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诗咏"稀饭"稀饭即粥也。古人认为食粥是一种养生之道,宋代著名诗人陆游享年86岁,跟他平时喜爱食粥很有关系。他在一首《食粥》诗中云:"世间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在古代笔记中还有书以白着素莫宫  相似文献   

2.
食粥致神仙     
粥,俗称稀饭,古代又叫馇、糜、(饣胡)、酏等。食粥,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一种独特的传统饮食方法。 北宋的张本在《粥记》中说:“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为饮食之妙诀。”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也赞同这一说法:“谓食粥可延年,余窃爱之”,他还专门写了一首《食粥》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用适当的中药和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与适量的米同煮为粥,叫做“药粥”。药粥乃是祖国医学宝库的一部分,它是以药治症,以粥扶正的一种食养食疗的方法,从汉代名医张仲景开始便有了药粥  相似文献   

3.
食粥养生     
正粥能和胃补脾、润养肺燥、补充营养和水份。食粥养生在我国有很久远的历史。宋代大诗人陆游就有一首《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这首诗就在说食粥可以养生。食粥可以调节肠胃,可以补益胃气,可以养胃,可以补充身体水份和营养。如降脂益脾的麦片粥、  相似文献   

4.
郑爽 《四川烹饪》2003,(7):16-16
我国古代有不少名士视粥为养生之妙品,他们把粥称誉为:“资生育神丹”、“滋养胃气妙品”、“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食粥对人的身体健康大有益处。古往今来,粥都是国人普遍喜爱的一种食疗佳品,尤其是潮州人和闽南人最喜啜粥,每年365天,几乎天天离不开粥。根据古籍记载,远在二千多年前,古人已懂得用米煲成粥供给肠胃欠佳的老人食用。《礼记·月令》载曰:“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完杖,行麋粥,饮食。”可见中国人食粥的历史悠久。粥的品种丰富多彩。徐珂《清…  相似文献   

5.
孙犁喜吃粥     
吃粥,可以说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饮食习惯.粥食经过漫长的演变,品种数以百计,北方的玉米面粥、小米粥、红小豆粥,南方的莲子粥、咸粳米粥,广州还有鱼片粥、蛇粥.古代的骚人墨客咏粥的诗文连篇累牍,其中不乏千古绝唱,如陆游的《食粥诗》,范成大的《口数粥行》  相似文献   

6.
    
宋代寿星诗人陆游有“粥”诗曰: 世人个个学长年, 不悟长年在眼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将食粥效神仙。 食粥不仅颇为实际,也颇为大众化,既是贫家恩物,亦是医家良药。喜好食粥是北京人的老民俗了,尤其腊八熬腊八粥已成为家家户户一件不算小的事儿。如今,改革开放时代,京城街头小吃摊兴兴旺旺,一应  相似文献   

7.
食粥小考     
人们说河南人爱喝粥。我是与河南搭界的湖北人,家里也有食粥的习惯。在以前,是家境贫寒多以粥代饭,不分春夏秋冬,早餐、晚饭总有一粥,因而使我也养成了食粥的生活习惯。可别小看喝粥,据我几年的生活体验,食粥可以暖胃,对人体健康还真的大有裨益。我年有七旬,血压正常,五脏六腑无明显的疾患,应该说,跟食粥不无关系。 说起食粥,确有一番来历和学问,宋代大诗人陆游患胃病久治不愈,得张  相似文献   

8.
说粥     
“粥”,古时称糜、、酏等.炎热的夏天,在晚餐中增加一份稀稀的豆粥,不仅可调济胃口,增进食欲,而且可补充身体失去的水分.所以自古认为,喝粥可以治病,并能使人延年益寿.汉代《礼记·月令》中就有这方面的记载.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相似文献   

9.
吃粥养人     
粥是我国人民喜爱的食物,特别在患病期间,或病后脾胃虚弱的人,食粥更为适宜.古人认为粥是“世间第一补人之物”.《本草纲目》中记载:“每日  相似文献   

10.
夏天,气候炎热,人们出汗较多,会损耗大量体液和多种营养物质,所以,易出现乏力、口干现象。天热还会影响脾胃功能,使食欲减退,消化力下降,容易引起气血不足。中医认为这是气虚和阴虚,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夏天食粥则是进补的最佳选择。粥,又称稀饭,曾是中华民族的主食。据《周书》称:“皇帝使烹谷为粥”,这大约是关于粥的最早记载,距今已有四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民间食粥盛行,粥品也特别多。据《武林旧事》记载,南宋临安市上就有“七宝素粥”、“绿豆粥”、“五味粥”、“糖粥”、“糕粥”等。到明清时代,粥的花样更多了,明高濂的《饮馔…  相似文献   

