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贵阳市农业试验中心精品葡萄园的8个品种为试材,对果穗性状、果实内在品质等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穗长以及Vc、多酚、类黄酮、可溶性蛋白、花色苷含量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穗质量和株产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性糖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和穗宽呈显著正相关,该相关性分析结果与R-聚类分析结果恰好吻合;8个葡萄品种果实性状因子的主成分分析提取穗长、糖分、部分次生代谢产物及硬度,可较好地反映葡萄品种的基础信息,Q-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基本吻合。基于以上结果,初步筛选出了适合贵阳地区的优质葡萄品种为‘早夏黑’,其具有产量较高、口味甜酸、抗逆性好的特点;其次为‘夏黑’和‘甬优1号’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种类繁多的葡萄种质果实风味进行快速有效的评价和利用,本文以99份葡萄种质的果实为材料,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对酸甜风味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和简化。结果表明,葡萄风味由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来进行评价,分别代表酸味因子、甜味因子和综合风味因子;以此3项指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K-均值法动态聚类并结合口感进行评价,将99个葡萄种质分为5类,口感极酸的品种5份、口感甜的品种23份、口感酸甜-甜酸的品种47份、口感甜的品种18份、口感极甜的品种6份。  相似文献   

3.
三种红色酿酒葡萄品种果实酚类物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综合评价酿酒葡萄品种特性,以酿酒葡萄美乐、品丽珠、赤霞珠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色法测定果实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赤霞珠葡萄果皮中总酚、单宁、黄烷醇、花色苷含量分别为28.82 mg/g、23.15 mg/g、41.19 mg/g、9.25 mg/g,均显著高于美乐和品丽珠(P<0.05);赤霞珠葡萄种子中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分别为14.56 mg/g、5.74 mg/g、2.32 mg/g,显著高于品丽珠(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赤霞珠葡萄酚类物质在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综合得分为82.27分,为酚类物质含量丰富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研究新疆不同品种红枣中有机酸种类和含量的差异。以新疆99个品种的红枣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红枣主要有机酸的含量,进一步采用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对99个品种红枣进行多变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到草酸、酒石酸、奎宁酸、苹果酸、马来酸、柠檬酸和富马酸7种有机酸,总含量为19.48 mg/100 g~128.92 mg/100 g,其中苹果酸、奎宁酸和酒石酸是新疆红枣中的主要有机酸。HCA将99个品种红枣分为5个聚类;PCA分析共提取出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2.57%,聚类3和聚类4、5实现了完全分离,表明上述聚类红枣中有机酸种类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4个小产区赤霞珠葡萄果实及天山北麓产区4种红色酿酒葡萄果实(品丽珠、西拉、小味尔多、马瑟兰)为原料,研究了不同产区、品种间有机酸含量的差异。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赤霞珠果实生长周期4种有机酸(草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葡萄成熟度增加,赤霞珠果实中有机酸总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草酸和柠檬酸含量较低,变化不明显;新疆4小产区的赤霞珠葡萄果实中有机酸总含量在3.97~7.96mg/g范围内且存在明显差异(p<0.05),产于天山北麓五家渠产地的赤霞珠有机酸总含量最高达7.96 mg/g,其中草酸、酒石酸、苹果酸分别为0.55 mg/g、4.66 mg/g、2.47 mg/g,产于伊犁河谷67团产地的赤霞珠有机酸总含量最低3.97 mg/g;通过对同一产地不同酿酒葡萄果实有机酸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西拉、马瑟兰的酒石酸相对含量较高,赤霞珠的草酸和柠檬酸相对含量较高,品丽珠、小味尔多的苹果酸相对含量比较高。试验表明赤霞珠的有机酸含量在不同产区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不同品种在同产地的有机酸积累特性也各不相同,以期为新疆产区酿造中"糖高酸低"的研究提出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云南迪庆德钦、河北怀来沙城和山东烟台莱山三地的成熟期酿酒葡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一年中不同采收时期小果蔷薇叶和茎中总多糖、总有机酸、鞣花酸的含量变化情况,为其质量控制和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于2021年的2月至12月采集小果蔷薇的茎和叶的样品,每月采集1次。样品阴干后,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多糖和总有机酸和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鞣花酸含量。同时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采收时期的叶和茎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叶和茎中总多糖、总有机酸、鞣花酸的含量在一年中呈现一定的波动趋势。叶中总多糖含量在7月(22.689 mg·g−1)和8月(23.164 mg·g−1)达到较高水平;总有机酸在2月(111.484 mg·g−1)、6月(113.342 mg·g−1)、8月(102.425 mg·g−1)含量最高;鞣花酸在4月(0.074 mg·g−1)、6月(0.077 mg·g−1)和8月(0.074 mg·g−1)含量最高。茎中总多糖含量在2月(15.650 mg·g−1)达到较高水平;总有机酸在5月(171.123 mg·g−1)、9月(178.960 mg·g−1)、2月(125.393 mg·g−1)含量最高;鞣花酸在2月(0.037 mg·g−1)、4月(0.038 mg·g−1)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月份采收的样品。根据聚类分析将叶和茎各分为3类,与主成分分析基本一致。经主成分分析,叶和茎累计贡献率分别达到77.067%和82.970%。结果表明叶在8月采收和茎在2月采收的综合评价最高。结论:研究认为小果蔷薇叶和茎的最适采收时期分别为8月份和2月份。该研究结果可为小果蔷薇的采收及其质量评价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3种木通属植物(木通、白木通、三叶木通)21份种质果实品质差异,为选育优异种质资源提供参考.分别记录21份种质的外形参数并对其进行感官评价,比较种质间外观及内在品质差异性,分析了种内品质的变异大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21份种质间的各品质指标差异显著,种间及种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异,21份种质在不同性状上...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贵州不同加工用途的核桃品种,对不同地区289份核桃样品的单果重、三径均值、出仁率、壳厚、粗脂肪和蛋白质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结合内褶壁、横膈膜和取仁难易评分共9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贵州不同地区核桃感官品质差异较大,但营养价值均较高,尤其在蛋白质含量方面。核桃取仁难易与内褶壁和横膈膜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主成分分析显示,前5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为80.061%,可用来代替9个感官品质性状指标。聚类分析将289份核桃聚为5类,Ⅰ类归为鲜食核桃,Ⅱ类归为仁用核桃,Ⅲ类归为油用核桃,Ⅳ类归为乳(粉)用核桃,Ⅴ类归为休闲坚果类核桃,据此拟定贵州核桃加工适宜性评价标准。该研究为贵州核桃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析研究芒果主产区(海南、广西)的3种主要芒果品种(台农、金煌、贵妃)的可溶性糖组分含量与差异.以3种芒果主栽品种为材料,对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TSS)、总糖、甜度值进行测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成熟期的芒果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及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芒果果实可溶性糖主要由蔗糖...  相似文献   

