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制备针对重金属铜离子的单克隆抗体,建立Cu2+的间接和直接竞争ELISA检测法,实现对Cu2+的快速定量测定。方法:利用双功能螯合剂p-SCN-Bn-NOTA将Cu2+分别与载体蛋白BSA和OVA偶联,制备免疫原和检测原;用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后,通过间接及间接竞争ELISA筛选稳定分泌抗重金属铜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腹水型单抗并进行鉴定;建立间接竞争ELISA和直接竞争ELISA。结果:成功筛选出4株稳定分泌抗重金属铜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G8制备出腹水型单抗效价为5×105倍,抗体亚型为Ig G1型,轻链类型为κ型,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单抗对NOTA及Mn2+、Pb2+、Cd2+、Zn2+等其金属离子交叉反应率远低于2%,与Mg2+交叉反应率小于8%,表明单克隆抗体G8对重金属Cu2+具有很强的特异性,不会干扰结果的准确性;建立间接竞争ELISA的检测灵敏度为29.8 ng/m L,检测限为2.4 ng/m L,线性范围为4.5~196.7 ng/m L;直接竞争ELISA检测法的检测灵敏度为12.89 ng/m L,检测限为0.88 ng/m L,检测范围为1.72~96.58 ng/m L。结论:成功制备出抗重金属铜离子的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间接竞争ELISA和直接竞争ELISA。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医用防护服的穿着舒适性差、功能单一等问题,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具有辐射降温功能的二氧化硅/聚偏氟乙烯(SiO2/PVDF)纳米纤维,采用热压法将SiO2/PVDF纳米纤维与非织造布制成新型防护服面料(SiO2/PVDF-NWF)。测试了SiO2/PVDF纳米纤维的结构和红外光透过率,以及新型防护服面料的穿着舒适性、防护性、辐射降温性能。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为15%的PVDF纺丝液中,当SiO2粒径为2 μm,SiO2与PVDF的质量比为0.15时,SiO2/PVDF纳米纤维的红外光透过率最好;将传统防护服上的部分面料替换为SiO2/PVDF-NWF,测试人员穿着时的服内温度比传统防护服低2 ℃,相对湿度下降5%。此外,在辐射降温防护服面料上集成了血氧、温湿度和定位传感器,构筑了多功能防护系统,其在医疗应急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核桃油微胶囊特性,采用纳米SiO2改性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制备纳米SiO2/SPI为壁材的核桃油微胶囊。通过考察核桃油微胶囊含水率、吸水率、溶解性、包埋率、色泽、粒径、热稳定性、形态和贮藏稳定性等特性,研究了SPI中纳米SiO2添加量[1.00%、3.00%、5.00%、7.00%和9.00%(质量分数)]对核桃油微胶囊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2添加量对含水率、吸水率、色泽、形态没有明显影响;纳米SiO2添加量加3.00%时,核桃油微胶囊的综合性能好,此时包埋率85.35%,溶解性97.80%,粒径11.34μm,熔融温度164.4℃;贮藏12 d后核桃油微胶囊包埋率仅下降了24.71%,过氧化值为10.24 mmol/kg,仅为未添加纳米SiO2微胶囊的41.72%。POV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油微胶囊氧化动力学适用于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4.
姜兴茂  刘奇  郭琳 《纺织学报》2020,41(11):102-108
为研究双金属纳米颗粒间协同抗菌作用及防止金属纳米颗粒团聚,利用气溶胶一步法制备了“火龙果”型高负载量(50%)二氧化硅包覆银铜双金属纳米颗粒抗菌剂Ag-Cu/SiO2。借助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能谱仪对Ag-Cu/SiO2的结构进行研究,并测试该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细菌的时间与杀菌曲线,研究了2种细菌胞内活性氧的生成情况。结果表明:银铜双金属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球型二氧化硅内部,呈现“火龙果”型结构;与Cu/SiO2和Ag/SiO2相比,相同负载量(50%)的Ag-Cu/SiO2有更好的抗菌效果,对2种细菌的MIC值均为2 μg/mL,在24 h内可以充分抑制细菌生长;Ag-Cu/SiO2生成活性氧的水平明显高于单金属纳米颗粒,致使细菌死亡,从而说明双金属纳米颗粒具有协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赋予黄麻纤维较好的拒水性能,采用正硅酸乙酯(TEOS)为反应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在黄麻非织造布表面附着纳米SiO2颗粒,再以5%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的正己烷溶液进行疏水改性。