11.
苦夏糜粥香     
今夏天公不作美,热得让人难耐,困勿好觉,吃勿落饭的何止我周围的几个阿哥老姐?望着他们一副萎靡不振、面容憔悴的模样,不禁动情地说:“看看我神清气爽,快步如风,胃口大开,晚餐喝粥应拔一功。”我的这种说法并非信口开河,倒也有据可查。清代医药家王士雄在他的《随息居饮食谱》中说:“饭粥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因煮饭煨粥的米,有补中养气,益血生津,填髓充饥之功,所以他着重地说:“粥为生人至宝。”难怪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把亲手煮的山药粥、芋艿粥比作美味的“琼糜”、“玉糁”;把荠菜粥的甘美说成超越“雉羹”和“乳酥”,粥之魅力也就不言而…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一日三餐,有一句西方谚语是这样说的:“早餐要吃得像国王,午餐要吃得像王子,晚餐要吃得像乞丐。”在中国.关于一日三餐也有三句话的古训.就是:“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  相似文献   

13.
古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常喝粥有养生延年之效。清代章穆的《饮食调疾辩》曾载:“粥能滋养,虚实百病固己。若因病所宜,用果、菜、鱼、肉及药物之可入食料者同煮食之,是饮食即药饵也,其功更奇更速。”南宋诗人陆放翁也以《食粥》为题,对粥的养生之功赋诗赞颂:“世人个  相似文献   

14.
食粥话古     
传说“黄帝始烹谷为粥”。由此推算,我国的食粥史已有四五千年了。我国食粥,有文字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两千六百多年前。早在周代《礼记·月令》中便有记载:“仲秋之月,养衰老,援几枚,行糜粥饮食”。春秋时期的晋国重耳复国后,想犒赏他的重臣介子推,亲往绵山请介子推出山。介子推不愿受封赏避而不出。晋文公听信近臣之计,下令放火烧绵山,不幸把介子推母子烧死。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介子推,在其忌B严禁烧火,用“酸酪(粥)二益”祭奠亡灵。后来演变成在寒食节“煮瞌酪(粥)而食之”的风俗。《齐民要术》记载:“煮难而食之,名日“…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民食粥的习惯已源远流长.早在周朝就有“仲秋之日,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礼俗,并称“飦粥之食,自天子达”.粥,由于将米类加入大量水煮成糊化状的流体或半流体,所以其中的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而米类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利小便、止烦渴、养脾胃、治虚寒等诸多保健治病功能,所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赞:“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饭食之妙诀也”.现代流行病调查  相似文献   

16.
源远流长的食粥史 粥,古无此字,本作鬻,稀饭也。古文“鬻”象米在鬲(古代炊具)中相属之形,后省作粥。粥又称糜(煮米使之糜烊也)。鬻始于何时?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云:“黄帝初教作糜”。也就是说先祖轩辕黄帝,教其子民“煮谷为粥”。实际上粥的发明比黄帝还要早上几千年。人类最初吃生食,即所谓“茹毛饮血”,后来发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都市人的早餐越来越注重操作简洁,营养丰富。上海人传统的大饼油条豆腐浆及米烧粥伴肉松皮蛋等中式早餐已成奢侈,大部分上班白领都是一杯牛奶两片黄油吐司加个白煮蛋,打发一顿早餐。都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俗话说早餐要吃得好,午餐吃得饱,晚餐吃得少,可见早餐对我们一天是多么重  相似文献   

18.
唐朝人吃饭,必加蔬菜。白居易《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因继以诗》有云:“日暮两蔬食,日中一闲眠。便是了一日,如此已三年。”就反映了当时的饮食习惯。唐代蔬菜的供应十分丰足,人们往往成盘累碟地大饱口福。杜甫《园》诗云:“畦蔬绕茅屋,自足媚盘餐。”陆龟蒙《食》诗云:“水蔬山药荐盘餐”。由于佛教广为流行,唐人开始斋戒蔬食,奉其信仰。白居易《斋毕开素当食偶吟》诗云:“前月事斋戒,昨日散道场。以我久蔬素,加笾仍异粮。”又《晚起闲行》诗云:“午斋何俭洁,饼与蔬而已。”蔬食在日常生活中的比重已明显偏高。  相似文献   

19.
初春早韭     
时值初春,韭菜带着春的气息上市了。也点缀了我们的餐桌。宋代刘子翠有诗云:“一畦春雨足,翠发剪还生。”诗中所言的“翠发”,指的就是初春的早韭。  相似文献   

20.
俗语说:“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然而现实情况却大多是“早餐吃得少,午餐吃不好,晚餐酒饭饱”,特别是在城市中这种现象就更为突出。现在城市中大多数上班族和学生往往早餐吃得很少,甚至不吃,午餐用快餐或方便食品对付,而晚餐却是鸡鸭鱼肉、珍肴美味、,啤酒白酒摆满餐桌,十分丰蛊。这种不良饮食习惯天长日久所导致的结果是:为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加重埋下“定时炸弹”,危害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