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陆9井区已开发薄层底水油藏水平井产量递减、含水上升快等问题,为寻求有效的控水措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薄层底水油藏水平井实施油水同采对水锥影响效果。研究表明:水平井采水抑锥效果明显好于直井;在不考虑井筒压力损失时,采水井长度接近生产井长度时采水效果最好;在不同的采水时机下,采水都可有效抑制水锥,降低含水;采水量越大,抑锥效果越好,但采水量存在最优值;随着原油粘度增大或底水厚度变厚,采水效果明显变差;采水层位对抑锥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水平井开采底水油藏采水控锥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用水平井开采底水油藏时井型、采水时机和采水量对控制底水锥进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垂向渗透率较低、油水界面之上存在夹层的储集层,采水控锥效果显著。水平井采水效果好于直井采水;采水越早,控锥效果越好;采水量越大,控锥作用越明显;采水时机和采水量存在最优值。对于适于采水控锥的油藏,应根据具体地质构造、储集层物性、水体大小等情况,结合经济分析,综合选择合适的采水井型、采水时机和采水量。男外,采水控锥并不是对所有水平井开采的底水油藏都有效,如果垂向渗透率大,油水界面之上无夹层、隔层的有效阻挡,或水体巨大,水平井的含水上升会很快,采水一般难以见效。图3表1参10  相似文献   

3.
对于底水能量较活跃的油藏,可利用采水抑锥工艺抑制或减缓底水的锥进,从而达到稳油控水的目的。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单管采水抑锥工艺,建立了单井径向油藏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射孔位置及射孔厚度油井的生产动态进行预测,优化射孔方案,并分析了水体大小、渗透率各向异性等因素对底水锥进的影响,为底水油藏控水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三维可视化物理模拟试验设备,在满足模型内流体的流动符合达西渗流规律、物理试验与实际油藏具有可比性的条件下,模拟了水平井开发均质底水油藏时底水水脊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分析了底水油藏中不同水平井长度和不同生产压差下水平井的见水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开发均质底水油藏时,水平井的水淹模式符合“中部见水—沿井扩展—全井水淹—翼部抬升”的规律;在相同的生产压差条件下,随着水平井长度的增加,受水平井井筒摩擦损失的影响,水平井产能是非线性增加的;当水平井长度相同时,水平井的产能与生产压差成正比;生产压差过大会导致水脊脊进速度加快,无水采油期变短,且见水后含水率迅速上升;在低含水期阶段,采用长水平段和低生产压差可以有效开发底水油藏,而在高含水期阶段,对水平井采取关井压水锥措施,“控水稳油”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
底水油藏中后期容易出现底水锥进现象,为了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控水消锥措施.因此,提出了采水消锥与冻胶隔板复合控水的方法.通过室内岩心实验对聚合物冻胶堵剂的强度、抗剪切、封堵、耐冲刷等性能进行了评价;结合实际单井优化了采水点汇射开位置、产液量,隔板位置及半径.结果表明所选堵剂具有较强的堵塞和耐冲刷性能,形成冻胶强度高;采水消锥与冻胶隔板复合工艺能有效控制底水锥进,降低油井含水,提高原油产量.该方法对底水油藏的综合治理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国梁 《特种油气藏》2011,18(4):90-93,140
深层普通稠油油藏桩斜139块由于受储层埋藏深、井斜位移大、边底水活跃等客观因素影响,开发过程中底水水锥严重导致含水居高不下。在区块前期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底水稠油油藏水锥机理研究,建立水平井热采概念模型,在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开展HDCS开发先导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底水稠油油藏桩斜139块在采油速度低、高含水情况下,后期进行HDCS调整可以有效控制底水锥进,改善井间及纵向上储量动用程度,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底水油藏不适合采用水平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传亮 《岩性油气藏》2007,19(3):120-122
为了更好地采用水平井开发地层原油, 该文分析了水平井对底水油藏的不适应性, 认为水平井对水锥的抑制效果有限, 其极限采收率低于直井, 并且增产措施难以实施, 裂缝会加快水锥。因此, 水平井并不适合底水油藏的开发, 它适合于薄层、低渗和稠油等直井产能较低的边水油藏。  相似文献   

