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输入大阶跃反应性(ρ0>β)和有温度反馈时的反应堆超瞬发临界变化过程进行研究。求得任意初始功率条件下反应堆反应性与功率的变化规律,并分析、讨论了输入反应性与初始功率大小对瞬发超临界变化过程的影响,给出一些有益的新结果,可为反应堆安全分析和运行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彭凤 《核动力工程》2001,22(6):481-486
对两个弱耦合堆芯的功率调节系统的稳定性作了分析研究,由一个简单物理模型得到了弱耦合堆芯之间的耦合反馈系数和反馈传递函数,建立了弱耦合堆芯的功率调节方块图,对系统作了稳定性分析,得出了堆功率的稳定范围,分析了系统参数变化对稳定功率阈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耦合条件下,超过某个功率阈值将导致系统不稳定;随着两个堆芯区域之间的耦合减弱,这一功率阈值变低,反应堆只能在较低功率水平下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数集是可以用于测定非线性系统时间展开渐近线运动的最简单参数之一。本文提出了该参数在反应堆噪声分析中的应用,并验证了在反应堆功率振荡分析中应用的可能性。该方法的数集等于与一种直观物理变量的振荡模型无关的数值。分析利用了来自计算机实验和通过实际物理系统的实验得到的时间系列数据。对于反应堆功率振荡的详细分析。该方法是可用的。  相似文献   

4.
AP1000堆芯采用了先进的机械补偿控制模式(MSHIM)控制反应堆功率和轴向功率偏差。以Matlab/Simulink为平台,开发AP1000堆芯动态仿真程序。首先建立优化的节点堆芯动力学模型,该模型既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又有较快的计算速度;然后建立MSHIM控制系统模型,并对负荷跟踪工况进行了动态仿真。通过与已有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仿真程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张森如 《核动力工程》1991,12(5):92-96,F003
一、前言 核电站的能量主要来自堆芯核子裂变。~(23)U等元素吸收中子后产生裂变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这些热能经元件表面传递给冷却剂,然后通过蒸汽发生器将热能导出,以供发电。堆芯功率大小主要取决  相似文献   

6.
在经过许多年聚变研究之后,在TFTR上已经达到了D-T聚变堆所需的条件[Fusion Technology,21,1324(1992)]。现正在用实验室等离子体首次研究D-T等离子体中存在的独特现象。使用几乎相等的氘和氚浓度研究等离子体首批磁聚变实验已在TFTR上完成。目前,使用39.5MW中性束加热在超放电中得到的最大聚变功率为10.7MW,在高βP放电中在电流斜降之后的最大聚变功率为6.7MW  相似文献   

7.
DⅢ-D规划的主要部分包括L-H转变、VH模式、粒输运和控制以及偏滤器功率处理能力的研究,在所有这些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而本文的目的是总结最近两年以来所获得的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将反应堆热工水力最佳估算程序RELAP5应用于分析控制棒控制的反应堆堆芯的功率瞬变过程,堆芯功率计算模块除保留原程序中使用的点堆中子动力学模型外,还必须向轴向一维中子动力学模型进行扩展。本文通过在现有轴向一维物理程序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开发,实现了RELAP5程序与一维物理程序的耦合,并且通过例题验证了耦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液态燃料反应堆与固态燃料反应堆相比,原理上有较大不同。液态熔盐堆中由于燃料流动带走缓发中子先驱核在堆外衰变导致堆芯反应性降低,且裂变产物在堆外回路中衰变也会引起一回路发热。本文使用熔盐堆中子动力学程序Cinsf1D探讨2 MW熔盐堆的临界动力学特性和安全特性,研究零功率临界下不同熔盐流速启泵和停泵导致的缓发中子先驱核流失所需改变的控制棒棒位。同时还计算了2 MW恒定功率情况下稳态运行及降低流速时一回路温度分布,并模拟了2 MW额定功率下停泵事件。停泵后由于缓发中子损失减少反应堆功率先缓慢增加,然后迅速降低到接近余热水平。停泵后堆芯温度缓慢增加后稳定在安全值以内,说明熔盐堆具有本征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上升单液滴法研究,TOA-TORO协萃取铀(VI)的动力学,发现协萃剂TOPO加入TOA后,加快了铀的萃取过程。通过测定不同萃取条件对苹取速率的影响,得出速率方程和活化能.并推测其速率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CPR1000核电厂反应堆功率标定系统的运算原理、系统结构、验证过程及结果。采用IAPWS-IF97水和蒸汽物性模型、焓差-热功率原理计算核电厂核蒸汽供应系统热功率与反应堆核功率。该套系统于岭澳核电站3号机组调试启动中成功完成了反应堆功率测量系统、控制系统的实态标定。实际应用表明功率标定系统能够可靠地完成CPR1000核电厂堆芯功率标定。  相似文献   

