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从21 种果皮中筛选出总酚、总黄酮含量较高的果皮,并选择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对筛选出酚类物质含量高且抗氧化活性强的果皮进行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研究不同消化时间对总酚、总黄酮释放量的影响,并通过透析袋模拟肠道的吸收作用,考察其生物利用率,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or/electrospray ionization-time of fight-mass spectrometry,UPLC-DAD/ESI-TOF-MS)研究模拟胃肠液消化前后酚类物质变化。结果表明:21 种果皮中石榴皮(总酚含量为(58.09±0.46)mg/g、总黄酮含量为(47.50±0.39)mg/g)和山竹皮(总酚含量为(52.09±1.52)mg/g、总黄酮含量为(36.07±0.46)mg/g)中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石榴皮的抗氧化能力强于山竹皮;模拟胃液消化阶段,石榴皮中总酚和总黄酮释放量均增加,模拟肠液消化阶段总酚和总黄酮的释放量先增加后减少;与胃液消化阶段相比,肠液消化阶段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明显降低;生物利用率测定结果表明总酚的生物利用率在每个时间点均强于总黄酮;通过UPLC-DAD/ESI-TOF-MS从石榴皮提取物中共检测出的5 种酚类化合物(分别为α-安石榴苷、β-安石榴苷、鞣花酸己糖苷、鞣花酸脱氧己糖苷、鞣花酸),其在胃液消化过程中损失率小于肠液消化,说明石榴皮中酚类物质在酸性环境中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2.
张杰  党斌  张文刚  杨希娟 《食品科学》2022,43(21):78-86
为探究不同加工方式制备的黑青稞经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采用蒸煮、炒制、挤压膨化、气流膨化、发酵方式处理黑青稞,并测定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后其酚类物质组成、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与未消化样品相比,5 种加工黑青稞经胃肠消化后多酚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为未消化样品的1.99~2.44 倍。除气流膨化外,其他4 种加工黑青稞经胃肠消化后总黄酮含量均较未消化样品显著降低(P<0.05),为未消化样品的34%~70%。经体外模拟消化后,5 种加工黑青稞中根皮素、原儿茶酸、对香豆酸和阿魏酸是主要酚酸类物质,儿茶素是主要的黄酮类物质;与未消化样品相比,5 种加工黑青稞主要酚酸类单体物质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黄酮类单体物质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抗氧化活性综合指数分析结果显示,5 种加工黑青稞的抗氧化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挤压膨化黑青稞(89.61%)>发酵黑青稞(88.16%)>蒸煮黑青稞(77.67%)>气流膨化黑青稞(76.86%)>炒制黑青稞(75.13%)。综上,气流膨化处理黑青稞的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而挤压膨化处理黑青稞抗氧化活性最高,该研究结果可为不同需求青稞产品加工方式的选择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竹叶碳苷黄酮在胃肠道消化过程中易于降解,导致其生物可及性低,因此,本研究拟探究黄原胶存在时,4 种碳苷黄酮(异荭草苷、荭草苷、异牡荆素、牡荆素)在各模拟消化阶段生物可及性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在有/无黄原胶存在的条件下,竹叶提取物中4 种碳苷黄酮质量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相较于直接消化样品,添加黄原胶的样品可以明显减弱模拟消化过程中碳苷黄酮的降解;口腔、胃、肠道模拟消化对竹叶碳苷黄酮的生物可及性影响存在差异,黄原胶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4 种碳苷黄酮,尤其是牡荆素和异牡荆素的生物可及性,模拟肠道消化后,黄原胶保护组的异牡荆素和牡荆素质量浓度分别降低了62%和59%,远低于直接消化组(分别降低84%和80%)。结论:黄原胶可以明显提升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竹叶碳苷黄酮的生物可及性,对于相关功能产品的开发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葡萄酒生产控制环节,葡萄原料采收期的确定是影响葡萄酒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研究酿酒葡萄主栽品种梅尔诺在不同采收期果实及相应葡萄酒的基本理化成分,主要功能性成分——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梅尔诺的最佳采收期。研究结果显示,葡萄中的总酚、总黄酮、总黄烷醇及总花色苷均在9月30日采收时含量最高,DPPH清除力以及铜离子还原力在9月30日采收时最强,铁氰化钾还原力以及羟自由基清除力在10月6日采收时最强;对于葡萄酒,总酚、总黄酮及总黄烷醇在10月6日含量最高,DPPH清除力、铜离子还原力、铁氰化钾还原力在10月6日采收时最强,总花色苷在10月9日含量最高,羟自由基清除力在10月9日最强。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梅尔诺葡萄的最佳采收期在10月6~9日。  相似文献   

