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乳清多肽的制备及乳清多肽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海萍  胡文忠  范圣第 《酿酒》2005,32(6):53-55
采用蛋白酶水解乳清粉,并对乳清多肽进行酵母菌发酵,并对发酵所得乳清酒进行风味调配。乳清粉最佳的水解条件为:[E/S]=1%、T=60℃、pH=9.0、时间=120min,水解度为DH=21.22%。乳清多肽酒的最优发酵条件:接种量为5%、起始pH为7.5、温度为22℃、发酵60h,酒度可达到3.9。多肽乳清酒的最佳基本调配是:酸量(苹果酸:柠檬酸=1:1)为0.1%、蔗糖为7%、环状糊精为0.6%。  相似文献   

2.
采用蛋白酶水解乳清粉,对乳清多肽进行酵母菌发酵,并对发酵所得乳清酒进行风味调配。乳清粉最佳的水解条件为:酶浓度与底物浓度之比为1%、温度60℃、pH9.0、时间120min,水解度21.22%。乳清多肽酒的最优发酵条件:接种量5%、起始pH7.5、温度22℃、发酵60h,酒精度可达到3.9%。多肽乳清酒的最佳基本调配是总酸(苹果酸:柠檬酸=1:1)为0.1%、蔗糖为7%、环状糊精为0.6%。  相似文献   

3.
乳清多肽酒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蛋白酶水解乳清粉,并对乳清多肽进行酵母菌发酵,对发酵所得乳清酒进行风味调配。乳清粉最佳的水解条件为:[E/S]=1%、T=60℃、pH=9.0、时间=120min,水解度为DH=21.22%。乳清多肽酒的最优发酵条件:接种量为5%、起始pH为7.5、温度为22℃、发酵60h,酒度可达到3.9。多肽乳清酒的最佳基本调配是:酸量(苹果酸∶柠檬酸=1∶1)为0.1%、蔗糖为7%、环状糊精为0.6%。  相似文献   

4.
《食品工业科技》2006,(05):133-135
采用蛋白酶水解乳清粉,并对乳清多肽进行酵母菌发酵,对发酵所得乳清酒进行风味调配。乳清粉最佳的水解条件为:[E/S]=1%、T=60℃、pH=9.0、时间=120min,水解度为DH=21.22%。乳清多肽酒的最优发酵条件:接种量为5%、起始pH为7.5、温度为22℃、发酵60h,酒度可达到3.9。多肽乳清酒的最佳基本调配是:酸量(苹果酸∶柠檬酸=1∶1)为0.1%、蔗糖为7%、环状糊精为0.6%。   相似文献   

5.
乳清多肽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胰蛋白酶对乳清进行水解,制取乳清多肽饮料。对制取的工艺过程及操作要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只要控制好水解条件和进行适当的处理,可以得到水解度适中、风味良好的酸溶性蛋白肽饮料。  相似文献   

6.
乳清多肽发酵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了乳清产品的国内外生产状况,乳清的营养特性和功能特性。乳清饮料的研究现状,尤其是发酵型乳清多肽饮料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乳清多肽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碱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乳清蛋白的水解作用,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各自的最优水解条件,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较适合底物乳清蛋白,水解乳清蛋白的最优组合为:[E/S]=5%、T=60℃,PH=8.0,水解度=21.6%,多肽水解液在等电点附近溶解度为90%,经灭菌处理后溶解度高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8.
焦宇知 《食品科技》2007,32(5):211-214
研究了乳清多肽的制备、性质及其发酵饮料的开发,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比中性蛋白酶水解乳清蛋白的能力强,且更经济,水解最佳条件为加酶量为7000(U/g蛋白)、底物添加量为5%、水解温度为60℃、水解初始pH值为8.5,最大乳清蛋白水解度可达到22.45%。最优酒精发酵条件为接种量5%、初始pH7.5、温度22℃、时间45h。乳清多肽发酵饮料的配方为酸量0.1%,蔗糖量为8%,-β环状糊精量为0.5%。  相似文献   