8.
孙亮  李勇  杨菁  李保柱 《岩性油气藏》2019,31(6):135-144
水平井含水上升问题日益突出,对油田的产能建设影响较大。通过分析中东A油田KH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的主控因素及模式,研究薄层底水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注水开发优化技术。基于岩心描述、铸体薄片、全直径岩心CT成像测井资料以及生产动态分析,厘清了影响薄层底水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的主控因素,高渗条带、裂缝带、高黏油的分布以及底水能量的强弱为主要地质因素,开发技术对策如注采比、注采强度以及水平井与储层的关系为主要开发因素。研究表明,以上主控因素会造成水平井各段出水不均匀,表现为含水快速上升或暴性水淹;注入水或底水主要沿高渗条带流动,水平生产段部分呈条带状水淹的特征。为此,提出井网平衡注采、周期性注水及水平井侧钻等技术对策,并在油田现场实施,目前试验井组开发调整效果较好。优化注水技术可在同类油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北布扎奇油田薄层、底水的油藏特点及油井含水上升较快的现状,利用老井侧钻水平井,有效避开油藏底水水锥,最大限度地延长了油井低含水采油期。介绍了原井的筛选原则;侧钻靶区地质设计;侧钻水平井水平段长度优选。按照以上地质设计,2004年12月在北布扎奇油田成功实施了NB31短半径开窗侧钻水平井,该井投产后获得日产234t的高产油流后,产量一直稳定在50t/d以上,含水由侧钻前的92%下降至10%。截止2005年10月NB31已累积增产原油7830t,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改善边底水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达到最终提高该类油藏采收率的目的,以营13-35断块东一段油藏为基础,分析边水油藏和底水油藏的开发效果。边水油藏和底水油藏的开发效果差异较大,底水稠油油藏采用直井开发,由于其初期含水率高、累计产油量低、含水上升速度快,开发效果较差。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建立边水、底水油藏的概念模型,研究水平井技术政策界限。结果表明,边水油藏在有效厚度大于3 m、距内油水边界120 m以上区域适于采用水平井热采开发;底水油藏在有夹层区域水平井油层有效厚度达到3.8 m时,热采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开发效果,而无夹层区域考虑到注蒸汽过程中易造成与底水的沟通,油层有效厚度达到5.6 m时,适于采用常规水平井开发。  相似文献   

11.
针对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过程中,底水一旦锥进入井筒,造成含水迅速上升甚至水淹的问题,通过在完井阶段充填改性疏水陶粒,抑制底水在水平井井筒轴向窜流,延缓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对改性疏水陶粒控水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模拟完井充填过程,评价了合成的改性疏水陶粒的选择性阻水性能,室内评价及现场试验均表明改性疏水陶粒具有较好的控水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于块状底水油藏,利用直井开发,生产压差大,易底水锥进,剩余油主要集中在底水锥间带,直井措施挖潜难度大。通过对W油藏开发效果分析,开展了底水锥间带部署水平井参数优化研究,包括水平段长度、厚度、方位、避底水高度、含油饱和度等,充分利用底水能量补充作用,实现稳油控水挖掘锥间带剩余油潜力目的,指导部署实施水平井12口,阶段累增油15.6万吨,提高采收率4.3%,可为其它油藏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3.
水平井井下油水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临界产量,能使底水油藏中的油井在低含水甚至无水情况下高速开采,是开采底水油藏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动态地调节采油采水速度,使水区产生的压降可以平衡采油造成的压降,有效地缓解底水锥(脊)进,甚至可以完全消除水锥(脊),进而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的采收率.通过建立水平井井下油水分离技术的数学模型,推导和求解新的临界产量公式,预测开发动态,优化采油方案.  相似文献   

