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黄茶品质形成机理、加工工艺和品种适制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卤味香肠的加工工艺.用老卤溶解辅料,与肉原料一起斩拌,腌制后灌装,再经过卤制、烘干即成为卤味香肠.该产品色泽酱红色,具有传统卤制品的风味.  相似文献   

3.
山东黄茶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山东黄茶加工工艺,本实验根据山东鲜叶特点设计了8种加工工艺,通过感官审评和理化检测分析茶叶品质,结果表明,鲜叶经摊放、蒸青、轻揉、闷黄(48h)、全烘或烘炒烘至足干为最优工艺,其成品茶香气甜香持久或烘烤香持久,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黄绿。蒸汽杀青首次应用于黄茶加工。  相似文献   

4.
发酵香肠加工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牛肉重组香肠加工工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牛肉经酶剂处理后,重中工生产无衣香肠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6.
谢超 《肉类工业》2006,(12):12-13
实验采用复合酶制剂处理美国红鱼,红鱼肉中的蛋白质及各种营养成分的价值都得到了提高,通过优化实验工艺条件,确定了红鱼重组香肠加工生产的最佳加工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烟熏香肠是对传统香肠制品进行工艺改进,采用斩拌机制作一部分乳化肉糜添加到肉馅中,不经腌制直接灌入猪肠衣或蛋白肠衣,再经干燥,烟熏而成。按照本工艺制作的产品,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外观颜色非常诱人。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肉制品临潴关驴肉香肠的加工过程,包括选料、配料、制馅、拌馅、灌制、煮制、烟熏到成品等过程。  相似文献   

9.
我同奶业的发展带动了奶牛业的发展,淘汰奶牛的数量急剧上升,但奶牛肉因其质老色深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直接屠宰销售的方式使淘汰奶牛的经济价值降到了最低点,解决淘汰奶牛肉的经济价值问题成为当今奶牛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研究中发现黎巴嫩香肠是以母牛肉为原料,在黎巴嫩、美国宾西尼亚等地非常流行,配方和工艺已经在当地形成了标准化和工厂化的阶段口.  相似文献   

10.
营养保健鸡腿菇香肠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鸡腿菇保健香肠的配方和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鸡腿菇的最适添加量,并确定了产品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1.
鹅肉发酵香肠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鹅肉发酵香肠的生产工艺及技术参数。方法:在鹅肉香肠的制作过程中,添加适当的发酵剂,利用正交试验对其生产工艺进行研究。结果:确定发酵剂为植物乳杆菌和啤酒酵母菌,菌悬液(La:Sa)体积比为2:3,得出最佳的鹅肉香肠制作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3℃、接种量2.0%、发酵时间36h。结论:该鹅肉发酵香肠的制作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2.
发酵香肠加工技术及品质控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发酵香肠加工工艺和发酵香肠配方中GDL、葡萄糖添加量以及发酵剂用菌种组合对发酵香肠的品质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在香肠的基本配方中添加 0 6 %~ 0 9%的葡萄糖、0 4 %GDL ,并选用LK 30发酵剂可以生产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快速发酵香肠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十里香夏季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提升其品质,该研究采用感官审评、化学品质分析、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对不同工艺加工的茶样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个工艺加工的十里香夏季花香型红茶的感官品质得分为88.3~93.8,其中有8个产品的得分超过90,整体表现较优;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咖啡碱含量以及儿茶素总量范围分别为30.39%~43.38%、9.69%~22.68%、1.55%~2.96%、0.06%~0.66%、0.86%~6.71%、0.29%~8.93%、5.18%~5.96%、5.79%~12.72%;系统聚类以欧式平方距离为15时可将16个茶样聚为3大类;PLS-DA可通过品质成分得分图、拟合曲线、载荷图及其变异权重参数预测型将不同茶样进行区分。十里香夏季花香型红茶的最优加工工艺为萎凋时间12 h、发酵时间2 h、足火温度80℃。  相似文献   