5.
探究利用超高静压不同压力处理芝麻后经模拟体外消化,芝麻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和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流变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芝麻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压力处理后芝麻木脂素、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明显高于未处理.200 MPa处理芝麻样品总木脂素、总酚和抗氧化活性综合指数(ACI)分别为(30.20±1.20)...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探究猕猴桃果粉的生物活性,为猕猴桃深加工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和方向,加速其产业化发展。利用体外胃肠消化和体外酵解试验,对比不同处理组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OTU聚类分析、对门水平和属水平上菌群的相对丰度以及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对猕猴桃果粉的生物活性和消化酵解特性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猕猴桃果粉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在经过体外胃肠消化吸收后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经体外酵解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下降,表明其消化吸收主要发生在体外酵解阶段;总酚的含量在胃肠消化阶段有所增加,在体外酵解阶段无明显变化;猕猴桃果粉能够促进和调节短链脂肪酸的产生,经体外发酵48 h后,猕猴桃果粉组中乙酸含量可达(1.976±0.112)mg/m L发酵液,丙酸含量可达(1.964±0.092)mg/m L发酵液,丁酸含量可达(0.346±0.012)mg/m L发酵液,显著高于空白组和阳性对照组;与空白组相比,猕猴桃果粉组的放线菌门及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上升,分别为34.46%、33.71%;猕猴桃果粉组微生物菌落丰度降低,多样性和均匀度变化并不显著,与空白组群落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热处理对莲藕营养特性的影响,针对不同品种及不同生长期的莲藕,研究常压和高压蒸汽加热对其酚类物质含量、消化释放规律和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藕原料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经热处理后游离酚和游离黄酮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且伴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总抗氧化能力的降低,而高压蒸汽加热造成的降幅较大。热处理还明显改变莲藕模拟消化过程中的酚类物质释放规律:未热处理样品在唾液、胃液和肠液消化过程中的平均酚类物质释放量分别为15.18,11.23,3.18 mg/g dw,而常压加热样品分别为9.74,15.14,4.92 mg/g dw。莲藕消化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胃液>唾液>肠液,而FRAP抗氧化能力以唾液>胃液>肠液。热处理可能通过影响酚类物质的消化释放而改变莲藕的营养特性,研究结果为莲藕热加工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模拟消化模型结合体外粪便菌群厌氧发酵模型,通过16S rD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并通过GC-MS法测定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变化,从而探究多花黄精多糖(Polyonatum cyrtonema Hua.Polysaccharide,PCP)的益生元活性。结果显示:PCP经体外口腔、胃、小肠模拟消化,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PCP经体外发酵能够迅速降低发酵液的pH。肠道菌群PCoA分析表明,PCP具有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作用,且与菊粉具有一定类似性。在门水平上,相对于空白对照组PCP能显著(P<0.05)增加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mycetes)的相对丰度,显著(P<0.05)降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PCP能显著(P<0.05)增加有益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和巨单胞菌(Megamonas)等菌群相对丰度,显著(P<0.05)降低条件致病菌肠球菌属(Enterobacter)和志贺氏菌(Escherichia-Shigella)的相对丰度。同时,PCP促进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水煮和烘烤两种加工方式对两种贝类元素中8种金属元素生物可及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模拟消化实验,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ICP-MS)分析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扇贝(Azumapecten farreri)体内8种元素(铁、砷、镉、铜、铁、锌、锰、汞)的生物可及性和含量的变化。结果 两种贝类元素含量的趋势大体一致,从高到低依次为锌>铁>铜>镉>砷>铅>汞。两种贝类中生物可及性最高的是牡蛎中的砷元素,为98.4%。生物可及性最低的是扇贝中的铁元素,为3.4%。经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处理后,能显著提高两种贝类锰元素的生物可及性及显著降低牡蛎中铜、砷、铅元素的生物可及性。加热处理后扇贝中砷和镉元素的生物可及性增加。相较于蒸煮的加热方式,烘烤的加工方式对贝类元素生物可及性的影响更大。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贝类元素生物可及性不仅与元素种类、加工方式相关,也与其他元素浓度相关。结论 水煮和烘烤两种加工方式对贝类中8种重金属元素浓度和生物可...  相似文献   

10.
为增加儿童类胡萝卜素和膳食纤维摄入量,制备富含类胡萝卜素的蔬菜小米面条,采用学龄儿童粪便菌群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和酵解,系统比较高直链玉米淀粉(high-amylose corn starch,HACS)、菊粉(inulin,I)、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低聚半乳糖(galactose oligosaccharides,GOS)、燕麦β-葡聚糖(oat β-glucan,BG)、阿拉伯半乳聚糖(arabinogalactan,AG)、阿拉伯木聚糖(arabinoxylan,AX)以及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s,XOS)的添加(8%)对面条中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度及面条酵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G 和HACS 添加显著降低面条断条率(p<0.05),除BG 和FOS 外,其他膳食纤维的添加均显著降低了面条中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可及性(p<0.05)。酵解面条消化物主要产生乙酸、丙酸和丁酸,降低了体系pH 值,其中添加AX 的面条不可消化糖类的菌群利用率显著低于其他面条(p<0.05)。综上,添加膳食纤维的蔬菜小米面条有利于维持肠道酸性环境,其中BG 和FOS 有助于增强其类胡萝卜素生物可及性。  相似文献   

