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温建筑技术》2016,(9):137-139
对广州某过街隧道施工开挖方法进行研究,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隧道开挖时采用不同超前预支护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沉降位移和应力计算分析得出,采用水平旋喷桩+大管棚+套打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方法是最佳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2.
王银献  陈浩生 《施工技术》2004,33(10):63-64
水平高压旋喷注浆技术是利用水平钻机水平或略向上仰成孔,沿隧道拱部外缘进行高压旋喷注浆作业,形成水平旋喷水泥柱体,使之相互搭接形成拱棚,在它的保护下开挖上部断面。水平旋喷注浆的技术关键主要有旋喷成拱的设计厚度、旋喷工艺、旋喷桩的成桩质量、地表沉降和隆起控制等。在设计施工旋喷水平拱棚时,应充分考虑地质、周边环境、隧道开挖断面、埋深以及开挖方法等。高压水平旋喷注浆技术已成为浅埋软弱地层隧道预衬砌支护技术中一种超前支护技术,我公司成功地将其应用于北京长安热力复线隧道围岩加固施工中。1 工程概况长安热力管线…  相似文献   

3.
《建筑技术开发》2012,(7):86-86
由中铁二局一公司在风积沙隧道施工过程中,系统研究了风积沙隧道围岩力学特性、地层动态施工力学行为、支护及施工控制技术、施工风险识别、评估技术,最终揭示了风积沙地层隧道的开挖变形机理,构建了风积沙隧道完整的施工技术体系,即在以水平旋喷咬合桩、竖直旋喷桩和小导管相结合的综合超前支护体系下,采用预留大核心土台阶法的开挖方法,  相似文献   

4.
贺晓强 《山西建筑》2010,36(35):323-325
以广梧高速公路某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其洞身开挖方法和超前支护的施工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分别阐述了洞身开挖方法及两种超前支护的施工工艺,为同类浅埋偏压隧道的洞身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结合兰渝铁路哈达铺隧道软塑淤泥质黏土地质浅埋段施工实例,介绍了采用垂直旋喷桩技术从地表解决隧道开挖稳定性难题。通过采用垂直旋喷桩施工,达到了加固隧道周边围岩、稳定开挖掌子面和隧道地基预处理的效果,有效控制了隧道变形,提高了施工效率,为后续工程积累经验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风积砂地层隧道施工难题,提出了风积砂地层隧道施工的导向水平旋喷桩超前支护技术和先行施作仰拱边墙结合部预留核心土台阶法开挖技术,前者的技术关键是导向技术,后者的技术关键是上下台阶施工长度、上下核心土临时加固质量以及两侧墙角仰拱结合部快速跟进时机.通过现场工艺试验、数值模拟以及工程施工实践表明:采用水平旋喷桩超前支护与预留核心土台阶法联合施工,能有效控制风积砂地层的变形,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7.
隧道全方位高压喷射注浆拱棚超前支护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对目前国内外隧道水平旋喷技术差距的分析,指出国内现有水平旋喷技术存在的成桩质量差、加固体周边岩土体变形大以及废浆液无序排放等问题。为突破隧道水平旋喷超前支护施工的关键技术,研制出大型液压双摇臂式全方位高压喷射注浆钻机,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配套孔口止浆器装置,并探索出一整套带孔口止浆器的隧道全方位高压喷射注浆拱棚超前支护新技术。通过现场足尺试验研究实例,详细介绍了这项新技术的全套施工工艺、施工参数及其配套机具装备,并全面展示了足尺试验旋喷拱棚的几何形态、桩–桩咬合尺寸、旋喷拱棚厚度、拱棚水泥土加固体的28 d抗压强度以及6 m长隧道开挖效果的实测资料。足尺试验成果表明,这项新技术安全可靠、工艺先进、经济环保,基本上解决了国内现有水平旋喷技术所面对的主要难题,为我国隧道超前支护工程领域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以及配套的工法设备。  相似文献   

8.
某新建铁路隧道出口浅埋段穿越粉质黏土及砾石土,粘聚力小、抗剪强度低,施工风险及支护变形风险大。为确保施工安全,设计拟采用地表旋喷桩对出口浅埋段进行加固,同时辅以数值分析软件,对采用旋喷桩加固后隧道开挖时围岩的变形进行分析,并与未采用地表加固时的开挖工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隧道洞口穿越土层段采用旋喷桩加固后,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9.
小净距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重庆市北部新区金山大道的岚峰隧道、花沟村隧道为例,介绍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的洞身开挖、超前支护、中央岩柱的加固、喷锚支护、监控量测等关键工序和施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张平武 《江西建材》2022,(1):172-173+176
文中结合兰临高速齐家庄隧道富水疏松砂岩段超前支护施工项目,对水疏松砂岩条件下水平旋喷桩超前支护施工展开论述,以期进一步提高相关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1.
珠江新城J2-2地块项目周边环境复杂,地铁隧道、主干道等毗邻工地,基坑采用搅拌桩、双管旋喷桩、旋挖桩、预应力锚索、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及放坡喷锚等支护方式,周边建筑对变形特别敏感,对基坑变形控制要求非常严格。根据工程的特殊情况,土方采用挖掘机打凿的方式开挖,对周围建筑物扰动控制到了最小。通过采用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总体施工部署,顺利完成了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施工。  相似文献   