12.
杨谢  佘顶  石磊 《原子能科学技术》2017,51(12):2288-2293
空间核反应堆电源将核裂变能转换为电能,与太阳能、化学燃料电池等其他形式的电源相比,具有电功率大、系统比功率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太空探索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高温气冷堆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以氦氙混合气体作冷却剂,直接布雷顿循环的空间核反应堆电源方案。核反应堆是采用包覆颗粒燃料的小型棱柱式高温气冷堆,热功率为5 MW。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了中子物理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反应堆满足10a以上的满功率运行寿期,具有负的反应性温度系数。通过布置B4C安全棒,使反应堆在发射失败引起的堆芯进水事故中能保证次临界。  相似文献   

13.
Space power is one of the core technologies for space exploration. Space nuclear reactor power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energy density, wide power coverage and small dependence on space environment, which is a promising choice for future space power. In this paper, the existing space power systems in view of mission targets and system specific mass were compared,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space nuclear reactor power in future space activities wa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future civil and military space missions, the power requirement of space nuclear reactor power was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owers, the various technology schemes for space nuclear reactor power in the open literatures were compared, and the relatively optimized technical roadmaps for different power levels were given. This study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space nuclear reactor power system design.  相似文献   

14.
A method is describ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 neutron source strength in a nuclear reactor, which must be known when calculating the time-varying reactivity from inverse reactor kinetics for a reactor at low power. When for an initially subcritical reactor the reactivity is changed and kept constant after the change, the effective source strength can be determined from a linear regression of reactor power to a function proportional to the emission rate of delayed neutrons, which can be calculated from the reactor power history. In view of the relatively strong noise present in the reactor power signal at low power, a grouping method for the regression is preferred over the least-squares method.

Experiments with a reactor simulator with known source strength showed good agreement. Application to actual reactor signals gave consistent and satisfactory results.  相似文献   


15.
周彪  吉宇  孙俊  孙玉良 《原子能科学技术》2020,54(10):1912-1923
空间电源技术是开展空间探测的核心技术之一,空间核反应堆电源具有能量密度大、功率覆盖范围广、受太空环境影响小等特点,是未来空间电源的理想选择。本文从空间任务适用对象、系统比质量两方面对现有空间电源进行对比,阐述了空间核反应堆电源在未来空间活动的可能应用场合。基于对未来民用与军用空间任务的调研,归纳了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的功率需求。针对不同功率量级,对比分析了公开发表的不同空间核反应堆电源技术方案,给出了不同功率量级相对优化的技术路线选择。本研究可为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研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空间探索领域的快速发展,研究高功率、安全、可靠的空间核反应堆电源将变得愈发重要。本文针对国内外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的热工水力关键问题,即空间堆系统稳态和事故瞬态研究、堆芯单冷却剂通道及全堆芯的三维流动换热、静态与动态热电转换装置分析、热工水力特性试验研究等进行研究,分析了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热工水力研究的趋势。本文结果可为空间核反应堆电源设计分析及热工水力安全特性研究提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秦山三核CANDU6堆功率测量、控制设备的分区布置,论述了反应堆功率控制信号的计算校正和反应堆的区域功率控制,从CANDU6核功率控制设备、堆物理角度浅析其实现分区精细控制的机理,并阐述了为了提高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进行的主要设计改进  相似文献   

18.
The safety of the floating nuclear power pla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erits of the reactor power supply syste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afety factor of floating nuclear power plant,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reactor power supply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reactor power supply system of the floating nuclear power plant is analyzed, and the auxiliary power system and nuclear emergency power system under two schemes a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ized scheme 2 is better than scheme 1 in reliability and safety, and scheme 2 is more economical.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direction for the design of the reactor power supply system of the subsequent nuclear powered ships and has a strong reference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19.
浮动核电厂的安全性与反应堆供电系统的优劣紧密相连,为提高浮动核电厂的安全系数,需对反应堆供电系统进行分析。本文结合反应堆供电系统设计的要点,分析浮动核电厂反应堆供电系统的配置,对比了2种方案下的辅助电力系统和核应急电力系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案2在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都较方案1更优,且方案2也更为经济。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案可为后续核动力船舶反应堆供电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反应堆功率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宋梅村  蔡琦 《原子能科学技术》2011,45(10):1242-1246
由于核动力装置经常会变负荷运行,为使功率与负荷匹配,需要知道反应堆功率的精确值以做出准确、及时的调整。但由于测量装置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基于物理模型或实验模型的反应堆功率测量难以得到反应堆功率的精确值。通过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用统计方法对网络输入数据的预处理,对几种情况下的反应堆功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克服了测量装置的不确定性的缺点,且在部分数据缺失的情况下也能做出较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