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肉类研究》2017,(3):62-66
我国食品生产和销售领域大量出现的食品违法行为对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规则提出了巨大挑战,但也不可否认,科学技术对食品产业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针对运用于食品领域的新型科学技术,社会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监管者也应该科学监管。新《食品安全法》确立了社会共治基本原则。在此原则下,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克服过去在单一行政监管、分头监管、分散监管等模式下的弊端,建立起有效的社会协同监管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实现社会共治理念下的食品安全监管,必须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科学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风险评估制度。只有这样,方可最终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能够为社会民众普遍接受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局面,保护民众的食品安全利益和国家公共利益也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关乎国人生命健康、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重要方面,食品安全监管的落实,不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政府规章命令所能解决。从现实角度出发,重点分析食品安全行政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以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公共治理。  相似文献   

3.
<正>食品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稳定,然而,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背后折射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尚不完善、社会公众食品安全意思较低和行业协会参与监管热情不足。在食品安全治理中,除政府负有主要的监管职责外,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消费者运动的强大推动以及媒体的监督力量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建立行政与社会双向度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渠道、重视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4.
罗辉 《食品与机械》2019,(8):100-103
基于全球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困境及其中国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完善与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中国食品安全管理在制度体系建构与政府主导制度实践的推动上均体现出较高的实施效能。然而,在食品安全的治理层面仍旧存在信息公开程度有待继续拓展、食品召回制度缺乏可操作性、行政监管体制导致主体不统一、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尚未真正建立等层面的问题。对此,需要在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借鉴美国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有效机制,从优化与构建全方位的信息公开制度、改进与细化问题食品召回制度、理顺与整合行政监管的部门职责、建立与推行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强制制度4个维度进行整体制度的完善与实施机制的细化,确保实现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的法治化目标。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领域的社会共治应该重视行业协会的功能发挥。本文以日本生活协同组合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模式为研究对象, 回顾其实施的历史背景和法律框架, 归纳分析了其对食品供应链全方位监管、食品检验与比较试验、开展消费教育与消费指导等一系列在食品安全治理方面做出的有效措施。针对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行业协会参与社会共治面临的困境, 为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提供有参考借鉴意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梁亮 《食品与机械》2019,(2):103-106
传统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一直注重对当事人权益的保障以及食品安全事件本身的合法性分析。但是,以合法性审查为中心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已经难以承载现代行政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福祉的要求。运用成本收益分析、A-A’等经济分析方法,科学设定食品安全监管主体,选择恰当的食品安全监管时机,合理运用食品安全的管制工具,从而推进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优化。这种优化,在理论上对于推动行政法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具有启迪意义,在实践上对于转变政府治理理念、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魏艳 《食品与机械》2015,31(6):261-263
单纯依赖行政机关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传统模式已显示出很大的局限性,必须实行以政府机关为核心,全面整合社会管理力量的公共管理模式。在公共管理的语境下,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行政管理部门之间、行政管理部门与社会舆论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行政管理部门起不到应有的主导作用,很多食品经营者无视法律监管等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食品安全行政上的多头管理、地方保护主义、缺乏法定的协调渠道、行业自律性差等,因此必须从公共管理理念的数量、法律的完善、食品行业自律能力的加强,以及消费者组织的加强等方面入手,才能全面整合和协调包括以媒体为代表的社会舆论、食品行业自身以及消费者在内的监督管理的社会力量,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的效能。  相似文献   