14.
关井压锥是底水油藏高含水后抑制底水锥进的有效方法,为提高再开井生产的开发效果,准确掌握关井后水锥的回落状况非常必要。利用油藏工程分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在对底水油藏水锥回落规律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底水油藏数值模型,研究水油密度差、油水黏度比、油层厚度、水平渗透率、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等因素对关井后水锥回落高度的影响规律,建立各单一影响因素下水锥回落高度与关井时间的定量关系,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得到多种因素影响下水锥回落高度与关井时间的预测模型。以Z1块底水油藏Z1-23井为例,对比分析表明,预测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的误差为5.71%。该水锥回落高度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能够满足矿场需要。  相似文献   

15.
在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水平井以泄油面积大、生产井段长、井底压降小等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底水的存在及井身结构的原因,水平井在开采过程中更易产水。文中针对底水油藏水平井开采时的水淹问题,综合考虑了水平井水平段长度、避水高度、油水黏度比、渗透率级差和采液强度等影响水平井出水的因素,应用渗流力学知识,将众因素有效组合成2个未知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它们与水平井含水率及含水上升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式,并编制了水平井水淹规律计算软件。该软件能较快速、准确地描述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的含水率及含水上升率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发挥水平井在底水油藏开采中的技术优势、扩大水平井的应用规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营13断块稠油油层厚度薄、具有强边底水、含水上升快、采出程度低、储层敏感性强的问题,开展了提高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复合化学水平井开发技术能有效提高开发效果;对薄层边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效果要明显好于直井蒸汽吞吐;优选的高温防膨剂经过300℃高温处理后防膨率达到96.23%,且具有良好的耐水洗性能,可作为注汽前的地层预处理;高温氮气泡沫具有良好的油水选择性和封堵性能,能有效抑制边底水影响;二氧化碳辅助蒸汽吞吐与单纯蒸汽吞吐相比,可提高原油采收率22.09%.  相似文献   

17.
水平井底水油藏产能计算及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一些油藏采油过程中,油藏中存在底水锥进现象,使得油藏的开采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为了抑制底水油藏中的这种现象,油田工作者进行了许多研究,一些方法抑制了底水的上窜。根据镜像法原理推导了水平井底水油藏井网产量公式,并且讨论了底水油藏水平井长度优化参数,以有利于底水驱油藏水平井生产预测研究。推导结果表明,水平井产能及见水时间主要受水平井长度、水平井位置和油层各向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水平井注采井网优化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为查明水平井注采井网的开发效果及其与传统直井注采井网的区别,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水平井注采井网部署方案。结果表明:与直井注水相比,水平井注采井网可形成线性驱动,推迟注入水突破时间、提高波及效率、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水平井水平段压力损失影响水平井注水开发效果,平行对应反向井网考虑了压力损失的影响,可有效地克服压力损失造成的注入水局部突进现象,平行交错反向指指井网既考虑了水平段压力损失的影响,又可扩大井网控制面积,为最优的水平井注采井网;对于均质薄层油藏,水平井在油藏中位置的变化对开发效果的影响不明显。水平井注水技术在哈得4薄砂层油藏的开发中起到了降低注入压力、增加注入量、有效保持地层压力的作用,所设计的水平井注采井网应用效果良好。图13表4参31  相似文献   

19.
辽河油田水平井完井方式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油藏水平井完井方式的适应性,结合辽河油田不同油藏类型水平井完井技术现状和现场应用情况,分别对巨厚稠油水平井完井结构和注汽效果、严重出砂水平井完井结构和防砂效果及薄层边底水稠油油藏和薄层边底水稀油油藏水平井的完井方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优选出了适用于不同油藏类型水平井的最佳完井方式,对于提高辽河油田水平井开发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作为水平井完井方式选择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涛  李保振 《特种油气藏》2012,19(4):88-91,155
为揭示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率变化规律,有效降低底水锥进对油藏开发的影响,在建立底水油藏数值模型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法,对水平井见水特征参数b的6个影响因素(水平井无因次位置、油水黏度比、水平段与主渗透率方向的夹角、垂向与水平渗透率比值、水平段长度、油藏厚度)进行了详细研究。实验后期通过运用曲面反应法得出各影响因素对水平井含水变化的影响顺序和影响交互性。该研究成果对底水油藏的水平井开发具有理论及现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