11.
HPLC法测定葡萄酒中有机酸的色谱条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葡萄酒中有机酸,测得相对标准偏差为1.8%,4.5%,回收率为94.5%,103.1%,具有简便快速、选择性好、准确度高之特点。最佳分离条件为:流动相用高氯酸调pH为2.5的水溶液,流速为0.6ml/min,柱温55℃,检测波长210nm,进样量10μl。  相似文献   

12.
运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直接测定了葡萄酒中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乳酸、乙酸、富马酸、草酸8种有机酸,并研究了缓冲液种类、缓冲液浓度、pH值、表面活性剂、电泳电压、电泳温度对分离度的影响。方法线性范围较宽,各有机酸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0~0.9998之间,有机酸迁移时间及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68%~1.02%及3.68%~5.41%,方法回收率为91.9%~116.9%。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对葡萄酒酿造过程快速监控,并对酒的品质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冻干无核葡萄脆粒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宜加工葡萄脆粒的品种,开展了冻干无核葡萄脆粒品质评价研究。该研究以江苏省内10个无核葡萄品种为研究对象,检测了冻干葡萄脆粒总糖、维生素C含量、总酚含量、脆度等18项营养和加工指标,基于描述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筛选出冻干无核葡萄脆粒品质评价核心指标,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出综合得分评价无核葡萄脆粒品质。结果表明:18项指标中产出率和总糖含量变异系数在10%以下,其余指标变异系数较大,各指标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发现,前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9.57%,能较好反映原指标的信息,基于此筛选出脆度、总酸含量、花色苷含量、a*值、总酚含量和产出率作为评价无核葡萄脆粒品质的核心指标。根据10个无核葡萄脆粒品质的综合得分和排名,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紫金早生、金星无核和无核早红为I级,更适宜加工为葡萄脆粒。  相似文献   