8.
张瑜 《食品与机械》2019,(1):105-108
在网络普及与物流业较快发展语境下,由于现行食品治理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及治理能力的有待提升,食品安全领域的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即传统犯罪手段与新型犯罪手段相互交织、网络与物流犯罪相互融合、受害区域不断扩大和涉及的犯罪品种多样化,文章指出其原因是网络食品安全领域犯罪监管主体不明确、网络商家犯罪成本低、第三方平台监管责任不清晰,以及食品安全领域的犯罪证据取得困难。因此,应从增加食品安全犯罪调整对象、加大财产刑和资格刑的适用、加强各部门的配合和打击力度,以及推动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密切配合等维度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当前社会对于食品安全更为关注。多元化社会共治视角下,除了政府监管部门与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要积极地参与其中,更应发挥第三方的力量,做好食品安全治理,构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现阶段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会共治视角下多元化社会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路径,从而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该过程会涉及政府部门、生产者和经营者、行业组织、消费者等多个主体。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即将公众、行业协会、媒体、社会组织等社会主体全部纳入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框架内,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深化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监管理念、监管方式,查找漏洞、补齐短板,进而推进食品安全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自从"三鹿奶粉事件"之后,食品安全在我国受到空前高度的重视。由此,颁布了新的《食品安全法》,并在全国建立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然而,在处理食品安全方面的个别突发事件时,各相关政府机构的表现却难以令公众满意。政府部门之间的责任推诿,表明多头分段式的政府监管模式将食品安全属性予以硬性切割。本文主要探讨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权力碎片化的独特历史原因,相关社会背景和与权力分散、功能割裂、部门行政改革策略之间的关联。藉着提出由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权力碎片化的管理工具,进而实现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本土化的整体性整合,以达到食品生产全过程的无缝接轨的监控目的。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企业、政府与第三方监管力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曼  唐晓纯  普蓂喆  张璟  郑风田 《食品科学》2014,35(13):286-291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为了更好地进行食品安全监管,我国提出了"社会共治"的治理理念。从社会管理到社会共治,其实质是从由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上下结合、国家与社会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本文结合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法,首先对欧洲关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然后论述社会共治的3类责任主体——企业、政府和第三方监管力量在食品安全中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以媒体、非政府组织和消费者的监管作用机制为例,强调第三方监管力量,由于其自下而上的信息传递特点,可补充政府自上而下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食品电子商务的兴起,网络食品安全成为食品安全治理的重点领域,但由于网络食品销售模式及其监管都属于新兴事物,目前政府对此类新兴行业的监管速度、监管理念、监管手段等都存在较多不足。本文在我国网络食品行业发展、大数据技术不断应用的背景下,对我国网络食品安全治理进行研究。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  相似文献   

14.
食品安全事件舆论燃点低,影响社会和谐发展。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状况,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食品生产者和销售企业进行博弈分析,发现双方的策略选择主要依据政府监管的策略选择。因此,进一步对食品供给者与政府进行博弈分析。研究表明: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监管成本高而效果不佳,通过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可以有效解决:加大政府激励力度,提高食品行业集体声誉;在政府主导下,引导各方主体共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既可以降低地方政府监管成本,又能提高食品安全治理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协同治理理论的基本内容。阐明以政府主导、调动社会多方主体积极参与社会协同治理为中心的"社会共治"理念的丰富内涵,重点论述了在"社会共治"格局下,食品安全监管在主体、机制、方式、环节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社会共治"所追求的"善治"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食品安全治理是一项庞大系统的工程,需要整合政府、食品企业、消费者等多方主体的力量,对各利益主体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明确食品市场准入标准,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措施,开展食品安全监管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保障食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由于慧丽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治理研究》一书,立足于人本思想,分析了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探析了食品安全治理中人本思想缺失的原因,并结合不同主体的责任提出了解决方案,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以期加强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减少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维护社会和谐与安定。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在政府长期不懈探索中始终未得到有效遏制,其深层原因在于监管体制结构的不合理性。鉴于食品安全问题是诸多因素综合的产物,就要站在行政体制之外的社会层面去综合考虑完善监管体制结构的对策。这就要求政府要在职能转变中合理定位自身的角色和作用、并通过多元主体之间合理利益关系的构建、利益协调中多元主体关系导向的重构,以及配套法律法规的完善,实现以网络化治理为新范式的社会共治格局。  相似文献   

18.
王行智 《中国食品》2022,(24):115-117
<正>2015年、2018年和2021年,我国先后三次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逐步完善了食品安全法律治理体系,有效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有利于政府执法机关对食品企业的科学把控。然而,当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过于注重监管工作,忽略了民事责任的明确工作研究,未能及时有效地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民事责任体系。而且在食品安全监督领域,多由民事、行政、刑事责任来协同管理,这是典型的大陆法系国家所实施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是关系全社会每个人健康发展的重大社会事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增加,食品安全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如何通过治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是推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及机制的发展过程着手,分析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变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现代社会治理的角度,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创新食品安全治理机制的6个建议,包括转变食品安全治理主体的单一化,实现社会治理方式的多样化,注重食品从业者的自我管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积极动员公民的广泛参与,健全法律框架下的治理体制和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资源错配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监管是涉及食品安全事前监管、事中处置和事后应对的系统工程。将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是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绩效的关键。在我国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检测技术与行政资源投入环境下,食品安全监管绩效仍没有得到显著改善,食品安全监管的资源错配是重要原因。本文从资源需求的角度,分析现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各环节的资源需求,梳理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调整与资源配置现状,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资源错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资源配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