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某汽车制造厂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建设及用能情况分析,该文系统的介绍了汽车园区能源一体化智能管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主要包括供能端设备及公辅系统的集中监控、用能端能源数据的采集、数据集成、能源管理系统的功能开发。通过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的实施,提高了企业能源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从而优化企业能源使用,达到节能降耗、绿色减排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提出和发展,基于工业园区的综合能源系统由于具有清洁环保、绿色高效的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能效评估作为综合能源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大量研究。现结合无锡红豆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综合考虑安全、经济和环保的系统化评估指标,并介绍了几种可用于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能效评估的方法,形成了一体化的评估体系,为后续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能效评估提供了借鉴和支撑。  相似文献   

3.
该文基于通讯理论和Modbus数据通讯协议的原理,以某智慧园区项目为例,在原能源监测数据通讯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智慧园区大规模能源监测数据通讯的优化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园区大规模能源检测数据集中上传监控时出现的通讯数据中断、传输速率缓慢、不稳定等问题。通过实际应用证明,该优化方法避免了因数据传输问题对园区能源管理系统运行造成的严重影响,增强了园区大规模能源数据通讯的稳定性、可靠性,为提升园区能源管理功能提供了有效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能耗“双控”及控煤政策趋紧的背景下,区域及企业能源煤炭消耗总量限额下降,未来随着化工园区蒸汽能源需求的大幅增长,能源供应将日趋紧张。为满足嘉兴海盐经济开发区及化工园区企业的蒸汽能源供应需求,加快区域蒸汽能源供应管道网络系统的建设。为此,本公司搭建绿色能源循环利用共享平台,将开发区及园区潜在的蒸汽能源进行挖掘,实现资源构建能源供应新生态,打造绿色能源循环利用和创新运作模式,以确保园区后期日趋增大的蒸汽能源需求,响应园区产业节能减碳及国家“双碳”战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能源监控系统实现对企业生产制造能源进行集中监控与管理,采集实时的能源信息与数据,全面掌握能源和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并进行合理的管控。对重点能源的分布及能耗进行分析,并通过可视化效果呈现数据报表,给能源管理及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撑。能较大程度减少企业能源成本的浪费,实现企业能源合理化、高效化、精益化。这也符合现代社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快速发展步伐的要求,对于智慧企业的建设和运营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通过能源管控平台实时数据采集,转变现场监察管理模式,为指标精细管理、多维能效分析、智能报表开发提供基础数据保障,实现智能的报表及能效分析系统.通过体制机制建设,建立了三级能源管理网络,并配置专业管理人员,营建激励分配机制,提升全员参与节约能源的氛围,高质量提高能源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从而...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供应链碳足迹的概念,并找到了绿色替代能源策略。探讨了区块链在供应链碳足迹可信采集、计算以及绿色能源替代系统领域的应用。这项研究表明,使用区块链、智能合约和物信融合技术等最新技术可以实现提高能源碳足迹数据的采集效率和源端可信碳核算。并且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和清洁能源利用模型能够有效的降低供应链碳足迹。提出了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电力供应链碳足迹可信核算的框架模型,即利用区块链产生可信能源数据,以实现供应链碳足迹的可信计量,促进绿色生态体系建设。因为供应链碳足迹排放的主要来源是燃油、燃气、电能生产过程排放,所以期望通过将这些温室气体排放源采集与区块链技术整合从而增加供应链碳足迹的计量结果的公信力,在高碳排节点同时引入清洁能源利用的替代模型,显著减少供应链碳排放。  相似文献   

