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沙门氏菌耐药性持续发展、耐药菌不断出现以及食物中毒事件频发,噬菌体已成为一种新型防控耐药性沙门氏菌的生物杀菌剂.噬菌体的作用机制与抗生素完全不同,在控制耐药性沙门氏菌感染与污染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尤其在治疗超级耐药沙门氏菌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但是由于沙门氏菌血清型众多,需要开展针对不同血清型的沙门氏菌特异性噬菌...  相似文献   

2.
沙门氏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食源性致病菌,能导致人食物中毒,引发胃肠炎、败血症等疾病,严重时危及生命。建立快速、准确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是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疾病的关键,发展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对于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免疫学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等在食源性沙门氏菌的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综合分析,阐明各种食源性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研究进展,为优化食源性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沙门氏菌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控制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特别是防止其形成生物被膜交叉污染食品,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传统的物理性、化学性控制措施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有效将沙门氏菌生物被膜完全去除,因此,亟待开发针对沙门氏菌生物被膜的新型控制和清除策略。近年来噬菌体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无残留的天然抑菌剂受到了普遍关注,与化学消毒剂相比,其具有特异性强、自我增殖快、安全性高、研发时间短等突出优势,在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的控制和清除领域已表现出巨大潜力。该文综述了沙门氏菌生物被膜的结构成分与形成过程,并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用噬菌体破解沙门氏菌生物被膜的作用机制与应用现状。针对噬菌体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食品加工过程中沙门氏菌生物被膜的有效控制提供新的技术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提升实验室的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能力,增强实验室竞争能力,本实验室参加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的NIFDC-PT-010食品中沙门氏菌检出能力验证。方法利用全自动免疫检测系统(VIDAS)对能力验证中的5个样品进行快速筛查,依据GB4789.4-2010沙门氏菌检验进行血清学试验,采用16S r DNA全序列分析、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VITEK2)和全自动微生物基因指纹鉴定系统(Ribo Printer)对分离出的疑似菌进行鉴定。结果编号为CODE 1的样品检出阿贡纳沙门氏菌和婴儿沙门氏菌,CODE 3检出蒙得维的亚沙门氏菌,CODE 5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CODE 2和CODE 4未检出。结论 5个样品测试均取得优秀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导致了公众对政府部门的监管体制逐渐失去信心。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沙门氏菌污染食品的召回案例,全面剖析了美国的食品召回体系。在美国的食品安全体系中,政府始终将公众健康放在首位。食品召回以先进的技术为基础,以法律为依托,各部门协调配合,企业积极参与,同时结合相对完善的食品可追溯体系,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的生命健康。这其中有很多理念和方法是值得我国借鉴的。  相似文献   

6.
预制调理食品是食品产业中快速增长的热点。由于预制调理食品经过简单处理即可直接食用,如果在加工过程中杀菌不彻底或者贮藏流通过程中条件不完善,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引发食源性疾病。本文分析了各类预制调理食品易污染的微生物,综述了相关病原微生物防控措施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预制调理食品病原微生物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近年来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的进行了综述,详细的介绍了目前常用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认为.传统方法可以对沙门氏菌做出鉴定,但需要4~7 d的时间;以抗体为基础的ELISA方法和免疫荧光标记方法将检测时间缩短了一半,且灵敏性高和特异性强:以核酸为基础的PCR技术由于灵敏、简单、快速和特异已被广泛用于沙门氏菌检测.但是这些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关于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8.
