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提高全省新建工程及灌区管理水平,促进灌区工程良性运行。结合近年来甘肃省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就南阳渠灌溉工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设置以及灌区配套、水费水价、土地划界、多种经营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先进技术工艺在南阳渠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东乡南阳渠灌溉工程是解决干旱缺水,帮助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区地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尾栅式消力池、消能箱、水泥土梅花桩、顶管法等先进技术和工艺,成功地解决了渠道稳定和高水头消能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金涛 《中国水利》2002,(7):33-34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一年多来,西部各省(自治区)都相继提出一些跨流域调水工程。甘肃省根据自身的基本省情和水情,在“十五”规划中,计划在继续抓好引大入秦、东乡南阳渠、引硫济金(引大济西一期工程)等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建设中的南阳渠灌溉工程总干渠泄水闸设计,并分析了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5.
1995年11月18日,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东乡族自治县缺水问题的南阳渠灌溉工程破土动工。东乡族自治县是件坏中部十7贫困见之一,1且是我国唯一的东乡族聚B区。境内为壑纵横.斤降密布,用被较差,水资源贫乏,开发利用条件差。现有耕地37shj河一其中水地仅8对商,干旱缺水使这一地区农业用水和人畜饮水十分困难,严重制约着全县经济的发胜。南阳渠灌溉了程是将和政县境内广通河的水引入水乡县境内,包括水源工程和输配木工程,即牙塘水库和总厂渠、干渠、支渠及田间配套工程。水库枢纽建筑物有大坝(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坝,最大坝高57Zm)、溢…  相似文献   

6.
东乡南阳渠灌溉工程总干3^#隧洞,在施工过程中已衬砌洞段的三铰拱片发生裂缝,尤以出口段较为严重,成为险段。实施了钢拱架管棚一次支护,现浇钢筋混凝土二次支护的加固处理方案。文章对采用“管棚法”进行隧洞险段加固处理的施工过程进行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7.
康廷虎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9,45(10):63-64,F0003
传统的灌区建设和节水改造是以灌区水利工程效益最大化为主导,强调多引水、多浇地,这种以工程水利为主导的灌区建设往往过度重视灌排工程的输配水效率和灌排能力,忽视了灌排工程对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临夏南阳渠灌溉工程建成后,能使灌区脆弱的生态系统,逐步向人工灌溉的农业生态系统转化。然而,工程全面发挥效益后,由于水土条件的改变,是否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影响的程度又如何?需采取何种对策?将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分析、预测,以便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成明 《人民长江》2006,37(4):41-42
甘肃省南阳渠引水灌溉工程总干渠工程中一输水隧洞需在地下水位线以下穿过具有触变性、蠕变性、强度极低的粉质壤土散体结构,属稳定性很差的特殊Ⅴ类的地质条件围岩.为解决常规的水利工程技术不能使隧洞成型这一技术难题,设计、施工中采用了顶管技术,圆满地解决了特殊地质条件不能成洞的技术难题,按期、保质的完成了隧洞施工.  相似文献   

9.
南阳渠灌溉工程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存在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对建筑物设计造成了一定难度。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特性,介绍了总干渠隧洞、暗渠、梯形明渠、陡坡、渡槽、倒虹吸及泄水闸等工程的设计特点,各类建筑物经过4a多的运行观察,均未发生影响工程运行安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水库灌溉工程是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具有支持农田灌溉、牲畜蓄水、居民饮水等重要功能。基于此,在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中,必须重视相关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做好施工管理,切实保证工程后期高效可靠运行。文章首先探讨了水库灌溉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其后分析了几点施工管理措施,以期实现水库灌溉工程施工作业的科学开展,确保其运行效益。  相似文献   

11.
12.
13.
采用先进的三维超声波多普勒流速仪(ADV)对不同分流比情况下弯道水流紊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探讨了不同分流比工况下弯道水流的紊动机理,分析了其紊动特性,同时对紊动强度分布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为研究复杂边界条件下气液两相界面的流动及混掺现象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结合某大型水电站的溢洪道,利用RNG k-ε模型对其进行三维流场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并用GMRES算法进行压力求解,对前置掺气坎式阶梯溢洪道和传统阶梯溢洪道泄流壁面上的高速掺气水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掺气坎坡度的增加,其掺气空腔及掺气浓度均有所增大,随着水流下泄掺气浓度沿程降低,达到一定距离后趋于稳定,掺气浓度值达到了减免空蚀破坏的要求;与传统阶梯溢洪道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增设前置掺气坎后,既可以增加前几级阶梯的掺气浓度使水流提前达到水气平衡,也没有降低阶梯式溢洪道的消能率,为解决传统阶梯溢洪道中出现的工程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