14.
风干肠加工新工艺与质量关键点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干肠的脂肪氧化,造成其营养成分改变,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减少,感观质量和结构变化较大.采用新工艺生产的风干肠可有效地控制风干肠氧化过程,改善产品质量,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15.
发酵香肠加工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金水 《肉类研究》2003,17(4):20-22,29
就发酵香肠的加工工艺、原辅料、发酵剂及发酵条件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豌豆分离蛋白、豌豆组织蛋白和谷朊粉三种蛋白的添加量对植物基香肠质构特性、蒸煮损失率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对植物基香肠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植物基香肠制作中最佳蛋白原料添加量为豌豆分离蛋白19.19%、豌豆组织蛋白9.83%、谷朊粉7.13%,此条件下香肠感官评分为81.20分,与预测值80.11分接近,咀嚼性为4791.2 g·s,与预测值4767.09 g·s接近。优化后的植物基香肠硬度6245.11 g,内聚性0.83,回复性0.51%,蒸煮损失率2.72%,与市售植物基香肠相比蒸煮损失率更低,具有更好的内聚性和回复性,硬度在市售香肠硬度区间内。本研究可以为植物基香肠的开发以及相关工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茶树品种碧香早夏季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按照摊放、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的传统黄茶加工工艺,将其加工成黄茶,通过对其中11 个有代表性的工艺点取样,并进行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咖啡碱、黄酮含量检测,以及感官审评和香气品质成分分析,探讨黄茶加工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黄茶加工过程中,滋味物质茶多酚、儿茶素总量、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咖啡碱以及黄酮含量均在整体上逐渐降低,其足干茶样含量相对茶鲜叶的降幅分别为30.12%、24.08%、10.97%、61.34%、33.20%、25.55%,而游离氨基酸含量则有所增加,其足干茶样含量相对茶鲜叶的增幅为19.46%,其中茶多酚、咖啡碱、黄酮以及氨基酸含量在摊放过程中有所上升;香气物质中,足干茶样的醇类、酮类、烯烃类、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相较于茶鲜叶分别减少了17.18%、5.51%、5.77%、2.10%,而醛类、酚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则分别增加了35.35%、4.06%;从加工工艺看,黄茶滋味品质主要受摊放与闷黄工序的影响,摊放过程中氨基酸含量随着摊放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闷黄过程可使酯型儿茶素转化为简单儿茶素,并在此工艺中产生茶黄素,是黄茶醇鲜爽滋味及“黄汤黄叶”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同时闷黄时间为8 h时,滋味品质较好;香气品质则主要受摊放、闷黄和干燥工序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保留马铃薯的风味和营养成分,提高面条品质,加快马铃薯主食化进程,采用马铃薯泥和小麦面粉复配制作马铃薯泥面条。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结合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进而得到较优的马铃薯泥面条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在马铃薯泥占比50%的条件下,面条的较佳加工工艺参数为:面团醒发温度20 ℃、醒发时间30 min。复配改良剂最佳配方为:谷朊粉添加量3%、魔芋粉添加量1%、单甘酯添加量1%。该条件下制作的马铃薯泥面条品质较好,感官评分达90.1分。研究表明,在小麦面粉中加入马铃薯泥,所制备面条品质降低,但适当的添加改良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马铃薯泥面条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为使营养丰富的鹰嘴豆在食品加工中有更广泛的应用,该文以鹰嘴豆粉为面包辅料,结合质构、感官评价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鹰嘴豆粉面包加工工艺进行探究,以获取新品种面包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最佳工艺配方为鹰嘴豆粉添加量13 g、白砂糖添加量15 g、发酵时间60 min、烘焙温度178℃、烘焙时间20 min。此配方生产的鹰嘴豆粉面包具有鹰嘴豆的独特香味、色泽金黄、形态饱满、组织均匀有弹性,感官评分为96。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分别为10.97 g/100 g和4.03 g/100 g,其中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面包28.6%,膳食纤维含量高于普通面包38.0%。  相似文献   

20.
以大豆-乳清双蛋白萨拉米香肠为研究对象,探究大豆-乳清双蛋白粉、复配胶体、复合发酵菌种、复合发色菌种的添加量对萨拉米香肠的pH值、剪切力值、弹性、内聚性、黏附性、回复性、咀嚼性等指标的影响。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选取大豆-乳清双蛋白粉比例、复合发酵菌种添加量、复配胶体添加量为主要探究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并以剪切力和感官评分为响应值建立二次多项回归模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优化大豆-乳清双蛋白萨拉米香肠的配方。结果表明,当大豆-乳清双蛋白添加量10%(其中大豆分离蛋白与乳清分离蛋白质量比为4∶1)、复配胶体添加量2.6%、复合发酵菌种添加量0.11%、复合发色菌种添加量0.07%时,可以得到感官评分较高、剪切力较好的高品质发酵香肠。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双蛋白对肉制品的适用性及应用价值,并为发酵香肠的开发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