研究了TEOS、无水乙醇、浓氨水和去离子水的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制备的纳米SiO2颗粒粒径大小的影响,分析纳米SiO2颗粒在黄麻非织造布表面的附着情况。结果表明:TEOS、无水乙醇用量和反应时间的增加使SiO2粒径增大,反应温度升高使SiO2颗粒粒径减小。去离子水、氨水用量的增加都会影响SiO2颗粒粒径,使其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经试验优化,TEOS、无水乙醇、浓氨水、去离子水用量分别为13.5、225、9、90 mL,反应时间为6 h,反应温度为20℃时,纳米SiO2颗粒粒径均值为260 nm。SiO2颗粒在纤维表面分布均匀,接触角从未改性前的85.1°提高至129.9°,黄麻非织造布具备了拒水性能。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纳米SiO2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无籽刺梨黄酮微胶囊。研究分析了纳米SiO2添加量对微胶囊物理性质、黄酮抗氧化活性及体外模拟释放能力的影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X射线衍射光谱(X-ray diffraction, XRD)、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对微胶囊进行表征。纳米SiO2添加量为5%时,黄酮微胶囊的综合性能较好,包埋率为95.44%,水分含量为4.55%,熔融温度为120.7℃。纳米SiO2的加入和微胶囊化不影响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还原性。纳米SiO2的加入对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的释放没有影响,但在肠道中可起到缓释作用。XRD、FTIR、SEM分析表明,纳米SiO2可强化芯材的包埋效果、机械强度...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纤维基载药介孔SiO2纳米粒子的释药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介孔SiO2,并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负载介孔SiO2的聚己内酯(PCL)纤维膜,在介孔SiO2纳米粒子中装载抗菌药物盐酸环丙沙星,于酸性条件下分别探讨了盐酸环丙沙星在纳米粒子和复合纤维膜中的释放性能及释放机制,并对2种药物释放模型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介孔SiO2纳米粒子的成型受pH值影响较大,在可成型范围内,随着pH值的增大,纳米粒子的粒径逐渐增大;随着介孔SiO2比例的增加,PCL复合纤维的细度逐渐下降;盐酸环丙沙星在单独纳米粒子和复合纤维膜中的释放都具有初始释放速率大,后期释放缓慢的特点,12 h内在2种载体中的累积释放率分别可达到55.51%和16.53%;扩散是药物在2种载体中释放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玄武岩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相容性,采用偶联剂KH550改性后的纳米SiO2对玄武岩纤维表面进行粗糙化改性处理。分析了改性前后玄武岩纤维的表面形貌和化学结构,研究了纳米SiO2质量分数对玄武岩纤维力学性能、摩擦因数、吸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纳米SiO2改性后,玄武岩纤维表面的粗糙度和比表面积增大,摩擦性能和吸湿性能显著增加,在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5%时,玄武岩纤维摩擦因数由0.255提升至0.280,透湿率也提高至0.65%;与未改性的玄武岩纤维相比,改性后的玄武岩纤维表面出现了C—H键,且Si—O—Si键对应的振动峰强度变强,提高了纤维表面的极性;改性后玄武岩纤维的拉伸力学性能有一定提高,随着纳米SiO2质量分数的增加,玄武岩纤维的力学性能先上升后下降,当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3% 时,其拉伸断裂强度最高可达40 cN/tex。  相似文献   

9.
以石墨炉原子吸收为检测手段,研宄纳米TiO2对金属Cd的吸附性能,考察吸附和洗脱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pH 8~10范围内,纳米TiO2对金属Cd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吸附率达到95.0%,3 mol/L的硝酸即可将纳米TiO2吸附的Cd完全洗脱.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静态吸附量为15.9 mg/g.本法的检出限为(3(σ)2.02×10-13g,RSD为3.18%~5.21%,富集倍数为75倍,加标回收率在98.5%~100.4%之间.  相似文献   

10.
