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针对有粘结预应力和无粘结预应力这两种常用的预应力做法 ,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筋结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2.
徐岳  王春生 《OVM通讯》2001,(1):10-14
回顾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况,并着重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在比较无粘结与有粘结两种预力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基础上,指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广阔应用前景。分析了我国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科研与设计施工现状,并指出为推动这项新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应系统研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鹤岗市三宝小区综合楼屋盖受力特点,对比分析了由普通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与预应力混凝土主次梁组成的肋梁楼盖和双向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双向板所组成的四边预应力梁支承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双向板楼盖方案。综合考虑截面尺寸、材料用量、总造价、使用功能等诸多因素,最后确定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双向板楼盖方案为工程取用方案,同时扼要介绍了该方案的设计过程,可为同类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介绍了20m跨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大梁的设计,并对预应力方案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方案的抗裂性、变形性能进行了比较,显示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十分优越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研究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分析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损失、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和混凝土的应力的计算公式等。本文研究成果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研究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分析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损失、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和混凝土的应力的计算公式等。本文研究成果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几种设计概念,即全预应力设计概念、部分预应力设计概念、预应力筋平衡荷载的设计概念、无粘结部分预应力。同时还介绍了高效预应力混凝土以及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并对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主要介绍了超大直径圆形筒仓工程中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与筒壁滑模施工的相互配合及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在特殊工况下的预应力测试和施工工艺。中主要介绍了两种工艺的配合,协调及预应力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缓粘结预应力筋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3根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弯试验研究了其开裂弯矩、极限弯矩、裂缝分布和荷载-挠度关系等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并与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弯规律,为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计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佛山世纪莲体育场预应力工程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坚荣  张玲 《施工技术》2005,34(7):21-23
佛山世纪莲体育场工程,设计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环向楼面、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大斜柱、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大承台和预应力抗拔锚杆多项预应力技术,介绍了技术难点与采取的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11.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塑性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配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等效塑性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仿真模拟试验和理论分析,建立了适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等效塑性铰长度计算公式,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塑性设计方法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变形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了20根矩形截面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其中2根为对比粱)短期变形(或刚度)的试验结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及普通混凝土叠合梁的已有成果,提出了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相对应的一套变形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公式计算精度较高,可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无粘结预应力和有粘结预应力技术 ,在解决大跨度、大空间、大面积混凝土结构设计上 ,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的大跨度、重载、大面积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屋盖体系和大跨度、超长度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体系 ,在施工中解决了诸多关键技术 :张拉、锚固、布管、穿筋、灌浆等。这些经验 ,有助于推动大跨度预应力技术的发展。现场进行的摩擦系数的测定与试验 ,为修订现行技术规范提供了可参考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结构可靠性的基本理论和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分析了基于随机变量的极值理论和梁裂缝数目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体系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在我国寒区建成的第一座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设计、施工、经济效益及静动载试验诸方面的主要情况,事实证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完全可以用于寒区桥梁建设中  相似文献   

16.
通过4根200mm×250mm×4000mm等比例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的试验研究,论证了轴向力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16根两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试验结果,考察分析了试验梁塑性内力重分布性能,建立了以中支座相对塑性转角为自变量的弯矩调幅系数计算公式,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按塑性方法设计及相关标准的修订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2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研究了影响裂缝宽度及裂缝闭合和变形的主要因素,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在使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转化为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状态,求解非预应力筋的应力,然后采用现有规范裂缝宽度计算公式来求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并建立了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应用名义拉应力建立了闭合弯矩计算公式.将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对无粘结梁跨中最大挠度的影响,用无粘结配筋指标和综合配筋指标之比η和换算配筋率αpρ这两个参数来反映,并且采用与国内有关规范相一致的直接双直线法,建立了任意荷载作用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变形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截面设计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 ,尤其是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数量的确定方法 ,它可统一有效地解决截面承载力 ,抗裂和裂缝控制等关键问题 ,可供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