃汁的综合品质较好,中熟品种优于早熟品种,成熟度高的原料制得的桃汁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4.
以6个品种的梨果实为原料,分别榨汁后接入酿酒酵母发酵制成梨酒。对6种梨酒的理化指标、有机酸含量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等20项指标进行测定,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主成分与聚类分析对梨酒品质进行评价。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梨酒中的总酸、总酚、酒石酸、可溶固形物、还原糖、干浸出物和单宁含量是评价梨酒品质的主要指标。聚类分析将6种梨酒聚为三类,其结果与感官评价的结果一致。 在6个品种梨中,南果梨最适于酿制梨酒,而黄冠梨则不适合加工酿制梨酒。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Cherry laurel is a popular fruit in the Black Sea region of Turkey. Two native cherry laurel varieties, namely kiraz and findik, together with pekmez (made from concentrated juice of the kiraz variety by boiling/ heating) were examined for their proximate composition, antioxidant activity, total anthocyanins, phenolics, and carotenoids, as well as phenolic acids and sugar composition. A linear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total content of phenolics (r2= 0.99).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total content of phenolics were the highest in pekmez, followed by findik, and kiraz. A significant (P < 0.01) proportion of anthocyanins and carotenoids was lost during heat processing in the production of pekmez. Ten phenolic acids (free and bound) and 6 sugars were identified among sampl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herry laurel varieties and pekmez serve as a good source of natural antioxidant, which could potentially be used in food and nutraceutical supplement formulations.  相似文献   

16.
以20 个羊肚菌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供试的20 个羊肚菌样品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判定、区分和聚集。结果表明: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得到羊肚菌样品富含81 种挥发性物质,包含8 类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醛类和酮类占总含量的60%~80%,含有24 种共有物质;对共有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简化为6 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0.081%,可反映样品的大部分信息;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羊肚菌样品分为2 类:样品4归为1 个集群,其余样品归为1 个集群,聚集在一起的样品香味相似,可为品种选育和后期的生产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万州大五星枇杷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护色工艺酿造枇杷果酒。分别采用液相色相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与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检测不同果酒样品中有机酸、氨基酸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抗坏血酸、柠檬酸结合热处理的护色处理酿造枇杷果酒护色效果最佳,与未经护色处理样品相比,该护色处理有利于增加果酒中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丁二酸)、氨基酸(苦味、芳香族及甜味氨基酸)含量;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38种,其中酯类、醇类、酮类、其他类物质分别增加2种、3种、1种、1种;PCA结果表明,不同枇杷果酒样品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辛酸乙酯、乙酸苯乙酯、癸酸乙酯、苯乙醇等,聚类分析将样品聚集为三大类。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石花典型白酒在挥发性风味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之间的特征差异,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对白酒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并绘制风味指纹图谱对白酒的香型和品种进行分析对比,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对白酒进行分类鉴别。结果表明,石花白酒中共检出1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酯类5种、醛类6种、酮类3种、醇类2种、酸类1种和呋喃类1种。通过指纹图谱对比特征风味成分,可以清楚区分不同香型、不同品种的白酒;通过主成分分析(PCA),能够基于挥发性风味物质对石花白酒样品进行分类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