以Ara h 3为免疫原免疫小鼠。选取血清效价高的小鼠再次免疫,制备出脾细胞后与骨髓瘤细胞一起进行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株,筛选阳性株制备大量单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效价测定、敏感性测定和特异性测定。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特异性。结果表明:免疫性较好的4B2单克隆抗体经纯化后的效价为1∶5.12×105。由敏感性测定得知4B2单克隆抗体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389 ng/mL,证明其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交叉反应率小于0.5%,成功制备出纯度高、效价高、敏感性好、特异性强的Ara h 3鼠源单克隆抗体,为建立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镉残留问题,本研究建立了基于重金属镉抗体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利用异硫氰酸苄基乙二胺四乙酸(Isothiocyanobenzyl-EDTA,ITCBE)螯合Cd~(2+)并偶联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合成了针对Cd~(2+)的免疫原Cd-ITCBE-BSA和包被原Cd-ITCBE-OVA,通过紫外扫描鉴定说明偶联成功;以Cd-ITCBE-BSA免疫Balb/c小鼠,制备出Cd~(2+)抗血清并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进一步说明了抗原合成成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条件优化并建立了针对镉的icELISA检测方法。方法的检测限(IC10)为0.18 ng/mL,IC50为1.15 ng/mL,线性检测范围(IC20~IC80)为0.24~5.54 ng/mL。除了与Hg~(2+)有2.16%的交叉反应率,该方法对Pb~(2+)、Fe~(3+)、Cu~(2+)和Cr3+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3%,板内变异系数和板间变异系数都低于10%。此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建立的icELISA方法可应用于食品中重金属镉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镉(Cd2+)污染是影响双壳贝类食用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以紫贻贝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脱除剂对暂养紫贻贝体内重金属Cd2+的脱除效果。将染Cd2+的紫贻贝暂养在含不同脱除剂天然海水中,定期更换暂养水体并取样,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贻贝中Cd2+含量。实验采用硒代蛋氨酸、硒化卡拉胶、亚硒酸钠、EDTA-FeNa、EDTA-ZnNa2、EDTA、氯化亚铁、氯化铁、氯化锌、β-葡聚糖、肽聚糖及葡萄糖酸钙作为脱除剂,评价暂养过程中其对紫贻贝体内重金属Cd2+的脱除效果。结果显示,60和120 mg/L硒化卡拉胶、160 mg/LEDTA-CaNa2和500 mg/L β-葡聚糖净化处理后,对紫贻贝体内Cd2+具有良好的脱除效果(p<0.05),其脱除率分别为43.6%、37.2%、41.6%和44.6%。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的离子色谱-抑制电导法检测天然饮用矿泉水、管网末梢水和地表水水样中主要阳离子(Li+、Na+、NH4+、K+、Mg2+、Ca2+、Sr2+)的浓度,并分析不同类型饮用水中阳离子的浓度水平差异及分布特征。采用IonPac CS16(5 mm×250 mm)分离柱和IonPac CG16(5 mm×50 mm)保护柱,在40℃的柱温下,以30 mmol/L甲基磺酸(MSA)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结果表明,NH4+在饮用天然矿泉水和管网末梢水水样中均未被检出,地表水中的检出浓度≤1.89 mg/L,Li+和Sr2+的检出浓度普遍较低(Li+≤0.026 mg/L,Sr2+≤0.263 mg/L),检出浓度最高的是Na+和Ca2+。不同类型水样中阳离子检出浓度平均值顺序均为:地表水>管网末梢水>饮用天然矿泉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盐酸振荡浸取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大米中痕量镉的分析方法.方法 使用体积比为1:1的盐酸溶液振荡快速浸取大米,在原子荧光光谱仪上,采用以水为载流的进样方式测定大米中的镉含量.研究优化进样方式后的记忆效应、盐酸酸度、硼氢化钾浓度、镉增敏剂用量及共存离子的影响.结果 Cu2+、Pb2+对镉的测定干扰较为严重,100μ...  相似文献   

15.
刘蓓蓓  曹林 《食品科学》2019,40(18):335-341
将鼠抗Cd2+-IEDTA单克隆抗体和鼠抗Pb2+-IEDTA单克隆抗体分别与包载CdSe/CdS量子点聚苯乙烯微球偶联,建立一种可快速检测铅镉的量子点荧光定量串联卡及免疫层析竞争检测方法。串联卡的最佳反应时间为5?min,可检测的Pb2+和Cd2+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500?ng/mL和1~400?ng/mL,检测变异系数小于10%;检测特异性良好,与其他金属离子无明显交叉反应;利用该方法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法进行肉类食品检测对比,检测结果与ICP-MS相关性良好。该检测方法为同时定量检测铅镉提供快速简便的有效途径,适用于监测肉中Pb2+和Cd2+含量是否超标。  相似文献   

16.
中药提取物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001×7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中药提取物中有害重金属离子pb2+、Cd2+、Cu2+进行吸附去除试验,并检测离子交换处理对其黄酮含量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01×7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于中药提取物所含重金属离子pb2+、Cd2+、Cu2+去除效果显著,黄酮回收率为95.3~97.9%.001×7强酸性阳离子...  相似文献   

17.
