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津造纸》2006,28(1):2-14
第二部分 中国林纸一体化的纸浆林基地建设规划与布局 “林纸一体化就是要打破我国林纸分离的传统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造纸企业为主体,通过资本纽带和经济利益,将制浆造纸企业与营造造纸林基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造纸企业和原料林基地,形成以林促纸、以纸养林,林纸结合的产业化新格局,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国外林纸结合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造纸信息》2009,(3):25-25
造纸工业和林业关联性强、互为依存、相互促进。林纸一体化就是打破过去林纸分离的传统管理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造纸企业为主体、通过资本纽带和经济利益将制浆造纸企业与营造造纸林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建设造纸企业和原料林基地,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结合的产业化新格局,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顾民达 《纸和造纸》2006,25(Z1):7-12
介绍了我国林纸一体化重点项目以及各地造纸企业造纸林基地建设的不同模式,具体做法,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祥 《中华纸业》2004,25(8):6-9
介绍了企业造纸林基地建设情况,阐述了岳阳林纸集团发展林纸一体化的机遇和条件及对其模式的选择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郝永涛 《中华纸业》2008,29(7):20-26
近期发布的《造纸产业发展政策》为中国造纸行业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一五”期间,着力推进重大林纸一体化项目及建立自有造纸原料林基地,力争实现全国林纸一体化专项规划确定的建设造纸林基地500万公顷、新增木浆生产能力645万吨的目标。总体布局“由北向南”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新布局。长江以南是造纸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要以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为主,加快发展制浆造纸产业;  相似文献   

6.
建立造纸原料林基地,实行林纸一体化,将是发展我国造纸工业的根本出路和突破口本文介绍了我国发展造纸林基地建设实施林纸一体化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木浆造纸是造纸工业的发展方向,要改变我国造纸工业的落后局面,必须调整制浆造纸企业原料结构,大力发展木浆造纸,走林纸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对造纸企业来说,持续、稳定、优质的木材原料供应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林纸一体化发展,可实现造纸原料林生产由自然状态向集约化、高科技化和工厂化方向转化,既能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又可为木浆造纸企业提供优质原料,实现林纸两旺的目标。一、早期林纸结合办原料林基地的几种模式南纸1962~1992年建设造纸林基地经历了厂办林场、厂乡合作造林、以木抵资有偿投资经营三个阶段,投资7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8.
《中华纸业》2008,29(19)
为促进林纸结合,加快原料林基地建设,国家颁发了《关于加快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全国林浆纸一体化工程“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加大对林浆纸一体化的扶持力度。林浆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已成为我国林业、纸业振兴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林文耀 《纸和造纸》2006,25(3):66-66
《福建省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规划》目前正式通过中国国际咨询公司组织的评估论证。按规划福建省2006-2015年将看力培育和发展2个100万t级的林纸一体化大集团公司.届时全省将新增造纸产量160万t以上.浆纸产量达300万t以上,福建省将建成我国南方重要的浆纸生产基地。福建省发改委牵头组织编制的规划提出以林业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制浆造纸发展为重点.重点布局建设含福建南纸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0.
2004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经国务院讨论批准《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这是国家对造纸工业发展作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决策。将使我国造纸工业和林业从体制上解决长期分离的传统管理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造纸企业为主体,应用资本纽带和经济利益,将造林、营林、采伐、制浆、造纸与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展速生丰产人工林,推进林业和纸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造纸原料一直是困扰我国造纸工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难题之一。几十年来,造纸行业和林业一直在探讨如何改变我国造纸工业原料结构,促进林纸结合,发展造纸速生林,将造纸业和林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纸业”,走上“循环经济”的良性轨道。为此,各方面都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收获甚微。自从2001年2月以来,国家颁布了《关于加快造纸工业原料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后,全国各有关行业为之振奋,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多次召开有关方面的会议,提高了对林纸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山东有关企业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林纸一体化的规划,并组织力量,抓紧落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国际造纸》2002,21(6):73-74
林纸一体化是木浆造纸企业苦苦追求,并努力奋斗的目标和愿望。多少年来,木浆造纸企业及木浆造纸的有识之士都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奋斗,甚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仍然未能实现林纸结合目标的愿望。究其原因主要是:体制不顺,政策不配套,林纸两张皮,各唱各的调,严重制约着木浆造纸工业的发展。2001年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联合下发计办[2001]141号文件《关于加快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并从体制上进行了突破性的改革,政策上进一步配套完善,终于解决了林纸结合、林纸一体化发展上的难题。云南云景…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推行股份制建设造纸林基地的工作成绩、主要问题及认识和体会,实施林纸一体化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林纸一体化共生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我国林纸一体化特点和发展规律,界定了"林纸一体化共生"的内涵,对林纸一体化的共生模式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类,探讨了营林企业、制浆企业、造纸企业和农户等基本共生单元间的二元共生机制,据此构建了4种林纸一体化的基本共生模式,并对其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华纸业》2001,22(4):61
陕西百特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加快企业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步伐,目前已建成100亩三倍体毛白杨种苗基地。 这部百特公司是西北最大的白纸板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达7万吨。为从根本上解决造纸原料问题,公司积极规划建设造纸林基地,计划利用3~5年时间建成15万亩速生丰产林。为确保此项工程顺利实施,促进林纸一体化进程,公司在洋县的河滩地建设100亩种苗基地,目前已初见规模。该基地的建成,不仅为企业林纸一体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也将使该企业成为陕西林纸一体化的龙头企业。 (刘天明)  相似文献   