9.
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乳清多肽,制备具有较好热稳定性的可溶性多肽混合物,然后以其为母液,生产乳清多肽饮料。获得最优水解工艺的最适pH为9.0、最适温度为35℃,乳清中水解度高达25.4%。所研制的乳清多肽饮料无苦味,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乳清是生产干酪及干酪素过程中获得的大量液态副产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主要成分乳清蛋白的营养价值极高。随着近年来小肽生物活性功能研究的开展,对于乳清蛋白水解物中功能性多肽的研究成为主要方向。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乳清蛋白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肽,包括ACE抑制肽、抑菌肽、抗病毒肽、抗氧化活性肽及其它活性肽。目前,国内外有关ACE抑制肽的研究较多,而对降胆固醇肽的研究多是以大豆蛋白为原料,而更具有研究价值的乳清蛋白源降胆固醇肽研究较少。本人以乳清蛋白为原料,对其酶解产物的降胆固醇活性肽进行分离制备,既充分利用了干酪的副产物,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又能提供一种新型降胆固醇功能产品,为商业化开发乳清蛋白降胆固醇功能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结合本人对降胆固醇肽的研究,综述了乳清蛋白源功能性多肽的制备、分离纯化技术及其活性多肽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从中华圆田螺提取的牛磺酸为添加剂,以红茶和食盐脱腥,以白砂糖、食用柠檬酸和柠檬香精调汁,开发天然牛磺酸茶饮料。试验中主要对脱腥条件和加工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食盐、牛磺酸提取液和红茶添加量为0.02∶1∶3(g:mL:mL),红茶浓度为10∶150(g∶mL)条件下,最大程度地保存了原料中牛磺酸含量,而且脱腥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再配以白砂糖与食用柠檬酸的比为300∶1,添加柠檬香精0.05%。此配方设计的100mL牛磺酸饮料中牛磺酸含量为0.00225g、总糖度为12%、pH值为3.37。饮料呈淡茶红色,清爽的茶香味,酸甜可口。  相似文献   

12.
PVPP在乌龙茶饮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合成了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研究了PVPP对乌龙茶饮料的处理效果与条件。研究表明,PVPP可吸附茶饮料中的部分茶多酚,进而延缓沉淀或浑浊的发生,提出茶饮料的稳定性,延长茶饮料的贮存期。并对PVPP的重复使用性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PVPP可行的再生方法。  相似文献   

13.
黄傲 《饮料工业》2011,14(10):31-34
以黄皮果为原料研制出黄皮果茶饮料,并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皮果原浆液在添加0.08%的果胶酶后,在pH4.5、45℃下酶解120min,得到透光率、澄清度最好的黄皮果汁。通过正交试验得到黄皮果茶饮料的配方:茶汁20ml、黄皮果汁20ml、白砂糖8g、柠檬酸0.2g。  相似文献   

14.
以显齿蛇葡萄叶为原料,对茶饮料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探讨,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茶饮料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5.
分析研究了富硒茶饮料生产过程中影响其品质的重要因素和解决方法,并综述了富硒茶饮料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6.
吴素萍 《食品科技》2007,(12):165-168
研究复合菊花茶饮料的浸提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及配方,结果表明:茶水比1∶90、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20min、浸提pH6.0、甘草汁∶菊花汁为1∶10、柠檬酸0.02%、白砂糖8.5%时,产品感官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7.
张芬  陈家献  袁冬寅  张栩浩  温立香 《食品与机械》2023,39(11):186-191,210
目的:探究新式茉莉花茶饮基底茶的品质特点。方法:以福建、云南、四川3地茶坯窨制而成的3种新式茉莉花茶茶饮基底茶(福建香毫、云南毛尖、四川香茗)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理化检测和感官审评,从主要化学成分以及滋味、香气等品质进行分析。结果:3种基底茶的水浸出物含量为49.40%~51.40%,茶多酚含量为18.00%~23.20%,咖啡碱含量为3.20%~4.30%,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32%~3.50%。除游离氨基酸外,云南毛尖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酚氨比及16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种。云南毛尖茶汤的涩味、咸味及丰富度响应值最大,但甜度响应值最低,茶汤浓厚;福建香毫涩味、咸味响应值最小,但水浸出物含量高,茶汤浓醇。香气组分中酯类相对含量最高,其次是醇类和烯烃类化合物;3种基底茶的香气品质由高到低为福建香毫、云南毛尖、四川香茗,均属于中等。结论:3种基底茶内含物质丰富,但香气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薛桂新 《中国酿造》2015,34(10):151
以干燥的养心草为原料,开发养心草发酵茶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养心草发酵茶饮料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0(g∶mL)、白砂糖添加量5%、冲茶水温度70 ℃、发酵时间2 d,在此工艺条件下,养心草发酵茶饮料具有养心草天然的茶香味、呈淡黄色、口感浓郁,感官评分为98.9分。  相似文献   

19.
单独使用雪荼为原料加工的饮料口感苦、涩,影响消费者饮用的积极性。为解决这个问题,实验采用雪茶和乌梅为主要原料确定了新型雪茶饮料的配方和工艺条件,制成的新型雪茶饮料酸甜可口,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20.
杜仲茶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杜仲叶及绿茶为原料生产杜仲茶饮料.以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指标确定杜仲汁的提取工艺,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杜仲茶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该饮料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丰富了饮料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