8.
虽然研究认为储能技术是综合智慧能源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石,但由于综合智慧能源系统中风光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输出功率的波动性、随机性很强,配置单一储能技术不能满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要求,现提出将多元化储能技术应用在综合智慧能源系统中。首先,对综合智慧能源系统的构成及其源荷特性进行了分析;其次,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分析了多元储能协调运行机理;然后,对多元化储能进行了优化配置研究,提出了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最后,以某个智慧能源示范园区为实例进行了验证,使总运行成本降低了6.31%,将园区内光伏的总利用率提升了4.3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带有储能装置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可以实现功率调控,对提升电力系统柔性、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给出了系统实验平台的基本架构,完成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电池储能单元、功率调节系统等各模块的设计,通过网络进行了系统互联。通过设计主程序和中断程序,实现了系统功能。该实验平台可以用来辅助分析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应用模式、分析系统的功率调节和控制方法,对于充放储一体化电站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实验分析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中心液压能源对控制系统的要求,分析了用PLC实现主、辅控制功能的工作原理.该系统可以通过PLC自主实现运行状态的监测与控制,构成现场监控子系统,还可通过远程通讯上送其它实验台实现远程监控.PLC的应用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从上海临港基地传来消息,临港重装备产业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将打造为智慧园区。"临港重装备产业园区智能能源管控平台研究与示范"项目自2015年5月通过上海市科委验收以来,经过半年多的运行,成效显现。该项目以电能为试点,并逐步向水、天然气、压缩空气等能种覆盖,采用优化调度技术,建立了多层次、多维度实时数据采集系统,解决了人工统计带来的低效、误差率高  相似文献   

12.
天铁集团通过建设能源管理中心(简称EMS),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提高企业竞争力,对同类型企业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耿思染  乔非  李莉 《机电一体化》2010,16(10):86-89
通过对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发展过程的分析,结合我国大型钢铁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设计了基于C/S架构某钢铁企业的能源管理系统,并采用.NET架构和Oracle数据库完成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相似文献   

14.
长久以来,山西产业主要以外输煤炭为主。要实现由煤炭大省向现代产业大省跨越,山西必须实现由单一煤电"基地"向立体能源中心转变,实现资源型经济的清洁、绿色、安全发展,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实现输煤与输电并举是山西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然道路。文章现就山西省电力产业发展问题及如何建设立体能源中心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研究火电厂在能源转型背景下的集控运行策略,以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环境影响和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通过解决负载管理、燃料选择、污染控制和设备维护等问题,并提出维护策略与优化策略,火电厂可以提高效率、降低环境影响,并确保可靠的电力供应。本研究为能源转型提供了实用性洞察,有助于推动清洁能源的采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一国内冶金企业能源中心建设现状 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对能源的依赖度很高,其生产过程中对燃料、电力、氧气、氮气、蒸汽和水等能源介质的需求很大。同时,冶金企业又是典型的高污染、高排放的双高行业。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对节能减排的具体约束性指标。对此,具有流程制造特点的冶金行业首当其冲成为目标。如何实现生产过程的最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使用。要做到:能源的潮流监视;能源的经济分配;运行方式的合理化;事故时刻的紧急处理。  相似文献   

17.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可再生能源比例的不断提升,能源行业在实现清洁能源消纳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电力波动性问题的加剧。构建氢能源体系被认为是解决这些难题的有效路径之一。本文围绕着新型能源结构下的消纳措施,研究了适用于可再生能源基地发电并网场景的大规模电氢协同系统,并提出了集风-光-储-氢-氨一体化思路,旨在实现高比例清洁能源消纳及电-氢-氨系统的高效耦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零碳高速公路的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关注了可再生能源替代和绿色能源供给方面的问题。首先,我们分析了传统高速公路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零碳高速公路的重要性。然后,我们研究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在高速公路系统中的应用潜力,包括能源收集和存储技术。接着,我们探讨了绿色能源供给的关键问题,包括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和能源管理系统。最后,本文总结了零碳高速公路的可行性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实现可持续交通和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19.
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环保能源和再生能源为主营业务的专业性能源投资控股公司,拥有先进的专业技术能力与管理经验,通过参与国际国内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不断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集团现有能源结构齐全,涵盖燃气热电、分布式能源、热电联产和垃圾发电、生物质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逐步形成以环保能源、再生能源产业为主,煤炭及相关能源领域多元化领域相结合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20.
围绕能源管理领域中能源管理割裂痛点,以能源要素高质量配置和深度挖潜节能潜力为出发点,通过5G专网与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了能源大数据与工业大数据、生产经营大数据深度融合为中心,减少能源运维人员50%,节约运维成本25%,提升管理效率120%。节约2200万能源成本(按照550元/吨),减碳排放30万吨/年,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