16.
借鉴国外造林经验建设中国林纸基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纸业正经历一个需求量高速增长的时期,2003年中国纸和纸板总产量4300万t,纸和纸板总消费量4806万t,均居世界第二位,根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中国纸和纸板消费总量将达到7000万~8000万t,市场潜力巨大.而国内造纸原料却长期依赖进口,2003年进口纸和纸板634.7万t,木浆603.4万t,废纸938.2万t,要减少对进口原料的依赖,最根本的措施是提高国产木浆的供给率.为此,我国开始实施"林纸一体化工程",以缓解造纸原料的紧缺,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时间,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550万hm2,新增木浆产量550万t,将国产木浆比重从目前的6%提高到15%,实现造纸工业与林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重点谈"中国造纸工业林纸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我国林纸结合的关键问题是企业与山农在林权和林地经营权的矛盾,这可能是造成我国"原料基地建设迟缓"的根本原因,反映了有关情况和矛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简介我国林纸结合的另一种模式(或林纸结合的补充方案)"光叶楮林纸结合与水土保持工程相结"的建议。希双管齐下更好地发展我国林纸结合,以求尽快解决我国造纸工业原料的严重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8.
《西南造纸》2005,34(3):62-62
随着我国林纸一体化产业发展政策的推进,国家支持鼓励浆纸企业发展造纸用材林,并对大型制浆造纸与营林建设项目进行统一规划安排,以保证林、浆、纸三者的相互紧密配合。同时,国内外企业竞相投资林纸产业的建设,大大加快了对我国林纸一体化项目投资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造纸工业的发展和林业有着密切关系。在我国造纸原料中,木材造纸仅占16%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为90%左右。另外我国的造纸材占木材生产总量的比例也很小,只有10%左右,世界平均水平为14.3%,其中比例较高的国家为瑞典占63.8%、芬兰占55.5%、加拿大占55%、美国占54%、日本占33%。目前,我国人均年消费纸的水平不足验g,为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is%左右。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林业,积极营造造纸林,建立造纸林基地扩大森林资源,实行林纸结合,特别是加速发展速生丰产林是解决我国造纸工业原料不足,增加产量的重要对策之一。这就向…  相似文献   

20.
黄辉  陈奇志 《中华纸业》2012,(11):32-34
《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实施以来,大大推进了林浆纸一体化工程进程,林纸一体化取得成效,原料结构有所改善。但是,到2010年,"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中没有实现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原料林基地的落实与建设。为什么会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