11.
探究海带和紫菜中6种必需元素(Cu、Fe、Mn、Zn、Co和V)与5种有害元素(As、Cd、Pb、Al和Sr)的生物可给性及胃、肠消化过程中As、Cd等有害元素的形态转化,分析加工过程对样品中元素含量、形态及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菜对除Sr外10种元素的富集能力均显著高于海带,经加工,海带和紫菜中6种人体必需微...  相似文献   

12.
刘峻恺  王绍康  顾志鹏  扶雄  黄强  张斌 《食品科学》2022,43(24):174-181
以高链玉米淀粉为原料,分别使用三偏磷酸钠、三氯氧化磷、环氧氯丙烷3 种化学交联剂制备不同交联度的交联淀粉。采用体外粪菌发酵模型和高通量测序技术评价不同化学交联度交联淀粉的体外大肠酵解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类交联淀粉的发酵速率均能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同时,3 种交联淀粉均提高了有益菌Roseburia、Ruminococcus的相对丰度。但相比于三偏磷酸钠和三氯氧化磷交联淀粉,环氧氯丙烷交联淀粉抑制体外发酵速率的效果更为明显,同时能够更多地促进丁酸生成。  相似文献   

13.
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sulfate,CS)具有调节肠道微生物的作用,但不同分子量对其益生活性的影响鲜有报道。该研究比较了硫酸软骨素(80 ku)及其光催化降解产物(Low Molecular Weight Chondroitin Sulfate,LWCS,4 ku)体外酵解特征及其对肠道代谢物的影响。通过化学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高通量测序等方法测定了不同时间发酵液中p H值、CS和LWCS含量、还原糖含量、短链脂肪酸浓度以及肠道微生物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发酵48 h内,CS、LWCS以及还原糖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说明肠道微生物能够降解利用硫酸软骨素及其降解产物。且降解后的硫酸软骨素更显著地增加了拟杆菌门和副杆菌属等有益菌的丰度(P<0.05),更明显的抑制了潜在致病菌型埃希氏-志贺氏菌属(P<0.05)。此外,LWCS发酵能维持24 h的酸性环境,并产生更多的乙酸、丙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分别增加1.15、1.03和1.09倍)。以上结果表明,光催化降解后的硫酸软骨素具有更强的肠道益生作用,该研究为硫酸软骨素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黄精多糖体外消化特性、体外降血糖活性及对Ⅱ型糖尿病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以空白作对照,对黄精多糖进行体外消化,采用DNS法和凝胶色谱法测定黄精多糖在消化过程中还原糖含量和分子量的变化;对黄精多糖进行体外酵解实验,对酵解物进行16S rDNA分析,研究黄精多糖对糖尿病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胃部消化模...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以高直链玉米淀粉(High-Amylose Maize Starch,HAMS)与四种饱和度不同的脂肪酸为原料,制备淀粉-不饱和脂肪酸复合物,研究不同复合物体外大肠发酵特性及菌群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脂肪酸不饱和度的增加,除淀粉-油酸复合物(34.87%)外,形成的复合物V型结晶越少(30.42%~32.93%)。淀粉-不饱和脂肪酸复合物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发酵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最终产气量基本一致(13.8~14.2 mL)。淀粉-不饱和脂肪酸复合物产丁酸浓度(14.83~17.91 mmol/L)低于HAMS (22.42 mmol/L),但产较多乙酸(60.25~63.73 mmol/L)和丙酸(21.22~24.81 mmol/L)。淀粉-不饱和脂肪酸复合物均能显著促进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这与其较高的丙酸产量有关。综上,淀粉-不饱和脂肪酸复合物大肠发酵特性受脂肪酸饱和度的影响较小,主要与淀粉-脂质复合物自身结构有关,复合物中脂肪酸的饱和度对高链玉米淀粉-不饱和脂肪酸复合物菌群结构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侯爱香  成焕  李宗军  李月 《食品科学》2019,40(12):115-122
为进一步明晰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1,3-dioleoyl-2-palmitoyl triglyceride,OPO)乳脂粉的营养机制,扩大OPO的食用范围,以健康大学生粪便为菌源,采用体外厌氧发酵模式,结合传统培养技术和气相色谱法,研究不同含量OPO乳脂粉24 h体外发酵过程中pH值、短链脂肪酸的变化,并分析肠道微生物,计算益生元指数和B/E(Bifidobacterium/Enterobacter)值。结果显示:OPO乳脂粉的添加,能迅速降低发酵液的pH值,下降幅度与OPO含量呈正比;能大幅度增加总短链脂肪酸含量,其中,乙酸和丁酸含量增加明显;能显著促进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生长,抑制肠杆菌和拟杆菌的生长,提高益生元指数和B/E值,其中OPO含量50 g/kg组在24 h发酵过程中益生元指数最高,在发酵12 h内双歧杆菌增加数量、B/E值均与OPO含量呈正比。因此,综合考虑益生效率,推荐添加组为50 g/kg组。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接种发酵对葡萄酵素多酚生物利用度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葡萄酵素发酵过程中发酵特性、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并采用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实验对其多酚的生物利用度进行评估.结果 表明:葡萄酵素发酵过程中还原糖质量浓度由31.91 g/L逐渐降低至0.46 g/L,pH值由3.77降至3.19,乙醇体积分数于发酵第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