12.
渝怀铁路歌乐山隧道出口洞顶位于滑动带 ,且出口段地层为泥夹砂岩 ,设计为V级围岩 ,进洞条件差。本文介绍了通过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 ,小导管超前支护 ,超短三级台阶开挖以及监控量测等措施实现了顺利进洞 ,可供同类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土工基础》2017,(2):115-119
深圳地铁5号线暗挖段下穿老梅子园密集浅基础建筑物,该处地层富水软弱,属于VI级围岩,地层变形不易控制。为确保隧道暗挖施工及地表建筑物安全,采用超前大管棚加固地层、旋喷桩连续隔断墙和地表跟踪注浆等技术措施控制地层变形。其中,管棚加固用以增加地层支护刚度,减小开挖对周围土体的扰动;旋喷桩墙限制隧道开挖的横向影响;地表跟踪注浆改善土层的力学性能,提高土体的压缩强度。地表监测表明,上述措施有效控制了暗挖段开挖过程中的地层变形,使隧道得以顺利通过该区域。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道路隧道施工中做好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介绍了道路隧道工程中超前支护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并阐述了超前支护施工技术在隧道洞口与洞身开挖中的应用,保证了道路隧道施工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以蒙华铁路王家湾隧道细砂层水平旋喷加固及支护施工为背景,对水平旋喷桩作用原理、适用范围、旋喷方案设计、施工流程、质量保证措施进行研究及应用。研究表明,通过高压水平旋喷形成一定直径的旋喷桩体并相互咬合,在开挖面上方形成整体性较好的旋喷拱,有效避免了开挖过程掌子面出现流砂、塌方及工作面失稳的现象,实现了王家湾隧道顺利贯通,表明水平旋喷桩预支护在风积砂及黄土地层中可行、可靠。  相似文献   

16.
渝怀铁路歌乐山隧道洞口滑坡段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泽兵 《地下空间》2002,22(4):303-305
渝怀铁路歌乐山隧道出口洞顶位于滑动带,且出口段地层为泥夹砂岩,设计为V级围岩,进洞条件差,本文介绍了通过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小导管超前支护,超短三级台阶开挖以及监控量测等措施实现了顺利进洞,可供同类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隧道软弱围岩段洞身开挖后的变形机理,有针对性地为隧道穿过软弱围岩提出了超前支护施工的新构想,较好地解决了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隧道塌方问题,对隧道施工技术推广应用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托青岛市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保儿站~河西站区间隧道段,对隧道在静水及地下水情况下隧道的稳定性及控制对策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然后结合新意法加固核心土的理念,针对环向水平旋喷桩超前支护和掌子面径向注浆相结合的预加固方案,通过现场试验、监测及分析,论证预加固措施在变形控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加固体不仅可以加固围岩还具有阻水的作用,是解决隧道围岩软弱地段安全施工的有效方法;水平旋喷桩成桩均匀,桩体强度能够达到10 MPa,加固后掌子面强度为0.2 MPa,含水率低于30%;通过追踪监测分析,地表沉降、拱顶收敛及周边建筑物变形均在合理范围内,证明在富水砂层中,采用水平旋喷桩为主的超前预加固在控制沉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门窗》2019,(16)
银川滨河新区长河大街隧道工程穿越明长城,位于现苏银产业园横城村。在明长城及五虎墩烽火台下,属鄂尔多斯高原一部分,为风积沙漠地貌。顶部围岩为中密、密实粉砂,呈粒状结构,自稳极差,定为Ⅵ级围岩,无支护已发生涌沙、坍塌、冒顶。先用移动支护施工设备工艺后,3#洞门顶进坍塌,4#洞内进度慢、偏移量大,2#洞扩大洞室坍塌后无重大实质性进展停止使用,随即采用高压水平旋喷桩超前防护措施后再结合单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技术贯通隧道。  相似文献   

20.
超前水平旋喷桩能有效加固软岩隧道的待开挖土体,减少溜塌,为安全开挖提供保障。合理的旋喷施工参数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本文针对提升速度、浆液喷射压力、水灰比等影响因素对旋喷桩成桩直径和桩体强度的影响,设计、实施了L9(34)正交试验。通过开挖测量、取样测强等方式进行试验数据统计,并采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工程所处的粉细砂地层中,旋喷桩施工参数的最优组合为,提拔速度:9.0 cm/5 s,旋喷压力:40 MPa,水灰比:1.2∶1;喷射压力对桩径和状体强度均产生显著性影响;采用专业分析软件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值得在今后类似的工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