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6.
7.
利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BY4742对小麦秸秆同步糖化发酵(simultaneously saccharification and fermentation,SSF)生产燃料乙醇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系统考察和研究了温度、固体含量、纤维素酶投加量、酵母菌浓度对SSF过程中乙醇浓度和产率的影响,并对以上参数做了初步优化,以提高最终乙醇浓度和产率。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同步糖化发酵乙醇的最优条件为:温度38℃,固体含量16.0%(m/V),纤维素酶投加量35FPU/g底物,酵母菌浓度8 g/L。在此条件下,NaOH预处理后的小麦经过120 h同步糖化发酵,乙醇浓度达到最大值,为38.32 g/L,产率达理论产率的71.71%,木糖浓度为12.94 g/L。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估陈化纯淀粉掺入陈化粮生产燃料乙醇的应用效果,通过摇瓶试验,以陈化水稻、陈小麦和淀粉为原料,研究酸性蛋白酶和接种量对于高浓度乙醇发酵的影响。结果显示,以陈化水稻和陈化小麦为基础培养基,添加一定比例的淀粉有利于酒精度的提高,当添加量为40%~50%时,酒精度达到最高(13.4%vol~13.6%vol),总糖消耗较为彻底;采用高浓度淀粉醪液(总糖270 g/L左右)和酸性蛋白酶发酵可以有效提高发酵强度,尤其将接种量提升至40%左右时,最高酒精度可达15.1%vol,出酒率达52%以上。采用50 L发酵工艺验证,发现发酵指标与摇瓶一致,DDGS产品蛋白指标较佳。此研究结果表明将高浓度的淀粉以一定比例掺入到混合陈化粮醪液发酵是可行的,具有较强的工业化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戊糖和己糖共发酵生产燃料乙醇发酵体系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戊糖和己糖共发酵生产燃料乙醇发酵体系的影响因素.正交试验获得的最佳发酵体系为:在基础发酵培养基中添加φ(Tween-80)=0.025%,ρ(聚乙烯醇4000)=100g/L,p(L-谷氨酰胺):0.625g/L.在此条件下,发酵至72h时,乙醇产率为43、56%. 相似文献
11.
12.
13.
该文以脱壳超储稻谷(全糙米)为原料,开展了半连续浓醪发酵生产燃料乙醇工艺研究。在中粮安徽30万t/年半连续燃料乙醇装置上进行了高浓拌料、喷射液化、同步糖化半连续发酵、精馏后制备乙醇等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全糙米发酵成熟醪平均酒份达到15.36%vol、平均还原糖含量0.21%、残淀粉含量0.40%、残糊精含量0.55%、酸度8.43 °T、挥发酸含量0.35 g/L。该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可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小麦粉为基质,采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分别与汉逊酵母(Hansenula sp.)、弗比恩毕赤酵母(Pichia fabianii)、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共发酵,通过对还原糖、乙醇及氨基酸的检测分析其代谢特征。结果表明,汉逊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共发酵最利于乙醇的合成,乙醇最高含量为(740.00±28.28) mg/L。枯草芽孢杆菌分别与汉逊酵母、弗比恩毕赤酵母、酿酒酵母、鲁氏酵母共发酵时氨基酸合成代谢存在差异,分别合成10、10、12、12种氨基酸,最高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10.41±18.75)μg/mL、(160.92±9.11)μg/mL、(3 957.35±261.47)μg/mL、(956.71±56.64)μg/mL,酿酒酵母与枯草芽孢杆菌共发酵时更有利于氨基酸的合成。四种发酵体系中共有氨基酸为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和酪氨酸,非共有氨基酸为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谷氨酸以及谷氨酰胺。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木薯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状况和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回顾中粮集团木薯燃料乙醇项目的进程,重点介绍了木薯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现状和中粮木薯燃料乙醇装置技术特点。提出了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木薯燃料乙醇产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