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通过对上海五角场环岛地区机动车尾气排放与交通现状的调查,分析环形交叉口机动车尾气排放浓度和环形交叉口进口道延误、交通流量之间的关系,探讨改善环形交叉口环境质量的交通组织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中环线五角场立交采用分层次解决交通问题的设计构思,通过对大型复杂环岛地面交通的布置和简单的立交型式来达到疏解交通、发展商业、改善环境的目标,体现"人、环境、交通、安全、发展"的宗旨。最后介绍了工程设计、环岛设计和环岛外围保护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龙岩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及改善交通环境,基于龙岩中心城区交通现状及各方面实际情况,深入分析龙岩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成因,为找到相应的治理及改善措施提供依据。分析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及道路路网建设不完善;道路不通畅、通行能力低;宣传不到位、交通意识差等是交通拥堵的主要成因。鉴于此,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治理措施:加强交通组织及管理、培养交通意识;完善路网建设;优化公交线路;加大人行过街设施及停车场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白舸  杨博 《华中建筑》2011,29(9):65-68
近年来,随着公共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环岛式交通广场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展开,然而繁荣建设的背后也暗示着另一方面特质,由于在国内发展的时间不长,对其建设的经验不是很丰富,所以就出现了“孤岛”或“功能单调沉闷”等问题.该文试就此类问题,结合武汉光谷鲁巷广场现存问题和上海江湾五角场环岛成功改造案例,通过多层次的对比...  相似文献   

5.
陈毕新 《城市公用事业》2011,25(4):31-33,55
五角场副中心是上海四个市级城市副中心之一,为缓解日益突出的道路交通拥堵及停车难问题,开展五角场副中心综合交通治理工作已迫在眉睫。该文论述通过构建五角场环线、命名地块、优化改善交通标志牌,引导过境交通对副中心的绕行及增强到发交通的方向识别感,提高五角场副中心的交通有序性;通过对拥堵地块和路段的交通组织优化设计、完善停车诱...  相似文献   

6.
谢芳 《山西建筑》2010,36(14):282-284
分析了江肇高速公路富佛互通立交改扩建过程中对广肇高速公路的交通和安全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交通组织实施方案,以便在立交改扩建施工时有序的进行交通组织,缓解项目本身和周边路网交通压力,避免造成长时间的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7.
对上海沪南公路区域路网,交通流量,交叉口和出入口影响以及现状交通构成进行拥堵分析。在拥堵原因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区域路网;取消支路交叉口信控,采用右进右出交通组织;增加车道规模,局部路段采用"主路+辅路"的交通组织形式等改善对策。最终指出解决沪南公路交通拥堵问题的最佳策略是增加车道规模,局部路段采用"主路+辅路"的交通组织形式,可满足周围居民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8.
王玉 《市政技术》2021,(4):34-37
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需求是确定城市路网结构和道路建设规模的重要因素,而交叉口往往是路网交通流的瓶颈.我国早期交叉路口的设计为避免交通流的冲突而多采用环岛,但环岛仅适用于交通流量较小的路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车流量的增加,环形交叉口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从而引发一系列交通问题,所以对环岛的改造显得尤为重要.依托北京市延庆区东关...  相似文献   

9.
杨博 《中外建筑》2011,(7):100-102
近年来,随着公共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环岛式交通广场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展开,然而繁荣建设的背后也暗示着另一方面特质,由于在国内发展的时间不长,对其建设的经验不是很丰富,所以就出现了"孤岛"或"功能单调沉闷"等问题。本文试就此类问题,结合武汉光谷鲁巷广场现存问题和上海江湾五角场环岛成功改造案例,通过多层次的对比和分析,探讨后者对光谷鲁巷广场改造的借鉴性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快速路系统内部及与其衔接的周边路网之间存在的交通拥堵问题,结合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条件,提出了交通衔接的工程与管理对策,以达到缓解和调节拥堵、均衡路网、发挥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郑州龙湖副CBD地下环路运行效率最高为目标,提出了两种不同的交通组织方案。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路网运行周转率、延误、拥堵程度及交通管理等方面,从宏观到微观进行仿真评价,比选出了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2.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ITS)技术的发展,将交通控制与诱导技术运用于工程设计,将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结合龙耀路隧道设计,阐述了绿波控制方案和诱导技术的基本原理、流程和主要计算方法,提出了将交通控制中的绿波技术和ITS中的路线诱导技术更为广泛科学地应用到多个越江工程中,从系统层面提高越江工程的交通疏解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地下道路出入口通行能力降低、交通组织混乱的问题已成为地下道路建设与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分析地下道路出入口交通拥堵的现状入手,提出了地下道路出入口交通组织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主出入口布置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主出入口分别与十字型路口、正T字型路口、竖T字型路口衔接时的交通组织模式;根据合流区和分流区车流特性,进行了合流区和分流区交通组织设计,该项的研究可为地下道路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交通拥堵成为当今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受地面资源的约束以及人们对环境品质要求的提高,世界各地越来越重视利用地下道路来解决城市交通和环境问题。在分析了城市地下道路出入口匝道与地上的差异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工程案例,研究了城市地下道路的出入口匝道总体布置、出入口设置形式、变速车道、分合流端视距保障等方面的设计技术,并应用于苏州星港街地下道路。研究结果表明,多点进出型城市地下道路出入口设计与地上道路存在差异,需要采用适合地下环境特点的线形指标以及交通安全设施,以提高行车安全,本研究也可为未来城市地下道路的出入口匝道设计和技术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缓解施工作业对快速路运营的压力,提出了基于宏观交通流仿真的快速路施工组织方案评价方法,旨在为施工方案决策提供辅助依据。该方法运用宏观交通流仿真对各候选施工方案分别进行仿真和评价,得到较优方案。采用快速路施工组织方案辅助决策系统对沪宁高速上海段施工作业进行了宏观交通流仿真,再现了施工造成的作业区上游路段交通拥挤的发生、传播和消散过程,并仿真不同施工组织方案交通流的时空演变,给出局部路段交通状态时变图和全局交通状态图等可视化仿真结果,以及总体性能评价指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描述施工作业对快速道路交通流的影响,是施工组织方案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同时交通问题也日趋严重,交通拥堵已然成为制约大中城市发展的"瓶颈"。新数据环境下我们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城市交通特征信息来分析交通拥堵特征。研究采集连续一周的实时路况数据,通过ArcGIS操作平台对苏州古城区范围内的常发性交通拥堵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剖析交通拥堵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时间上,苏州古城区工作日和休息日均有两个出行高峰,但高峰时间段和峰值有所差异;工作日路况拥堵变化程度较大,潮汐现象更为明显;空间上,交通拥堵呈现"点、线"并存的特征,并有向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面"拥堵的趋势。研究表明,常发性拥堵时空分布规律与交通供需矛盾、职住分离、路网结构、用地布局等因素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