14.
藜麦具有全营养特点及重要利用价值,为揭示藜麦氨基酸组分遗传特性和评价藜麦种质资源品质状况,本研究以筛选出的89个藜麦高代品系籽粒为材料进行酸水解处理并以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酸性氨基酸组分及其含量,结果表明:17种酸性氨基酸平均变异系数为22.97%,表明在不同藜麦品系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特性差异,其中Glu的变异系数为14.4%、相对变幅较小,GlyCysTyrPheHisPro6种氨基酸的变异系数均高于20%,尤其是Met的变异系数高达77.1%、遗传变异最大;相关分析表明绝大部分氨基酸组分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显示5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高达92.55%,聚类分析将89个藜麦品系分为5类、其遗传特性与来源和颜色没有必然联系;经分析筛选出滇藜-59、滇藜-71、滇藜-72、滇藜-73、滇藜-78和滇藜-926个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的高代品系。本研究可为藜麦氨基酸组分遗传特性分析与评价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5.
董黎明  汪苹  李金穗  孙阳 《食品科学》2012,33(3):232-237
测定来自不同产地的4株蛋白核小球藻和2株椭圆小球藻异养培养后的主要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对其营养进行评价,并利用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探讨异养小球藻在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上的差异。结果显示:异养小球藻主要营养成分均低于文献报导的自养小球藻,4株异养蛋白核小球藻和2株椭圆小球藻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4.94%~37.45%和37.70%~38.32%,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37.50~49.52和131.89~135.77。影响异养蛋白核小球藻营养品质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苏氨酸和异亮氨酸。聚类分析将4株异养蛋白核小球藻和2株异养椭圆小球藻各归为一类。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两个主成分因子,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贡献率分别为76.23%和17.80%,累积贡献率达94.03%。  相似文献   

16.
HPLC-CL柱后同时检测葡萄酒中的有机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在酸性介质中高锰酸钾直接氧化柠檬酸、苹果酸和琥珀酸产生化学发光,而盐酸氨基脲能够显著增强该体系的发光强度,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柱后化学发光检测柠檬酸、苹果酸和琥珀酸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葡萄酒中有机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研究分析18个黍稷(Panicum miliaceum L.)品种的籽粒含油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黍稷籽粒含油量为2.54%~4.00%,均值3.71%。黍稷籽粒中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18:2n6)、油酸(18:1n9)和棕榈酸(16:0),含量区间分别为0.075~5.19、0.150~3.02和0.897~1.81 g/100 g,并含有棕榈油酸、硬脂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烷酸和二十四烷酸。不饱和脂肪酸(UFA)占总油脂的82.1%~ 94.6%。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10种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聚类分析表明,脂肪酸组成在黍稷品种间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葡萄及葡萄酒中有机酸测定的衍生化气相色谱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曦  周锡兰  余录  唐斌  刘可 《酿酒》2008,35(3):82-84
利用衍生化气相色谱法分离测定葡萄、葡萄酒中多元有机酸;通过不同酯化方法的比较,选择在N,N-二甲基甲酰胺非质子溶剂中,利用碘乙烷与多元有机酸的四甲基铵盐反应制备各酸相应的乙酯,在SE-30色谱柱上利用程序升温进行分离,同时采用内标法鉴定分析了葡萄、葡萄酒中的多种多元有机酸,并比较测定了葡萄和葡萄酒中多元有机酸的含量。揭示了葡萄酒制备过程中主要有机酸的变化。该方法定量测定的回收率都〉95%,相对标准偏差〈5.0%,适合于各种葡萄酒及啤酒等酒类饮品中有机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葡萄生长成熟过程中有机酸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军  高年发  杨华 《酿酒》2004,31(5):69-71
将 2 0 0 3年份 ,沙城、蓟县、汉沽、昌黎四个葡萄产地 ,不同葡萄品种 ,生长过程中各种有机酸的变化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比较 ,结果葡萄在成熟过程中各种有机酸含量的变化为 :柠檬酸在葡萄中的含量很小 ,小于 0 .4g/L ,且在葡萄成熟过程中含量变化不大。葡萄中的酒石酸和L -苹果酸含量在葡萄成熟过程中逐渐降低 ,其中L -苹果酸降低的趋势比酒石酸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