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用于稻米样品中无机离子镉(Cd2+)的提取及测 定方法。 样品浸提液为50 mmol/L Tris-HCl缓冲溶液,在50 ℃条件下对稻米样品微波萃取10 min,重复一次,萃取液离心过滤后上机 测定。 使用CS5A阳离子交换柱(配备CG5A保护柱)对稻米样品浸提液中无机离子镉(Cd2+)进行分离,流动相组成为60 mmol/L草酸+100 mmol/L LiOH,方法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0.998,精密度实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10%,加标回收率85.1%~91.6%, 方法检出限为0.005 mg/kg。 采用该方法测定抽检镉超标稻米中无机离子镉(Cd2+)含量,发现其占总镉的比例较低,进一步证实了稻 米中镉主要以有机镉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构建了一种用于黄曲霉毒素M1(AFM1)检测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采用红枣汁还原氧化石墨烯(GO)制备RGO,RGO通过滴涂法修饰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利用电沉积法将纳米金修饰在RGO/GCE上,AFM1的适配体(Apt)通过Au-S键固定在AuNPs/RGO/GCE电极表面用于靶标AFM1的捕获。当AFM1存在时,AFM1与适配体特异性结合形成AFM1-Apt复合物,该复合物阻碍了电子的传递,导致电化学信号减弱。对RGO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利用差示脉冲伏安法(DPV)监测电极表面的电化学信号,并对不同类型的毒素(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赭曲霉毒素A和伏马毒素B1)、不同浓度的AFM1(1×10?7~5×10?4 ng/mL)以及羊乳样品进行检测以确定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GO:红枣汁=2:1(V:V),pH=11时所制备的RGO的导电能力最强。传感器的电信号与AFM1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检测范围为1×10?7~5×10?4 ng/mL,检测限为3.3×10?5 pg/mL,同时所建立的方法仅对AFM1的检测有响应,而对干扰毒素无响应,说明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特异性良好。使用建立的AFM1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对羊奶中的AFM1含量进行测定,发现所构建的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和良好的选择性,有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真菌毒素的快速、准确检测当中。  相似文献   

19.
食品中镉离子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更加灵敏、特异的食品镉离子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方法:用1-(4-异硫氰苄基)乙烯基二胺-N,N,N’,N’-四乙酸(1-(4-isothiocyanobenzyl)ethylenediamine-N,N,N’,N’-tetraacetic acid,iEDTA)鳌合镉离子合成Cd2+-iEDTA半抗原,异硫氰酯法制备免疫原Cd2+-iEDTA-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和包被原Cd2+-iEDTA-鸡卵清蛋白(ovalbumin,OV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法进行鉴定;用Cd2+-iEDTA-BSA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技术筛选Cd2+-EDTA单克隆抗体(mAb)杂交瘤细胞株,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Cd2+-EDTA mAb;应用Cd2+-EDTA mAb建立Cd2+残留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Cd2+-Strip),并测定其性能。结果:免疫原偶联成功,Cd2+-iEDTA-BSA中BSA与Cd2+的含量分别为7.1 mg/mL和191.7 μg/mL;筛选出1A3C11、2B7D8、2E10G9、4F3E7共4 株杂交瘤细胞,经9 次传代分泌抗体稳定,亲和力最高的2E10G9株亲和常数(Ka)为7.58×108 L/mol,对Cd2+-iEDTA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6.3 μg/L,与Hg2+-EDTA的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CR)率为18.6%,与其他重金属离子无CR;Cd2+-Strip的检测时间为10 min,检出限为5 μg/L,其检测结果与竞争ELISA试剂盒(Cd2+ ELISA-Kit)、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符合率为100%。结论:制备出了亲和力高、特异性强的Cd2+ mAb,建立了灵敏、特异、快速、简便的食品镉离子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绿原酸缓解镉暴露致大鼠肠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芳  刘文惠  吴轶  鄢雅丽  阮征 《食品科学》2018,39(17):187-191
目的:探讨绿原酸缓解镉暴露致大鼠肠道损伤。方法:将32 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 CON)、镉损伤模型组(CdCl2,Cd)、镉损伤模型+绿原酸治疗组(CdCl2+chlorogenic acid,Cd+CGA)、 镉损伤模型+葵花仁提取物治疗组(CdCl2+sunflower seed extract,Cd+SSE)。每日灌胃氯化镉6 mg/kg、绿原 酸50 mg/kg、葵花仁提取物中按绿原酸的量计50 mg/kg,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蒸馏水,连续14 d,定期称量体 质量和采食量。处死后取血液、肝脏、肾脏和肠道。观察肠道黏膜形态,统计黏膜损伤评分,计算绒毛高度, 隐窝深度并测定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活力和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水平。结果:绿原酸和葵花仁提取物显著增加镉损伤大鼠体质量,绿 原酸显著增加采食量(P<0.05);绿原酸和葵花仁提取物显著缓解由于镉损伤造成的肝脏指数和回肠指数的失 常(P<0.05),绿原酸显著降低肾脏指数和空肠指数(P<0.05);绿原酸和葵花仁提取物显著抑制AST和ALT的 活力(P<0.05),同时增加镉损伤大鼠肠道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P<0.05),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绿原酸能有效 地抑制镉造成的黏膜细胞死亡。结论:绿原酸可有效缓解镉造成的肠道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