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蜂窝型透明隔热材料有效导热系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一套简易有效的实验装置测定了三种透明隔热材料的有效导热系数,并与通用计算模型进行对比,两者符合较好,验证了实验方法和通用计算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掺杂对定形相变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在定形相变材料中加添加剂改进定形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用热针法对改性后的试样进行了测量,对添加剂种类和含量对定形相变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石墨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定形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得到了石墨添加质量分数与材料有效导热系数问的拟合公式。  相似文献   

3.
固液相变蓄热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胥义  刘道平 《节能》2002,(12):3-7
综述了相变蓄热材料、相变传热问题求解方法、典型相变传热过程以及相变潜热蓄热系统(LHTES)优化设计及强化传热等诸多固液相变蓄热技术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二元固液相变过程的三维非稳态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二元固液相变进行了传统热理论分析。建立了相变换热及两相流动过程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求解。由模拟结果可见不同组分在固相和液相中的百分含量以及整场的温度、速度和压力分布等。  相似文献   

5.
蜂窝材料有效导热系数的通用计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了蜂窝材料有效导热系数的通用计算法--结构单元体传热分析法,藉此可估长不同材料和结构的蜂窝的有效导热系数,作为蜂窝结构、热性能设计的基础,进而可估算出采用蜂窝材料的相应系统的性能改善效果,利用该方法,计算了一些蜂窝的有效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6.
固-液相变贮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液相变贮能材料具有贮能密度大、相变温度恒定、体积变化小等优点,已成为能源开发利用和材料科学研究的新热点。综述了固-液相变贮能材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其分类及各类材料贮能性能,并总结了其应用上的缺陷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复合相变蓄能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怡辉  张正国  王世平 《新能源》2000,22(7):35-38,47
本文介绍了复合相变蓄热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特性、机理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从节能、环保的角度出发,提出将纳米技术与复合相变蓄能材料结合,制备新型、高效的纳米复合蓄能相变材料。  相似文献   

8.
土壤样品有效导热系数的分形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上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土壤样品,根据其微结构的特点,在粒径分布、剖面颗粒分布自相似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壤结构分形模型;结合并联传热,得到土壤样品有效导热系数的分形表达式.通过与土壤样品有效导热系数的实测数据相比较,确立了符合样品有效导热系数的分形表述的最佳面积度量尺度.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满足固液相变蓄冷器需求,在计算固液相变蓄冷器漏热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优化,使用开孔泡沫铝作为固液相变蓄冷器填充材料,搭建实验台进行不同负载功率下的液氮固体蓄冷系统性能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固体蓄冷系统能够在0.5 W的热负载下工作4.23 h; 2 W热负载实验条件下,固体蓄冷系统能够在温度小于65 K条件下工作1 h。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热电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非对称树状二分岔网络结构的有效导热系数,给出了此类结构有效导热系数的解析表达式。结果表明,此类结构的有效导热系数大小与结构本身的非对称率α,分岔处直径的幂律指数p以及分岔级数m有关,并分析了各参数对整个结构有效导热系数的具体影响。结果发现,当幂律指数p=2、非对称率α=1即为对称分岔时,整个结构的有效导热系数取得最大值,且等于组成该结构的材料本身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微重力下相变蓄热容器的仿真计算模型,根据蓄热容器内凝固过程的仿真结果建立了更加符合实际的空穴分布模型,对相变蓄热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对比分析了该文空穴模型与忽略空穴、简单空穴模型对应的仿真结果,证明空穴分布形式对于蓄热容器内的相变蓄热过程的显著影响。通过建立更加真实的空穴分布模型提高了相变蓄热过程仿真计算的准确性,对蓄热容器的设计改进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带有自主设计的相变蓄热器的空气源热泵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对该系统运行模式、控制策略以及与常规逆循环除霜性能的差异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系统具有良好的运行模式和控制策略,能够很好的解决逆循环除霜时无低位热源和系统可靠性差的问题,缩短除霜时间约1/3,提高了室内送风温度,改善了室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高温固液相变蓄热容器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空间太阳能动力装置PCM蓄热容器的研制情况,分析了PCM蓄热容器的传热过程及热分析方法,概括了研究中存的主要问题,认为进一步完善传热模型,寻求强化传热新途径,提高效率和可靠性及进一步的试验研究是今后发展及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螺旋盘管式相变储热单元储热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石蜡作为相变材料,制作了内通流体螺旋盘管结构的相变储热单元。在对储热单元储热过程进行传热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实验手段对储热单元在不同工况下的储热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其储热过程中相变材料相变过程的分析,提出储热器设计的优化方案。利用实验数据得到其准则关联式,为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管壳式相变换热器贮热换热效果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了一种典型的贮热管排列方式,壳侧走水,管侧填充相变材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管壳式相变换热器对水流放热的数理模型,并据此模型对换热器放热过程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比较了管内相变材料的有效导热系数、水的质量流率、人口水温、换热器长度对换热器整体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换热器贮热量与同尺寸普通水箱的贮热量,分析了该型换热器相对于普通水箱的贮热优势.  相似文献   

16.
高温固液相变蓄热容器是空间太阳能动力装置吸热—储热器的关键部件。作为相变材料(PCM)的氟盐在凝固时体积收缩很大,从而在PCM容器内形成空穴。空穴的存在增大了传热热阻,还可能使PCM容器产生“热斑”和“热松脱”现象。该文建立了微重力下基于焓法形式的二维数学模型和一个改进的空穴模型,提出了计算相变过程中空穴体积变化及空穴调整的算法。预测了PCM容器在一个轨道周期内的空穴分布。计算结果有助于解决PCM容器的“热斑”和“热松脱”问题。  相似文献   

17.
建立加肋旋转的相变蓄热器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不同转速下蓄热器的蓄热特性,并利用场协同理论进行相应的热分析.结果表明:加肋并旋转可显著提升相变蓄热器蓄热效果,缩短蓄热时间;通过提升转速可降低蓄热过程的场协同角,但过高的提升转速反而会使协同角增大,降低流动与换热协同性.从节能和场协同性角度综合考虑,不宜过高提升转速,转速...  相似文献   

18.
组合式相变材料组分配比与储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铭  陈光明 《太阳能学报》2007,28(3):304-308
采用焓法对组合式相变材料(PCM)储热系统的相变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组合式相变材料中各个PCM组分质量分数的变化对系统储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组合式相变材料储热系统,存在着最优组分配比,使得系统的储热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能对固体蓄能材料和液态蓄冷介质的导热系数进行测量,搭建了一座平板导热实验台,对普通有机玻璃和蒸馏水进行了测试以校核精度,对几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导热系数进行了测试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膨胀石墨为基体,石蜡为相变储热介质,利用膨胀石墨对石蜡良好的吸附性能,制备出了石蜡/膨胀 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由于毛细作用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石蜡在固-液相变时,很难从膨胀石墨的微孔中渗 透出来。实验结果表明,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没有改变膨胀石墨的结构和石蜡的固-液相变温度, 且其结合了石墨高的导热系数和石蜡大的相变潜热,因而储热密度较高,导热性能好。其相变潜热与对应质量 分率下的石蜡相当,储/放热时间比石蜡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