PCR技术在食品沙门氏菌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PCR技术的原理及其在食品沙门氏菌检测中的应用,同时提出了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杨琳 《中国调味品》2020,(10):141-143
以食品中的沙门氏菌培养检测过程为研究对象,对沙门氏菌的种类及基本结构组成进行介绍,并采用常规的沙门氏菌培养检测流程对鸡肉、火腿鸭、鸡蛋、蛋糕、色拉和盒饭6种不同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测。为缩短沙门氏菌的培养检测流程,建立一种改进型的培养检测流程,降低沙门氏菌培养检测过程中其他菌落的干扰。经试验对比,改进后的沙门氏菌培养检测流程可有效缩短培养检测所需周期,且检测结果与常规检测结果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门氏菌病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人畜共患病,可以引起人类败血症、胃肠炎等疾病,还能导致动物伤寒、副伤寒,严重者会危及人、畜的生命。因此,建立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感染至关重要。目前沙门氏菌的检测技术有传统培养法、免疫学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如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纳米技术、基于适配体检测技术等新型技术。该文总结了沙门氏菌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点和缺点及研究情况,并对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倪冬冬  唐军  李洪军  贺稚非  甘奕 《食品科学》2015,36(17):276-280
埃博拉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感染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赤道周边的非洲国家是其主要流行区域,但现今已在全球范围传播,严重威胁人类生活与健康。本文就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起源、流行病学特征和动物性食品生产中控制方法和措施进行概述,重点阐述埃博拉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动物性食品中存在的风险及相应的应对措施,旨在为防止埃博拉病毒通过动物性食品传入我国及保障国民的食品安全和人身健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环境激素对食品安全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晓庚 《食品科学》2003,24(8):196-200
本文简介了环境激素的概念、种类,讨论了环境激素对人和生物的危害、对食品的污染途径和安全性的影响,阐述了面对环境激素污染食品的状况而应采取的积极防治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该文综述国内外对食品中丙烯酰胺研究进展,包括丙烯酰胺毒性、产生机制及其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中交叉污染及其预防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叉污染是导致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交叉污染的概念、发生机理及污染因素的来源进行了论述。同时针对目前交叉污染的实际情况,从人员健康卫生、设备清洗消毒、虫害控制、物理化学交叉污染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措施,为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细菌黏附在食品或食品接触表面并形成生物被膜可能导致设备损坏、食品变质甚至人类疾病。混合菌生物被膜作为细菌在食品工业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与单菌生物被膜相比,对消毒剂和抗菌素往往具有更强的抗性。然而,混合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与种间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其在食品工业中的潜在作用仍有待探索。本文总结了混合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和种间相互作用以及近年来的新型控制策略,并对未来食品工业中混合菌生物被膜的污染防控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混合菌生物被膜在食品工业中的深入研究以及制定高效的新型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以期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16.
食源性致病菌的生物被膜是固着在食品接触表面上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组织的多细胞群体结构。因生物被膜具有极强的黏附性和抗逆性,常规消杀手段难以对其进行有效防控,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并严重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本文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在形成机制及防控方法方面的相关研究。以生物被膜黏附性提高、菌体状态改变和抗逆性增强的3个主要特点为核心,总结讨论了细菌的长链附属结构、群体感应系统及胞外聚合物在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将生物被膜的防控策略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法3类,分别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作用原理及优缺点,旨在为食品领域生物被膜的高效防控方法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以期更好地实现食品微生物的安全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标准菌株和人工污染沙门氏菌的食品样品进行检测,评价IQ-Check Salmonella Ⅱ试剂盒方法。该研究采用试剂盒方法对50株不同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和50株非沙门氏菌进行检测,分析该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通过对人工污染沙门氏菌食品样品(包括液体奶、婴幼儿配方乳粉、肉及肉类制品)的检测,评价试剂盒方法与GB 4789.4-2016方法的一致性。实验结果表明:当菌浓度在103 CFU/mL及以上,试剂盒方法对50株沙门氏菌实现全部检出,其对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检出限的平均值为6.98×102 CFU/mL。试剂盒方法对50株非沙门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说明试剂盒特异性较好。试剂盒方法与GB方法对人工污染沙门氏菌的食品样品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8.77%(161/163)和96.32%(157/163);相对准确度为:96%、99%、97%,总体准确度为97.33%;相对灵敏度为:96.22%、100%、100%,总体灵敏度为98.73%;相对特异性为:95.74%、98.15%、92.86%,总体特异性为95.80%。参照ISO 16140进行方法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两方法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该研究表明该试剂盒方法具有高灵敏性和特异性强的特点,在人工染菌食品样品检测中与GB方法呈高度一致性,值得在食品沙门氏菌快速检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咸干鱼目前的加工基本以手工作坊为主,缺乏统一的标准,因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中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腌制过程中以及贮藏过程中产生的生物胺,亚硝胺以及脂肪氧化等问题,造成咸干鱼安全性下降。本文分析国内外对于咸干鱼中的生物胺、亚硝胺、亚硝酸盐以及脂肪氧化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并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各危害因子相应的控制措施,其中生物胺是问题较多的方面,并对其进行了重点论述,以期为提高腌制鱼类产品的食用安全性提供一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马伟  胥传来 《食品科学》2009,30(11):289-29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由于其高效和低价,是当今世界使用最为普遍的抗生素种类之一,广泛用于养殖业中。然而,由于其具有耳肾等的毒副作用,因此在大多数国家中的使用受到了限制。本文介绍了动物源食品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主要介绍免疫检测及多残留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预防控制肥胖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肥胖不仅是一种疾病,而且是其它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肥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主要的疾病负担。防控肥胖可以减少相关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我国控制和预防肥胖刻不容缓,预防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预防肥胖要从儿童少年时期开始,采取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和社会积极参与是最有效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